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第110节

说到这里吴荷看了一眼在坐的人,没有人提出反对意见,管理老化设备老化所有人都知道。

吴荷接着说道。

“所以我们提出了承包制,有了很大的改善,自负盈亏多劳多得嘛,可以大大增加工人们的积极性,但是承包制也有弊端,赚钱了,承包者想得大头,后面的领导不同意,赔钱了,承包者一个人承担责任,承包者不同意,所以承包制度也只是改革的一个方向,并不是目标,只有彻底打破集体制度,个人企业自负盈亏,那样经营者才会没有顾忌放手一搏,企业的活力才会真正释放出来。”

此时冯友军突然打断吴荷说道。

“吴教授,那不就是个体户嘛,我们国家现在可是有很多个体户的!”

“冯副总理说得没错,就是个体户,不过您所说的个体户恐怕都是些小商贩,在道边摆个摊子买些早餐之类,我所说的个体企业是大规模的,雇工超过八人,甚至八十人八百人的企业,只有这种企业才有更多的钱,进而掌握先进的技术。”

“呵呵,吴教授你和项书记是一个路子,我刚才说了,这是资本家行为,与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格格不入。”

冯友军冷笑道。

“呵呵,各位,最近我的一位学生写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非常好,我给大家读一下,各位一听就明白了!”

吴荷说罢就把刘琅写的小岛经济学念了出来。

故事基本上还是刘琅所写的那样,不过吴荷又加上了很多自己在国内调研时的内容加以辅助。

“在徽州省有一位叫做年长久的人,没有文化,但是瓜子炒的很好,改革开放后干起来了个体户,一家几口人炒瓜子卖,在七九年的时候就年入一万元,成为当地第一个个体户,到了去年,他已经可以每年炒十万斤瓜子,但是人手不够了,就雇佣了三四个工人,可是三四个也不够,最后雇佣了十个工人,每人每月给一百二十元,一个月的时间就卖出了十万元,纯收入达到五万元,结果后来被当地政府因为雇工超过八人给抓了进去,年家还没说什么,那几个雇工不干了,说是他们原来每个月只有二十块钱,从年家干一个月就相当于小半年的收入,年长久被抓他们干不了,收入没了,连一家老小的生活都维持不下去了,按照现在的理论来说,他们受了剥削,应该站起来批判年长久呀!哪里会站在年长久一边替他说话?这不是笑话吗?”

说到这里一旁的赵弘扬插嘴道:“一个月一百二十元,好家伙,工资比你们这些部长主任还高吧!”

没错,现在首都的高官官员每个月的工资也就九十多块钱,资格老一些的能达到一百元,如果是那些不发达的省市,高官官员也就七八十块钱,换句话说,那几位雇工的工资在这个时代已经达到了高官官员的级别,一个人能养十个人。

“弘扬总理说得没错,当时我得到这个资料后也是吓了一跳,恨不得我都去当年长久的雇工了。”

吴荷的话引起了周围一帮人的大笑。

当然,众人也当做这是个笑话,虽然他们的工资不高,但是享有的待遇那是别人无法相比的,每个月各项补贴加起来要大大超过工资的,但是月收入一百二十元在这个时代还是非常少的,起码在基层,只有最艰苦的一线工人能达到百元左右。

“所以,我们现在认为,只要社会不断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加,雇工是必然产生的现象,而且随着社会技术的不断提升,雇工的人数也必然会大量增加,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本无法阻挡!”

吴荷最后下了结论。

吴荷的话让在场的人安静了下来,就是冯友军也皱着眉头不停的思考,小岛上三个人的故事太简单了,一步步逻辑上的发展非常清晰,几乎是不可置疑的,推导出的结论似乎也是符合实际,这让冯友军也觉得非常合理。

“厉教授,你怎么看?”

冯友军看向了另外一名经济学家,这位专家叫做厉为宁,他同吴荷教授同为国家最著名的经济学家,也是国家智囊之一,但是两人在很多观点上都有着分歧,算是两个学派。

第110章 考察

“冯副总理,虽然吴教授的一些观点我并不认同,但是解放私营经济,打破七上八下的禁锢,这一点我还是赞同的。”

厉为宁笑着说道。

“你也觉得这是合理的?”

