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才是宋世祖 第125节

  比如每天将士们开饭的时候,赵子称都会去巡视、随机抽查各营,确保士兵们的口粮和咸菜没有被克扣,他每顿饭都会跟抽中的营的普通士兵一起吃。

  将士们都是知道赵子称事迹的,很大一部分多年前还跟着赵子称一起打过方腊。现在看到人家一个王爷都跟士兵们一起吃饭吃苦,自然是感激涕零。

  不过,赵子称这么干,也遭到了一些人的猜忌。

  赵佶身边有些脑子清醒的人,如蔡京等,还有童贯、梁师成,也都发现赵子称有些过于体恤下情了。

  蔡京对赵佶还算是忠诚的,毕竟他跟赵佶搭档了那么多年,如今算是试图第四次复出、要帮太上皇夺回权力。蔡京就私下里找机会,对赵佶进了谗言,希望赵佶提防赵子称是否有异心的问题。

  赵佶听后,也有些疑神疑鬼,但知道眼下不是撕破脸的时候,就算要担心,也该是他儿子赵桓去担心这个问题。赵佶得确保自己从儿子手里夺回权力后,才能再考虑别的问题。

  然而,就因为蔡京的这次私下觐见献“谗言”,赵子称很快就知道了——赵子称很得江南禁军老兵的军心,还都途中,蔡京的行动其实早就被赵子称暗中盯着了。

  赵子称虽然不知道蔡京和太上皇具体说了什么,但只要被他逮到一次“蔡京违规私见太上皇”的借口就够了。

  然后,赵子称就在大军行到半路、距离汴京还有好几百里的时候,在某一天晚上扎营时,暗示与他一起同行的宣旨使者、突然拿出了之前一直没有宣读的皇帝赵桓旨意——旨意的内容,当然就是皇帝要严惩“三贼”了。

  这个“延后宣旨”的操作,也不是赵子称自作主张的,而是他跟具体负责的宣旨大臣商量后的结果。对方也愿意稍稍担些干系,因为一切都要以“把太上皇骗离镇江启程”为准。

  只要上了路,太上皇再想停下,那就由不得他了!

  这次,因为蔡京违规私下秘见太上皇言事,宣旨使臣就终于图穷匕见把皇帝的旨意拿出来了。

  蔡京流放偏远,童贯、梁师成赐自裁!

  赵子称立刻宣布遵照旨意执行,随行将领有不理解的,赵子称就简明扼要提了两点:

  首先,这事儿是遵照官家旨意办的!

  其次,蔡京等人蒙蔽圣听、对太上皇进谗言、离间太上皇与官家父子亲情!

  童贯和梁师成当年多多少少还是跟赵子称有过那么一丁点交情的。赵子称半路上监督赐他们自尽的时候,童贯和梁师成也难免流露出怨毒之色。

  “赵子称!当年要不是咱家帮你美言,在花石纲、艮岳等数次事情上帮衬你,你焉能有今日!”

  “赵子称!你能升到鸿胪少卿,都是靠咱家提携你参加对金人的谈判、赎回燕京,你竟恩将仇报!”

  对此,赵子称也懒得废话:“二位,天下士人将你们列入五贼,你们应该也早就听说了。

  童枢相,你当年如此无能,还为了自己的颜面、功绩,急于和金人达成赎回燕京的谈判,就因为你的急,害得我大宋百姓多付出多少钱粮?

  如果当年不需要顾及你的颜面,按照我的方案谈判,说不定能趁着金人急、趁着完颜阿骨打快死了,让我大宋再少给一多半赎金!

  至于梁相公你,你确实引荐过我,但你不过是知道朱勔捞得太多,引入我可以更好地为太上皇办差!后来我被朱勔构陷,一度入狱,也没见你向着我而非向着朱勔。你我不过是互相利用罢了!

  今时今日,你们要怪,就怪蔡京死到临头、还要挑唆太上皇和官家的父子亲情、让我大宋在这等多事之秋重新陷入内斗!有我赵子称在,就容不得有谁挑唆我大宋内斗!你们就当是给蔡京陪葬的吧!”

