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第4节

“儿子是你刘家的,名字自然要你这个爸爸起,你不是说已经起好了吗?”

母亲笑着说道。

“我哪里会起名字呀?”

父亲闹了闹头有些为难的说道。

刘琅知道,父亲和母亲这一代人没上过几天学,两人的最高学历不过是初中而已,倒不是他们不喜欢学习,而是刚刚上了初中就响应国家的号召“上山下乡”去了,那时他是在一个铁矿里当着矿工,每天早七晚五努力赚着工分,直到三年前才从矿山出来,然后成为了一个工厂的工人,一个初中学历的青年自然不敢轻易起名字。

“对了,咱家不是有本新华字典吗?你找出来,我翻翻看看有没有什么好名字。”

父亲突然拍了下脑袋。

“字典?在箱子里呢!”

母亲打开旁边的一个大箱子翻出了一本字典。

“新华字典!”

被父亲抱在怀里的刘琅一眼就认出了这本国家发行最多的书,蓝色的封皮上写着“新华字典”四个字,下面则是1971年第五版的字样,要知道刘琅天的前世,这本字典已经是第十一版了,足足差了六版。

“儿子,看看,你要是把这本字典里的字都认识了,那你就是个大学生了。”

父亲一手抱着刘琅一手拿起了新华字典,然后翻开了第一页,露出了里面的扉页。

“伟人语录!”

扉页之中的那几个红色的大字夺人耳目。

父亲没有看这伟人语录,飞快的翻起字典来。

“这个玉字不错这个阳字也不错嗯,嗯,这个龙字更好!”

父亲漫无边际地反着这本厚厚的字典根本也想不出来个结果。

“不对呀!”

刘琅此刻有些糊涂了,这跟他所知道的“历史”有很大出入呀。

在前世刘琅十七八岁的时候父亲曾跟他讲起过名字的由来,很简单,父亲说自己想起了一种美玉名为琅,刘琅长得的确很白,所以就起名为刘琅。

不过关于刘琅的“冠名权”问题还有一个版本,是他的老爷提供给他的,这个老爷就是刘琅爷爷的弟弟,根据老爷的回忆,刘琅这个名字是他亲自出口给起的,至于说到底是谁起的,这是个公案,因为历史久远已经无法查证了,不过现在刘琅看到父亲这翻字典的样子,看来是老爷起的面大。

“哎呀,这你么翻来翻去,起到明年也找不出来,你就随便翻一页,然后找个好点的字起了就算了。”

母亲在一旁说道。

“对,这个主意不错,那我就翻!”

父亲随意一番然后一个指头就指在了一个字上。

“狗?”

刘琅差点笑出声来。

自己总不能叫做刘狗狗吧。

“这个字不好!再来一次!”

父亲摇了摇头再次翻动字典。

“犬?怎么还是狗的意思!”

这一下父亲有点恼火,把字典扔到了一旁。

“不起了,等我爸一会儿来再起,他的学问大。”

父亲有些恼怒。

刘琅的爷爷的确是全家学历最高的人,出生在三十年代却有着中专的学历,放在刘琅的后世,中专的学历那是低的不能再低了,但要是放在这个世纪三十年代,中专生已经不亚于下个世纪的研究生了,如此学历起个名字还不是手到擒来?

不一会儿的工夫,屋外面就传来了脚步声,随着“自带音效”的木门被推开,走进来一群人。

“好了,全家人都到了!”

刘琅看到了自己的爷爷、姑姑、二叔、三叔和跟在后面钻来钻去的老叔,对了,还有就是自己的老爷,今天是自己满月,看来全家人都出动了。

第5章 历史的公案

“来,我看看我的大孙子!”

爷爷一伸手就把刘琅抱了过去,现在的爷爷不过四十五岁,还算是个中年人,不过头发已经有些花白了。

“大孙子,大孙子!”

爷爷对着刘琅亲了又亲。

“我看看我看看!”

二叔三叔和姑姑也凑了过来要看,而老叔今年不过十一岁,小个子一个,根本就够不到,他也没往跟前凑合,一屁股坐在炕上一副不耐烦的样子,看到扔到一旁的字典随手拿起翻看起来。

“都靠边,你们凑什么热闹,别把我儿子碰了!”

父亲一把就拦住了二叔三叔和姑姑,这三个人撇了撇嘴没说什么。

刘琅知道,父亲在家里是长兄,正所谓长兄为父,在家里除了爷爷奶奶就是父亲做主了,这可不是因为父亲年纪大的缘故,而是他的能力决定着在家里的地位。

几年前,这一大家子有爷爷、奶奶、父亲、二叔、三叔、姑姑、老叔,再加上太奶,总共有八个人,当时只有爷爷、奶奶和父亲有工作,三个人养活八张嘴那是多么困难的事情,那时父亲还在铁矿干活,赚的是工分,什么叫做工分?就是一种计量工作的单位,能干的赚的工分就多,每天一结算,最后一年下来统计出来的工分兑换成工资,当时父亲每一个工分都价值六分钱,一年下来足足能赚取六千多个工分,差不多是三百七八十块钱,平均到每个月那是三十二三块钱呀。

一年靠工分就能赚三百六七十块钱已经是那个铁矿里的佼佼者了,一般的青年男子,一个月能赚到三十块钱的工分就已经不错了,刘琅的父亲身体健壮,再加上那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才得到的,而且整个矿山,父亲那也是“高薪”。

要知道现在完全是多劳多得的年代,即便你是矿长,也没有一线工人赚得多,刘琅前世小时候就曾听父亲的工友说起,当年父亲在那拥有一千多人的大矿中每年都是劳模,十九岁就光荣的入了党,论党龄来说,比很多与他同时代的国家领导人还要长。

即便是爷爷此时身为一个大型化工厂的副厂长一个月的工资也只有三十六块钱,奶奶没有生病前在一家弹簧厂工作,重病后就办理了退休,现在每个月也不过二十七块钱,两人加起来刚刚六十三块钱,即便是在一九八零年这个大米每斤一毛三分八、面粉每斤一毛七、猪肉每斤九毛三的年代,要想养活一家八口人也十分的不易,而父亲凭借着自己的劳动为家里分忧,光凭这一点就在家里享有很高的地位了,那些弟弟妹妹都要老老实实的听话。

“东来,名字想好了吗?”

首节 上一节 4/6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