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事后诸葛亮,三兴大汉 第131节

  这也怪袁绍,由于官渡之战折损了七八万的精锐,以至于诸州郡都募了太多的新卒。

  新卒没见识过大场面,没经历过恶战的将校也不敢对熊虎般的张飞轻易说“不”,再加上张飞一口一个“执行左将军的军令”,更没人敢为郭援发声。

  三门的兵马很快撤回。

  看着帅帐中坐在主位的张飞,以及立在张飞右侧颤颤巍巍的祝奥以及几个将校,三门撤回来的将校都懵了。

  张晟更是下意识的按住了剑柄,警惕的眺望左右。

  “别东张西望了!郭援违抗左将军的军令,已被俺擒获,等候左将军发落。”张飞扫了一眼众人,目光落在了甲胄衣袍明显与众不同的张晟身上:“你就是张白骑?可认识张燕、雷公、浮云、大目、白雀、五鹿?”

  张晟吓了一跳,不知道张飞此番问话是何意,谨慎的答道:“以前在黑山的时候,有些交集。”

  “不用紧张。左将军说了,张白骑乃黑山中少有的豪杰,让俺见了一定要善待;你姓张,俺也姓张,这五百年前或许还是一个本家。”张飞哈哈大笑,又指着左侧的胡凳:“你与众人不同,可坐下说话!”

  4更来啦

第219章 先礼后兵,莽张飞也是懂得用计谋的

  张晟看了一眼胡凳,又扫了一眼帐中众将校,有人惊讶,有人羡慕,目光最后又落向张飞。

  看似一个简单“请坐”,实际上是在分化郭援自并州带来的五千兵马,张晟一旦坐下,就意味着立场站在了张飞一边。

  思虑片刻。

  张晟咬了咬牙,坐在了张飞准备的胡凳上。

  投奔高干是因为十余万黑山民都跟着刘备去常山屯田了,张晟在黑山混不下去了。

  高干虽然接纳了张晟,但对张晟这个黑山贼的身份也是忌惮且防备,对张晟谈不上恩义,张晟对高干也谈不上忠心,不过是互相合作利用的关系罢了。

  此刻形势比人强,张晟选择站队张飞,并非是真心投靠,仅仅只是为了不吃眼前亏。

  至于张飞那句“五百年前是本家”,听听就好,张晟可不敢当真。

  见张晟落了座,张飞又扫视其余将校,虎眼直视下也无人敢与张飞对视,纷纷低下了头。

  “传左将军令,若有害民者,立斩以正军法,望诸位认真约束部众,莫要让俺在左将军面前落个治军不严的罪名。俺若落了罪,尔等肯定也会被累及,可听明白了?”张飞的语气不快,声音也不大,但却能清晰的落在帐中将校的耳中。

  众将校不敢怠慢,纷纷应命:“我等谨遵左将军令!”

  “好!”张飞大笑:“诸位既肯听命,俺也不会亏待诸位。让诸位撤兵回营,也是为了能速破绛邑。至回军上党前,但有功劳,俺皆与诸位同享!”

  众将校皆道“不敢”。

  “左将军一向赏罚分明,俺既然说了,便会与诸位同享,何言‘不敢’?”张飞虎眼一瞪,吩咐祝奥:“将俺的话记录在案。”

  祝奥愣了愣,忙取笔墨,按照张飞的吩咐记录在案,示与众人后,张飞又在文书上签字盖印。

  这一幕,看得帐中将校皆是目瞪口呆。

  “俺已经签字盖印了,诸位也请留下姓名。”张飞大手一挥,让祝奥再次将文书呈与众将校。

  祝奥端着文书的手忍不住颤抖。

  其余将校或许看不明白,祝奥这个郭援的谋士已经看明白了张飞的意图:这是假借同享功劳来将帐中将校的利益绑在一起,尤其是那句“至回军上党前”,更是在告诉众人,今后要分的功劳不止破绛邑,只要张飞能参与的,功劳都会分与众人!

  袭扰关中不是短期任务,少则三个月,多则半年、一年都有可能。

  今后这些将校回了并州,还会不会听高干的?

  甚至于,祝奥都在暗暗揣测:即便现在将郭援给放了也不会有人再理会郭援的军令,因为郭援绝对不会比张飞给得多!

  至于众将校的家眷都在并州?

  这都不是问题!

  不论是高干郭援还是刘备张飞,如今都听命于大将军袁绍。

  谁敢私自扣押将士家眷?