  说句大实话,赵子称不在乎赵佶和赵桓谁对谁错。

  他只在乎赵佶和赵桓必须最快速度分出胜负,输了的人彻底出局、尽快出局。

  两个人谁死不重要,但以最快速度死掉一个很重要,至少是政治层面的生命要彻底终结。肉身倒是允许以软禁的方式再活几天。

  赵子称问心无愧,这一切都是为了国家。

  童贯和梁师成也知道这一关注定是躲不过了,赵子称说的这番道理背后的潜台词,以这些人精的见识当然都能看懂。

  当天晚上,童贯、梁师成就被迫在赵子称的亲眼监视下自裁了。

  蔡京也在被反复折腾流放的路上,很快重病而亡。蔡京的八个儿子也被杀了三个,其他参与政治不深的,倒是没有遭到灭门清算,宋朝的政治还算是比较宽容了。

  随着“五贼”的最后三个都被搞定,六月底的一天,太上皇赵佶被赵子称“礼迎”回到了汴京。

  皇帝赵桓亲自出迎父皇,一副父慈子孝的样子,不过一回到皇宫,赵桓立刻换了一副脸面,把父亲关进龙德宫软禁,并用自己的绝对心腹、断绝了龙德宫与外部的一切联络。

  赵佶终于成了儿子的囚徒。

  而就在赵佶被儿子骗回来软禁后不久,金兵其实就已经开始筹划第二次南侵了。

  完颜宗望撤回去那路兵马,已经跟从太原撤回来的完颜宗翰部合流了。

  金国皇帝完颜吴乞买也已经做出了部署调整,让完颜宗翰担任合流后的这支大军的主帅,并让完颜宗弼等其他核心宗室王爷副之。

  只不过这一切赵家皇帝父子都还不知道。

第155章 请关兄配合孤,身在金营心在宋

  说句良心话,皇帝赵桓相对于他爹来说,还算是不差饿兵的——至少对于他要重用的、需要帮他办大事的官员而言,赵桓很舍得给人升官晋爵。

  不过这也很合理,因为赵桓上位才半年,而且是火线上位,积威程度和他爹赵佶没法比。

  要是还不舍得给人快速升官,谁会给他卖命?

  所以他才肯给李纲火箭式升官、一下子升到尚书右丞来兼管汴京保卫战。

  所以他才肯给赵子称升到两浙路经略宣抚使,只求赵子称帮他迎太上皇还都。

  而且在太上皇还都后,赵桓也没有立刻就卸磨杀驴把远房堂弟的“两浙路经略安抚使”的差遣拿掉,而是继续保留着。

  主要是赵桓也没想到、一旦把这个差遣拿了,还能再给赵子称一个什么新的官职,才不至于给人刻薄寡恩之感。

  既然想不好,那就暂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反正只要不让赵子称轻易离开汴京,让他没法实际上任,名义上的差遣挂着也就挂着了,无所谓的。

  而且,在此番赵子称还都的同时,赵桓还另外给他下了一道旨意,那就是希望赵子称把留在秀州老家的妻儿也送来汴京一起住。

  而赵桓对此给出的理由则是:

  “金兵将来还有可能再打过来,朝廷需要集结更多的力量一起拱卫京畿。天下各路兵马,都有可能随时再被调来勤王。

  贤弟这个两浙路宣抚使既然有将才、有勇武、在江南军中有一定号召力,那就不如留在京城,将来两浙路兵马来京勤王时,贤弟还能就近统筹、居中调度,减少各军之间的配合摩擦。”

  一言以蔽之,赵桓这是又给赵子称画了一个饼,暗示他将来有可能在再发生汴京保卫战时,给他一定的调度协调权,但必须换取赵子称全家搬到汴京来住,也方便他夫妻父子团圆。

  如今还没到最后和赵桓翻脸的时候,赵子称忠义爱国的人设还是要再立一立的,所以他也没有反对,此次去迎太上皇的同时,他也把秀州的妻子接来了,还接了一个不到两周岁的“儿子”。

  不过实际上么,因为小孩儿才两周岁不到,而且之前几乎没有跟外人接触过,鬼知道这孩子是不是赵子称的亲儿子?赵子称还特地挑了个脑子和语言发育比较晚、还不会说话的婴儿,就说是自己的亲儿子,短时间内也没人能查验核实。

  至于妻子,这个确实不能作假,因为很多人见过他的妻子,包括一些功臣和勋贵的女眷。

  而慕容秋慕容妍姐妹的美貌又是如此绝世,让人看一眼就不可能忘记,这方面要想造假就太难了。

  不过好在慕容姐妹的容貌实在是太相似,而慕容家对外宣扬的,一贯是有“一子一女”,官场上跟赵子称熟的同僚都知道,秀王有一个令人羡慕的绝世美貌妻子,和一个俊秀的小舅子。

  这一点多年下来始终没有穿帮过,哪怕慕容姐妹经常交换身份、一会儿这个以女装姿态出现、一会儿另一个以男装姿态出现。外人也始终没有发现破绽,反正她俩从没同时以女装身份在人前露脸过。

