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悍臣 第151节

  “学生虽愚钝,然心怀壮志,愿借此良机,略陈肺腑之言。”

  “古人云:“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学生虽出身寒微,然不敢忘圣贤之训。”

  “愿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勤学不辍,砥砺前行。

  “他日若得寸进,必不负夫子教诲,不负同窗砥砺,更不负这天下苍生。”

  宋煊先是以范仲淹的话头接出来,又引申出尊师重道,友爱同窗,勤学笃行,到心怀天下再次扣题。

  引得新生们一阵鼓掌喝彩。

  宋煊的这番言论,当真是说到他们心坎里去了。

  简直的最佳嘴替。

  即使大部分都不清楚这个名词,但经久不息的掌声显示了他们内心的激烈赞同。

  晏殊摸着胡须道:

  “这小子口才真不错,但愿将来这小子别蛊惑那么多的学子去我的府衙外闹事。”

  这小子要是生在乱世,怕是真能聚集一帮人成事。

  宋绶又是哈哈一阵大笑,晏殊他怎么想的?

  宋煊再怎么不是个玩意,他也不能带着人像对待窦臭那般去对付你这个父母官呐。

  张师德没理解晏殊话里的意思,随看向他:

  “我不记得你们之间的关系不好啊?”

  晏殊有些无语的笑道:

  “我自是知道,窦臭那日之事,我没有亲眼见到,但今日宋十二的这番演讲,我却亲眼所见。”

  “窦臭他败的是一丁点都不冤枉!”

  张师德指了指晏殊,同样莞尔一笑。

第138章 这是卷比的天下

  只要宋煊他不去蛊惑百姓造反,他善于演讲之事,将来在官场上还是能吃得开的。

  故而张师德意味深长的指了指晏殊。

  他其实能猜出来一点,晏殊如此大力扶持应天书院的缘由来。

  但有些话,并不想要完完全全的说出来。

  就像在朝廷争斗当中,为你说话的人,他内心的用意不一定是为你好,反对你的人,也不一定是要害你。

  张师德岁数越大,才越发现为官之道这行水太深了。

  并不是谁都能把握的住。

  连如此小心谨慎的神童晏殊,也不得不退居三舍,才能保全自己!

  台下人群当中。

  王从益瞥了目瞪口呆的王泰一眼:

  “现在你相信窦臭输的不冤枉了吧?”

  饶是见识过大场面的宰相之子王泰,他也没成想宋煊的一段发言,竟然会惹得如此多的学子们热情高涨。

  无论是先前宋煊积累起来的声望,还是今日这番话,王泰觉得今后应天书院的代表人物,王尧臣的位置,得易主了。

  毕竟宋氏兄弟考出去后,就剩下王尧臣这么一个牌面人物。

  而王泰则是一直都是把王尧臣当做主要追逐目标的。

  “三个月后,宋煊他先考过解试再说吧。”

  听着王泰如此嘴硬的话,王从益只是笑了笑,并不想做什么争论。

  反正三个月后就会出现结果,急什么呢!

  现在嘴硬又有什么关系?

  王从益现在突然多了一些目标,想要让自己长久的撑下去,绝不能无所事事,就地等死。

  如今的事情越来越有意思了。

  因为他王从益还不想那么早就死!

  宋浩再次长叹一口气:

  “这些年,你我都不了解十二,以至于感觉站在台上的他如此陌生。”

  老七宋铭颇为诧异的望了一眼五哥。

  再怎么说,他也是你同父异母的亲弟弟。

  就算把你过继出去了,你们兄弟俩的关系也不该如此僵硬啊!

  但宋铭已然不是曾经那个宋浩说什么是什么的人了。

  他也有了自己的思考,故而此时出奇的没有附和他,更没有顺着这个话题往下说。

  宋煊从台上下来,自是收获一阵追随的目光。

  张方平当即大笑道:

  “十二哥,你真厉害,要是让我上去,绝对说不出来的。”

  “嘿,多亏了俺早年间在街上拉着与人说话,才练就了这一身的本领。”

  王尧臣先前心里还有些不服气,但是宋煊这么一套词下来,他承认自己说不过宋煊,只会沦为背景。

  现在王尧臣还有些钦佩范掌教如此安排,并没有搞出什么对着干的事。

  要不然王尧臣觉得自己是有些下不来台的。

  他当众说要考状元这种事,便已然是给自己插旗了。

  若是还没开始准备,便中途道心破碎,那兴许连进士都考不上了!

