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第99节

第96章 大学生活开始了

就这样,刘琅的大学生活开始了,他和父母住在学校给他安排的教师宿舍中,每天也不用做饭,早中晚只要到食堂去吃即可,在这个时代大学生上学几乎是免费的,学费、住宿费分文不交,学生负责自己每个月的伙食费和书本费,伙食费方面,每个学生一个月十多元钱足够了,当然,前提是他要少吃一些肉。

一个大馒头才几分钱,一盘炒菜也就两三毛钱,最贵的肉菜,如红烧肘子也就四五毛钱,很多学生一天花费五毛钱和二两粮票就吃得很好了。

另外学校根据每个家庭的经济收入还给予助学金以贴补用。

每个学生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同时,收到学校的一系列表格,要求学生填写,其中包括如如何把户口从家乡迁出,入学时编入首都的户口。

另外,每家每户还要填好经济收入表,系里会根据家庭经济收支情况,给学生分发数量不一的助学金,从五元至二十八元不等,

同时,每个院系还设有奖学金,用来奖励少数成绩优秀的学生,期末成绩出来之后,根据考试成绩,系里分别给少数几位学生授予奖学金,一共分三等,一等奖是一百元,二等奖六十,三等奖四十,这笔钱对于这个时代的学生来说可是一笔巨款,足够他们好好的大吃一个月的时间了。

华夏大学本想把刘琅一家人的伙食费全部免掉,不过被刘琅的父母婉言拒绝,两个人都有工资,虽然不高,可是吃饭没有问题,但学校还是给刘琅每个月三十块钱的伙食补贴,这是国家的要求,不答应也得答应。

每天早上,父母就带着刘琅到不远外的食堂吃饭,第一次吃饭的时候场景可是吓了刘琅一跳。

食堂很大,都是看上去很旧的木头桌子,不过很奇怪,这里没有凳子,吃饭的学生或是站在桌子旁或是打完了饭跑到食堂外面的树荫底下,最让刘琅印象深刻的就是那些做饭的大师傅了,这帮人做饭都用铁锹,米饭熟了后都放在了木制的澡盆里,一个澡盆能装近百斤的米饭,一帮学生排队站在浴盆前等着盛饭的师父,这场景是在是有趣。

吃饭方面很方便,住的方面也很方便,学校给他一家人提供房子,不过刘琅还是要求学校给自己分配一个学生宿舍,既然上大学了当然要过上学生的生活,赵天明扭不过他,给他分到了一个四人宿舍中。

机械工程学院新生只有二十三人,这二十多人凑成一个班级,一共分成了四个宿舍,刘琅是唯一的一个四人宿舍,当同一宿舍的三个人当看到传说中的神童刘琅走进来的时候眼睛都直了。

“大家好,我是刘琅!这是我的床了!”

刘琅一屁股坐在一张床上跟他们打招呼道。

“神童刘琅竟然和我们一个宿舍,太激动了!”

三位同学激动过后都围了上来,不光是他们,就是隔壁宿舍的学生也都跑了过来,想要跟刘琅近距离接触一下。

“各位大哥哥,我们以后就是同学了,有的是机会接触,不过我还小,很多事情都做不好,到时候还有地方求助各位大哥哥,到时候你们得帮我呀!”

“放心放心,以后你上学我背着你去,你吃饭我给你打饭。”

顿时有人高声喊道。

“那我就先谢谢这位大哥哥了!”

面对这群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刘琅也想起了自己当年大学时的时光,那是他一生当中最好的时候,但在那时,大学四年他学到的东西很少,而现在这一切再次重来,他绝对不会再次浪费这美好的青春了。

机械工程专有很多专业课,机械力学、高等数学、电学、金属冶炼加工、热处理、冷处理等等,这些学科对他来说也是陌生的,而且这些学科对于普通人来说也是非常难的,很多学生即便认真听讲也是听的一知半解,不过对于刘琅来说这都不是什么问题,他的智商的确是比前世的自己强出太多,别人眼里晦涩难懂的知识在他眼里没什么难度,即便稍有难度,那也是多思考一下的事情。

很快,一个月的时间就过去了,这个时候刘东来已经离开了首都回家了,只有母亲一个人陪他,不过刘琅已经和那些大哥哥大姐姐打成了一片,早上母亲陪他吃完早饭后把他送到教室就会离开,剩下的那就交给他的同学了。

这些十七八岁的年轻人此时也适应了刘琅这位“小朋友”,这个“小朋友”别看年纪小,但是说话方面跟他们无异,而且还发现,刘琅的智商实在太高,他们不懂的难题在他眼里变得非常简单,只要去问他,他就会毫无保留的给出准确答案,还讲的头头是道,连老师都没讲明白的知识点都说得清清楚楚。

“有问题不要慌,去找三岁儿童问一问。”

这个顺口溜不知道什么时候在八三工程系的学生之间流传开来。

这个时代的大学生充满活力,每个人都脸上都充满了朝气,二十年后的大学生虽然也是青春浪漫,可身上已经带有了社会上的凡俗之气,也就是铜臭的味道,但这个时代却是没有,因为学生们的家里都差不多,即便你的家住在首都,可是哪有如何?他们可很少有拼爹拼钱的想法,我的未来我做主。

另外这个在八三年的校园里,学生们还没有贫富差距的意识,这从他们身上的穿着就能看出,夏天男生们几乎是清一色的白色衬衣,纱布裤子,女生一般也是白色纱布衣裤,有的穿着裙子,只是裙子实在太长,稍微屈膝就能把脚面遮住,一群人走在一起要是不看脸,根本就分不出来谁是谁。

