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枭贼 第12节

  “是啊。黄巢治军严整,擅长练兵,纵然在林中运用步兵,也能有如此凶猛的攻势,真乃有古名将之风。”齐克让对黄巢评价竟甚高。

  燕凌空露出一丝惊愕神色,却见齐克让回头,指向工地上正施工得热火朝天的辅兵夫役。

  “然而,人是城,人是池,人是壕。这些人的努力,让善战的黄巢军,也不得不受挫而退。”

  “正是因为有人力,才能改天换地,造成今日的一切繁华事物。人力可以更易土木,而土工之具,又可抵百万之师。因此我辈身为武将,便是以人,作为守护的对象。”

  齐克让太息一声:“黄巢是将一切时代更替的苦难,都视作必要的牺牲,于天下大势而言,似乎不错,却过于残忍了。须知时代的一粒埃尘,落在苍生个体肩头,便如同巍峨泰山啊……”

  他眼中尽是悲天悯人神色:“为将之道,虽然免不了剑上染无辜战血,但又怎能便放弃源自人类天性的慈悲之心?人在沙场,终究是身不由己。”

  燕凌空点了点头,若有所思……

  接下来的数日,黄巢都点起兵马,猛攻泰宁军试图掘开北汴河的阵地,也曾数次对敌人造成打击,阻挠了泰宁军决堤的进程,但终难于有太大突破,维持着不胜不败的局面。

  在失去车骑支持的情况下,以步兵猛攻泰宁军的决堤工事,纵然黄巢擅长用兵,指挥高明,减少了伤亡,但这样的高强度进攻作战,终究令士卒疲惫,即便是百战精锐,也难免生出怨言,进攻速度慢了下来。

  只因慢了一着,在黄巢发起进攻时,齐克让已经在北汴河畔建立起工事,这决堤之策,竟从阴谋变成了阳谋!明明义军是被追剿的一方,却不得不主动进攻雪帅军的坚固阵地,打成消耗战,以求破坏泰宁军决堤行动的可能性。

  虽然是为了生存而战,但这样乏味而艰苦的战斗,又怎能一直维持高昂的士气?

  黄巢本人当然早发现了这一点,虽然平时依然慷慨激昂,凭借个人魅力鼓舞军心,但眉宇间也难掩隐隐的忧色。

  而身为草军新锐大将的朱温,脸上也同样失去了笑容。

  从一开始,他就隐隐感到有什么不对劲。但一切都如同陷入迷雾之中,找不到线索。

  他再次抬头仰望苍蓝色的天穹。

  曾经感觉到悠远广阔无尽的苍穹,此刻却仿佛被地平线圈成了一座半圆球型的牢笼,压抑着他的灵魂和意志,令他的思想无法飞越到三十三重天阙之上。

  “我能看到多少,取决于我的心的位置有多高。”

  “看起来,面临真正强大的对手,还想从容地去俯瞰,没那么容易啊。”

  几家欢喜几家愁,当草军士气渐渐低落之时,宋州城东门之外,宋威军中却是一片欢欣鼓舞。

  “真是天灭草贼!”军议之上,宋威的族侄宋襄翎击掌道:“雪帅齐克让竟有如此高明的破贼之策,想来不日两军决战,王仙芝、黄巢二贼,便要献俘京师,头悬北阙了。

  宋襄翎同样出身广平宋氏,是宋威五服外的亲族,任从九品上陪戎校尉一职。

  “襄翎所说不错。”须发皆白的老帅宋威抚髯道:“如今只要待齐帅掘开北汴河堤坝,黄贼必破。若巢贼畏惧水攻,放弃偃王城地利而走,我军正可全力追击,一举扑杀。”

  “巢贼既灭,王贼势孤,也将为本帅所擒。届时天家降下恩泽,众位皆有功赏!”

  帐中诸将,一个个欢呼不已,高赞宋帅英明神武,似乎忘记了是齐克让定策用兵,才成功使黄巢军陷入彀中。

  但正在此时,一个粗浑的声音,打破了这一片和谐的景象。

  “宋帅当真觉得,就此让齐帅取得首功,便行了么?抑或宋帅真的以为这样就能彻底歼灭草贼,收得全功?”

  众人纷纷将目光投去,只见说话的青年人面如古铜,眉锋如刀,体格雄伟,正是忠武军队将王建。

  在这一片歌颂之中,王建却不紧不慢,不顾宋威身边“天刀”宋玦递来的不善眼色,继续说着逆耳之言。

  “当年沂州之战,当时许多人甚至以为王仙芝已经战死。但不久之后,王仙芝再次活蹦乱跳出现。今日我军若轻敌怠慢,不拿出死战意志,纵能大胜,谁能保证草贼头领不会遁走之后再组兵马,重为国家大患?”

