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词条:朕乃崇祯,千古一帝! 第6节

  待朱由检坐下之后,吴襄快步走到舆图前,手指昌平。

  “陛下请看,此地乃昌平,距京师不足百里,若臣猜的不错,昨日居庸关便已告破,待今日天明,闯逆贼兵便将至此地。”

  朱由检轻轻点头,记忆中李自成确实是3月16日过的昌平。

  抬手示意他继续说。

  后者点头,“自居庸关后,昌平、沙河即无险可守,亦无重兵云集,闯逆只需赶路便可。”

  “以闯逆行军速度,最迟明日午时,便可抵达京师。”

  “两日内能到京师勤王的援军根本没有。”

  “而京师虽有高墙铁壁,整28里城墙,仅靠不足万人的散兵游勇,哪怕五丈匀一人都匀不过来,饶是陛下赐下重赏,将士俱都效死,又如何守的住?”

  “再者说,此时城内人心躁动,将无战心兵无余勇,只怕到时候闯逆还未攻城,城便破了。”

  吴襄分析的很到位,而这些朱由检也都知道。

  可他有不得不走的理由。

  整个京师七千万两白银,足够他攒出一支能跟李自成对抗的大军!

  一旦离开,这种机会恐怕就不多了。

  江南虽然也有钱,但前世和崇祯的记忆里,都清楚记得,江南属于士绅富商的天下。

  自己只有一千铁骑,很容易翻车。

  就算要走,也得把京城的银子捞干净再走!

  沉默片刻,朱由检沉声问道。

  “可有守城之法?”

  这下轮到吴襄沉默了。

  低头叉手,不再开口。

  “建奴去年刚换了幼主,多尔衮正愁找不到盟友呢,吴卿你说建奴要是和闯贼联盟,朕可如何是好啊。”

  死寂的沉默中,朱由检忽然说了一句莫名奇妙的话。

  这番话精准击中吴襄最深的恐惧。

  吴家能在关宁军中说一不二,靠的就是与满清若即若离的关系,以及大明对边防的重视。

  靠着左右平衡,他们一家子才能坐享荣华富贵。

  而一旦大明倒了,无论是满清入关,还是李自成做大,关宁军的处境都将极为尴尬和危险。

  吴襄后背瞬间被冷汗浸透。

  “陛下……真不是老臣苟且避战。”

  说着说着吴襄突然跪地,铠甲与青砖相撞发出闷响,“京城实不可守,纵然卫霍光武再世,也无法领着几千太监败军抵抗几十万闯逆贼兵啊!”

  “那你需要多少人,才能撑到关宁军抵达?”朱由检搓着剑柄宝石,盯着吴襄双眼问道。

  “这……关宁军每年耗费辽饷四百万两,养兵二十万。”

  眼见皇帝还把希望寄托于关宁军,吴襄终于卸下伪装,从怀里捧出账册。

  刚刚他的表现已经足够引起皇帝重视了。

  只要能说服皇帝南迁,那到时候皇帝和朝堂重臣就只能指望距离最近的关宁军护驾。

  唯一军权在手,还是护着皇帝脱离险境。

  这般泼天的功劳,仅次于从龙之功!

  不管付出什么都是值得的!

  “实际……实际兵员不足三成,而能战之兵,仅三万关宁铁骑。“

  朱由检翻看着触目惊心的贪墨记录,语气却出奇平静,“所以你们父子故意放纵建奴入寇,好让朝廷离不开关宁军?“

  “陛下可知广宁之战后,辽东将门过的是什么日子?”

  “万历四十六年到天启七年,辽民死了九成!我们不是在养寇自重,是在给辽东百姓留活路!”

  “若是把员额补满,那整个辽东除了军营就再无一个男丁了!难道要让妇孺老弱耕田,守着寒冬冻死吗?”

  这番话让朱由检想起前世看过的《满文老档》,那里记载着辽东汉人的惨状。

  不过吴襄的话,也就听听得了。

  这帮军头一个个心里精明的跟鬼一样。

  眼见外面天色已经大亮,朱由检也没继续试探吴襄的时间。

  这老小子绝对不是什么好东西,可他是京师内唯一有点军事才能,上过战场,指挥过大兵团战斗的人。

  而明末剩下能打仗的将领,几乎都被崇祯给砍干净了!

  仅剩的几个大将,如周遇吉也在前几天战死,朱由检有些映像的黄得功此时还在江北,远水解不了近渴。

  不用他,朱由检就无人可用,总不能让他这个普通人学微操达人上去骑兵左移五步吧?

