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刘体仁喜的眼泪都快下来了,连连叩首谢恩,而后欢天喜地的离开大帐。
一直躲在帐内的闯军大军师宋献策才缓步走出。
刘宗敏的目光正聚焦在军事舆图上,没有看宋献策,自顾自的说道。
“当年十八路烟尘聚义时,我和闯王在商洛山分吃过一张马皮。”
“走林县下阶州,攻陕洛定西安,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过上好日子,多少好汉子都倒在这条路上。”
他的语气越来越沉重,“好不容易大家伙总算是快到头了,如今他却要和皇帝老儿分天下?”
宋献策轻叹一声,当时闯王和他商量京师好不好打,打不下来怎么办时,他就知道自家闯王那股子闯劲已经散了。
或者说闯王自始至终都没想过自己当皇帝。
要不是之前画的饼太大,不打下来京师根本还不完,再加上这群老功臣都想混个从龙之功,架着闯王来打京师。
闯王说不定就在西安过着大顺天王的快活日子呢。
一旦京师不能一战而下,那闯王必然和京师内的皇帝老儿和谈。
宋献策很清楚,一旦目标达到,那股子气卸了,人心就散了。
所以面对刘宗敏抱怨式的话语,宋献策没有反驳。
见宋献策迟迟不开口,刘宗敏忍不住回身问道,“难道大军师就没什么指教吗?”
宋献策没有正面回答,他实在对这个作风狠毒粗暴的军队第一人提不起好感。
但面对近在眼前的京师和大位,宋献策也克制不住心中的欲望。
直勾勾看着刘宗敏的双眼,嘴唇微张。
“权将军可知,自汉亡以来,我辈文臣俱以诸葛武侯为目标,然做武侯何其难也,千年未曾有一。”
“献策知晓自己无武侯之能,既然做不成武侯,那献策也要当个汉之子房,否则碌碌一生又有何意义?”
二人对视良久,忽然同时笑出声。
最起码他们在某件事上站到一条战线了。
有了宋献策加持,刘宗敏心中底气充足。
将早已收到的密信拿出,将一枚刻着“大顺永昌权将军”的大印按在议和文书上,又划破手指,在“暂缓攻城“四个字上按下血印。
对着帐外喊道,“派传令兵快马加鞭将这封信送到闯王手上,告诉他俺同意和谈。”
“就说俺刘宗敏……”大印突然戳向舆图上皇宫的位置,“正在给崇祯老儿备棺材!”
……
申时更鼓敲响。
吴襄李国桢等人恭恭敬敬的立在德胜门城楼内。
哪怕刚刚在战场上立下大功格外嚣张的吴炜,此时都如小鸡仔一般,缩在一个小角落。
无他,一切只因为穿着一身补丁常服的朱由检来了。
不光他自己来了,还带来了一千五军营,五百神机营,三千五百看上去比三千营铁骑还精锐数倍,一身明光铠的铁骑。
作为刚刚领着三千营打过一仗的吴炜,比谁都明白三千营的战斗力。
不管是结阵、军纪还是战斗力,都几乎和关宁军里吴三桂的亲兵差不多。
而吴三桂亲兵才只有两千骑。
比关宁军亲兵还要精锐数倍的铁骑,吴炜只在松锦时见过,那是皇太极麾下的镶黄旗和正黄旗。
一众将官怎么想朱由检不知道。
得知闯军已经开始攻城后,让他坐立难安。
将钓百官的任务交给李若琏和王承恩,他自己则带着系统抽出来的五千精锐直扑德胜门。
好在吴襄和系统奖励部队,没有让他失望。
以己方损失不到四十人的微弱损失,俘虏四千多名少年。
虽然是重骑兵冲少年军阵,真正有战斗力的只有三百人。
但不管怎么说,第一波攻势总算挡了下来。
下一波攻势之前,他还可以再抄一波家,抽些词条出来。
第25章 李自成要和谈
至于为什么要下旨俘虏……
这个时代俘虏太正常不过了,昨天还是明军,今天就成了农民军主力,后天可能就成了汉人八旗。
主打一个哪里管饭在哪干。
此时的京师因为长期战乱和小冰河时期的寒冷气候,人数只有十几万人。
城防要精壮充军,要民夫充当后勤。
工部那边还在热火朝天的翻修军械,城墙城门工事也要加筑。
光他带来的三千五百玄甲骑,每名骑兵最少要两个辅兵,这就是七千人。
刚刚吴襄还要一万斤火药,造火药也要人。
京师内的人手根本不够用。
就在来之前,倪元璐都快被工部张凤翔缠疯了。
眼见朱由检不说话,吴襄还以为他是对自己唱空城计不满呢。
这里毕竟是皇城,一旦其他城门有失,那后果不堪设想。
朝中大臣勋贵和皇帝可都在城中!
