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番侵入琅琊的贼寇有上万人马,短时间内难以完全剿灭他们。
第105章 豪杰
忙忙碌碌一年就这么过去了。
总体来说今年收获尚可,八幢立了起来,兰陵安定,曹家也服服帖帖。
饭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
刘道规差不多是白手起家,这个速度已经非常快了。
趁着过年,给幢户们发了三升粮食,让他们能吃个饱饭。
诸事草创,很多幢民身上穿着草衣,裹着破布,孩童们更是冻得瑟瑟发抖。
这让刘道规明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派去盐渎那边的五个虎贲,成功加入天师道,站稳了脚跟,刘道规让乌延通再换回五个虎贲回来,继续潜伏。
琅琊郡的战事进入相持阶段,贼人攻不破开阳,刘广之、刘穆之扼守费县和阳都二城。
调回五个虎贲影响不大。
这种对峙持续了半个月,见刘广之和刘穆之没有上当,贼人驱兵北上,杀入东莞郡。
不过东莞本就是废郡,朝廷一直将其作为缓冲区,与兰陵郡一样,没怎么管理。
北面占据青州的辟闾浑也不管此地。
贼人从东莞返回泰山,琅琊郡的威胁暂时解除。
正月一过,刘广之领着幢兵们回返,带回刘穆之的一封亲笔信,对刘道规千恩万谢,说是已经说服琅琊内史江敳上奏朝廷请功。
这些话听听也就行了,刘道规有自知之明。
朱序守住了司马家的祖坟,皇帝和司马道子都置若罔闻,更别提只是赶走了一伙儿贼寇……
刘穆之若真有这种本事,也不会三十多岁,还只是一个从九品的郡主簿。
信中还称赞幢兵军纪森严,对百姓秋毫无犯,称赞刘道规有治军之能。
为表感谢,送了两百石粮食,一千缗钱,还让刘道规仔细甄别送来的俘虏。
刘道规有些莫名其妙,不明白为何最后特意提起俘虏,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
俘虏一共五百多人,难道他是想让自己解决这些人?
正思索之际,刘广之进来,“贼患平息,兰陵无事,我去盐渎。”
他天生就是闲不住的人,一回来就请命南下。
“你不歇息几日?”刘道规合上纸信。
“打打杀杀,人活着才有意思,不瞒你说,我在青光寨骨头都熬酥了。”
“可。”刘道规也无可奈何。
刘广之却道:“还有一事,寨上两个女人,肚子里怀了我的种,若是生下来,你取个好名字,多多照应一二。”
“这么快?”刘道规一阵诧异。
“就属你最慢,你看阿罴的三个女人也都快生了。”
他不说刘道规还真不知道。
只知道他们在青光寨养了很多女人,尤其是刘遵,收了七八个……
刘广之前脚刚走,刘钟后脚就来了,“兄长,这些俘虏如何处置?”
“先看看这些人再说。”刘道规觉得俘虏之中必有文章。
俘虏都关押在后山,前后加在一起五百多人。
身上穿着的都是破衣烂衫,瑟瑟发抖的挤成一团。
大多都是一些面相忠厚眼神麻木之人,仿佛对自己的生死漠不关心。
这年头很多活不下去的人,都会啸聚山林。
“你意下如何?”刘道规反问刘钟,如果是以前早就一刀砍了,杀人立威,不过现在威信已经够了,这些俘虏都是青壮。
“马上就要春耕,正缺人用,分给诸幢当奴隶,十年以后转为幢民。”刘钟显然早就有了主意。
这年头不缺土地,缺人口,五百青壮不是一个小数字,杀了太可惜。
八幢耕战一体,亦农亦兵,也不担心他们逃了。
奴隶在这个时代广泛存在,当年一代胡王石勒也做过奴隶。
“行,你看着办。”
“兄长放心。”
刘道规正准备离开时,一人忽然站起,大声道:“我不是贼寇,我乃太原祁县王睿是也,本欲投奔朝廷,为贼人裹挟!”
周围士卒提刀围了上去。
“住手!”刘道规连忙喝止。
“将军明鉴,我乃晋人,与兄弟王懿一起率义军讨伐慕容垂,为其击败,兵败后为翟辽挽留,委以将帅职位,我兄弟二人不愿屈身胡虏,方才逃入泰山。”
这人声音洪亮,相貌雄武,不太像是贼寇。
刘遵骂道:“你这厮好大的口气,还讨伐慕容垂。”
“我父王苗,官居秦国魏郡太守,皆可查证!”王睿拉起身边一壮汉,两人相貌相似。
“我呸,还不是胡人的狗!”刘遵吐了一口唾沫。
王睿、王懿兄弟二人面色涨红,“士可杀不可辱,将军若是不信,可杀了我兄弟二人,然绝不为奴!”