  “建有一言,望宋帅听进去,可使宋帅全收平贼大功,国家再无流寇之祸。如果计不成功,便请宋帅斩王某之首,号令三军!”

第17章 面折廷争

  场中一时凝重如水。

  “大胆!”

  宋威族侄宋襄翎怒吼道:“王建,谁让你这样对宋帅说话的?”

  却见王建毫不胆怯,身姿依然挺立如同渊渟岳峙一般。而宋威摆了摆手:“襄翎,王建队将是个人才,他既然有话要说,便听他说完就是。”

  听得宋威开腔,宋襄翎也不敢再吭声。

  而在场诸将也突然想起,不久前诸军大破王仙芝的那一役,正是这小小的队将王建献策设谋,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王建笑了笑,露出两排极好的牙口:“既然大帅愿意听王某说完,便不要嫌俺啰嗦。”

  说着,王建陡然将自己身上披着的皂色大氅覆在地上,又不知从何处摸出一竹筒澄黄色的粟米,在大氅上泼洒起来,倾泻的米粒,流淌成一道道江河般的形状。

  只见王建三下五除二,就推衣成山,撒米成河,在军帐地下摆出了宋州一带战场的形势。他又从兜里掏出几块吃剩的鸡骨头,摆了几摆,就将两军对峙,以及宋州城固守的情状,做得活灵活现。

  “齐帅作势要掘开北汴河,巢贼力图阻挠,两军胶着于此。”王建在地势图上指指点点道。

  “如果齐帅掘河成功,草贼擅长逃逸,意识到事不可为,必然一哄而散。我军追击,必不能全歼。此前数战,已经证明了这点。很显然,若是我军在那时才投入决战,必然太迟了。”

  “王建队将,你既然这样说,那又有什么良策?”宋威抚着五柳长髯,询问道。

  “巢贼北上,入林阻挠泰宁军决堤。密林中不利于车骑进攻,又连战多日疲惫。尽管如此,然而齐帅兵力少,难以一举破敌。”

  “倘若我军趁巢贼与齐帅鏖战之时,选拔精锐,轻装奔赴,掩袭其后,和齐帅前后夹击,那么巢贼之首可悬于辕门!巢贼既戮,芝贼也可一举而定!”

  宋威抿了抿苍老皲裂的嘴唇,似是思忖王建的意见,帐中一片鸦雀无声,等待着他们的大帅做出裁决。

  “你这计当然不错,只不过我部是数镇组成联军,指挥并不是那么严密。而王贼仙芝所部,又多有武林上的亡命之士。倘若王贼待我军精锐尽出,突袭击破我军任何一营,形成倒卷珠帘之势,牵一发而动全身,后果不堪设想呐。年轻人固然有胆气,但计策终究太险了一点……”

  “更何况,巢贼向来以狡诈著称,他若侦知我军动向,急速撤回不,我军扑一个空,竹篮打水,徒损军心,要是来回时主营有失,更是自取其祸。怎比得上稳坐钓鱼台,遥遥呼应齐帅,坐收成功的好?”

  听得宋威的讲话,“天刀”宋玦、陪戎校尉宋襄翎等人纷纷点头赞许,但没等他们喊出大帅英明,王建已经急不可耐地开口道:“建自然早有算计!”

  “敌军已经数次轻骑抄掠,抢夺我军粮草,令我等不胜其扰。我军可将计就计,做出缺粮假象,放出讯息,而后悉锐而出,猛攻芝贼营地,却谨防伤亡,只做出恶战假象。”

  “敌人必以为我军士兵多,粮草吃紧,因此急于击破正面之敌。如此二三日,而后我军出营时不再南进攻打芝贼营地,而是疾驰东进北汴河河堤处,与齐帅夹击巢贼,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王建的手指在地面上图画中指指点点:“而我军劲兵,则占住这二三制高之地,急速立下箭楼,则既可防芝贼兵马尾缀而去驰援,又可防备其突袭我营。”

  “而王某人,愿率本队驻于此山之上,与大营成犄角之势。若芝贼来犯,我必如同前次那般,设奇伏以击之,将敌军杀得片甲不留。宋帅大可亲自出阵,诛杀巢贼。”

  王建在大氅铺成的地图上指点推演,将鸡骨头挪来移去,便模拟成一片金戈铁马的景象,仿佛真的燃起战火一般。指手画脚之时,眼中洋溢着无法言说的兴奋,仿佛自己才是这支大军的主帅,指点着千军万马。

