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词条:朕乃崇祯,千古一帝! 第65节

  朱由检总觉的不舒服,说不出的感觉。

  看着地上零散的兵甲,朱由检沉声说道。

  “把战场上不能用的甲胄兵器收集起来,给遗属打点农具铁器啥的吧。”

  黄得功正要应诺,忽见掌旗官狂奔而来,“禀陛下!贼军大将刘宗敏授首!首级已至广渠门!”

  “悬首九门。”朱由检的声音冷洌,却没有任何惊讶之情,“让百姓看看,大明还没亡!”

  朱由检说罢,又转头看向黄得功。

  “对了,倪卿他们呢?此时虽胜,但不可掉以轻心,京师又百废待兴,必须赶紧拿个章程出来啊。”

  听到这,黄得功突然知道自己忘了些什么,冷汗顿时浸透内衫,“陛下.倪阁老他们.”

  “他们咋啦?”朱由检不解的问道。

  “还在……还在城防仓库。”

  朱由检眉毛倒竖,满脸的不可置信,“他们居然怕到躲仓库了?!?!”

  而朱由检这么说,让黄得功更为惶恐。

  “是臣……”

  将事情来龙去脉解释一遍,朱由检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怪黄得功吧,人家本就是主帅,要是听了倪元璐等人的话,此战胜不胜还两说呢。

  要是怪倪元璐吧,人家也是好心,毕竟连他都没想到黄得功会这么沉得住气。

  纠结半天,也只说出一句,“胡闹!快带朕过去!”

  城防仓库内。

  倪元璐正用石子在墙上刻《正气歌》。

  王家彦和宋叶二人就谁的诗词更胜一筹喋喋不休。

  范景文还在咒骂黄得功。

  张煌言等人只能再旁边小声议论。

  铁门忽然洞开。

  阳光刺得众人睁不开眼。

  待看清黄得功跪在阶前,范景文突然暴起,一下将黄得功扑倒在地,双手死死掐住后者脖子。

  “匹夫!蛮贼!安敢囚禁朝廷命官!”

  “哎……质公!质公!”宋叶张煌言等人赶忙上前拉开同僚。

  “陛下在此呢。”

  “熊罴!质公,熊罴啊。”

  范景文这才冷哼一声,从地上站起来。

  朱由检看着满地狼藉。

  倪元璐的官袍沾满草屑,范景文的鞋履落在地上,更有几个年轻给事中在墙角蜷成团发抖。

  他突然明白一件跟现在毫不相干的事。

  为何历代君王都爱用厂卫,文人的风骨在生死面前,终究分成三六九等。

  待众臣行礼后,当即就有几个文官上前,“黄得功临阵不决,置陛下与危难之际,不听内阁元辅之令,擅自囚禁同僚,此贼当斩!”

  除了几个皇党之外,大部分人都上前附和。

  “是朕的旨意。”朱由检一句话冻结空气,“要杀黄闯子,先斩朕的龙头。”

  众臣一楞,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还是倪元璐上前,领着众臣请罪,才化解了尴尬局面。

  有了台阶,朱由检自然而然的走了下来。

  亲自俯身,扶起倪元璐。

  “诸卿受苦了。”

  “然闯贼刚破,北直隶一片狼藉,还需诸卿那个折子上来啊。”

  “臣以为,当先之事,应当趁闯逆大败,衔尾追杀,以防溃军集结在图京师。”王家彦率先出班陈奏。

  “好,传旨,降军交由民壮看押,京师内各部兵马齐出,追杀剿敌。”朱由检当即答应。

  范景文也跟着出班,“当务之急应当发动降卒,清扫战场,夏日将至,若城外伏尸不能尽快处理,恐引瘟疫。”

  “传旨,民壮看押降军清扫战场,焚烧尸骸。”

  “臣以为应当速去闯军大寨,收拢闯军粮草,凭空多出十多万降军,京师内粮草不太够了。”

  “好,继续。”

  “当清点斩获,封赏三军。”

  “好……”

  “臣以为……”

  你一言我一语,几十个文臣各抒己见,愣是将京师的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

  而朱由检只需要以皇帝的身份下旨,让人去做便可。

  脑袋充实起来之后,刚刚的不适感荡然无存。

  “传旨。”朱由检听完所有人的建议后,大手一挥,“三日后大朝会,诸臣共上策略,兵、户、工、刑、礼、吏皆可,凡策优者以功论赏!”

