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悍臣 第85节

  原来十二哥自幼的生长环境,竟然是不幸福啊!

  童年成熟的太早了,那你还会有回忆的美好滋味吗?

  苏洵一直都挺乐观的,所以下意识的觉得其余人也都很乐观。

  尤其是影响了他好儿子苏轼,六十多岁被贬官到海南岛,给他弟苏辙写信。

  说这B地方有毒,到处都是瘴气,老子快被折腾死了,但是嘿,你绝对想不到,我发现把生蚝烤着吃是真滴好吃。

  你要是不怕死可以过来试试,到时候咱哥俩一起烤生蚝吃!

  甭说古代的海南岛环境如何艰苦,水土不服之类的,森林覆盖率90%以上。

  就算是现代社会没有空调的话,乡下的高温蚊虫以及各种蛇类,飓风之类的,甚至连高空坠落的椰子都能干你一脑壳血。

  他们全都是背后有托举之人。

  偏偏宋煊没有!

  家里谁都指望不上还是拖累,只能默默咬牙坚持。

  他不靠着自己,又能靠着谁呢?

  这种长久的心中苦涩,又有几人能理解!

  “自古少年出英雄,我今日是信了这句话。”

  张亢放下手中的茶杯:“十二郎今后必成大器,乃是应天府百姓的骄傲。”

  对于张亢强行上价值,宋煊也并不觉得有什么得意的。

  “不错。”王神医也连忙把儿子叫过来:

  “我今日与宋小友平辈相交,你快过来喊叔父。”

  “啊?”

  王修永昨天因为钦佩与宋煊聊过。

  爹。

  其实我比他大!

  “愣着作甚,叫人。”

  “小侄儿见过叔父。”王修永连忙给宋煊行礼。

  宋煊按下他的手:

  “王神医,今后咱们还是各论各的。”

  “不行,不能坏了规矩。”

  王神医坚持要这么做,也是存了心思,让儿子与宋煊亲近亲近,多与他学习一二。

  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宋煊能从淤泥里好好成长起来,心态岂是寻常人能比得过的?

  正是如张推官所说的那样,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那跟在他身边的人,受到他的影响,今后也会奋发向上的。

  这也是孟母三迁的用意。

  谁家父母都愿意自己孩子跟好人一块待着。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宋煊虽然没有说谎,但是他只是说了一部分实话。

  剩下的那些。

  没必要与他们吐露心扉。

  “王神医,那俺们就先告辞了。”

  “好,待到时间充裕,你我兄弟在多聚一聚。”

  王神医叫自己的儿子去送一送宋煊这位世叔。

  王修永脸上挂着一丝尴尬的笑容,着实是没有搞懂他爹的用意。

  宋煊他读书是有天分,可咱家是医馆呐。

  没必要如此姿态吧?

  “你爹说的不必往心里去,咱们两个今后都是要在书院一块读书的,就用俺方才说的那样各论各的就行。”

  “回世叔的话,家父的话,我不敢阴奉阳违。”

  “罢了,随你。”

  与此同时。

  书院的张师德拿着宋煊的那首诗赋递给晏殊,让他好好瞧瞧。

  “啧啧啧,好一个少年不识愁滋味。”

  晏殊读完之后当即评价道:

  “此子风格还挺多变的,幸亏没跟某个庸师学习。”

  “要不然平白耽误了此子,这小子一直躲在乡下自学,倒也是个明白人。”

  张师德听到晏殊如此评价,咳嗽了两声:

  “晏相公,你认识他?”

  “前些日子我去宁陵县请希文出山,恰巧碰见了他,就此结识。”

  一旁的宋绶立即接茬道:

  “不错,那宋十二还成了同叔的一句之师。”

  “哦?”

  张师德闻听此言有些不可思议。

  宋绶作为第一视角旁观者,立马绘声绘色与张师德说了当时的场景。

  他虽然看不上宋煊的行为方式,觉得自己看重的天才张方平更棒,但此时不知不觉当中,早就化身了第一宋吹。

  晏殊听着宋绶绘声绘色的话,无语的笑了笑。

  反正无论如何都是自己赢了宋绶,他只是想要到处找回场子罢了。

  “哈哈哈,有趣有趣。”张师德摸着自己的胡须: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极佳啊,我一时间也想不出有什么可以代替的句子,此子眨眼间便能对出来,真乃大才啊!”

  宋绶也下意识的点头,随即觉得不对:

  “虽然此子诗赋极好,但是其余三科尚未可知呢。”

  “倒是许久未曾寻到如此有趣的学子了,今年晏相公如此大张旗鼓的招生,定然会出现一大批好苗子的。”

  张师德并没有接宋绶的话茬,而是自顾自的说着。

  “嗯,其实也不缺乏一些好的苗子。”晏殊也看过报名汇总表了:

  “诸如王尧臣、张方平、许拯、张景宪等等。”

  许拯他爹是进士,他妈是状元郎宋祁的姐姐。

  他儿子将来也是状元郎,他年纪轻轻就在本地扬名了。

  许家才算是应天府的门面。

  无论是许拯自己的儿子们、亲弟弟们还是堂弟们以及侄子们,全都是进士。

  他四个女儿也全都嫁给了进士,后辈子孙更是进士不断,到了南宋许家子嗣也有考了状元的。

  至于张景宪是张师德的儿子,一直带在身边悉心教导。

  “是啊,将来兴许能出现一门三状元的神话。”宋绶连忙接了一句。

  “哎,我的儿子我知晓,他素来愚笨,也就是性子随我了,能考中进士就算是烧高香了。”

  张师德对自己的儿子有所了解,带在身边悉心教导一番。

  将来荫补是他最好的结果。

  至于像其余人一样考取进士这条路,还是不要想了。

  他纵然能进了书院,那也排不上号的。

  更何况应天府书院也不能网罗天下英才,其余各地总是会有冒尖的学子在考场上厮杀出来。

  就在他们几个谈话之间,巡场完的范仲淹走了进来,张师德连忙让他瞧瞧宋煊写的新词。

  范仲淹看完之后,开怀大笑:

  “我本以为他会把那首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给补全了,未曾想他竟然会另想一首如此贴切的。”

  晏殊也是如此料想的。

  但都没有料到宋煊他是真的能写啊!

  “依我之见,此篇诗赋当为第一。”

  “大抵很难再发现比他写的还要好的诗赋来了。”

  晏殊、范仲淹连连感慨。

  至于一直都看不上宋煊的宋绶,也不得不承认。

  若是有学子善于此道,早就该扬名了。

  总不能像宋煊这般懂得如此隐藏自己吧?

  放眼整个天下,怕是难以见识到这样的学子。

  张师德也从宋绶嘴里得知宋煊这小子在勇武方面也颇为厉害,看来他想要把窦臭给踹到河里,不是吹牛皮啊!

  其实张师德对于宋煊如此不谄媚的性子很是欣赏,因为他自己就是这样的。

  “希文,速速把宋十二的其余试卷全都调出来,一起查探。”

  张师德倒是要瞧瞧宋煊是个全才,还是个偏科“战神”,将来也好重点给他补齐短板。

  待到范仲淹把丙房集合起来的试卷,从中抽出宋煊的四张试卷。

  几个人当即就开始评判起来了。

  贴经中规中矩,看其答题匠气味道很重。

  一瞧就是没有名师教导,全都死记硬背。

  墨义没什么错误,背诵的不错,但看不出太多的基本功来。

  因为相比于诗赋和策论,这两科范仲淹也没想着考多复杂。

  总不能过于打击学子们的信心。

  然后几个人瞧着宋煊的策论,表情各有不同。

首节 上一节 85/1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