  “还愣什么?”张飞见祝奥在发呆,蹙眉轻喝。

  祝奥反应过来,忙端着文书再次示与众将校,一开始还有将校犹豫,但随着有人牵头后,帐中众将校皆在文书上签字盖印。

  “好!”张飞再次叫了声好,又吩咐祝奥:“文书就交给你保管了,若是将文书丢了,你就提头来见。”

  祝奥吓得再次打了个哆嗦,小心翼翼的将文书贴身藏好,强忍哆嗦应命道:“属下定不负所托!”

  只是在心头,祝奥欲哭无泪:我若将文书丢了,众将校还不得将我乱刀分了!

  看着张飞轻描淡写般就将郭援这五千兵马的核心将校拉拢,坐在胡凳上的张晟内心惊骇不已:不仅有熊虎之勇,还有过人心机,这便是左将军麾下的大将张飞?

  若是两年前,张飞肯定是没这个心机的。

  但这两年,张飞先是接受诸葛亮的调教,在绘制地图的过程中不断的磨砺心性,后又接受庞统的调教,在读书以及与士人的交谈中不断的增长见闻。

  虽然依旧改变不了鞭打部下的秉性,但也学会了分功让利。

  换而言之:只要肯给部下分功让利,别说鞭打部下了,哪怕在部下的头盔里洒泡尿,对方都得自我安慰“功名利禄就在眼前,一泡尿又算得了什么?”

  而今日让众人一起签署文书,也是得益于诸葛亮的“交割令”启发:口说无凭,立字为据。

  郭援麾下的将校哪里见过这般“较真”的分功?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与郭援自恃身份的傲慢一对比,张飞都显得平易近人了。

  震慑了众将校后,张飞留辛哲守营,随后带上祝奥和张晟来到绛邑城下。

  围城兵马骤然撤去,早让城头的贾逵惊愕不已,又见张飞来到城下,贾逵更不敢大意。

  祝奥认出了贾逵,忙对张飞道:“张将军,那人便是贾逵,深谙兵法,能聚民望,射箭也颇为厉害,不可小觑。”

  张飞顺着祝奥的指引,见贾逵身材挺拔,既有武将的威武又有士人的儒雅,顿生好感。

  “大汉左将军麾下裨将军张飞,见过贾县长,可否出城一叙?”张飞将丈八蛇矛扔给亲卫,空手抱拳向贾逵行了一礼。

  贾逵左右文武大惊,纷纷劝贾逵不可出城。

  “左将军刘备,素以信义著称,麾下有关羽张飞为左右臂膀,张飞今日先撤围城之兵,又示我以礼,我若不出城,便是无礼。诸位守好城池,我出城与那张飞一叙。”贾逵婉拒了左右的好意,又大开城门,孤骑出城。

  见贾逵竟有此等气魄,张飞更生好感,大笑而赞:“贾县长真豪杰也!”

  贾逵拱手回礼,问道:“不知张将军邀我一叙,意欲何为?”

  张飞直言而笑:“别无他意,俺就想见识下以几百县兵挡住郭援五千兵马的绛邑长是何等豪杰。贾县长胆略过人又深得绛邑士民爱戴,实在是令人钦佩。俺也可以向贾县长承诺,七日内,俺都不会攻打绛邑;七日后,左将军会亲至绛邑。这期间,绛邑士民可任意出城,垦田耕种、砍柴打猎皆可,俺已传令众将校约束部众,并传左将军令,若有害民者,立斩以正军法!”

  5更来啦,看在周六也五更的份上,求月票

第220章 庞统揽大略张飞行阳谋,贾逵开城了

  由于张飞的嗓门极大,故而这番话也传到了城头的绛邑军民耳中。

  言下之意:不用跟我打了,也不用守城了,该吃吃,该喝喝,因为我的对手不是绛邑军民。

  至于贾逵及绛邑军民信或不信,都不会影响最终的结果。

  若信了,那么贾逵降与不降没任何区别,除非河东太守王邑对贾逵深信不疑,笃定贾逵即便打开城门也是坚守城池的权宜之计。

  若不信,当绛邑军民发现张飞真就不攻城,迫于生计下必会有人偷偷出城,而出城的人安然归城后,又会瓦解绛邑军民的斗志。

  甚至于,还会有想活命的军民对坚持不肯开城门的贾逵心生怨言,若再与张飞那句“传左将军令,若有害民者,立斩以正军法”一对比,绛邑的军民也就无法齐心了。

  一旦绛邑军民无法齐心且斗志涣散,即便贾逵再有能力也改变不了城池失守的结果。

  这是阳谋!

  由庞统总揽大略张飞具体执行的阳谋!