  况且宋煊方才说的也没错,人有所长,寸有所短。

  我等学子不可能什么都会的,但是要发挥自己的长处也是比别人强上许多!

  祝玉瞧着宋煊如此自信的模样,是有些羡慕他能够在这么多人的注视下讲话,还讲的那么好。

  遂把折扇还给他。

  “多谢。”

  宋煊接过扇子道了句谢,便坐了下来。

  范仲淹又点评了宋煊方才的几句话,总之就是非常的切题,然后又请前任掌教戚舜宾做最后的总结。

  戚舜宾很是感动,杵着拐杖被范仲淹搀扶着上台。

  他期望应天书院能够办的越来越好,也希望在此学习的学子们能够好好读书。

  不要遗忘先人的嘱托,更不要忘了远离家乡来此苦读的志向。

  他干了这么多年院长,却是没有干好,以至于大家夜晚读书都没有蜡烛用。

  希望大家要好好读书,范院长年轻力壮,今后定能让大家安心读书。

  戚舜宾泪如雨下。

  戚家三代人都扑在这所书院上,今日把交出去,他心中极为不舍。

  但是为了书院更好的发展,他必须要退位让贤。

  台下的晏殊也有些看不下去:

  “戚老年岁不小了,若是再让他操劳书院,怕是没几年好活头了。”

  张师德一直都处于养病状态,他也能理解戚舜宾的感受。

  一辈子都扑在这上面,从青丝变成了白发,如今总是会有太多的不舍。

  倒是有学生喊了喊我们只认您是院长之类的。

  闻言,戚舜宾立马拂去眼泪:

  “今后应天书院的院长便是范仲淹,汝等学子来书院是为了读书,不是为了在琐事上争强好胜,既然认为我好,便要谨记我的教诲才行,勿要生事。”

  戚舜宾年岁大了,愈发感慨,说完便直接离开了。

  范仲淹倒是也没多说什么,只是开口今天的典礼就结束了,明日起尔等就要开始上课。

  “若是学的快,还有不足三月就能参加发解试,无论如何大家都可以去试一试,称一称自己的斤两,方能在以后的日子里查漏补缺。”

  范仲淹鼓舞了一下众多新生,尤其是发解试比其余两级考试通过率都高。

  然后便是各自带回教室,记得搬走属于自己的木凳。

  此时便是由队尾便队头,依旧是甲班先走。

  宋煊瞧着祝玉那小细胳膊搬个实木凳子都气喘吁吁的:

  “祝兄弟,用不用帮忙?”

  “不,不用,多谢。”

  宋煊自是有及时雨之称,当即就伸手拽过木凳,一手一个往前走。

  张方平跟在后面,连忙询问:

  “十二哥,你要不要参加三个月后的发解试呢?”

  “参加呗,考不考得上总归是积累经验,咱俩还年轻,机会多的是,岂能因为畏惧,就要白等一年?”

  宋煊脱口而出,三个月后就参加解试,这有啥难的。

  王尧臣也搭话:“解试还是相对简单的,若是用心,至少有一半的几率是能通过的。”

  发解试。

  这是士子参加进士科考试的第一级考试。

  因为考试时间在秋天,所以又称“秋试”。

  发解试种类繁多,对应试者有一定的政治条件和地域条件限制。

  其中,州郡发解试参加的士子最多,试官水平不一,朝廷鞭长莫及。

  发解试是三级考试中最复杂、最容易出现弊端的考试。

  秋试以前,由各县长官,考察地方之士,保送于州,州之长贰,复核属实,再保送本道。

  大宋的行政体系是道、府州、县。

  “哦,那我就放心多了。”

  张方平闻言笑了笑。

  宋煊又给他泼了一次冷水:“方平,莫要掉以轻心。”

首节 上一节 151/3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