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府江山 第91节

  “贼军意图围堵我军,只要拿下邹城,便是断了我军后路,我兄弟在翟魏羁留两年,知晓夔腾此人,自负智计无双,定不会错过破敌良机。”

  王元德既然站出来,早就想到了这一步。

  “妙计!”在场诸将无不赞许。

  没有一人反驳。

  这比急行军争抢武阳强太多,以逸待劳,胜算提高不少。

  王元德王仲德兄弟二人虽然败给慕容垂,但经验极其丰富,王元德擅谋,王仲德擅冲锋陷阵,勇猛过人。

  一座邹城填不饱他们的胃口。

  北府军穷的两眼发红,幢兵士气如虹急于立功,自然不会惧怕两倍之敌。

  王元德当天下午便率一幢人马驱赶五百胡虏,大张旗鼓的向西进发,一路烟尘避空,裹挟沿途胡夏百姓。

  不出两日,郚乡的五千步骑便坐不住了,急忙追来。

  初冬时节,自燕赵大地南下的朔风中带着阵阵寒意,却熄灭不了邹山中北府老卒和幢兵的昂扬战意。

  在见到穿着胡服披头散发的丁零人后,每个士卒眼中都升起一道怒火。

  喊了这么久的“驱除胡虏,复我河山”,早已深入人心。

  刘广之拔出环首刀,心中激荡不已,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敌军有多少,而在于敌军如王元德所料,来争抢邹城。

  “既然来了,那就一个别想回去,击鼓,进军!”

  咚咚咚……

  雄浑的鼓声在山野间响起,南北两面,两支人马同时出现,脚步声与鼓声节奏一致。

  密集的羽箭如同漫天飞蝗。

  “杀胡!”北面刘遵红着眼,一马当先。

  南面毛德祖左手盾右手刀,与士卒一起向前推进。

  最前面的两百余众,身上的铁甲宛如一堵银色的铁壁,阵线虽然单薄,但每柄长矛都如嶙峋石笋刺向天空。

  几乎每一个士卒都红了眼,脸上神色无比亢奋,每一步迈出,就像要踩碎山河一样,霎时间地动山摇。

  后方烟尘大起,似有千军万马。

  敌军被这股如山如海的气势惊骇的无以复加,一时间手足无措。

  “死!”刘遵百余骑化作一道闪电,居高临下,朝着贼军牙旗轰了过去。

  一路血肉横飞,溅在枯黄的草木上。

  “你等何人?”为首敌将深目高鼻,明显不是中原人,反应也不可谓不快,挺起手中的长槊,试图格挡。

  但一方是仓促应战,一方是处心积虑以逸待劳。

  胜负就在一瞬之间。

  两马交错而过,一声惨叫,敌将被一槊洞穿了胸膛,借着战马的冲击之势,高高挑起。

  “还有谁!”刘遵仰天长啸,意气风发。

  战场忽然陷入平静,但旋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万胜!威武!

  斩将夺旗,最是激励士气。

  南北两支人马挺起长矟,仿佛一张血盆大口张开,无情吞噬着敌军的血肉。

  血雨随着朔风挥洒,弥漫天地。

  无论北府老卒还是幢兵,人人奋勇向前。

  敌军的脆弱防线眨眼便被洞穿。

  北面是林地,南面是山地,敌军的兵力优势无法发挥,被晋军如同猪狗一般肆意宰杀……

  “不可恋战,随本将向前冲!”

  牙旗未倒,一员敌将振臂高呼。

  其他贼军迅速向他集结,骑兵在前开道,步卒在后策应,一起奋力向西杀去,而只要杀出这片不足三百步的崎岖山路,便是一马平川。

  毕竟有五千步骑,还有不少甲士,都知道战败之后的下场,一个个奋力挣扎向前。

  眼看就要冲出去,前面烟尘大起。

  一支两百余众的步卒拦在面前,长矟宛如尖牙利齿,堵死了敌军逃出生天的希望。

  “王元德在此,贼将何不受死!”一身穿铁甲的将领提矟挡在最前。

  “轰”的一声,敌军忽然崩溃,丢盔卸甲,慌不择路的四散奔逃,也不管什么山道林木,一头钻入其中。

  “哈哈哈,贼军已败,先攻鲁郡,再破兖州!”刘遵举起血淋淋的长槊高声狂呼……

第131章 借钱

  “报,我军击破翟魏夔腾部,阵斩两千余众,俘虏七百,斩敌将夔腾等三人,获战马四百五十一匹!”斥候带来北面最新消息。

  “我军伤亡多少?”

  “阵亡一百七十二人,伤三百五十一人,正在向鲁郡突进!”

