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割据江东,从水匪开始 第180节

  比如京城的金银、女人等等。

  没了卡赫可汗的约束,草原士兵开始像一千多年前的五胡先祖靠拢。

  李昊紧急制止了这一行为,杀了数百名违纪士兵震慑军心。

  那些草原士兵的将领听闻此事后愤怒的来找李昊质问。

  “为什么杀人?”

  李昊对此解释说,如果任由手下士卒违纪抢掠,就会暴露卡赫可汗已死,草原人没有了管束的消息,到那时候,邓仁就很大可能不会为草原人断后了。

  草原的将领们听了,知道李昊说的有道理,但是对于李昊随便杀死这么多士兵的事还是非常不满。

  这些士兵可都是草原的勇士。

  没有死在敌人的手里,如今却死在了自己人手里。

  不就是抢了一些钱财和几个汉人女子吗?

  至于直接处死?

  这个李昊真是太不给他们面子了!

  与此同时,清晨,负责夜攻的淮阴军被替换下来。

  新的淮阴军接替着发起进攻。

  此时地下的炸药已经埋好。

  为了能炸塌城墙,方永准备了非常多的炸药,因此多少耽误了一些时间。

  点燃引线。

  不多时,只听地下轰的一声闷响,地面震动,砖石飞溅,地缝中升腾起大量烟尘。

  邓仁正在城墙上指挥,那一声巨响直接震的他脚面发麻。

  待烟尘散去,只见京城的南面城墙下出现了一个两人多宽的巨大缺口!

  淮阴军们瞬间便兴奋了起来。

  方永出现在三军阵前,拔出长剑,遥指城墙。

  “全军进攻,取敌将首级者,封万户侯!”

  话音落下,成千上万的淮阴军兴奋的发起了进攻。

  所有人都被即将取得的巨大胜利迷惑,就连方永都忘记了,他才只是一个公爵,没有封侯的权利。

  不过没关系,很快就有了。

  “轰轰轰轰!”

  数轮炮火齐射,将城墙上的缺口再度扩大了一些。

  邓仁站在城墙上,看着城下无穷无尽的淮阴军,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和恐惧。

  “快快快,快填补缺口!”

  邓仁急忙下令道。

  然而士兵们看着城下无数冲来的淮阴军,心中太过恐惧,不敢向前。

  邓仁赶忙砍杀了几名士兵,强声道:

  “不听军令者,斩!”

  在督战队的刀剑威胁下,士兵们这才抬着沙袋,推着巨石,木头,将城墙上的缺口堵住。

  这时,淮阴军已经冲锋上前。

  撞车狠狠的撞在刚刚填补的缺口上,顿时将刚刚填补的缺口撞开。

  “快,增兵,挡住!”

  “开炮!”

  “开炮!”

  邓仁连续命令着。

  士兵们填装火药,用火炮攻击。

  淮阴军同样开炮,火炮数量比城墙上的守军更多。

  几轮炮火下来,旧的火药用光,守军士兵们抬出火药局最新制作的新火药。

  装填进去,点火,轰!

第220章 ,战争之末

  刚一点燃,火炮瞬间便发生爆炸。

  数名炮手直接被炸飞出去,身体四分五裂。

  火炮炸膛在这个年代算不了什么,由于制造技术的不规范,打仗时有几个火炮炸膛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连续的火炮炸膛就明显有大问题了。

  城墙上,有一半多的火炮都陆续出现了炸膛的情况。

  大量炮手被炸死。

  剩余的炮手吓得不敢碰炮。

  这自然是罗大清的功劳。

  火药的配比有着严格的要求,并不能只考虑威力,还需要保证稳定性和炮管的承受能力。

  罗大清暗中改动了其中几项配比要求,极大的增加了火药的不稳定性,不知多少士兵因此被炸死。

  守军士兵的士气因此再次大幅度下降。

  淮阴军痛打落水狗。

  火炮持续轰鸣着,轰炸着城墙上的守军士兵。

  而城墙上那块被炸开的缺口则成了淮阴军进攻的突破口,直接开启了惨烈的白刃战!

