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词条:朕乃崇祯,千古一帝! 第42节

  乌泱泱的向后跑去。

  宋献策没办法,只好一边催马撤离,一边让人鸣金收兵。

  不幸中的万幸,好在中军大纛还在,还能给溃散的老营兵一个目标。

  在鸣金声响起的同时,唯一成建制的骑兵便开始有序撤离。

  刘宗敏伏在马背上,耳畔是呼啸的北风和杂乱的马蹄声。

  三根断裂的肋骨随着战马颠簸发出刺痛,可这些都比不上胸腔里翻涌的耻辱感。

  上月饮马黄河时,他还拿马鞭指着对岸立下豪言,“三日破居庸,五日下紫禁。”

  前一个目标达成了,后一个却让他一败涂地。

  有些不甘的回头望去。

  那个穿金甲的身影正扶着女墙俯瞰战场,像在看笼中困兽。

  去年潼关大捷时,那些跪地求饶的明将说皇帝连宫门都不敢出。

  可此刻那抹明黄色却刺得他双目生疼。

  他心底知道,此战之败怪不得别人,只能怪他自己,如果不那么急攻,稳扎稳打的推进,一切还犹未可知。

  但此时的他,也只能愤恨的骂上一句,“皇帝老儿!”

  而后头也不回的撤离战场。

  老营兵到底是百战精锐,听到铜钲声竟还能勉强成阵,用长矛挑开拦路的溃兵,硬生生在包围圈撕开缺口。

  可那些降军就没这般能耐了。

  两侧大军已经展开,三千营的战马因为脱力只能小步推进到降军后方。

  三面挤压下,两万降军像被驱赶的羊群涌向城墙。

  “放!”城头传来尖利的号令。

  一千张弓同时震颤的嗡鸣声中,三波箭雨泼向人群后方。

  这是朱由检的最后一步棋。

  御林军再次齐呼,“缴械跪地,降者不杀!”

  溃兵们看着钉在脚前的白羽箭,不知谁带的头,数万人突然面朝城楼行起三跪九叩的大礼,额头撞地的声响竟压过了战场喧嚣。

  城楼上,倪元璐的乌纱帽歪在一边也浑然不觉。

  这个素来以刚直著称的新任首辅,此刻正抓着范景文的胳膊又哭又笑,“你看见了吗?!京师守住了!京师守住了!”

  周围的百官更是喜极而泣,不知是因为守住了京师,还是因为保住了自己的命。

  朱由检扶着太师椅的扶手,指甲几乎要掐进木头,心底却长出一口气。

  此战勉强胜了,但他不敢放松。

  李自成的大军距此已不足十五里。

  要不是战场局势变幻太快,说不定他派出的援军都到了。

第47章 大明战神来了

  虽然远处李自成主力几十万大军还快马加鞭的往京师赶来,但等刘宗敏部溃军回返,李自成也差不多该暂缓进攻势头了。

  最难的一关已过,接下来的事反而简单起来。

  从太师椅上站起身来,稍稍活动筋骨。

  “吴总督,带人去把降军赶入城内大校场,供上一顿饭食,不得随意砍杀辱骂,五城兵马司加大巡逻力度,谨防闯逆袭城。”

  “这……陛下,城下降军已有反叛前例,若贸然引入城中,恐怕……”

  朱由检只是一个眼神扫过,吴襄顿时噤声。

  刚刚亲自指挥,赢得一场大战的朱由检此刻威严已成,更何况全城精锐都是朱由检直接掌握的。

  文武百官根本不敢反抗。

  吴襄下城后,朱由检没有停留,宽袖一甩,径直离去,只留下一句话。

  “王伴伴,鸣朝钟,在京文武六品以上官员,午时至太和殿朝议。”

  王承恩赶忙接旨,跟着朱由检的步伐远去。

  只留箭楼上的文武勋贵独自疑惑。

  张凤翔挪动脚步,凑到倪元璐身边小声问道。

  “元辅,大战在即,陛下为何再开朝议啊?”

  倪元璐看了一眼张凤翔,没有回答,而是反问道,“莫非张尚书修缮兵甲一事出了纰漏?”

  “并未并未!”张凤翔赶忙摆手解释,“修缮兵甲乃重中之重,陛下当面下旨,下官怎敢轻视,不瞒元辅,下官已在武库司内两日未曾合眼了。”

  天见可怜,自从锦衣卫指挥使换成了李若琏,并给他一份家产明细之后,他是真的一点也不敢松懈啊!

