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苦战恶战的优势显露出来,五六万明军竟然啃不下数千清军。
黄得功现在也是如此。
在索罗额部死志已明的情况下,根本打不穿清军防线。
只能眼睁睁看着清军主力冲破包围圈向北遁去。
……
天色微微亮。
喜峰口飘着一层春雾。
经过数日的逃亡,代善终于来到一处可以歇息的地方。
翻身滚鞍下马。
瓮城内堆积的粮垛让他瞳孔微缩,足足八万石黍米!
也不知道明军为何不来拿下喜峰口。
只是喜峰口内的守军却格外稀少,只有寥寥千人。
“你们固山呢?”济尔哈朗掐住留守甲喇章京的护颈甲,“五千守军何在?”
“肃亲王昨日调走三千”正蓝旗章京勉力辩解,“如今只剩些包衣阿哈”
“难道豪格就不怕被明军袭营吗!?!”济尔哈朗格外气愤。
这可是关内二十万大军最后一条出路了,豪格竟然根本不放在眼里。
他难道就不怕二十万大军被明军一扫而光!?
气的他当场就要拔刀,却被代善拦下。
“好了老六,莫要与奴才们计较。”
“趁现在天还未大亮,你赶快带上所有战马,回援盛京,我怕豪格那边出岔子,镶蓝旗此时出发,十二个时辰能到宽城驿。”
“我在此为你挡住追兵。”
说罢,又补充道,“分三千轻骑走石门寨,山海关追兵尾衔而至,山海关定当空虚,若能拿下,则便又多了条退路如若拿不下也没事,我会给老十四二人传信,让他们猛攻山海关的。”
济尔哈朗重重点头,“二哥保重!”
把镶红旗的战马也带上,勉强做到了一骑四马,两万三千镶蓝旗出喜峰口,往盛京赶去。
喜峰口的防御也在晨色中苏醒。
包铁楯车堵住瓮城缺口,镶红旗弓手将浸油箭矢插进雪堆。
此时的镶红旗只剩了一万四千人,被代善全部安排在了南侧城墙。
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喜峰口虽然是重要边关重镇,但主要还是防备北边。
加上明廷常年财政赤字,南侧城墙年久失修。
想要挡住明军繁杂的火器,代善只能尽可能的把大军堆在南面。
望着关内苍茫大地,忽听西北传来闷雷。
不待代善反应过来,一骑哨兵便飞马赶来
“主子!关外敌袭!”哨兵在台阶上踉跄,“四万骑兵!”
“最少四万骑!”
“打着英国公和张的旗号,还有察哈尔的白牛大纛!”
“距关城已不足十里!”
“什么!?!?!?”
代善这次彻底惊到了,明军到底有多少人啊!
不是说朱由检破百万时,也只有七八万人吗??
可现在光是前面的大军就有七八万了,又有跟多尔衮多铎对峙的十五六万,偷袭旅顺的数万,现在又有四万骑军从关外来袭。
你有这么多大军,你拉出来堂堂正正的打不好吗!