  而在向贾逵及城头的绛邑军民作出许诺后,张飞向贾逵拱手作辞,便带着祝奥、张晟等人返回。

  看着来去如风的张飞,贾逵的心头颇不是滋味。

  擅长兵法的人也都是擅长揣摩军民心理的人,张飞这套阳谋一用,贾逵便明白绛邑已经没法再守了。

  而贾逵自己还得在绛邑军民的生计问题和个人前程问题上迟疑摇摆。

  不开门,绛邑军民受苦;开城门,必受王邑猜忌。

  带着复杂的心情,贾逵返回了城头。

  而城头军民则是纷纷看向贾逵,有担忧、有疑虑、有期待、有愧疚

  贾逵的心情更是低沉:张飞只是来了一趟,城头军民的斗志便已经出现了涣散的迹象。

  迟疑间。

  一小吏忽然高呼:“贼军营门有动静!”

  贾逵定睛一看,却见张飞竟然在营门口高挂“免战七日”的大旗,同时还将“传左将军令,若有害民者,立斩以正军法”用大字写在白布上也高悬营门口。

  “唉——”

  贾逵仰天长叹,心头颇不是滋味。

  跟郭援打了八日,斗智斗勇,有来有回,足显贾逵谋略非凡;结果张飞一来,压根就没将贾逵视为对手,更没将绛邑视为必须要强攻的城池。

  在郭援眼中需要尽快攻下的绛邑,在张飞眼中完全是无所谓的态度,就差直接告诉贾逵:要报信就去报信,要请援就去请援,想干啥就去干啥.

  良久。

  贾逵命人取来笔墨,给河东太守王邑写了封战报,随后又取下绛邑长的印绶,一并交给绛邑丞,吩咐道:“速走西门出城,绕道将战报和印绶送往安邑,告诉王府君,皮氏乃兵家争胜之地,需以重兵把守。我不能为国家守住绛邑,无颜再见王府君,愿与绛邑共存亡。”

  绛邑丞大惊,刚要开口时又被贾逵打断:“速速前往,不得有误!倘若因你之故而让皮氏有失,我必斩你!”

  绛邑丞只得接下战报和印绶,又含泪向贾逵作别,策马出西门而走。

  贾逵又命人严密监视城外军营的动静,直到与城内军民约定的十日之期到后,才卸下甲胄,让城内军民将自己捆了去请降。

  然而贾逵平日里便善待士民,能聚众望,现在张飞又高挂“免战七日”的大旗,自然不肯捆了贾逵去向张飞请降。

  贾逵也不忍士民继续受苦,遂令人打开城门,让军民任意出城垦田耕种、砍柴打猎,借以改善生计。

  听闻绛邑城门开启,不论是祝奥、张晟,还是营中众将校,皆是惊愕不已:郭援苦苦打了八日都没能攻下绛邑,张飞只是跑去跟贾逵聊了几句,贾逵就真将城门打开了?

  一小校激动而请:“既然绛邑城开了,我等何不立即驱兵入城?”

  话音刚落,小校就感受到了锐利如刀的目光,张飞的声音也接踵而来:“念你初犯,俺就不罚你了。左将军常有教诲,自古皆有死,人无信不立。说了七日免战,便是七日免战,少一个时辰都是违背信义。”

  小校自知失言,忙低头请罪:“属下知错了。”

  张飞却是起身,活动筋骨,将手指扳得霹雳作响:“许久没有打猎了,今日正是时候。张白骑,听闻你善射,不如与俺比一比如何?”

  张晟不知张飞用意,但也不敢违背,忙应道:“愿与将军同往。”

  张飞大笑,让辛哲、祝奥守好营寨,随后带着张晟等十余骑,自营门而出,直奔城外野山。

  由于张飞不加掩饰直接当着绛邑东门城头军民的面出城,消息也很快传到了贾逵耳中。

  “张飞带了十余骑去了城外野山?”

  贾逵心头惊疑不定,踱步良久后,也带了十余骑出城。

  绛邑已经这样了,贾逵守与不守没什么区别,贾逵更想知道张飞去城外野山的意图。

  贾逵刚出城不久,就遇到一队打猎而回的军士,声称遇到了张飞等人。

  了解后得知,绛邑军士先射伤了山鹿,追逐间山鹿被张飞一箭射杀,不敢与张飞抢山鹿的绛邑军士本想离开,却被张飞唤住,张飞了解始末后又将山鹿归还给了绛邑军士,声称“既是尔等先射,俺不能抢。”

  贾逵心情更是复杂:张飞以信义施恩绛邑军民,一旦王府君也败了,河东民心便不属于国家了。

首节 上一节 131/1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