  这个伤亡倒也能接受,唯一有些失望的只捕获了四百多匹战马。

  但骑兵不是步军,情况不妙,掉头就跑。

  两千人马大破敌军五千余众,堪称酣畅淋漓的大胜。

  刘道规放下心来,这是八幢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战。

  以往的对手都是贼寇,没有多大含金量,这一战的对手是翟魏,虽然在北方各大势力中并不算太强,但也是一个合格的对手,而且对方足足有五千人马。

  当年慕容垂都拿他无可奈何,燕军几次被其击退。

  其实自永嘉之乱以来,南面的军队北伐都是以少胜多。

  无论是战斗意志,或者战斗力,都远远强于胡人,军事上唯一的弱点便是没有马。

  桓温和谢玄北伐,都修建了运河,依水道向北,但缺少战略上的灵活性,一旦遇上旱灾,再加上慕容垂这种顶级对手,难免铩羽而归……

  又过了三天,新的消息传回。

  进攻鲁郡并不顺利,鲁城的五百守军极力反抗,城中夏胡青壮畏惧晋军破城之后烧杀掳掠,协助守城。

  刘广之和毛德祖没有第一时间攻破城池,后面就更不可能了。

  只能退兵,回城的路上,毛德祖虚晃一刀,袭破平阳城,缴获牛羊牲畜三千多头,战马两百余,粮草三百石。

  在翟魏援军赶来之前,退回邹城。

  这一趟的收获还算不错,连续攻破两座城池,牲畜将近五千头。

  翟魏连年征战,家底也不怎么丰厚,能缴获这么多,刘道规已经相当满足了。

  原本准备放弃邹县,没想到一场大雪早早降临,北国天寒地冻,翟魏主动退兵了。

  他们退了,刘道规干脆占据邹县,令刘广之率一幢人马镇守,作为尼丘山以北的据点,窥伺兖州各郡。

  其他人陆续退回氶城。

  刘道规信守承诺,按照事先约定,缴获而来衣服、盔甲、旗仗、牛羊全都按市价折算成钱,平分给所有士卒。

  每人能分到五六缗,足够他们过个肥年,阵亡伤残士卒,三倍抚恤,再分一百亩田。

  战马和俘虏归刘道规。

  不过大多数士卒不要钱,只要粮食。

  江左战云密布,淮南又爆发了水灾,一场瘟疫近在眼前,到时候粮食的价格会蹭往上涨,钱反而没多大作用。

  刘道规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

  总体来说,都赚的盆满钵满,士卒们得到了利益,刘道规得到一座城池,七百战马,以及一千三百多名俘虏。

  都是身强力壮之辈。

  丁零级也是一个混合种族,融合了匈奴、乌桓、高车、鲜卑等部族,南下中原,又混合了不少晋人。

  只要是黑头发、黄皮肤,没有胡臭,刘道归都能接受。

  将他们全部贬为奴隶,分给八幢,会种田的种田,会放牧的放牧,现在的八幢准确来说是耕牧战三位一体。

  尼丘山上养了不少牲畜。

  这些奴隶也非常配合,仿佛早就习惯了自己的命运,没有一个挣扎反抗,如同牛羊一般被幢民们驱赶。

  女人则赏给八幢未婚之人,让他们成家立业,以后也能安心。

  做好这一切,已经是十一月底。

  江左的大战随时有可能爆发,刘道规不能长期留在兰陵,趁着运河没有结冰,遂带着粮食钱帛返回广陵。

  刚从淮水转入邗沟,就遇上飘着一具具腐烂尸体。

  沿途淮阴、射阳两县的官吏在清理尸体,但只有这两县也无济于事。

  其他地方的尸体会陆陆续续的飘过来。

  到了春天冰雪融化,便是瘟疫爆发之时。

  回到广陵,刘道规将带来的一百二十石粮食和五千缗钱都借了出去,按照惯例,五成利息,签字画押,童叟无欺。

  市面上的利息已经涨到了一倍。

  五成利息已经算非常低了,很多人想借钱都没地方借,即便借到了,也要抵押自己的田宅,或者其他值钱东西,甚至抵押自己……

  刘道规不要抵押之物,只要签字画押即可。

  就连很多前部的士卒都来借钱,刘道规一概来者不拒。

  “若非参军相助,我一家老小今年就要忍饥挨饿了。”赵良之感激涕零。

  “早就听说刘参军仗义,今日一见,方知此言非虚。”前部都伯蒋齐一个人就借了两百缗钱,十石粮食。

  是周铮介绍过来的。

  “都在同一个军府共事,便是袍泽,举手之劳,不必如此。”刘道规一脸谦虚,对前来借钱借粮之人客客气气。

  “高利贷也是暴利行业,道则这种借法,只怕明年连一半都收不回来。”高珣满脸可惜。

  “我本来就没想过他们还,只是让他们记着,欠了我刘道规人情。”

  刘道规收起欠条,塞入怀中。

  升米恩,斗米仇,白给的东西别人往往不会重视,也不会承这份人情,弄张借条加上利息,效果就不一样了。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迷惑袁鹤和荀信之等人。

  有高利贷这个名目在,就不会有人说自己在收买人心。

  “那你为什么还要借?”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我济不了天下,却能济一济身边之人,谁没有困难的时候?我为中军参军,便是他们的手足兄弟!”

首节 上一节 91/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