  所以这一次,赵子称就让不会武功的姐姐慕容秋留在后方,以小舅子的身份假装出海经办海商事务了。让有武功的慕容妍以赵子称妻子身份露面来汴京、充当事实上的人质、让赵桓短时间内安心。

  而赵子称的正妻这个身份,对外一直是以“手无缚鸡之力、毫无武功”的姿态示人的。慕容妍就算用武功,也都是以男儿身的身份用武,以女儿身出现时从没用过武。

  所以那些忌惮赵子称的人,也就完全不可能想到、这么一个娇滴滴的绝世美人,居然会有不俗的武艺、关键时刻完全可以脱逃。

  要知道,过去三年,赵子称在那儿韬光养晦兼守孝期间,不但他自己每日勤于习武,连他妻子之一的慕容妍,也是经常习武的。

  或者说,除了每个月有亲戚来不舒服的那几天,或者是怀女儿和后来坐月子的时间,其余时候慕容妍每天都有练武。她没有什么政务要操心,反而时间更充裕,更纯粹,直接跟着父母练就是了。

  慕容妍也得到了完整的斗转星移和万寿道藏心得传授,只是没法跟外面的男人切磋,只能闭门造车自己练。但不管怎么说,即使慕容妍受限于身体力量,不能跟赵子称相比,但也有他将近一半的实力了。

  让慕容妍出去跟呼延灼、徐宁之类的武将练练,绝对还是能胜过对方的。遇到关胜、林冲这个段位的,倒是不好说了。

  这一切,都是赵子称坦然把妻子接到汴京住的底气所在。

  ……

  因为赵子称的妻儿都来了汴京,随着历史的车轮进入靖康元年的七月份,皇帝赵桓对赵子称的戒心,也再次降低了一大截。

  可以说,要是赵子称的妻儿没来,皇帝多半是不敢怎么大用他的,但既然来了,就可以多一些随机应变的差遣。

  而说来也巧,就在这年七月初,金兵在河北方向,又有了新的动作——如果对这一点没什么概念的,可以对比一下原本的历史,在原本历史上,金兵在第一次南侵并和谈退兵后,消停了五个多月,一直到八月过半才再次撕毁条约南下。

  所以这一次,金兵出现动手迹象的时间,提前了大约四十天。而且考虑到之前达成和议的时间节点也延后了,所以实际上宋金只停战了三个多月而已。

  不过,金兵这一次动作的内容,也跟原本历史上大不相同了。

  原本历史上,金兵在和谈后,只是停止了太行山以东全部地区的军事行动,但对于山西的太原,始终保持了攻势压力,最后把太原守将王禀干掉为止。

  而现在这个时空,金人因为实力稍有削弱,在从汴京战场退兵的同时,也解围了太原,只是留下少量兵力堵死井陉口和壶关陉。

  而到了七月后,金兵突然又新开辟了一个作战方向,开始往河北东部的沧州、河间、德州等地发起了进攻。

  这些地方并不是什么战略要地,因为整块河北平原上,就没什么非夺不可或非守不可的战略要地,地势太平坦了,千里沃野一马平川。

  之前金兵第一次南侵时,为了集中兵力最快速度穿凿突破,也没有去刻意占领那些地方,最多只是从旁边路过。

  因为要打到汴京的话,只要沿着河北西部、靠近太行山那条路南下就够了。而河北平原东部,并不挡在从燕京南下汴京的通道上。

  金国毕竟人口太少,在大决战时分散兵力绝不是一个好选择。

  但是现在,因为赵子称造成的种种影响、蝴蝶效应,金人比历史同期变得更加不要脸、也更加注重实际利益了。

  或许是之前打汴京时谈判勒索到的钱粮财帛不够多,金人要想再次全力南侵,后勤补给还有些困难,所以这一次金人决定不顾颜面、不谈什么吊民伐罪的出兵理由。直接在原本不挡道的河北东部各州再刮一遍地皮,能屠城的就屠城,能抢劫到的东西全部抢走。

  就跟原先的打草谷筹集军资一个性质。

  因为之前的宋辽战争、争夺燕京,河北路本就非常残破了,而河北路东侧沿渤海的那几个州府,残破程度尤甚——因为在如今这个世界,高丽那边还有赵子称的势力。赵子称从好几年前开始,就从河北沿海挖活不下去的流民、疏散到高丽屯田了。