  在这一个小小的两三人宽的缺口处,双方无数的士兵生死拼杀,喊杀声此起彼伏,尸体堆叠着,血液将城墙染的暗红。

  巨大的弩车驶来。

  “一、二、三,放弩!”

  “嗖,嗖!”

  巨大的弩箭如标枪一般,穿过缺口,将数名赶来防御的守军士兵射成一串。

  生命在这一刻变得一文不值。

  一名淮阴军士兵往缺口里面泼出火油,身边的士兵丢进火把点燃,顿时里面燃起熊熊大火。

  一名守军士兵浑身燃起了火焰,疼的在地上不住的翻滚,最终被活活烧死。

  “顶住,快顶住!”

  邓仁红着眼睛嘶吼着。

  督战队不断的驱逐着士兵上前。

  城墙的缺口犹如一架绞肉机一般,源源不断的绞杀着士兵的生命。

  淮阴军亦有伤亡。

  可不论死多少人,后面都还有更多的淮阴军冲来。

  漫天遍地,无穷无尽,不知是几万还是几十万,还是百万。

  普通的士兵不清楚具体数量,只觉得双方的差距太过巨大,以至于两股战战,难以挪动分毫。

  “斩!”

  身后的督战队毫不犹豫的将这名怯战的士兵斩杀。

  其余的士兵见状,只能硬着头皮填补上前。

  然而,实力终有差距。

  狂沙漫卷,侵袭水洼之地,

  江水滔滔,覆没一苇之栖。

  战斗从清晨持续到辰末,邓仁数次派人向李昊求援,得到的消息都是命令他顶住,直到最后,缺口越来越大,淮阴军甚至都杀进了城内,实在顶不住了,李昊这才选择让邓仁退居内城防守。

  淮阴军趁此机会,大肆追杀,邓仁手下的士兵被吓得屁滚尿流的往内城撤退,有很多退之不及的,被淮阴军堵在城外,约有四五千人,皆都跪地投降。

  方永对这些汉奸没什么好感,但也不至于有着太极端的恶意。

  说白了,英雄之所以是英雄,就是因为宁死不屈的人终究是少数。

  面临生死威胁,大部分普通人还是会为了活命而……

  方永下达命令,让这些人顶在前方攻城,杀死三名敌军后就可以免去自身的罪名。

  于是转眼间,这些人调转枪头,成为了方永的助力。

  京城的城防系统由外及内,分为外城、内城、皇城、宫城四道城防系统。

  其中外城和内城是主要城防,宫城即紫禁城,皇城是永乐年间围绕宫城建造的,其主要作用是保护紫禁城。

  有人猜测,是因为永乐帝得位不正,害怕自己的侄子带兵杀过来抢回皇位,这才加盖了这一座皇城作为防护。

  不过从实际角度出发,若是贼兵都打到了皇城或者宫城,那也就没什么再抵抗的必要了。

  邓仁此时退守的内城正是陈正都负责防守的区域。

  彼时,李昊的撤军动作才刚刚完成了一半,还没轮到陈正都撤退,因此陈正都目前还在守城。

  这里可能有一些不经常攻打京城的朋友,不太清楚京城的城防构造,所以额外解释一下。

  京城的外城和内城并不是想象中的呈“回”字形分布。

  当时修建外城时,由于耗资甚重,最终只修成了南门,也就是说整个城池是成“凸”字型分布的。(详情见图)

  邓仁防守外城,也就是南门这一片。

  陈正都守内城,同时防备马老黑负责进攻的西门和张远负责进攻的东门。

  外城被攻破后,邓仁退至内城防守,和陈正都两人联手,倒是暂时顶住了淮阴军的进攻。

  不过情况依然很不乐观。

  士兵们的脸上不仅没有挡住进攻的喜悦,反而更多了几分愁容。

  外城已经被攻破,内城还会远吗?

  相比之下,淮阴军的士兵们则被拿下外城的喜悦所充斥。

  士兵们每个人都相信,距离彻底攻下京城的时间已经为之不远,因此一个个都悍不畏死,士气高昂的发起着进攻。

  时间来到第二天,李昊等人的撤离已经基本完成,陈正都也跟随着李昊准备离开。

首节 上一节 180/22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