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汗把汗位传给大公子,却只字没提二公子,只怕这段见不得人的话就是要吩咐李昊除掉二公子,还有二公子的党羽!”
“什么!”
巴赞面色惊恐,他不就是二公子的党羽吗!
怪不得卡赫可汗要单独去和李昊说。
高志仅仅三言两语便将卡赫可汗的想法猜了个十之八九。
这并非是高志料事如神,实在是类似的事情在中夏的历史上屡见不鲜,只要稍微懂一点历史,就能猜测出里面大致的情况。
“此事还需早做准备啊!”
高志说道。
巴赞郑重的点了点头。
外界,方永紧锣密鼓的安排着士兵攻城。
之前卡赫可汗中箭后强撑着说的那两句话勉强挽回了一点草原士兵的士气。
但是并不多。
明眼人都能看出卡赫可汗受了重伤,只是不知道伤情如何。草原士兵的士气依然非常低落,如果卡赫可汗一直不出现的话,城破之日或许就在这几天了。
挥斥方遒,千军迸发。
炮火彻夜轰鸣,烈火在城墙上熊熊燃烧。
明明是在冬天,守城的草原士兵却生出了一身细汗。
地底下,工兵挥舞着铁铲,已经快挖到城下。
而在外面激烈攻城的同时,城内之人也在做着相应的努力。
那些之前被李泥救下来的人一个个发挥出了自己的人脉。
工部火药制造局。
罗大清熬着满是血丝的眼睛盯着制造的现场。
他是工部的匠人,专精制造火药。
像他这样的世袭工匠原本没有品秩,不过隆庆帝新政改革之后,提升了一部分工部匠人的地位,其中就有罗大清。
他被提拔为从九品的司匠,专门负责管理制作火药。
方永那些威力不俗的火炮里面就有罗大清的功劳。
草原人进城之后,派兵围住了罗大清的院子,以罗大清的家人为要挟,命罗大清为草原制作火药。
罗大清老来得子,不想自家绝后,因此只能为草原人效命。
而最近的一个月,由于方永带兵攻城,京城的火炮、火药消耗巨大。
罗大清每日都不得闲,带领着其他工匠们日以夜继的为草原人制作火药,精神异常疲惫。
这日夜,罗大清如往常般回到家中,倒头就睡。
其妻子却赶忙叫起罗大清,道:
“当家的快别睡了,出事了!”
罗大清强打着精神问道:“怎么了?”
其妻子伸手抱过炕上的孩子,有些着急的道:
“今天我在院里洗衣服,回屋后解开孩子的尿布一看,就成了这个样子!”
说着,把孩子的襁褓解开。
罗大清一看,瞬间坐了起来。
“天哪,这是怎么了!”
只见他唯一的儿子,牛牛又黑又紫,也不知是得了什么病?
其妻子眼中泛着泪,道:
“我也不知道啊!”
罗大清道:
“去找大夫啊!”
其妻子委屈的道:
“门口都是鞑子,根本不让我出去!”
“诶呀!”
罗大清急的直拍大腿。
当下也顾不得什么了。
抱着孩子就要出去。
可门口看守的草原士兵听不懂汉话,又是个死心眼,断不让罗大清抱着孩子出去。
上面有过命令。
罗大清出去可以,女人和孩子绝不能出屋一步!
二人在门口急得团团转,毫无办法。
房檐上,京城燕子门的李三看着这一幕,拿着手中的染料暗笑。
罗大清实在是和鞑子无法沟通,没办法,只好将孩子交给妻子,他自己去外面请大夫。
在这附近,有一个阎老先生,号称赛阎王,意思是医术高明道可以从阎王手里抢人。
罗大清找到阎大夫的医馆,紧急的敲着门。
阎大夫打开门。
罗大清赶忙将情况说出。
事关罗家的传宗接代,他不敢有任何马虎。
阎大夫听了后面无表情,只是说道:
“出诊的话,需要五纹钱。”
罗大清闻言,赶忙从衣衫里拿出一两银子,交到阎大夫的手里。
然而阎大夫却没有收,而是淡淡的道:
“阎某人行医有个规矩,诊金不收偷来的、抢来的、骗来的。”
罗大清闻言赶忙道:
“阎大夫何出此言,我这钱既不是抢来的,也不是偷来的,更不是骗来的,这是我堂堂正正挣来的银子!”
阎大夫闻言撇了罗大清一眼,道:
“堂堂正正挣来的?我呸,谁不知道你给草原人做火药,打咱们汉人,你是汉奸!你的钱还不如抢来的骗来的干净呢!”
第217章 ,何错之有
罗大清闻言不禁后退两步,指着自己道:
“我,我是汉奸?”
阎大夫毫不客气的道:
“你以为你是什么东西,像你这种人,就算给我再多的钱,我也不会给你治的,你死了这条心吧!”
说罢,阎大夫砰一声关上了房门。
罗大清在原地怔了数秒后,无力的跪了下来,
他不是故意当汉奸的。
他只是想保住自己的孩子。
他快五十岁才有这么一个孩子,他不想绝后,他有什么错?
罗大清苦苦的在门外朝阎大夫求着情。
然而阎大夫丝毫没有出来的意思。
罗大清没办法,只好去请别的大夫。
可不知道为什么,附近的大夫竟然没有一个人肯给他治,甚至有的说这是就他当汉奸应得的报应。
次日,罗大清上工。
他找到看守的草原人,表示想请个假,去更远一点的区域找大夫。
可是草原人却不管这些。
如今战事紧张,火药都供应不过来,怎么可能给他假。
罗大清因此一整天都精神恍惚。
到了晚上,没找到大夫的他没脸回家,只好去附近的一家馆子喝闷酒。
喝着喝着,一个人突然坐在了罗大清的桌前。
罗大清抬头一看,露出惊容。
“易先生,您怎么在这?”
易先生是一个三十来岁的文人,穿着一件淡蓝长衫,身上很有正气。
“之前走得急,现在风声小了,我回来拿点东西。”
易先生说着。
罗大清赶忙道:
“用不用我去帮您?”
易先生道:“不用,我自己就行。”
罗大清闻言点点头,忙让伙计再上几盘好菜。
他对易先生非常尊敬。
易先生是位举人。
虽然举人不像进士那样可以直接做官,但是依然有着比普通人高许多的社会地位。
而罗大清虽然因为新政获得了官职,但是像他这样的工匠官并不被正规的士人官员所接受,易先生对他来说是很难接触到的贵人。
曾经一次偶然的机会,罗大清帮了易先生一点小忙,因此结识了易先生。
易先生不像别的士人那样傲气,反而非常平易近人。
罗大清对自己能认识这样一位举人朋友非常自豪,经常和别人吹嘘这一点。
后来罗大清老来得子后,还准备让自己的儿子长大后拜易先生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