  但这样旁若无人的傲骨,自然会令很多人不快。

  “这世上,总有一些乡野小子喜欢自作聪明。”一个尖利的声音霍然响起。

  王建微微将目光投射而去,只见一人青发白面,高鼻深目,显然是有西域胡人血统,目光极是凌厉,透露出一种霸道强横的气息。

  此人名为跋无忌,为出身朝廷禁军神策军的将官。

  “哦?”王建乜斜着眼睛,瞧向跋无忌,“小子我是自作聪明,跋郎君又有什么高谈阔论,大可以让诸位听听。”

  跋无忌登时切齿,目芒顷刻变得锋利如刀,逼视向王建:“贼王八,不过是献过些微劣策,我跋无忌奉劝你不要如此猖狂!”

  “倘若依你的劣策行事,以精锐东出北汴河林中,王仙芝狗急跳墙,必定死战,以求生路。我军数镇兵马,如果损伤过多,抚恤之资,安葬之费,只怕数目巨大,当下国事艰难,赋税短缺,你可知晓?”

  跋无忌眸光凌厉狞狠,犹如苍狼一般,言语字字诛心,指出王建之所以建言献策,乃是为了自己建功攀升,却要拿三军数万将士的性命去冒险。

  而“贼王八”这三字,更是让王建古铜色的脸面也瞬时浮起了几根青筋。

  王建出身卖饼之家,年少无赖,曾做过偷驴的事儿,又因排行第八,得了个诨号“贼王八”。自从他被节度使崔安潜提拔重用,这年少时的窘事,就成了王建心底的不可言说之痛,如有人当面提起,王建甚至可能拔刀相向,与之决一生死!

  然而跋无忌在满堂诸将面前,睽睽众目之下,喊出“贼王八”这三个字,真是莫大侮辱。

  “无忌兄所言甚是。”

  随着拊掌之声,又一个阴冷的声音响起。

  说话之人容颜娟秀,额头饱满,五官舒展,显是个少见的美男子。然而冷气森森的瞳色,压抑瘆人的声调,却令此人举手投足都带着一股阴寒之气。

  此人名为徐慎为,在神策军中,官拜从六品上振威校尉。

  徐慎为道:“这一路征战而来,我军未尝不是死伤相藉。如今能不战而胜,坐使强寇自溃,王建兄何必拿数万将士的性命去冒险,博自己的一人功名?”

  王建心中明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自己年少多谋,屡建奇策,难免招人嫉妒。而徐慎为、跋无忌这两位神策军中的大爷,无疑是对他所出的风头,吃味已久。今日趁他献策,一唱一和,大加攻击,与其说一时起意,不如说是早有预谋!

  跋无忌的冷笑声再次响起:“一个满身污泥的‘贼王八’,偷驴的少年,只可子承父业,对墙而泣,又何必在这满堂勇士当中,絮絮叨叨!”

  饶是毅重如王建,也不由身躯微微颤抖,顷刻间眼中煞气喷吐,显然是被跋无忌的挑衅激怒到了极点。众将纷纷将目光投向王建,要看他该如何反击,王建却吸了口气,平复了情绪,铿锵做声道——

  “如若子承父业是人人应尽之责,那我等都是轩辕氏子孙,都可做得尧舜了!倘若公侯君王有种,王位不得外传,世上的君王将传万万世,陈胜吴广之事又岂会越演越烈!”

  这一番话语振聋发聩,义正词严,掷地有声。帐中许多将校也是寒微出身,不由跟着暗暗点头,心有戚戚焉。

  却听王建又叹息一声,叱道:“扬州乞儿后裔,坐享爵禄,朔方马匪之后,竟得簪缨!”

  此言并未指名道姓,但不仅跋无忌霎时间脸面涨成猪肝色,一向装得波澜不惊的徐慎为也不由为之切齿怒目。

  原因没别的,跋无忌的先祖,发迹之前,正是横行朔方的马贼,而徐慎为的先祖,更是出身于隋末扬州的乞丐群中!

  打人不打脸,骂人休揭短。跋无忌、徐慎为攻击王建家世出身,少年窘事,王建便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直接将他们老祖宗的底子给当众扒了出来!

  “这乡野小儿,竟敢在大庭广众之前这般无礼!”徐慎为也装不下去了,当下向宋威下拜道:“王建辱及我等先人,请宋帅为我二人做主!”