  生怕某件事让陛下不开心,就会落得周奎那般下场。

  闻言,倪元璐轻笑着提醒道,“既然张尚书未曾出现纰漏,那便不要担心朝议一事,还是将心思放到如何修缮兵甲之上吧。”

  “元辅一言如醍醐灌顶,令下官茅塞顿开,钦佩钦佩。”张凤翔习惯性的拍马屁。

  倪元璐则不吃这一套,给他拍马屁还不如拿一套儒经来,后者好歹还能让他开心一下。

  整了整身上朝服,冲张凤祥略微烘手,扭头便走。

  后者也不尴尬,将目标放到当前御前第二红的范景文身上。

  谁知这位监军大人更甚,只留下一句,“世人赞我清君子,不忍衣角沾浊污。”

  气的张凤祥差点踹他。

  看着两名最受用的文官都离开了,众人也只好跟着下楼。

  只留下跟张凤祥关系较好的几人。

  工部侍郎杨和端上前一步,厌弃的看着范景文背影,阴恻恻的说道,“尚书大人,东林党都倒了,要不要参他一本?”

  张凤祥脊梁一挺,训斥道,“某为官一任,怎可因个人好恶弹劾同僚?”

  “啊?”众官一愣,没明白这种话怎么会从张凤祥嘴里说出。

  “还没看出来吗?陛下厌弃党争!撕破脸都没好果子吃!”张凤祥解释了句。

  杨和端下意识问道,“那这事就这么算了?”

  “算个屁!先争宠啊!”

  ……

  日头高挂。

  沉寂七天的紫禁城太和殿前,再次热闹起来。

  虽然朱由检砍了一批,抄了一批,罢免了一批,但京师内六品以上的官员仍有三四百人之多。

  大明律规定,一至四品着绯袍,五至七品着青袍。

  太和殿外绯青一片。

  因为是正式朝会,所以仪仗也是俱全。

  尤其是奖励的一千御林军,此刻更是将整个太和殿都围了起来。

  五步一人,还穿插着巡逻的锦衣卫。

  在宏伟庄严的太和殿衬托下,压迫感十足。

  一些老朝臣神情都有些恍惚,要不是刚刚才亲眼目睹一场大战,都差点以为回到了万历朝。

  随着午时钟声敲响。

  太和殿大门也被锦衣卫从内打开。

  王承恩跨步而出,侧立门旁。

  “百官入朝~”

  殿外百官这才动身,左侧以倪元璐为首的文官体系人数众多,足有三百多人。

  而右侧只有寥寥数十名未撤职的京营将领和勋贵。

  最具代表性的吴襄和张世泽都是没来,唯一还算有排面的,便是李国桢了。

  太和殿虽大,但也不可能容纳那么多人。

  能进来朝拜的官员只有品级较高的百余人。

  入殿站定,首辅倪元璐转至文武两列中间,领头参拜。

  “臣等拜见陛下。”

  坐在龙椅上,依旧是一身补丁常服的朱由检抬抬手。

  “众卿免礼,平身。”

  “谢陛下。”

  这一套流程不可避免,是古代皇权巩固统治,加深百官尊君思想的有效工具。

  待众人起身,一个个低着头不敢跟朱由检对视。

  正值李自成抵近,殿外又有那么多御林甲士,足以说明这次朝会的重要性。

  众人甚至都做好换首辅、逼银助饷的心理准备了。

  然而朱由检第一句话,却让百官感觉一拳打在了棉花上。

  “朕准备以两万降军为根基,另纳两万民壮,重建五军营。”

  殿内鸦雀无声,倪元璐呆呆的看着龙椅上的身影,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兵权在身,当朝首辅又是你的心腹,还刚刚大胜,你就说出个这?

  谁会反对啊!?

  眼见百官没人说话,倪元璐只好出班,“敌众我寡,编练降军与民壮扩充军力,臣以为可行。”

  跟在倪元璐后面的范景文正要出班附和,却被一直盯着他的张凤翔抢先一步。

  “圣上英明,此计大善!工部自臣以下披肝沥胆,率万民日夜赶工修缮兵甲,三日内定能凑齐新军所用!”

  范景文也补充一句,“臣亦然。”

  文官最具发言权的三人都这么说了,百官自无不可。

  朱由检满意的点点头,脸上看不出喜怒。

  “既如此,那么五军营整军操练及主将,众卿可有人选?”

  话音落下,殿内再次陷入死寂。

首节 上一节 42/1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