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郎,你莫不是战场上伤了脑袋?”关羽的发妻胡阿石轻步上前,伸手轻抚关羽额角,泪水在眼眶打转,声调哽咽。
这位在关家村待了二十多年的淳朴妇人,宁可相信关羽是伤了脑袋都不敢相信关羽如今的身份。
关平则是直接瞪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很难相信说书人口中“昔日亡命走天下,归来已是大将军,”的狗血剧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见三人不信,关羽激动地解开外袍,露出腰间悬挂的裨将军印绶,双眼炯炯道:“阿父,我真的是左将军麾下的裨将军,也真的是左将军的义弟。左将军还替我取了个新的表字,‘云长’,取云气绵长之意。左将军又以‘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殒,名可垂于竹帛也’勉励我。”
关羽一边说,一边回忆过往。
遥想当初,关羽因事亡命涿郡,一面因挂念家人而哀伤,一面因前途无路而迷茫,混迹于涿县市井之间。
当时的刘备因自卢植处求学归来而身份有了变化,又得苏双、张世平的金银资助,兼之同门公孙瓒又当了涿县令,有身份有金银有背景,一时之间涿郡少年争相依附。
关羽也是依附者之一。
因为读了《春秋》有儒雅气,兼之身材高大又如熊虎,关羽很快就从刘备的众多依附者中脱颖而出。
而在跟着刘备的日子里,关羽也逐渐为刘备的仁德信义所折服
改“长生”为“云长”,而后跟着刘备学习骑马、射箭、舞刀、弄枪,学习兵法战术、练兵习阵,等等。
也正因关羽读过书,脑子灵活,也时常能举一反三,每每刘备所教,关羽总能做出最优异的成绩。
逐渐的,又与同样依附刘备的少年张飞在打斗和比拼中结下了兄弟情义,张飞年小,常呼关羽为兄。
随后黄巾出现,刘备相应州郡告示,组建义军,亲率关羽、张飞等人厮杀于战场立下军功,又一起跟着刘备去安喜县。
由于刘备宦途多有不顺,以往依附刘备的涿郡少年离去不少,唯有关羽、张飞等少数人舍命追随。
感念关羽、张飞的义气,刘备遂以二人为兄弟,非正式场合,皆以兄弟相称。
(注:以上为野史记载的三结义)
然而关羽没注意到的是:关毅的眼神由惊讶变为了惊骇,失声呼问:“你就是那个单刀匹马于万军丛中取了乌桓王蹋顿首级的关云长?”
关羽被打断了回忆,愣了愣,随即抚了抚美髯,略显得意:“蹋顿自诩为王,实则只是一介插标卖首之徒,我只一刀就将其砍了。”
关毅登时沉默。
此刻的关毅,心头如同翻江倒浪般:我儿关羽,竟有万人敌之勇?
关羽天生力大,关毅是知道的。
可问题在于:关家祖辈只有《易经》和《春秋》传家,没有骑射武艺传家啊!
你一个力气虽大但只会点儿庄稼把式的,出去闯荡个二十余年,摇身一变就成了万人敌?还单刀匹马于万军丛中视乌桓王蹋顿为插标卖首之徒?
关毅只在书中看过万人敌之勇这个词,从没想到有一天会亲眼见到有万人敌之勇的真人,这个真人还是自家儿子!
不同于关毅的惊骇,关平已经直接由震惊变为崇拜了。
胡阿石则是惊呼一声,又以手捂嘴,眼神中有惊骇亦有崇拜。
“这关家村,是真不能待了。”
良久,关毅终于接受了“我儿是万人敌”的现实,也意识到了关羽的特殊身份会给关家村带来怎样的危险。
只是想到要离开祖辈居住的地方,关毅又感到一阵不舍。
“你与妻儿先聚聚,我去找族长。”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关毅的脸色骤然变得严肃。
关毅去得快,回来得也快,询问关羽:“族长让我问你,能否留下些弓箭,给村里的人防身用。”
军中的制式弓箭跟关家村的自制弓箭天壤之别,关羽没有丝毫犹豫,便返回让众骑士分了五十柄弓和五百支箭以及五十柄环首刀留在关家村的坞堡中,以作为带给关家村潜在危险的补偿。
除关平外,关家村中也有想跟着关羽去建功立业的。
但关羽都拒绝了。
倒不是关羽不愿意带族人建功立业,而是河东太乱,若将族中好苗子都带走了,关家村可能会亡于战祸。
而同时,关羽也向众人承诺,等刘备能控制河东时,关羽会将族中有意愿的青壮编入军中,带其建功立业。
“待了五十多年了,没想到老了还要离开故土漂泊四方。”祭祖后,关毅看着熟悉的关家坞堡和关家村,不舍更甚。
关羽眼神坚毅,誓言铿锵:“阿父勿忧,来日左将军有了基业,我们还会回来的!”
