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悍臣 第201节

  固然体现了宋代发解制度人性化的一面,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弊端:

  “举子奸计,多占临近户籍,至有三数处冒试者,冀于多试之中,必有一得,以致争讼纷然,有司多端禁止,率不能革”。

  由于各地解试时间不同,便出现了制度上的漏洞。

  学子们把握好各地解试的时间差,并加以充分利用,便可以多地取解。

  以期“多试之中,必有一得。”

  北宋时期冒贯取解的现象非常普遍,一直没有得到合理解决。

  至于大宋首都开封那更是冒籍贯的高发区。

  发解试一般是三年两考。

  偏偏只有开封府的“解额”每年足有几百人。

  其余州郡大多百人左右。

  上万人争夺百余人名额,与争夺几百人的名额,难度当然不一样。

  北宋开封府的房价高居不下,连宰相都不能轻易购买。

  除了是首都因素之外,更多的是学区房的缘故。

  当然了,大宋的商人为了赚更多的钱。

  不仅仅是开发出了学区房。

  更是开发出了“学区坟”这种全新销售板块!

  开封籍考生要么拥有开封户口。

  要么拥有开封房产。

  假如你既没有户口也没有房产,还想吃开封府的考试便宜。

  那就查你家谱、查祖坟。

  家谱上没这位考生的名字,祖坟墓碑上的姓名也跟报考档案上,填写的祖上三代姓名对不上,那你就完蛋了。

  故而不少考生为了能够在开封府考试。

  有钱的就买房。

  没钱的就买祖坟。

  或买同姓为宗族,或指丘垄为坟墓,百计营求,以觊一试。

  别人的家谱,不用担心,塞点儿钱过去,就成了自己的家谱。

  别人的祖坟,那也所无所谓,塞点儿钱过去,就成了自家的祖坟。

  你就可以在开封府参加相对竞争小的考试了。

  大宋不少学子为了更加容易中进士,想出来的办法总比困难多。

  毕竟市场就摆在那里了。

  有需求就会有买卖。

  反正经历过五代十国多年的战乱。

  家谱这种事。

  谁又能说的清楚?

  像宋煊那样无所求的,只是带了些应季水果,去看担保人表示感谢。

  若是你想在冒籍上用功,还得必须有小鬼引路,然后你才有机会去给别人送钱。

  否则,你连送钱,都没有门路的。

  这期间官府方面,尤其是以知府晏殊挑头。

  他们对于所有报名的学子都已经做完了辨别。

  尤其是重点关注那些有可能冒籍的考生。

  本来发解试的名额就少。

  若是再来外地钻漏洞的考生,那更难取士了。

  尤其是你保状上不少考生的面貌描述,都挺简单的,

  大宋又没有什么单独的身份证信息,只能用担保这些来保证一些公平。

  参加发解试的五人保状,还是简单些。

  一旦要参加省试,五人当中必须有两人是在职官员,其中考生之间还要相互作保。

  就是防止你作假,后果很严重的。

  应天府的衙门已经张贴出来审核通过的名单。

  供应大家查询自己是否通过审核。

  宋煊倒是无所谓。

  他瞧见自己的名字后,转身离开。

  王珪跟在他身边充当保镖。

  被人刺杀的事,王珪也是知道了。

  他自是表示,正好试试新打造的双锏,还没见过血呢。

  宋煊叮嘱他莫要打死,打残就行,留着他们有些用处。

  到了书院内。

  王洙对于宋煊越发严厉起来。

  尽管努力了近两个月,可他对西昆体的了解,依旧不够好!

  王洙本以为依照宋煊展现出来的诗词天赋。

  对于西昆体这种,应该是手到擒来。

  未曾想他进度如此慢。

  简直是让他不敢相信。

  为此。

  王洙直接把宋煊叫到了办公室。

  “宋煊,你与我说实话,这段时间,到底有没有认真读书?”

  宋煊简直是叫起了冤屈。

  这阵子他真的是一直都在苦读诗书。

  但王洙明显不相信他的说辞:

  “按照你的天赋,这点西昆体的诗词又算得了什么?”

  “难不成你还想着要平时写的差,再考场上写的好那一套吗?”

  对于这类天才,王洙是有过了解的。

  特别是知府晏殊特别交代过了。

  要注意宋煊总是想要搞那种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戏码。

  这小子以前过的太压抑了。

  总是想要出头,博得大批人的关注!

  王洙对于宋煊也是十分的关心,明白他自幼家庭的缘故,形成了这种性格。

  这小子从小就缺父母的关爱,想要靠着自己出人头地,然后博得众人的无限关注。

  王洙当然懂这种心理。

  可是他害怕宋煊扮猪吃虎习惯了。

  平白浪费了自己的天赋,真的成猪了。

  宋煊表现出来的诗词天赋,那真不是自己个的,只是接受了后世教育的熏陶,再加上他自己喜欢。

  他又没接受过在考试当中,做诗赋这种应试教育。

  考他数学题,都比考这个简单。

  所以即使宋煊能写出西昆体的诗赋来。

  那也是显得干涩,堆积辞藻,并不流畅。

  别看甲班有好多个“科举状元”的人选,王洙对宋煊是报以极大的期望。

  他的策论、经义、贴经都没有问题。

  唯有诗赋这么一个短板!

  不像其他人,是综合得分较高。

  宋煊是最有可能代表应天书院,三年后能够博取状元的那个人。

  别看王洙嘴上说着王尧臣才是下一届状元的最大竞争者,可他也是为了激励起宋煊的竞争之心。

  就算宋煊平平无奇的考过解试,那又有什么用?

  王洙等人对宋煊的要求是解试第一。

  省试第一。

  殿试也要第一!

  如此好的读书种子,岂能任由他随便发挥出三分。

  随便考上进士就行?

  要考就得考满分。

  否则就是自己这个当老师的失责,埋没了宋煊这个天才!

  要被后人给唾骂。

  要不是你这个当老师的不严格要求他,他岂能如此?

  王洙瞧着宋煊认错态度不错,遂又站起身来:

  “宋十二,不是我这个当老师的故意针对你。”

  “你若是在解试里不能考个第一名,知道你要面对什么吗?”

  宋煊又微微低头看着王洙,面露疑色。

  王洙不得不给宋煊再次施压:

  “我的那些同窗也向我打听你的事,这些年窦臭从普通的翰林学士爬到翰林学士的头头,他的学生又有多少人?”

  “你如今不过是一个学子,无权无势,他们都盯着你呢!”

首节 上一节 201/3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