冯友军有些吃惊地看着对方。

在他印象这中厉为宁和吴荷两人非常不合,两人分属不同的经济学派,而且他们一位是华夏大学的教授一位则是首都大学的教授,两个学校在各方面都较劲,都想压对方一头,而且对于改革开放他们也有着不同的意见。

吴荷主张大力发展私营经济,即使是股份制企业也要向私营经济方向发展,而厉为宁则主张以股份制企业为主,私营经济为辅的改革方式。

相比较而言吴荷更激进一些,厉为宁则是温和一些,所以吴荷有被称为激进改革派,厉为宁是为温和改革派。

这也是反映了现在高层之间的分歧,有些高层站在了吴荷一方,认为既然改革就要彻底一些,而另外一些人则支持厉为宁,他们认为可以给企业经营自主权,但是在根本上还要以公有制为主体,允许私营经济存在但不能让他们超越底线,冯友军就是这个观点的代表人物。

现在吴荷抛出的这个观点就是要彻底打破私营经济发展的壁垒,一旦取消“七上八下”的限制,那可以想象,到那时,国家的私营经济将一发不可收拾。

“老吴,刘琅写的这篇文章的确立意独特,站在了我们看不到的角度,但小岛经济学这个题目还是小了一些,你在这个场合原封不动的讲出来是有些孟浪了!”

厉为宁看着吴荷笑道。

“呵呵,你错了,越是简单的事情反应出的问题越是有可信度,如果以我们的认识来说这件事,恐怕要列举出无数实例,到最后弄的谁也听不懂,这反而是适得其反了,我相信小岛经济学这篇文章别说在座的各位领导专家能听得懂,就是十一二岁的小朋友都能听得懂,我准备把这篇文章写成教材,明年就在华夏大学里当做经济学的课本来传授。”

吴荷反驳道。

“哼,你想得倒美,不过我听说刘琅可是工程机械学院的学生,人家以后是造汽车飞机的人才,才不会跟你的!”

厉为宁撇了撇嘴道。

“你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刘琅是个经济学天才,如果在这方面专研,未来恐怕能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两人竟然当着这帮领导人的面吵了起来。

“什么?吴教授,你说这个什么小岛经济学是刘琅写的?哪个刘琅?”

坐在一旁的丁伟长突然开口问道,他是主管教育方面的副总理,刚才一直没有发言,但是现在听到刘琅这个名字立刻询问。

“老丁呀!这个刘琅就是你亲自接见的那个神童,想不到吧!”

赵弘扬笑着说道。

其实赵弘扬早就知道了吴荷的这篇文章,他本人就是一个激进改革派的代表人物,对吴荷的经济理论非常支持,几天前私下里两人就见了面,商讨了关于今天会议的内容,他本人对刘琅的这篇文章也大加赞赏,但是他个人的意见毕竟不是全体的意见,尤其是冯友军,此人的观点就与他相左,如果是冯友军只是一个人,那就不是什么问题,但在高层之中持这种观点的不在少数,甚至比例还要略高于激进改革派。

要知道现在国家的真正权利可不仅仅是在赵弘扬这些还算年轻些的干部手中,最高权力的执掌者是那十几位老人儿,邓老、陈老、木老等人,他们才是中国这艘巨轮的实际舵手,就是在这几个人中意见也不统一,这才会引起两派的争斗,他们要是意见统一,那还斗个屁了。

当然,两派的争斗绝非是个人恩怨,实际上他们私下里的关系都非常好,但涉及到国家的前程,那就不能轻易放弃自己的理念了,因为一旦上面的决策失误,一个国家就会有巨大危机了,可以说,他们都是为了国家的未来着想,并非是为了私利。

“想不到呀!这个刘琅这么厉害,还弄出了一个小岛经济学出来,先不说对错,光是这个想法就非常了不起呀!”

丁伟长感叹道。

“丁副总理说得没错,这个刘琅可是个人才呀!你们知道嘛,我只是借了他两本经济学的书籍,一本是国富论,一本是资本论,结果几天后他就编出了个小岛经济学,这都不能说是举一反三了,而是举一反十举一反百,以我来看,这小岛经济学就是放在西方社会都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吴荷现在对刘琅是非常欣赏。

“吴教授说得没错,我觉得这个刘琅对经济学有着天生的悟性,老丁,不如把他的专业换一下,他学什么工程机械实在是有些浪费了。”

赵弘扬看着丁伟长问道。

“这样呀!老赵你不知道呀!当初我和他见面的时候曾公开给了他承诺,允许他自己换三次专业,他自己不换我再让他换,这就不好了吧!”

首节 上一节 110/6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