  满堂众将看得清楚,明明是跋无忌、徐慎为一唱一和,先期挑衅,才被王建扒得狗血淋头。出身草莽的将官,自然同情王建者多,然而也颇有嫉妒王建战功之人,对王建本就有敌意,帐中一时间隐隐就分成了两派。

  宋威沉吟少顷,缓缓道:“跋无忌、徐慎为,你二人言语也确实有些不谨。但辱及他们先人,就是王建你的不是了。念及你前功,倒也不用你向他二人谢罪。但你所献之策,终非完美无瑕,本帅谋定而后动,不愿轻易行险,因此不予采纳。你可以出帐去了。”

  这言语看起来是各打五十大板,其实却是摆明了偏袒徐慎为、跋无忌二人,还要将王建逐出军议。

  王建愣了愣神,却是长叹一声,叹息中尽是叹惋之意。

  “领宋帅命。只是宋帅,您知道王仙芝屡战屡败,却越打越强,至今日不可收拾之局,是何缘故?”

  不等宋威说话,王建已经接续道:“其实,我明白,宋帅明白,在场诸位也都明白!谁的心底,不是亮堂堂地,却又不敢捅破那层窗户纸?”

  “每战下来,草贼但有不利,便将金银珠玉一类的财物抛下,令我官军随后捡拾。王仙芝不但借此每每全身而退,更是激发了我军的养寇之心,将官军变成了草贼练兵的磨刀石!”

  “草贼初起时,全无部伍纪律,不过一轮战鼓,一排冲锋,就能打得一哄而散。而今日,他们进退有法,钲鼓旗帜完备,全非两三年前可比。”

  “倒是我军,一个个吃得脑满肠肥,反而丧尽血勇,已不敢打硬仗了!之前鄙人献策,在中牟县裂碑谷利用山川地势伏击草贼,我军才侥幸又大胜一场。如今两军正面对垒,也怪不得某些人畏敌如虎,仍想着跟在齐帅脚跟后头捡漏!”

  “今兵以义动,持疑而不进,失天下之望,窃为诸君耻之!”

  王建激愤之下,说出这样一番言语,这下不仅是徐慎为跋无忌,宋威的脸色也彻底变了!

  草军作乱,之所以蔓延至今日,本就与他这个招讨总帅养寇自重,脱不了干系。

  如今王建等于当众揭他短,怎么不令宋威恼怒?

  “大帅,这‘贼王八’如此无礼,请将他军法处置,就地斩首!”宋威族侄宋襄翎当下开声道!

  宋襄翎的弟弟宋襄羽更是趁势煽风点火:“何不扑杀此獠!”

  而两个虎背熊腰的卫士也早已冲上去,将王建一左一右掖住。

  宋威心中忿怒,却知道王建是绝对杀不得的。

  王建多次献策建功且不说。此人虽然只是一个区区队将,手下却尽是精锐,是忠武节度使崔安潜一手提拔起来的爱将。

  最关键的是,朝廷部分听从郑畋建议,竟任命崔安潜为诸道行营都统,相当于设了两个讨贼大帅,来分他宋威的权力!若今日他宋威克制不住,斩了王建人头,崔安潜必然上书劾奏,右相郑畋恐怕也要再次对他相攻!

  王建却是毫无惧色,目光如炬:“你们骂我‘贼王八’,那便是贼王八好了。要杀便杀,又有什么好怕的?”

  “有人说我只想着一己功名。对,我王建这样出身寒微的小人物,又怎会不想要功名,不想要出人头地!而有的人靠着祖辈余荫,生下来就锦衣玉食,既没有尝过挨饿的滋味,也不必去提着脑袋血战便能轻易升迁。”

  “王建不讳功名,但想拿功名也是准备拿命换的!如今贼乱不断,战火不息,百姓血肉涂于草野。我欲使官军以一劳永逸之策,不惜一时之战损,早日平敌,不留后患,又有何错?总不会像某些人,明明畏敌如虎,胆小如鼠,却只会讲些冠冕堂皇的假大空话!”

  宋威再也听不下去了,怒喝道:“王建,念你旧日功劳,再饶你一次。来人,叉出去,如有再犯,军法处置!”

  两个凶神恶煞的金甲卫兵当下以明森森的画戟叉起王建,由帐中赶出。

  待走出帅帐老远,抵近己军营帐,王建才奋然攘臂,猛挥怒拳:“世事如此!时局可叹!”

  而回到营中,老兄弟们听说王建的遭遇,也纷纷勃然变色,叹息不已,劝王建早做打算,以免宋威万一战败,兵败如山倒,众人遭受拖累。

  然而,与此同时,在东面北汴河方向的林外,与泰宁军胶着的黄巢军,却如宋威所愿地,陷入了苦战当中……

首节 上一节 12/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