心中吐槽归吐槽,但该调动的还得调动。
代善只能抽出六千人过去防守北边。
以八千人守南墙。
张世泽并没有提前进攻,而是在喜峰口外又等了一天。
直到夕阳斜落,黄得功的主力抵达,才发起进攻。
整整十万大军进攻。
火炮弹雨纷飞。
喜峰口化作一片炼狱。
镶红旗弓手刚射出火箭,就被神机营的鲁密铳掀翻垛口。
张世泽的重甲骑兵顶着床弩冲到关门前,火药包炸得包铁木门冲天而起。
代善的织金甲插满箭矢。
亲兵用尸体垒成屏障,察哈尔骑兵的套马索缠住角楼梁柱。
西南箭楼在轰响中坍塌。
整场战斗又持续了一天一夜,直到第三天的晚上,喜峰口才彻底失守。
但这已经足够了。
两天一夜的时间,足够镶蓝旗摆脱追击,回防关外。
多尔衮和多铎也能收到他的急信,转道山海关。
以明军的速度,就算现在回援山海关,也要六天时间,足够多尔衮和多铎二人率大军返回关外了。
以两红旗为代价,换其余五旗的生,代善感觉很值。
当城破之时,三百亲卫裹挟着代善从东门溃逃。
镶铁马蹄在荒原印出血痕,身后号角声却越来越近。
长达数日的鏖战奔波,代善的亲卫早就没了力气。
仅仅逃了一天,便被追上。
张世泽的龙纹大氅在月光下泛着冷光。
“礼亲王好脚力。”马槊血珠甩在雪地,“从喜峰口到老哈河,追了你一百七十里。”
至此,大清八大铁帽子王之一,努尔哈赤二子,两红旗旗主,可以和多尔衮争上下的代善。
被俘……
第102章 围堵多尔衮
朱由检在御林军的簇拥下,赶到喜峰口。
看着遍地的尸首和四处打扫战场的士卒,心中满是感慨。
当时清军刚入关,他觉得最好的结果也只是将清军挡住,然后利用坚城坚守到南方援军抵达,清军撤军。
这已经是他最高的目标了。
可谁知道,经过他一顿乱操作,竟然将局势给盘活了!?
代善被擒,两红旗被歼灭,镶蓝旗远遁关外,蒙古诸部一扫而空。
只剩两黄两白四旗,还被他的大军给围在关内了。
就算多尔衮能安然带兵回到关外,就以这次的损失,满清三年内也没有再次入关的实力。
短短一个月时间,明清两国,竟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朱由检怎么可能不激动。
但有暴君词条在,朱由检看上去丝毫没有喜悦之情,哪怕只是皱皱眉,都压迫感十足。
只要龙旗所至,无论是明军还是闯军,亦或者跟着张世泽远道而来的察哈尔部骑兵,全都俯首行大礼。
朱由检一身金甲,骑着白马,身后七百卖相十足的御林军擎旗,来到喜峰口垮塌的南门前。
而各领军大将早已等候多时。
在龙纛还有一里之地,便跪立原地。
居中者为本次大战名义上的元帅黄得功,之后左右依次是张世泽、金铉、李过、李国祯、王二虎、戚远、阿布奈。
可以说除了远在辽东的郑成功和江南的张煌言外,大明最能打的人都在这了。
随着朱由检走近,由黄得功为首领着众人齐声高呼。
“臣、末将、外将、小王参见陛下。”
朱由检策马上前,看不出喜怒。
伸手示意众人起身,“众卿劳苦功高,且平身吧。”
“谢陛下。”
按照惯例,依旧是黄得功先行上前,汇报损失和战果。
“启禀陛下,自飞狐岭夜战,至喜峰口大捷,此战共斩获敌首两万一千级,俘虏建奴三千七百余,从贼蒙古骑兵六万余,战马二十余万,兵甲戈矛无算。”
“实乃天启年来最大的战果!”
亲眼见到是一回事,听到数字又是另一回事。
连朱由检都没想到,竟然俘虏了蒙古骑兵六万多,就算挑挑拣拣,也能凑出三万精锐来。
而且战马这次更多,二十多万匹,能打造十万骑兵!
只不过养不起而已。
倒是斩获这一项,让朱由检有些诧异。
两红旗加一起约六万人,但斩获加俘虏一起,却也不足一半。
剩下的士卒回到关外,只要歇上一段时间,便又是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为了破代善这六万人,前前后后他最少用了十万大军。
还不算玄甲骑、戚家军这种红色词条军队。
八旗兵的战斗力着实可怕。
回过神来,朱由检点点头,示意黄得功继续汇报。
“我军伤亡亦是惨重,五军营宣府部折损两万,玄甲骑折损一千二百,三千营两千,戚家军四百,五军营蓟州部折损七千,外蕃察哈尔部三千六百,闯逆……闯军李过部折损六千,共计四万余众。”
不说朱由检还真没注意到,他的部队还是太杂了,甚至就连五军营,都分为某某部,想要调动都要经过他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