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事后诸葛亮,三兴大汉 第129节

  颜良的声音这才堪堪传入高干耳中:“最烦的就是你这种挑拨离间的了。我二人是大将军的部将,奉的也是大将军的军令!你不懂打仗就不要与左将军争,我二人可不想跟着你吃败仗没了性命!”

  文丑亦是在心底暗暗冷哼:东武阳听尚公子瞎指挥差点又没命了,来到并州若是又听高干瞎指挥,可未必回回都能有好运。

  高干被擒,荀谌当即傻眼了:来真的啊这是?

  而在高干后方的夏昭、邓升,也更呆滞了,片刻之间,上党易主?

  我们是救高刺史,还是不救高刺史?

  还没等二人想出对策,刘备的喝声已至:“夏昭、邓升可在?”

  夏昭和邓升皆是打了个冷颤,忙上前回应:“末将在。”

  刘备取出一根竹片,直接书写了四个字“滚来见我”,然后扔向夏昭:“夏昭听令,持我手令即刻前往汾河,告诉呼厨泉,立即遣回部众,自缚来见我!若敢违令,立斩不赦!”

  看着竹片上那不容置疑的四个字,夏昭只感觉背脊发凉,也不敢反驳,更不敢去请示高干,忙领命而去。

  刘备又转向邓升,同样取了一根竹片,也写了四个字“便宜行事”,喝令道:“邓升听令,持我手令即刻前往太原,告诉张燕,呼厨泉让我很生气,许他便宜行事!”

  邓升登时身体一抖:“张,张燕?”

  刘备语气一抬:“你是不认识张燕,还是不知道张燕在何处?”

  邓升只感觉汗毛都竖起来了,忙接令道:“末将定不负使命!”

  心头更是惊惶不已:最近在太原令胡人闻风丧胆的黑山贼张燕,竟然也听左将军号令?

  高干也是惊愕不已,大呼而斥:“刘备,你竟敢私通黑山贼?”

  刘备理也不理高干,直接转头对袁熙道:“熙公子,给大将军的表文再加一笔,高干污蔑平北将军张燕是贼。”

  袁熙冷笑一声,点头写在了表文上。

  看着刘备和袁熙一唱一和,完全不在乎自己反应的模样,高干顿感心头一慌:大将军要驱使刘备,定不会让刘备返回幽州,收到表文后极有可能传令我听从刘备的号令,那我岂不是还得再挨大将军一顿骂?大丈夫能屈能伸

  想到这里,高干忽然变了一副脸色,高呼道:“左将军,这是误会。方才所言,皆是戏言!”

  “哦——”刘备也换了副笑脸,转向袁熙:“既然是戏言,那也的确是个误会,袁刺史,你认为呢?”

  袁熙也跟着点头:“左将军言之有理,我也认为这是个误会。”

  看着能屈能伸的高干和变脸极快的刘备和袁熙,荀谌不由身子晃了晃

  5更来啦

第215章 刘备执掌并州军权,庞统议河东军略

  刘备的目的是震慑高干而非真的要与高干不死不休。

  高干都高呼“戏言”认怂了,刘备自然也得“卖”高干一个面子认同方才的争执都是“戏言”。

  袁熙同样如此,不论是冷笑施压还是言语威胁,都只是为了配合刘备震慑高干。

  在高干眼中,袁熙应该与袁绍袁尚的利益是一致的;然而在袁熙眼中,不论是袁尚还是偏袒袁尚的袁绍,都只是拦路的绊脚石。

  嫡庶有别?长幼有序?

  袁绍也曾是婢女生的!

  既然袁绍能争,袁熙同样也能争!

  子不类父?

  那就建章宫见!

  至于是否会因此而让袁绍袁尚袁谭等袁氏丧命,袁熙在离开卢奴后就再没有这个顾虑了,一再偏袒袁尚的袁绍,已经让袁熙彻底寒了心。

  更何况,当年董卓之乱时,袁绍也是不顾袁隗等洛阳袁氏的安危,执意起兵反董而令袁隗及其族人五十余人皆被董卓杀害。

  权力的争夺向来都是血腥的,心不狠的人是挑不起大梁的。

  既然袁绍能如此,袁熙同样能如此!

  现在的袁熙更像当年的袁绍,完美的继承了袁绍对袁氏族人的冷漠和算计,只剩下对继承四世三公袁氏名号的执念:我在,袁氏则在;我亡,袁氏则亡。

  一番争执过后,刘备这头强龙将高干这头地头蛇稳稳的压制,只有呼厨泉受伤的世界达成了。

  刘备是没打算轻易放过呼厨泉的。

  犯了错,就得认罚。

  让呼厨泉自缚来见,是对呼厨泉这个单于的震慑;让张燕便宜行事,是对整个匈奴部族的震慑。

  以前的刘备,没足够实力震慑匈奴;而现在的刘备,足以令匈奴部族胆寒。

  由于郭援、张晟都去了河东,夏昭、邓升又分别被派去通知呼厨泉和张燕,荀谌虽然是治中但又不管军。

  故而,即便高干服了软,整个上党的兵马也全都被颜良、文丑接管。

  颜良、文丑也干脆,接管了上党的兵马后,直接将常山国那两千步骑移交给了刘备。

  刘备随后便将五千步骑分成了五部。

  由关羽、张飞、黄忠各掌一部,刘备自领中军两部,而中军两部又分左右军,左军由抚军中郎将庞统执掌,右军由左将军长史徐庶执掌。

  刺史府内。

  刘备居主位而坐。

  主位下方,袁熙立于左,高干立于右。

  谁是主帅,一目了然。

  刘备扫了一眼众人,微微颔首,目光落向庞统:“庞抚军,速作军略陈述。”