不过家住在城市的学生有些已经开始展露出开放的气息,的确良那是城市学生的标志,比如刘琅就穿着一身的确良做的衣裤,在校园里偶尔还能看到穿着喇叭裤的学生,有的女生则穿着只到膝盖的裙子,裙子的颜色也从白色或蓝色的单调色开始转变成大红色,他们要是在校园里走过,必定会引起周围无数人的侧目。

这些学生无疑都是来自首都、沪市以及羊城那样的大城市,率先接受到改革开放的洗礼,相信用不了多久,整个校园的学生,不管他来着什么地方,是农村还是城市,都会被外面的世界所折服。

第97章 两个时代大学的不同之处

刘琅很羡慕这个时代的学生那种无忧无虑的样子,因为他们不用为工作烦恼,毕业后国家就会为你安排工作,不像他上学的时候,一到大四就开始到各个招娉会上投放简历,数百人乃至千人为了一个职务挣的是“头破血流”。

虽然这个时代的大学生没有找不到工作的压力,可他们每个人却都很勤奋,很少有逃课的现象发生,最起码刘琅没有见过无缘无故就逃课的同学,每一节课所有的人都是拿着书本仔细地听着课,不管是二十几人的专业课还是五六十人的大课,几乎没有人不仔细听讲,即便是有些地方听不懂,他们也要仔细的记录下来等课后再研究。

这种现象很有趣,刘琅自问要是他那个时代毕业国家包分配,那么恐怕有一半的学生将会彻底“放飞”自己了。

其实这就是时代造成的差异,这个时代,上大学不亚于古代学生考中了进士,是一件足以光宗耀祖的事情,而且多年来的种种桎梏让年轻人对外界一无所有,当来到大学后,接触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他们就像是一块干瘪的海绵开始疯狂的吸收起各种知识和文化,那种求知欲望简直比刘琅都强出太多。

至于说二十年后的大学生,信息社会让他们已经没有什么新鲜感,到了大学唯一让他们高兴的就是终于摆脱了父母的管教,一个独立的自我才是他们在大学要追求的东西,而所谓的独立自我很少包括对未来的规划,待到毕业走向社会才发现周围的凶险,这种凶险程度又不是八十年代所能相比的。

在三十年后,人们总喜欢比较八十年代的大学生和八零后一代的大学生,有的人说八十年代大学生如何如何的牛,看看招生比例就一清二楚了,的确,高考扩招之前大学生的招生比例低的可怕,常常是几十分之一乃至百分之一的比例,而高考扩招之后,大学的招生比例猛增到了六七成,一个是百分之一,一个是十分之六七,按比例来说,当然是前者素质更高一些。

不过那些八零后出生的学生都嗤之以鼻,论知识储备,那些老家伙怎么能和新世纪的年轻人相比?不说别的,就是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足以甩开对方几条街了。

刘琅前世也是这么认为的,自己生活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一天之内看到听到的新鲜事物恐怕就比八十年代的人前半辈子听到的都多。

不过现在,在接触到身边的这些学生后,刘琅的看法有些不同了,以他“过来人”的眼光来看这些学生,第一个特点就是“傻乎乎”,但他们的求知欲望实在太强烈了,一天从早上睁开眼睛到晚上睡觉,每个人都是书不离手,一个有如此求知欲望的人,不论他做什么,未来都会充满了希望。

和刘琅一个寝室的另外三名同学的求知欲望就是班级里最强烈的人,强烈的连刘琅都有些自叹不如。

他们三人有两位来自湘南省,一位来自中南省,这两个省在刘琅前世时就出产“学霸”,而在刘琅的这个班级里,他们三人的学习也是最刻苦的,就是吃饭也要看书。

一个月下来,刘琅已经适应了大学的生活,他除了晚上回到“筒子楼”睡觉外,一大早母亲带着他一起吃过饭,他一个人就上楼到自己的宿舍,然后上课休息,一天的时间都会和同学在一起。

“老杜、老林、老何,咱们上课去吧!”

刘琅从食堂吃过饭后推开宿舍们,看到这三个同学正一边啃着馒头一边拿着书在看着,即便是早上这短短半个小时的时间他们也不愿意浪费,而且对他们三个来说,力学书配上一个白面馒头对他们来说比一碗肉还要更加下饭。

“刘琅,你可来了,快快快,这两道题怎么解答。”

一个人看到刘琅进了马上窜了过来,他是宿舍的老大名叫杜松,今年二十岁了,连续参加两届高考终于考上了华夏大学。

“老大,你先等等,我就有一道题不会,让我先问!”

旁边的一个人也跳了起来,他叫林海,今年十九岁,林海和杜松都是湘南省人,口音跟伟大领袖一个味道,听起来非常别扭,不过刘琅一个月来也习惯了,有时还会模仿他们说上几句“人民万岁”的口号。

“老大老二,你们的那几道题我昨天不是给你们讲了吗?怎么还不会?”

另外一人名叫何涛,中南省人,今年十七岁,比普通应届的大学生要小一岁,班级里除了刘琅就是他最小了,据他说自己从小也是天才,要不是家里穷上学晚,三岁也能考大学,当然,这是笑话,不过他的智力的确要比普通人强一些,很多他人不会的题目都能做得出来。

“老三,你那种方法根本不对,都是你自己胡编乱造的。”

杜松林涛二人齐声说道。

“哼,你们都是死脑袋。”

首节 上一节 99/6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