晟哥儿便问道:“路上捡的?”
小郡主没想到他倒是这么感兴趣,虽然她其实懒得详细说,但人家已经问了,只好详细的道:“就是在进山的路口,她坐在路边唱小曲儿,因唱的就是苏州那边的曲子,祖母的轿子过去的时候听见了,就停下来问问,一问之下,听她说是父母亲带着来沧州寻亲的,但是走到这边染了病,父母亲全都病亡了,身上带的银两全都埋葬父母亲用去了,她只能在路边乞讨。”
“说话的时候便有人过来拐她呢,幸好祖母遇见了,看着也不忍心,就叫人将那拐子给打跑了,收留了她。不然的话,还不知道怎么好呢……”
小郡主说到这里瞅了瞅晟哥儿,道:“世子倒是关心她,是瞧着喜欢吗?要不我跟祖母说一声?”
晟哥儿万万没想到这小姑娘倒能这么自然的说出这样的话来,顿时大吃了一惊脸一下子便红了,双手乱摇道:“不是,不是。你可千万别乱说……不是的,我只是随便问问。”
小郡主看他慌成了这样,倒好笑,道:“不是就算了,你慌什么?我哥哥看中了我的丫鬟,跟娘纠缠了好久终是要去了,我就算是不答应也没办法。”
小郡主说的应该是恭王世子,只有恭王的长子到了年岁了,十六七,其他的儿子,似乎都比较小,这几天晟哥儿也没见,只听老王妃念叨过,好像才几岁。
晟哥儿也就没说什么,过了半天脸上才稍微的好了点。
两人又各自射了几箭,小郡主的臂力并不出色,跟一般小姑娘没什么区别,所以在射了第二轮之后便显然没劲了,脸上也显出来不太好玩的样子,晟哥儿便也算了。
又穿过竹林往回走,小郡主去摘花,晟哥儿在这边看了一会儿,心里琢磨刚刚小郡主说的那些话。
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就觉着那个丫鬟奇怪,晟哥儿不是多疑的人,而且他也只是比相同年纪的人稍微的心细一些而已。
不过既然动了疑心了,就问了问,如今听了小郡主说的那丫鬟的来历,却更增加了一些疑心。
如果真那么巧也就罢了,但若不是呢?如果是故意的呢?恭王是沧州的王爷,老王妃是哪里人,估摸着沧州百姓知道的也不少,想要打听出来也不难。
若是专门在老王妃出门的路边等着,等老王妃的轿子过去的时候唱个苏州小曲,自然是太容易的就会得到老王妃的注意。
当然,如果那丫鬟只是想攀上高枝,想有个栖身之所,倒是也没什么。
晟哥儿想了一会儿。觉着可能是自己没事干太过无聊,所以想多了,人家府里有那么一个奇怪点的丫鬟,似乎也不是什么大事,跟自己又有什么关系?想想便将这个心思放下了,正要跟小郡主说一声,自己就先回去了,正好小郡主摘了花过来了,问他要不要帮她编个花篮?
“以前哥哥给我编过,后来就懒得编了,我找他也不给我编,府里其他人都不会,你会吗?”小郡主问他。
晟哥儿只好说试试。
拿着花和腾枝蔓坐在凉亭里,编了半天,最后失败告终,时辰也差不多了,两人便从花园出来,各自回各自的院子。
第1299章 无聊的下午
与小郡主在花园玩了一下午,晟哥儿根本没想到,这已经在后宅引起了一些事。
王妃那边早得了消息了,专门叫丫鬟和婆子们不要过去打搅。
而大郡主派人探听了一下王妃和老王妃那边是什么反应,王妃不叫人打搅,大郡主听了就只是冷笑了一声。去探听老王妃那边是什么意思的婆子回来,只说:“老王妃必然是知道了的,但没说什么。”
大郡主身边的丫鬟看了看大郡主的表情,问了一句:“什么话都没说吗?”