  庞统拱手应命,随后将地图悬挂示与众人,道:“根据目前的情报,郭援的兵马虽然已经抵达了绛邑,但因绛邑长贾逵举县固守而攻之不下。绛邑沿着汾水以西有重城皮氏,若要争河东,需先占据皮氏。若皮氏先为钟繇重兵占据,我军即便攻下了绛邑也无法南下安邑。”

  “眼下左将军已令呼厨泉部返回河西,郭援无援兵相助,会被挡在绛邑而不能向西抢占皮氏,钟繇闻讯,定会先遣人游说关中的马腾、韩遂一同举兵皮氏,我军与钟繇的战场也出现会在绛邑至皮氏的汾水两岸。”

  听着庞统的军略陈述,高干心有不服,出口争辩道:“自钟繇入弘农后,屡屡打压关中诸将,且又诱其部曲归田,关中诸将早已不满钟繇。我已许诺马腾、韩遂,若败钟繇,河东、弘农皆可分与二人,二人也答应出兵共击钟繇,岂会再与钟繇联手?”

  庞统轻笑:“昔日凉州刺史耿鄙任信奸吏,导致汉阳人王国以及氐、羌等族叛乱,马腾先随耿鄙征讨王国,后与韩遂联手杀耿鄙而拥立王国,王国被皇甫嵩击溃后,马腾、韩遂又联手废王国拥立阎忠,阎忠病死后又相互攻伐。及至董卓西迁长安,马腾、韩遂又向董卓投降;董卓死后,二人先是依附李傕,却又因私事而与李傕反目,被李傕击败后又与李傕讲和;等李傕死后,马腾、韩遂又结为异性兄弟,却因部将冲突而大打出手,马腾妻儿也为韩遂所杀,双方因此攻伐多年;官渡之战前,曹操又派钟繇入长安劝和,二人遂又投降曹操,各遣一子入许都为质;而今又因不满钟繇而许诺与你联手,如此反复无常,岂能轻信?”

  “更何况高刺史能许诺的,钟繇同样能许诺;反之,钟繇能拿出天子册封马腾、韩遂的诏书和印绶,高刺史却只能请大将军伪授任命书和印绶。若将希望寄托于马腾、韩遂,乃是自取灭亡。”

  听庞统如数家珍般的将马腾、韩遂反复无常的过往以及钟繇背靠的天子大义道出,高干张了张口,将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但凡脑子灵光点的,在听了马腾、韩遂的过往后,都不可能相信马腾是个言而有信的!

  高干出身陈留大族又自视甚高,向来轻视边鄙武人,自认为施恩马腾、韩遂,二人就会感激高干给了晋身清流之阶的机会,压根没去想过马腾、韩遂就是两个为了利益可以不顾兄弟情谊和妻儿生死的西凉蛮夫,也不会去讲中原士人的信义,即便是光武帝的洛水之誓在两人身上都发挥不了任何约束作用。

  一旁深思许久的荀谌缓缓抬起头,眉头紧锁:“既然庞抚军也认为,要争河东需先占据皮氏,为何不让呼厨泉配合郭援施压先拿下绛邑?”

  似乎是怕被刘备误会,荀谌又急忙补充,语气谦恭而急迫:“只让呼厨泉在绛邑城外为郭援声援,无需攻城;以绛邑的兵力,即便呼厨泉只是虚张声势,摇旗呐喊,也能助郭援震慑贾逵及城内士民。得了绛邑后,郭援便可趁机渡河直取皮氏,如此一来,纵然钟繇说服了马腾、韩遂也是无济于事。”

  听了荀谌的分析,庞统大笑数声,语气带有傲然:“左将军引兵亲至,又何须呼厨泉配合施压?莫非要让河东的士民误以为没了呼厨泉,左将军便威慑不了河东了?左将军不怕钟繇带着马腾、韩遂来抢皮氏,就怕他们不敢来!”

  1更来啦(又到了周六了啊)

第216章 刘备令庞统号令众将,荀谌贼扎心了

  伴随着庞统的笑声和傲语,不论是大将关羽、张飞、黄忠、颜良、文丑,还是副将袁綝、夏侯博、辛哲、焦触、张南,皆是面露冷笑和傲意。

  打个钟繇带的马腾、韩遂等众,竟然还要借助呼厨泉之力来抢占绛邑和皮氏,这是对众将的羞辱!

  关羽单手抚了抚美髯,出列请命:“末将关羽,愿为先锋!”

  话音刚落。

  张飞又急声争抢道:“二哥,俺许久未上战场了,这先锋就不要跟俺抢了!”