第72章 高歌凯旋

  不太重要的官员被打发去做事。

  德胜门城门前,只剩下了倪元璐等重臣。

  朱由检不走,他们也不敢走。

  只能看着民壮驱赶着降卒,将战场上堆积如山的尸体抬到一旁。

  脂肪燃烧产生的怪异香味和黑烟掺杂在一起。

  “倪卿,此战是胜了吧。”朱由检看着熊熊大火,忽然对倪元璐问道。

  后者一愣,“陛下,一战破敌百万,自是大胜!”

  “那倪卿你说,此战谁的功劳最大呢?”

  倪元璐以为朱由检是想论功行赏,习惯性的拱手称赞道,“陛下忍辱负重,内练精兵,外御戎贼,以配给制稳定民心,不拘一格提拔黄帅,又亲冒弩矢,单骑金甲,便使十五万逆贼反戈,当为此战头功!”

  朱由检摇摇头,“朕只是做了朕该做的,当不得功。”

  “那……”倪元璐语气一顿。

  范景文适时接过话茬,“太子太师黄得功,临阵不乱,指挥若定,提十万兵以弱胜强,可为头功。”

  朱由检还是摇头,“虎山功劳颇大,却当不得头功。”

  听到这话,众臣心里都明白了,这头功陛下是有人选了。

  只是不知道是元辅倪元璐,还是监军范景文,吴襄父子好像也能排的上号。

  可惜前两天陛下就已经单独封赏过了,此次就算功劳再大,也跟他们无缘。

  正当群臣胡思乱想时,朱由检悠悠开口。

  “头功者,是他们。”

  众臣顺着朱由检的目光看去,只能看见满山边野的尸体和民壮。

  倪元璐不解的呢喃一句,“民壮?”

  民壮自然是有功的,但还真够不上头功。

  要不是有五军营在前面顶着,民壮早就溃了。

  若是陛下想将头功给民壮,别说朝中百官不答应了,十万大军都不可能答应。

  正想着该如何劝阻时,朱由检终于说出了头功者是谁。

  “朕觉得,此次大胜头功者,乃阵亡将士!”

  “若无他们的牺牲,一切胜利都是空谈。”

  “正是因为他们,朕与诸臣工才能安然畅谈。”

  “因此,朕以为此次大胜,头功在牺牲将士,不光此次,日后每次大胜,头功均在牺牲将士!”

  “朕决定,于德胜门外修建英烈祠,勒石立碑,凡为国为民牺牲之将士,皆入祠供奉,凡日月尚存,则香火不断,每年三月二十五,由太子率文武百官大祭!”

  这个计划并不是朱由检脑子一热想出来的。

  而是提出三十六功臣之后,便已经有了打算。

  虽然大部分朝代到后期都是亡于土地兼并和武备废弛。

  但连首都都废到这个地步的,也就明朝了。

  其中纵使有皇帝瞎搞和百官贪腐过甚的原因,然而究其根本,还是因为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创立的卫所制。

  在明初之时,阶级重组,土地兼并并不严重,卫所军户可以安心种田自给自足,每人五十亩田,免除一切田赋和劳役。

  军户就算战死了,他的儿子照样也是军户,可以继承他的五十亩田,战死还有抚恤。

  没有后顾之忧,自然战力强悍。

  可一旦土地兼并开始,不用缴纳赋税的卫所兵便成了地方豪族眼中的一块肉。

  在卫所官员和豪族的共同蚕食下,军户彻底沦为私奴,甚至因为户籍制,军户世世代代都只能为奴。

  别说战力了,连为人的尊严都没有,驱除鞑虏、五征漠北、威震四方的明军,变成了地位最低下的丘八。

  想要将明军战力提上来,仅靠词条是远远不够的。

  光是武装这十万大军,就已经花了将近两千万两白银,朱由检根本花不起。

  眼下分田更不可能,北边有女真,西边有李自成,南边有世家豪族,连理清田亩的都没有,谈何分田。

  因此,朱由检才定下英烈祠的修建计划,先提升军户的社会地位,增强战心。

  顺便给全天下的明军看看,皇帝时刻记着他们呢,就算牺牲,也会香火不绝,共被万民敬仰。

  能收回点军心就是一点,免得到时来一支部队就得备一个加忠诚度的词条。

  对此,倪元璐等人也没有拒绝的理由,更不会拒绝。

  国家大事,在祀与戎。

  立庙起碑更是跟儒家强调的礼法性不谋而合。

  普通军户都有这待遇了,那三十六功臣得多重大啊!

首节 上一节 65/1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