数日后。
关羽带着父妻儿三人返回了绛邑大营。
得知关羽将家小接了回来,刘备大喜,忙唤上张飞来到关羽别营。
当看到刘备匆匆而来为关羽道贺时,关毅三人终于相信了关羽那句“左将军的结拜义弟”非是虚言。
与众人叙礼后,刘备则是盯着已经二十出头的关平越看越喜欢。
三兄弟也就关羽有个儿子,刘备虽然有妻有妾但只有两个女儿,张飞更是直接无妻无妾每日里专注于事业。
而关羽回趟关家村就带回了个二十出头的雄壮儿子,刘备的嘴都快合不拢了。
“云长之子便如我之义子!”
热得睡不着,起来码一章,1更来了求月票
第230章 关平成香馍馍,庞统定奇计借刀杀人
听着刘备那句“云长之子便如我之义子”,关平受宠若惊,不知所措。
往日里听说书人唱“昔日亡命走天下,归来已是大将军”的桥段时,关平无比的向往自家亡命走天下的父亲归来后也能当上大将军,然后将自己从关家村带走,从此当上将二代、穿上蜀锦衣,闲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迎娶大家闺秀、走上人生巅峰。
然而当幻想成真后,关平反而不向往了。
亦或者说患得患失的纠结感,让关平很难调整心态。
这心态还没调整好,刘备又来了一句“云长之子便如我之义子”。
刘备是谁?
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涿郡太守兼中山靖王之后,忽然要将关平一个农家子视为义子,这比“昔日亡命走天下,归来已是大将军”的桥段更离谱。
就差没直接说关平是皇帝私生子了。
这种感觉,大概也就汉宣帝刘病已能体会深刻了。
“大哥,你吓着侄儿了。”
关平不知所措间,张飞的大嗓门在耳边响起,随即一只大手搭在了关平肩头。
“乖侄儿,跟三叔喝酒去。”
话音刚落,关羽就要将张飞的手拿开:“三弟,坦之不善饮酒。”
张飞暗暗较量气力:“二哥啊,你这话就不对了。男子汉大丈夫,岂能不善饮酒?今后到了战场上还怎么奋勇杀敌啊。”
随后又转向关平,诱惑道:“侄儿啊,比兵法武勇,你再怎么努力都比不过二哥了,可你只要跟着俺几个月,俺保证让你比二哥能喝!”
关羽丹凤眼一睁,加大了气力:“三弟,这是我儿子!你想要个善饮酒的,就让大哥给你寻个良家。”
张飞不甘示弱,也加大了气力:“二哥!俺们可是结义兄弟,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你儿子就是俺侄儿,跟俺义子也没什么区别。”
争执间。
黄忠和庞统也入了帐。
得知关羽将儿子接了回来,又见关羽的儿子生得高大威猛,黄忠不由见猎心喜,也加入道:“云长,你儿子是块练箭的好材料,不如拜我为师,我传他百步穿杨的绝技。”
关羽见黄忠也来抢,不由凤眼再一瞪:“汉升,你自己有儿子不教,你找坦之作甚?箭术我也能教!”
黄忠无视了关羽护犊子的眼神,看着关平越看越喜欢:“云长啊,你也是知道的,我家叙儿体弱多病,今后只能当个文官,我这百步穿杨的绝技不能让它失传啊。更何况,你教教骑术还可以,论箭术你真不如我!你也不想今后你儿子箭术不精而在战场上被流矢所伤吧?你也不想你儿子看到贼将逃跑又因箭术不精而错失大功吧?云长啊,我又不收义子,只是收个徒弟,又不抢你儿子,你急什么啊。”
被三个熊虎之勇围在中间,关平只感觉头越来越晕,关羽和张飞在说什么也没听进去
而在帐中,关毅和胡阿石也是看呆了。
一个在自问:我孙儿莫非也有万人敌之资?