  话未止,张飞又转向抬脚半步的黄忠,瞪圆了虎眼:“汉升,脚收回去!你前几个月才去了常山,还在万军丛中生擒了呼厨泉,好意思跟俺抢先锋?”

  看着张飞那“敢抢先锋就打一场”的眼神,黄忠将脚收了回去,呵呵一笑:“翼德误会了!我只是站久了腿麻了,动动胫骨,不会跟你抢先锋的!”

  高干和荀谌皆是眼神一凛,纷纷侧目看向了黄忠。

  见黄忠虽然长得极其雄壮但脸上却是憨厚笑意,又不由惊疑:就是此人生擒了呼厨泉?

  惊疑过后又生寒意:一个能万军丛中斩杀蹋顿,一个在万军丛中生擒呼厨泉,加上素有威名的张飞、颜良、文丑,也的确不需要呼厨泉来多此一举!

  荀谌则是想得更深:左将军先是威慑高刺史,而今又要威慑河东士民,倘若威望俱立,大将军今后难制了!

  心头虽然有担忧,但荀谌不敢有所表露,连高干都俯首认怂了,荀谌一个小小的治中从事又能怎样?

  荀谌思虑间,张飞又转向关羽,凑近拉了拉,恭维道:“二哥啊,杀鸡焉用宰牛刀!区区一个贾逵,何须二哥亲自前往?小弟不才,习得几招庄稼把式,杀个鸡还是可以的。这先锋,让与俺如何?”

  见张飞为了抢先锋脸都不要了,关羽也是一阵无语:若你都只是杀鸡刀,那我又能比杀鸡刀强多少?

  想到张飞一直在后方待着,关羽遂也退了回去:“也罢。三弟若想去,便让与三弟了!”

  张飞乐得呵呵直笑,又向刘备拱手请命:“大哥,请下令吧!”

  刘备笑而不语,而是直接取下剑印递给庞统:“庞抚军,此战便由你调兵遣将。”

  此番来河东,刘备也是有意给庞统机会来施展才能。

  毕竟在诸葛亮和徐庶口中,庞统也是罕见的天下奇才,是可以出将入相的。

  相的才能,刘备见识过了。

  将的才能,刘备还需静观。

  这一幕,再次惊骇了高干和荀谌:左将军竟然将调拨遣将的大权交给了一个二十出头的青年?

  尤其是荀谌,此刻颇不是滋味。

  若按履历,荀谌曾是袁绍十万大军的谋主;可按职权,荀谌在袁绍麾下也就一个献策的。

  既不如曹操的谋主荀攸可以深得曹操信任,更不如庞统一般可以直接被刘备授予剑印。

  似荀谌这般胸有韬略的,谁又甘心只当一个小小的献策谋士?

  更令荀谌扎心的是:荀谌都年近四十了,而庞统才二十出头!

  一时之间,荀谌有些恍惚,下意识的想起了荀彧投曹时的话“袁绍好谋无决,终不能成大事;兼之外宽内忌,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安乐。”,不由眼神黯淡。

  刘备瞥了一眼落寞的荀谌,嘴角泛起一丝笑意。

  在拉拢人心上,刘备自诩第二,也没几个敢自诩第一。

  故意当着众人的面将剑印交给庞统,刘备也是在有意向荀谌表现出器量胸襟和知人善用。

  袁绍的三大谋主中:许攸自视甚高即便是袁绍这个故交也是说叛就叛,刘备可以为了利益而保许攸一命但绝不会信任许攸委以大事;田丰刚直不阿韬略过人,但深受袁绍恩义而不愿与刘备走得太近;剩下的荀谌,既不似许攸一般反复无常,又不似田丰一般深受袁绍恩义。

  换而言之:许攸是跟袁绍是二十余年的故交,不会为了刘备一点小恩小惠就离开袁绍;田丰刚开始被袁绍厚礼相请时,袁绍的恩义也不亚于刘备三顾茅庐,故而这二人最难拉拢;而荀谌则是颍川动乱后为了避祸才去投奔袁绍,虽因才学名望而受袁绍礼遇,但又惯于明哲保身且独立于袁尚袁谭的嗣子之争外而当不了袁绍入幕之宾,也最适合用“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来拉拢。

  双手恭谨的接住刘备递来的剑印,庞统的心情亦是激动不已。

  以往看诸葛亮拿着剑印调兵遣将的时候,庞统就很是羡慕。

  受诸葛亮的影响,庞统督幽州西四郡军事的这一年里,对军务也是下了苦功夫的,更是拿酒诱惑张飞,将张飞这些年跟着刘备经历的大大小小战事全都给套了话,以此为经验教训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

  跟诸葛亮挚友归挚友,但在事业上还是得争一争的。

  而诸葛亮这个挚友过于强悍,反过来也在倒逼庞统去努力追赶。

  否则今后投奔刘备的狂生们一提到庞统,就会变成:哦,我听过此人,好像跟诸葛亮有些渊源,也就跟着刘备时间早,肯定没什么真本事,若是我等早来,也就没他什么事了。

  剑印在手,庞统的气势也随之一变。

首节 上一节 129/1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