“你当真以为不敢杀你?”刘遵提刀今前,扬起长刀,满脸杀气。
兄弟二人却一动不动,面不改色。
弄得刘遵都不好意思下手,望向刘道规。
“住手。”刘道规心中基本信了他们的话。
“将军若是让我等南下,投奔太原王氏同宗,日后必有厚报。”王睿拱手。
王恭也是出身太原王氏。
说不定还是这两人的亲眷,刘道规更杀不得。
难怪刘穆之要将这些人送来,应该是知晓他们的身份。
刘穆之是江敳的人,江敳是司马道子的人,与王恭不对付,这两人在他们手上就是烫手的山芋。
太原王氏风头正盛,除了王恭,还有王国宝、王愉兄弟。
别说刘穆之得罪不起,便是江敳也不敢得罪。
也不知是不是刘穆之想借刀杀人,不过转念一想,如果他真有此意,就不会特意提醒了……
“既然反抗慕容垂与翟辽,便是好汉子,来人,准备几件体面衣服,再备些钱粮,送两位南下。”
青光寨的破庙有些小,反正看他二人的架势,翟辽都留不住,自己这小庙肯定也留不住。
既然留不住,也杀不得,干脆做个顺水人情,反正青光寨也不差两个奴隶。
即便二人说的是假的,刘道规基本没什么损失,如果他二人真成事了,日后收益太大了,以后说不定还多条门路。
最主要的是刘道规佩服兄弟二人的气节,更没必要杀他们。
他二人脾气如此刚烈,敢造慕容垂的反,虽败犹荣,翟辽委以将帅,二人都不动心,也算是豪杰。
“敢问将军尊姓大名!”
兄弟二人如此落魄,还是如此彬彬有礼。
“不敢当,在下刘道规,忝为征虏中兵参军。”
“救命之恩,没齿难忘!”
二人情真意切。
第106章 交换
刘道规拿出此番的缴获,以及刘穆之送来的钱粮分给幢兵。
包括从氶城募集来的七百八十二勇士,人人有份。
“愿意留下,从今往后便是手足兄弟,不愿留下,各随其便。”刘道规走的是精兵路线,宁缺毋滥。
“追随参军,比留在氶城养老有意思多了。”曹家一个子弟上前,拱手一礼。
“我等天生就是厮杀命。”又一个氶城青壮上前行礼。
有这两个人带头,其他人陆陆续续站了出来。
也有人分了钱粮,不愿留下。
“参军恕罪,家中还有老母要奉养……”
“小人散漫惯了,实在受不得军法。”
“无妨,无妨,来人多给他三升粮,日后若有难处,可来寻我。”刘道规非常理解他们。
买卖不成仁义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能跟着一起驰援琅琊郡,已经非常够意思了。
“参军恩情,在下铭记在心!”
其他要走的人,只要有正当原因,刘道规都会多分给他们一些钱粮,没有多少,聊表心意而已。
一共留下来五百三十一人,超过刘道规的预期。
平均分到八幢,实力大为提升。
阵亡者的抚恤。也是刘道规亲自送到家门,按照惯例,再分一百亩田,让家眷们能有个营生。
每幢屯长还要负责照顾这些孤儿寡母,免受其他人的欺凌。
这年头生死无常,人命贱如尘土,家眷们的心情比刘道规还要平静。
“阿规,你就不留点余钱?”刘遵心疼起来。
战场缴获和刘穆之送来的钱粮又挥霍一空。
“我一个人能吃多少能用多少?还不如花在士卒身上。”
“我算是看出来了,你兄弟二人都是做大事之人。”刘遵感叹了一声,忽然话锋一转,“额,我近日……手头有些紧,养了七八个女人……”
“狐狸尾巴露出来了吧?”刘道规伸手往怀里摸了摸,却什么都没有,“一起去曹家借吧……”
两人带着二十多部曲一同下山,策马奔向氶城。
大地上的冰雪已经消融,寒风也不再那么冷,幢民们已经出来开垦荒地,都用上了耕牛和铁制农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