一个在自问:我儿竟如此受欢迎?
关毅和胡阿石没有刘备等人因后继无人而滋生的焦虑,自然也不理解不了刘备等人看到关平后的激动感。
一块几乎没被雕琢的璞石忽然出现在眼前,谁都想亲自将其雕琢成心中的美玉。
而在黄忠身后。
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庞统忽然开口:“关将军,你儿子喜欢读书吗?天文地理、三教九流、尧舜之道、孔颜之德、谋划算计,统皆有涉猎;统也可给孔明去封信,问问孔明收不收门生。”
关羽直接一把将关平拉在身后,提高了声音:“关某谢诸位好意,坦之初来,尚需适应,其余诸事,等回了幽州再论如何?”
随后又对关平道:“坦之,你先入我的亲卫校刀营历练几月,熟悉下军中生活,不可急于求成。”
关平略有些呆滞的点了点头。
张飞哈哈一笑:“二哥说得对,侄儿初来,尚需适应,不论是喝酒还是射箭读书都可缓缓。侄儿想了解下二哥这二十余年的事吗?二哥面皮薄,肯定不会跟你讲的,你跟俺来,俺跟你讲讲当初二哥在涿郡卖豆粉的事。”
“三弟——”关羽的声音拉长!
若不是众人皆在,关羽真想再跟张飞仔细聊聊豆子和豆粉的区别,聊不了就拳头上见高低。
嬉闹过后。
刘备让关毅三人先在别营中安歇,随后将众人唤至大帐,又召袁熙、颜良、文丑、贾逵等人入内,谈及正事,依旧让庞统代掌剑印号令诸将。
“据斥候最新探报,皮氏已聚集了数千兵马,还打出了司隶校尉和河东太守的旗号,虽然关中诸将的旗号尚未看见,但钟繇欲在皮氏与左将军对峙的意图也很明显了。”庞统徐徐的将最新军情道出。
又道:“趁着关中诸将尚未到来,左将军有意派遣先锋渡河与钟繇一战,谁愿统兵前往?”
话音一落,关羽、张飞、黄忠、颜良、文丑,皆是齐齐而出,齐声而呼:“末将愿往!”
庞统扫了一眼五人,笑道:“钟繇和王邑所部,皆非精锐,用不着大将齐出。”
并州督将夏昭和邓升对视了一眼,也齐齐出列,请战道:“杀鸡焉用牛刀,我二人愿为先锋。”
庞统旋即取令与二人,吩咐道:“你二人可各引并州军两千人先往皮氏,所需将校,尔等皆可任意挑选,统在此,预祝二位将军凯旋。”
颜良欲言,但被庞统眼神示意阻止。
待二人欢喜而去,颜良忍不住谏道:“禀庞抚军,并州军军纪极差,又多新卒,留守后方或乘胜追击尚可,让其当先锋,恐会招致失败。更何况,夏昭、邓升二将,亦非善战之将,倘若被钟繇击败,反会挫了我方锐气。”
庞统轻笑一声:“无妨。统的本意,也不是让二将求胜。我等虽然夺了并州军的兵权,但军中不服者甚多,若不让他们败一场,又岂会心服我等?”
颜良愕然的看向庞统。
想到庞统方才那句“所需将校,尔等皆可任意挑选”,颜良顿生寒意:夏昭、邓升得了授命,必会将军中不服者大半挑走,庞抚军这是在借刀杀人!
太阴了!
第231章 钟繇旗开得胜,区区刘备也不过如此
如庞统所料。
夏昭和邓升自并州军中精挑细选出的将校,大半对刘备夺权都心怀怨愤,剩下的小半则是受到严苛的军纪而心生不满。
平日里势单力薄,无人出头,这些怨气只得强行咽下,如今被夏昭、邓升聚集一处,那些积攒已久的牢骚便如决堤洪水,肆无忌惮地倾泻开来。
“我等身受高刺史厚恩,如今却要俯首听命于那左将军,当真憋屈!”
“哼!放着皮氏不打,反倒让咱们兄弟在绛邑学农夫垦地,左将军怕是想改行耕田了?”
“郭从事本已唾手可得绛邑,偏那张飞来搅局!施点小恩小惠就想让我卖命?呸!我那亲卫堂弟不过抢了贱民几斗粮就被砍了脑袋,简直可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