婆子摇头:“什么话都没说。”
大郡主面上似乎也没什么表情,过了一会儿回里屋去了。
丫鬟和婆子暂时可能摸不准大郡主到底是怎么想的,谁也不敢跟着进去劝,只能在外面候着。
晟哥儿是男子,又是个半大小子,这个年纪的还不到注意男女方面的事情上,他的注意力有时候反而会在看起来有点神秘,或者摸不着边际,等等那些事上。
而小郡主才十岁,虽然王府闺秀出身当然知道男女有别,不过既然镇国公父子能住在王府里,那府里头的长辈们就没把他们当外人,小郡主这个年纪自然不可能想到什么外男什么什么的。
他们俩想不了那么多,大人们可没有一个心思单纯的,各有各的想法。
不过这些晟哥儿全都不知道,也没注意。
下午越承耕回来,还带着那位昨天给他看病的崔大夫,崔大夫检查了一下,和王府的太医说的差不多。越承耕亲自送到了外面。
晚上王爷和世子请国公父子俩一起用晚膳,听着他们说着一些公事。晟哥儿已经将自己原本怀疑的什么丢到脑后勺去了。
转天越承耕依然是出门去忙碌,依然不让晟哥儿跟着,叫他在家休息。
晟哥儿也不敢多言,在屋里忍了一上午,实在是无聊的紧,吃了午饭就拿着自己的弓箭去那个园子练箭。
今天小郡主并没有来。
晟哥儿也看出来了,小郡主说练过剑术和射箭,其实应该是后宅闲得无聊加上年纪小,而长辈估计是觉着是她的一个玩意儿,所以也没管,等稍微大点了,自然就不允许她这个王府郡主还学那些东西。
在这边练了一下午的箭,倒是出了一身汗,回去了洗了个澡。这天越承耕回来的比较晚,回来之后依然是叫太医过来检查。
转天依然如此。
晟哥儿在府里呆了三天,就无聊的不行,这天晚上跟越承耕说了半天,说他已经没事了,想明天跟着父亲出去办事。
越承耕自然是不同意,被他磨得没办法了,只好答应,明天在家再休息一天,晚上回来叫太医和崔大夫都来看看,如果确定没事了,后天就可以跟着自己出门。
晟哥儿大大的松了口气,忙不迭的答应。
可能是王府这边也察觉了,晟哥儿在府里实在无聊,因此转天再出门,恭王世子就没出去,早上过来找晟哥儿,陪他去玩儿。
世子今年十五岁,比晟哥儿大两岁,当然了,这个年纪正介于少年和青年之间,稍微年纪大点的便觉着小点的是孩子,很不愿意跟比自己小两三岁的‘孩子’玩儿。
不过晟哥儿倒是挺高兴的,忙跟着出来,跟着走了几步,发现恭王世子领着自己也是往这几天天天去的那个园子,晟哥儿心里略微的有点失望,估计也是去练箭吧。
这几天他练箭练的都有点腻了。院门口立着几个婆子,拿着弓箭什么的,等他们过来了,婆子们背起来弓箭跟在后面,果然不出意外,是要去练箭。
“码头上人太多了,你这两天没去也是正好,也不知道父王他们说什么,专检人多的地方走,挤来挤去的,我倒是想听听他们到底看些什么,可就算是跟在身边,挤得那么嘈杂的,说什么根本听不见。”
恭王世子一直说着这些话,估摸着是想让晟哥儿好受点。
晟哥儿笑着道:“沧州这边码头修建的挺好,功能也全,两边给了足够的地方修建一些门头,那些货栈脚行的都可以在附近租铺子,设计的人肯定是有经验的。父亲他们去看,估摸着也是多看看怎么设计的,以后其他一些通水路的地方修码头,都能参照。”
恭王世子听了这话倒扭头看了看他,可能是觉着晟哥儿年纪虽然小点,不过还是有见识。世子也收起来那种拿他当小孩看的心思,点了点头,态度也严肃了些。
“那天去前东卫所,张将军说的话,你怎么看呢?”世子问道。
晟哥儿顿了顿,倒没想到他会问自己这个。
前东卫所离沧州的新码头直线距离大约有八里地左右,如果走官道的话,十一二里路。那边的将军姓张,在头几天恭王陪着镇国公去他们卫所查看的时候,提出来一个建议,说码头这边应该驻扎一个百户,百名兵丁在这边驻守。
一来是守卫码头的安全,二来码头上如果有什么违禁的东西,也需要人查。他们卫所离得最近,应该派他们的人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