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皇位上的是谁,他其实并不关心......
太上皇沉默了几秒后,再次看向礼部尚书赵遵缓缓问道:
“赵爱卿,你身为礼部尚书,指领天下礼仪规范。如今衍圣公府遭此劫难,你觉得该如何处置那些乱民?”
赵遵额头冒汗,因为太上皇的这话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乱民’这两个字,已经说明了太上皇的态度了!
这是要他来做出头鸟!可恶!
方才就不该装出那副激动的模样,说出那样的话来!
眼下被架在火上了!
如果推翻之前说的话,那么他就名不副实,枉为礼部尚书。
如果不表明态度,和刑部、工部两位尚书一样和稀泥,很可能立刻就引得太上皇‘勃然大怒’,直接被当做替死鬼!
可如果坚持之前的话,那么一旦天下暴动,自己也是难逃罪责!
两权相害取其轻,赵遵咬了咬牙正要开口的时候,康浩皱眉开口道:“上皇!国运为重啊!”
“康浩!”
太上皇一声低喝,满朝文武连忙躬身行礼,不敢妄动...就连靖国公沈丞都弯下了腰,生怕被牵连了!
康浩却是站的笔直,问心无愧的说道:
“上皇,臣知道很多事不能只看一面,也不能只看大局。但眼下此事事关国运,一旦草原异族大举南下,而且不顾冰雪之扰,大乾当如何?”
“一旦国内数百万灾民暴乱,就算是有各地大营镇压,可如此杀戮,最后也是要落得一个朝廷暴虐的声名!治国如烹小鲜,不能快刀斩乱麻啊!”
太上皇脸色越发的难看,冷冷的看着康浩。
他其实对康浩很欣赏,认为这样的人其实更适合都察院,适合做大乾朝的脊梁。但这样的人,也着实很气人.....
“康浩,你在说朕和皇帝是昏君,是暴君,是亡国之君的桀纣么?!”
康浩沉默不语,但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太上皇气的险些没吐出血来!
要是康浩认错或者是顶撞,他都不会这么生气!但你踏马的沉默算是怎么回事!
“康浩!言行无状,轻言乱国,诅咒朕与皇帝,无德无才,来人!将其官服拔下,压入天牢!”
这话一出,不少官员都站出来纷纷劝阻。
有的是康浩的门生,有的是真心为国,知道康浩是国之栋梁。
但太上皇眼下根本不允许有人破坏自己的计划,一句‘在有妄言者同罪’后,便再次呼唤殿外的卫士。
康浩心灰意冷的看着高高在上的太上皇和雍和帝,哀声道:
“上皇,陛下,灾民无辜啊!他们不该如此被卷入朝廷争斗之中,边关将士无辜啊!他们不该为此承担草原异族的压力啊!”
太上皇冷哼了一声,不顾康浩的哀声,再次将目光看向了冷汗直流的礼部尚书赵遵......
赵遵咬了咬牙,站出来行礼道:
“上皇,臣依旧觉得此等乱民,该杀!”
“好!”
太上皇见赵遵这般的‘上道’,立刻开口道:
“刑部、礼部即刻派人南下,刑部配合当地府衙和大营尽快将乱民逮捕归案,即刻监斩!礼部也要尽快前往南孔,说服其择一子弟过继到衍圣公府。”
“工部立刻核算重建衍圣公府之消耗,报于户部。衍圣公府重建之事,刻不容缓!兵部..左侍郎暂代尚书之位,即可传令各地大营严阵以待,以防乱民暴动!”
“吏部即刻草拟文书发往各地官府,严令其不得对赈灾钱粮上下其手,一旦发现,严查严律!并勒令他们对当地灾民严加管制,若是出现暴乱,死罪!”
太上皇虽然没有完全采纳康浩的意见,但也择取了一些。
毕竟这些都是正常的应对措施,只不过关键都放在了衍圣公府上。只要衍圣公府可以重建,有南孔子弟过继过去,一切就都好说了!
至于灾民,反正都是要死的,无外乎是怎么死的。
雍和帝抬头看向太上皇,现在太上皇坐在龙椅上,他很多事都不能开口。
但此事涉及到他未来的名声,甚至会留下很大的污点!
太上皇停顿了一下,又开口道:
“传朕旨意,锦衣府今日严加审查,凡是有流言蜚语污蔑皇帝和朝廷的,无论是何身份,即刻抓入诏狱严加审问!”
这一下,下面的群臣都面露惶恐!
锦衣府被搁置了这么多年,这是要起复了么?!
他们不少人可是记得三十年前锦衣府杀的旧都血流成河,多少官员都死在了诏狱里面!
太上皇闭目沉思了一下,随后缓缓道:
“诸位爱卿,如今各地都有隐患,必须派出总督坐镇,诸位爱卿可有人选?”
