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他并不知道这件事和他有关。
因为到了他这个地位,很多事情都是手下去办,像刘从礼这样的小角色根本进入不到程范的眼里。
只有程范的侄子程敦得知此事后无比惊恐。
刘从礼正是他手下的人。
程范只有一子,早夭,除此以外没有别的后代。
程氏的家族里遂将程范的侄子程敦过继给了程范。
这是大家族的惯例,并无稀奇。
只是程敦胸无点墨,不学无术,年近四十还是个童生,说出去都无法开口。
程范只能花钱给程敦捐了个有名无实的五品官职,然后让程敦打理家族产业。
程敦也不负众望,他以程范为后台,和户部勾结,大肆倒卖京仓粮食,漂没赈灾粮款等等。
程氏商铺得到空前发展,甚至趁着这几年因为新政的原因各地缺粮,将京城的粮食一路卖到了湖北湖南。
缮国公平叛,董沉赈灾,里面都有程敦在暗中出力,贴心的帮助缮国公和董沉消耗多余的粮食。
程范也知道程敦做的一些事,但他没有在意。
因为倒卖粮食本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那些粮仓里的米放着也是放着,好好的新米变成了陈米,还不如倒卖出去,直接就能赚上许多差价。
曾经张庭正活着的时候也是带头倒卖粮食,不一样把朝廷经营的井井有条,每年还能多出百万两银子供太上皇下江南游玩,现在到他当政了,倒卖点粮食又能算什么过错呢?
程范不知道的是,张庭正是倒卖粮食,可关键有个倒字。
把粮食卖出去,人家还能想办法把窟窿堵上。
至少不至于太难看。
卖粮食的钱大头也是交给了太上皇,太上皇即便知道这种情况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而程敦做的不是倒卖粮食,是直接卖粮食。
他直接把大熙粮库里的粮食当成自家的粮食,都给卖了出去,钱装自己兜里,方永起事之初甚至还曾买过程家的粮食呢!
一开始程敦还收敛点,用掺了石头沙子的米置换粮库里的米,后来慢慢的就用沙袋来置换粮库里的米,再后来连沙袋都不用了,毕竟用沙袋也得花点钱,干脆直接搬粮食。
下面官员层层分润,都得了好处,自然无人上报。
而隆庆帝裁撤了锦衣卫,没了眼睛,在宫里更是不知道外面的情景。
直到战争爆发,山西大乱,各处都需要粮食。
为了堵住窟窿,只能层层摊派,于是也就有了发生在田裕泉身上的惨剧。
这只是无数摊派中的一个缩影,其中更多的妻离子散者根本无法一一列举。
他们也没有机会走到京城告状。
程敦知道刘从礼的情况。
一旦刘从礼将他供出来,那之前的事情就会全部暴露。
这个时候,最好的选择便是将事情告诉程范。
依照程范的警觉性和能屈能伸的性格,得知此事后肯定立刻就能猜出这是方永的手笔。
他必定会亲自去和方永请罪,然后献出家族的钱财保命。
但可惜,人不是机器。
人性是复杂的,不会每次都朝着最正确的决定进行。
即便程敦自己也知道此时将事情告诉程范是最正确的选择,可是他还是将事情瞒了下来。
因为程敦有着自己的心思。
他知道自己不学无术,在程范心中非常讨嫌。
如果不是这些年他将家族生意经营的极好,程范肯定早就将他换掉了。
而如果这件事暴露出去,那他必然会被当做弃子丢掉。
他只是过继给程范的儿子,程范完全可以再重新过继一个来顶替他的位置。
这种情况,程敦如何能接受?
于是程敦将事情瞒了下来。
他决定先尝试着自己解决这件事。
如今事情还没闹大,还有转机(他自以为)。
只要及时派人除掉那个田裕泉就可以将此事压下来。
至于贾赦那边,先派人拿程范的帖子施压一下试试。
实在不行就出血本贿赂。
他就不信,世界上还能有人放着白花花的银子不赚?