“陛下,末将请罪。”吴襄单膝跪地,双手抱拳。
周围众将一楞,没明白吴襄为何请罪。
但在场大部分都是吴家的亲军和吴襄提起来的将领,吴襄这一跪,周围除了李国桢和王二虎之外。
所有人都跪了下来。
“末将请罪。”
朱由检顿时回神,看着面前格外硬气的吴襄,没理解他为什么要跪。
“爱卿斩获颇丰,立了首功,何罪之有?”
“末将未曾请旨,便私自立下空城之计,将陛下置于危难,末将请罪!”吴襄铿锵有力的答道。
说是请罪,但看上去更像是邀功。
按照正常来说,这时候皇帝应该大声赞扬功绩,言明有功无过。
整个臣谦君明的好名声。
可吴襄这种类似逼迫的行为,让朱由检表情变得有些冷淡。
打一仗就要请一功,有功就得有赏。
吴襄这老小子是拿定自己没人可用,给自己狂捞好处呢!
明末烂这么快,也跟这些将领的一味往自己身上揽攻脱不开关系。
眯着眼睛想了想,朱由检冷笑开口。
“你是有罪,然罪不在计,而在于你定计之前,为何不上报兵部共审?”
“这……”吴襄一时哑然,内心都快把朱由检骂烂了。
过河拆桥也没有刚上桥就拆的啊!
过分了吧!
“末将身为京城总督,有总督京城防卫之责,只要京城未失,臣不需上报兵部吧。”
朱由检笑着点头,看不出心里在想什么。
走到吴襄面前,双手扶起。
“对啊,既然爱卿明知自己是京城总督,又为何向朕请罪呢?”
吴襄听懂朱由检的话了。
你的职责就是守城,挡下一波攻势而已,有什么功可言?
陛下抠成这样,不守到李自成退兵,或者不等到吴三桂护着皇室南迁,自己是捞不着什么了。
心中不禁惋惜,白白浪费守城期间的各种功劳。
再次躬身抱拳,正准备结束这个话题。
“谢陛下……”
刚开口,就被王承恩尖锐的嗓音打断。
“参将吴炜冲阵有功,赏银五百两,升三千营百户。”
台下众人同时一愣。
没有任何人会想到,唯一一个赏功的,居然是吴襄义子吴炜。
连他本人都没想到。
呆滞的跪在原地,有些不知所措。
还是王承恩提醒,“吴百户何在?还不上前谢恩?”
吴炜这才惊醒,面色潮红的快步走上前。
双膝重重跪地,“俺……小的……不,末将谢陛下天恩!”
朱由检还是那副轻笑的模样,伸手将吴炜拉起,“吴百户身先士卒,阵斩数人,朕都看到了,以后再接再厉,朕的三千营可还没有总兵呢。”
吴炜呼吸变得急促,眼眶都红了。
他就是个辽东遭了兵灾的丘八,要不是凭借一身勇力,被吴襄收作义子,此时指不定在哪个地里刨食呢。
这辈子也没想过会见到皇帝,更不要说被皇帝亲自扶起。
这个战场上天不怕地不怕的汉子,当即就要再次跪地,却被朱由检拉住。
“不必多礼,我看吴百户不像中原人士,不知是哪里人,何时参军啊。”
“末将…末……将是辽东都司,定辽卫人,崇祯四年鞑子来了,父母妻儿都没了,末将没办法,只能入了军混口饭吃。”
面对朱由检亲切问候,吴炜显得格外紧张,说话都是磕磕绊绊的。
“不要紧张,多立战功,以后跟着朕去把辽东故土打回来,给你父母妻儿报仇!”
“真的吗……额不,那个,末将遵命!”吴炜整个人都是麻的,话都不知道怎么说。
朱由检还想再说几句收拢人心的话,一名小太监却匆匆赶来,附在王承恩耳边说了番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