他仔细想了想康浩的话,虽然气人,但说的几条建议其实都非常实用的。
只不过总督这件事,他还有些拿不准。
像这种派下去的总督虽然都是临时的,但是权利都极大!一个不好,甚至会出现内外勾连的情况。
不过眼下的确也是派出总督更稳妥一些,不过肯定是不能真的派朝廷大员出去。
一来朝廷这边事务繁多,每个大员都是经验老道的,不可或缺的。
二来也是他们本身就关系网极为复杂,不能在派出去勾连地方了。
所以最后的选择肯定是从都察院和兰台寺来选,也可以从一些勋爵里面选一些能办事但是没有大权的。
下面官员方才听到锦衣府的事情提心吊胆的,这会儿听到要派下各地总督又都兴奋了起来。
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虽然只是临时的,但几个月的时间完全可以捞取大量的好处!
即便是不能自己去,却可以推荐自己的门生、同窗和姻亲啊!
因此顷刻间便有十数个官员站出来举荐,随后更多的人也坐不住了。
就连武勋这边也有人自告奋勇,有人举荐他人。
太上皇谨慎的挑选了几个人,但还有不少地方没有定下来。
这时一直没有说话的靖国公沈丞双眼微眯,站出来有些虚弱的道:
“上皇,陛下,老臣记得肃毅侯此时正在南下,按照时间来算此时应该也到了山东地界,很快就到旧都了吧?”
“肃毅侯勇武无双,又得皇室恩宠,又是年少老成。臣以为两淮总督之位,正好让肃毅侯来担任!”
“一来肃毅侯此时快到江南了,比派其他人南下速度更快。二来肃毅侯颇有军中威望,可以更好的震慑天下乱民啊!”
太上皇垂下眸子,哪里不知道这是沈丞在算计贾珏?!
因为乱民一旦蔓延,江南就是重中之重!
江南本就是鱼米之乡,沿海一带又是最重要的产盐之地。
这等地方一旦出事,别说是总督了,就算是各地官员也是没有任何活路的!
所以贾珏如果做了总督,而江南一旦出事,那么贾珏怕是就算是不死,也绝对没有以后了他明白,不少人也都明白。
史鼎急忙站出来躬身道:
“上皇,肃毅侯太过年轻,没有任何的地方经验,任何能委以重任?!臣觉得还是另派他人为好,依臣之见,靖国公经验老道,且对江南极为熟悉,是最合适的人选!”
其他开国一脉也纷纷站出来,都在说贾珏的‘不好’。
元平一脉则是跳出来,“纷纷’维护贾珏......
这一幕让不少文官都嘴角抽搐,但并未有什么人站出来。
甚至几个和贾家交好的文官也没有站出来,而是沉默不语。
因为这涉及到583武将权利,他们一旦站出来就不是小事情了!
不站出来,反倒是维护贾家!
太上皇此时也有点纠结,其实沈丞说的对,没有人比贾珏可以更快的稳定局势。
八百里加急传信当然快,但是委派的官员就没有这个速度了!
况且贾珏虽然有军中威望,但年纪还是太小了。
而且江南三边的大营,实际上都在元平一脉手上......
他需要的就是贾珏和元平一脉的三座大营配合不好,这样才能掀起江南一带的大乱!只有如此,才能将那些江南世家当做韭菜割了!
但又有点不想现在就舍掉贾珏这颗棋子,在他的谋划之中,贾珏还有其他的作用。
他是需要控制贾家的权利范围,但不是要贾家没了...
不过转念一想,贾珏如果‘惹下祸事’,自己和皇帝力保,也能让贾珏更加死心塌地的给皇室做刀,和当初的贾代善一样....
“传朕旨意,即刻八百里加急传旨给贾珏,暂领其两淮总督,严阵以待,清查赈灾钱粮及赈灾一事,严防灾民动乱!若遇事态紧急,可从权处置!”
船上。
贾珏站在甲板上看着岸边乌泱泱的灾民,神色莫名。
没有看到灾民的时候,他可以毫无负担的让李振山掀起天下大乱。
但这一路上岸边的灾民越来越多,贾珏的心思也越来越沉重。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啊!”
饶是贾珏在边关三年见到了太多的死亡,可也没有眼前这般的震撼。
边关将士吃的就是刀头舔血的饭碗,这个时代当兵的信念并没有前世军人那么重。
很多人就是活不下去了,或者是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这才参军。
什么保家卫国,什么马革裹尸,对这些当兵的来说都太遥远了。
大家就是为了吃口饭而已!
之所以还能保持一定的战斗力,只是因为训练和军法而已。
贾珏算不上是好人,但见到如此情景也不由的心生感触。
但也就仅限于此了!
计划已经开始进行,这个时候收手是不可能的。
他的确是为了自己,但他很清楚自己造反之后,对这个天下是有好处的!
至少不会在出现这样大规模的灾荒!
有了新的作物,有了更高的生产力,在他的带领下,这片土地进入盛世是必然的。
“李振山说的对,大杀才是大救!只有破而后立,才能完全摧毁这些不公和腐朽!”
这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