他贾恩侯一个勋贵,就算扳倒了程家又能得到什么好处。
程敦思索好了对策,心中的紧张也渐渐消退。
第258章 ,箭法天赋
箭亭之内,方永拉开弓弦,弦上却没有箭矢,而是一道似虚非幻的白气凝聚在上面。
忽的,方永松手。
只听一声爆响,箭光脱弦而出,瞬间射穿箭亭中的标靶,再射穿标靶后的亭柱,最终落在后面的宫墙之上,竟将宫墙也穿透,只留下一个光滑透亮的箭痕。
【天赋:箭法(圆满)】
【进度:0/10000】
【效用:以气凝箭,以力运弓,利箭贯云,万军取首。】
“啊啊啊!”
外面传来惊呼之声。
却是一个小太监,刚刚倒尿桶从这里路过,哪料墙壁竟突然崩碎开来,一道寒光从他胯下穿过,只吓的他两股战战,动弹不得。
方永遂派人前去查看,他也没想到以气凝箭会增加如此大的威力,竟然直接射穿了宫墙,听外面的惨叫,似乎是有人中箭?
很快,手下将小太监带了过来。
“吴,吴王殿下!”
小太监有些紧张的向方永请安,对方永似乎有些畏惧。
事实上,宫里的太监宫女大多畏惧方永。
因为方永霸占宫城,派军队入驻,在这期间不免杀了一些太监宫女立威,在这些太监宫女眼中,方永和杀人不眨眼的反贼没什么区别。
当然,确实也没什么区别。
方永的态度相对温和,看着小太监问道:
“你叫什么名字?”
见方永态度温和,不似虐杀之人,小太监心中的紧张少了一些,叩首回答道:
“回吴王,小的叫做小昌子。”
方永点点头,问道:
“小昌子,刚刚本王射了一箭,不小心穿透了墙壁,听你在墙外惊呼,可是被伤着了?”
小昌子闻言有些机灵的回答道:
“王爷,小的伤着了,却也没伤着。”
“哦?”方永对这回答有些意外,问道:“怎么个伤着了,却也没伤着?”
小昌子撩起衣服,指着裤子中间的大洞道:
“王爷您看,若是常人,此时已经伤着了,可偏偏是我,便没伤着!古人言,贤圣之士,岂易伤凡庶乎,想来这便是天意吧!”
方永闻言笑了起来。
这小太监有点意思。
他的话是在说,贤圣之人不会轻易伤害普通百姓,方永的箭正好从那里穿过,没有伤到他,这是上天的旨意。
显然,这小子是在拍方永的马屁,称方永为贤圣之人。
不过方永对此并不反感,拍马屁算不上罪过。
方永对其生出几分兴趣,问道:
“你读过书?”
小昌子道:“以前在宫里跟着老祖宗他老人家读过。”
方永问道:“老祖宗?是戴权吗?”
小昌子连忙点头。
他确实是戴权的人,这一点是瞒不住的,否则以他的这份机灵劲也不至于被安排去倒尿桶。
不过也不用太过警惕,戴权作为宫里曾经的大太监,手下的干儿子干孙子不计其数,小昌子只不过是其中之一,要说他对戴权有多么忠心,显然也并不现实。
方永想了想,说道:
“我看你这般机灵,做这等粗活实在有些浪费,你可愿意去养心殿伺候陛下?”
小昌子闻言一愣,问道:
“养心殿?”
方永点头:“养心殿。”
小昌子思考片刻,果断磕头道:
“小的任凭王爷驱使,王爷叫我去哪,小的决不推辞!”
“好。”
方永满意点头。
之后,方永离了箭亭,前往浴室洗浴。
金钏负责侍奉。
许久,等金钏出来,双腿都在打颤,站都站不住了。
晴雯忙去扶着。
同时眼睛不时的看向后面,似乎在等着什么人出来。
金钏有些虚弱的道:“别看了,王爷已经从后面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