  这样一来,河北沿海各州府的实际剩余人口,就比历史同期更少了很多,除了饿死的就是移民的,等金兵打过来时,这些州本来就没什么防守兵力,本就形同被朝廷放弃的。

  当地的人口又少,金人一进来,彻底竭泽而渔,沧州、河间、德州三座州府甚至被金人直接屠为白地。能抢劫的东西统统抢光到鸡犬不留,一厘米一尺布都要全部抢光充作军资。

  金人的残暴,激起了河北汉人百姓极大的同仇敌忾。无奈当地幸存者实在太少了,甚至都少有人能活着逃出来报信、告诉天下其他地方的同胞金人到底在当地干了些什么。

  不过纸终究包不住火,半个月后,到七月下旬,汴京朝廷就知道河北东路具体发生了多么令人发指的惨事。

  而赵子称甚至比朝廷还早了不少日子知道了河北东路的情况——原因无他,只为赵子称在与河北东路相邻的京东东路沿河各州,都有不少私交关系好的心腹武将。

  比如在济南府有关胜,在青州府有秦明、黄信,在登莱更是有呼延灼、徐宁、呼延庆。济南府和青州府的武将知道河间、沧州那边传来的急报后,都会第一时间私下通知赵子称。

  而且除了这些情报渠道以外,赵子称还有一条另外的独门情报渠道,那就是他这些年常例派往沧州接移民的海商船队,这些人得到消息甚至比关胜、黄信还早,得到后还能立刻交给关胜再托他用快马往回传递。

  总而言之,赵子称至少比赵桓还早了五六天得知金兵在河北东路方向的劫掠与推进。

  实话实说,如果没有发生这一切,赵子称内心其实也早就想好靖康之变时的脱身之计了,他想过将来如果真的还有最后一次谈判,那么自己一定要截胡赵构的出使机会,然后复刻赵构的逃脱路线。

  就算没有最后一次谈判机会了、或者因为自己之前得罪金人得罪得太狠,赵桓不敢再派自己去。

  那么自己也还有最后一条路子,就是到时候请命带一小队人马帮助守城,或者另外找借口,总之最后突围杀出汴京便是。

  又或者是谨慎一点,看看最后关头赵桓有没有对不起他的地方、比如想要借赵子称去平息金兵的怒火。一旦赵桓对不起他在先了,赵子称也能名正言顺突围逃走,把不义的锅先甩给皇帝,相信天下人也会理解他的——当然这一步已经是最后逼不得已才会选的,只要有别的选项,就尽量别走到这一步。

  但是此时此刻,因为得到了关胜加急送来的、金人偷袭河北东路沿海三州府的情报。一条新的应对和脱身之策,不由自主就在赵子称的脑海里浮现了出来。

  赵子称很快想到,之前因为自己导致的蝴蝶效应,一名与自己不对付的地方官员的命运轨迹,就已经提前变化了——

  如前所述,历史上后来当了伪齐皇帝的刘豫,原本就是在方腊平定之后,先去江南两浙路当廉访使,彻查两浙官员在方腊之乱中的压榨责任。

  这一世,刘豫在做两浙路廉访使之前的人生轨迹,还是一样一样的,但他去了两浙路当廉访使后,就发现了赵子称在平方腊过程中捞了不少好处,还上书弹劾过赵子称,结下了梁子。

  只不过当年赵佶并不在乎这个远房侄儿贪财,甚至他还巴不得远房侄儿贪财求田问舍,这才没有威胁,所以刘豫的弹劾最后不了了之的。

  但赵佶当年也意识到,这个刘豫和赵子称不对付,可以用于监视赵子称,后来赵子称参与平宋江之乱后,赵佶又把刘豫丢到青州当知州,显然也是想监视赵子称。

  只是赵子称布局布得很稳,内部有呼延庆、陈过庭这些文官武将完全听命于他,被他折服,加上赵子称从没想过插手青州和济南府的事儿,只在登莱半岛那一亩三分地上折腾,刘豫也就打探不出赵子称什么问题,双方一直相安无事数年。

  而如今,金兵已经偷袭打到了沧州、河间、德州,再往南渡过济水就要到济南、青州了。

  赵子称一想到刘豫历史上就当了大汉奸,现在轨迹改变,刘豫有没有可能提前几年当汉奸呢?

  他略一分析,就觉得这事儿很有可能。

  原本历史上的刘豫,虽然是建炎二年才当的汉奸,但那不代表他更早之前不愿意当汉奸——历史上他之所以那么晚才当汉奸,是因为他那么晚才被江南朝廷的执宰们排挤、把他挤到济南前线去挨金国人的刀子,想要借刀杀人除掉政敌。

  所以刘豫本质上就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而且愿意为了对付政敌而叛国。

首节 上一节 125/1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