  世界上没有那么多忠心的人,只要对方利益和自己利益在同一阵线就够了。

  等事后有钱了,该杀杀,该砍砍!

  从椅子上站起身来,亲自为吴襄整了整铁甲。

  “爱卿不必说那么多,只要守住京师,朕许你吴家开海之权。”

  吴襄浑身剧震。

  多年来他们走私人参貂皮,最远不过到朝鲜。

  若真能合法经营海贸.

第6章 非七万众不得守城

  “天津月港设市舶司,关税许你二十抽一。”

  不等吴襄反应过来。

  朱由检再次抛出杀手锏,“令郎封爵,你总领海防。”

  “再加开海特许,就算爱卿的舰队能驶到红毛番的老家,也没人会说什么。”

  吴襄眼中精光暴涨,却又瞬间掩去,“京师如今兵不满万,陛下可知李自成带来了多少门红夷大炮?“

  “那朕若是能给你兵呢!”朱由检扶剑挺立。

  那眼神那气魄,让吴襄莫名想到了还是建州卫都督佥事的努尔哈赤,十三副遗甲起兵,一统建州女真,发布七大恨,一战尽没大明精锐的努尔哈赤!

  那是一代雄主才有的英姿!

  吴襄一时错愕,愣神片刻,才反应过来。

  盯着墙上舆图,口中喃喃自语,“有兵……若是有兵……”

  而后浑浊老眼猛然迸发精光。

  “老臣斗胆,请调七万精兵!“

  “七万?“王承恩失声惊呼,“京营满打满算不过.“

  “陛下有所不知。”

  吴襄蘸着茶水在案几画出九宫,“德胜门需两万弩手,朝阳门要三千重铳,阜成门.”

  “陛下想守住京师,非七万众不得守城!”

  “若是陛下只想守上一段时间,等各路勤王师,老臣只要三万精兵,便可撑到犬子到来。”

  朱由检摩挲着腰间玉珏,那是周皇后妆奁里唯一完整的物件,“若朕给足七万之数.”

  “老臣以项上人头作保!”吴镶胸脯拍的砰砰作响。

  “城在人在!”

  ……

  朱由检在铁骑的保护下浩浩荡荡的离开了,临走时还带上了总兵府内的两万七千两白银,四百石军粮,十七套镀金餐具和四十斤羊肉。

  日头已上三竿。

  一夜未睡的吴襄,此刻毫无倦意,正用朱笔在《守城录》上勾画。

  写到左安门需三千游骑时忽然大笑出声。

  “哈哈哈,朱家真该坐这江山啊!”

  “父亲在笑什么?”吴襄三子吴三辅捧着京营布防图进来。

  “笑我自作聪明啊。”

  吴襄蘸墨圈住崇文门,“任凭朱家子孙如何败家,每到亡国之际便有英主俊臣挽大厦于将倾啊!”

  “前有成祖靖难,中有于少保护国,今又有崇祯帝,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整个千户的重甲铁骑,连我都未察觉便出现在京师之中。”

  “而我竟然还试图当第二个于少保严嵩,可笑至极。”

  “不过,他以为用开海权就能拴住我吴家,也太小瞧我了吧。”

  笔锋突然顿住,在宣纸上洇出墨团。

  庭院里传来甲胄铿锵声,三千营的铁骑正在轮岗。

  吴襄压低声音,“传信给你兄长,关宁军主力每日只行三十里,尽量避开闯军睄骑,另派两千骑为先锋,抢占蓟镇,随时候命。”

  “那京师“

  “就是要让李自成把皇帝逼到绝境!”

  “我倒要看看,陛下手里还有多少家底。”

  “等闯军粮尽,我们再雷霆一击。届时辽东辽饷、海运关税、京营兵权.”

  吴襄仿佛看到了自己封王的场面。

  ……

  从吴襄府上离开之后,朱由检并没有回皇宫。

  而是带着铁骑继续向宣武门赶去。

  在宣武门外,就是明朝最精锐的部队,京营校场所在。

  最鼎盛时,庞大的校场中驻扎着三大营二十万大军!

  只不过现在吗……

  朱由检驻马宣武门下,望着城楼上斑驳的“神京锁钥“匾额。

  当年成祖皇帝亲题的金漆早已剥落,露出朽木里密密麻麻的虫洞,像极了这座摇摇欲坠的江山。

  “开城门!“王承恩尖细的嗓音刺破晨雾。

首节 上一节 6/1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