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哥,方才我那么说,会不会太伤他了?”
“伤他妈的头。”
包拯:???
张方平知道他们哥俩是同父异母,但也没搭茬。
宋煊甩了下折扇:“真以为旁人看不出他的小心思来?”
“咳咳。”
包拯小声劝了一句:
“十二,这是在外面,我不清楚你们兄弟之间有什么矛盾,但最后还是要关起门来,这样即使将来为官,也不会被旁人挑出什么毛病。”
“俺晓得。”宋煊扇着扇子道:
“俺与俺大哥、二哥可是兄友弟恭的,从来没有在外人面前红过脸。”
“就算俺二哥那般算计俺,俺也放过他了,就当没有这个亲哥,只不过他被俺爷给打断腿了,这事可不是俺出的主意。”
相比于宋煊家里,包拯张方平都没有这种狗屁倒灶的事,所以也有些无法理解宋煊的小情绪。
于是听到有人招呼新生们去院子前聚集,已然是有班级的花名册,有夫子去点名,然后再去班级,相互认识后,下午才会去开那个典礼。
范仲淹倒是没有搞什么快慢班的心思,但也是把入院考试前十名分到了一个班里。
他们是最有可能在殿试当中能取得好成绩的那批人。
他们之间相互督促,赶超学习,定然会起到好的结果。
宋煊打量着自己班级的这帮人,像自己与张方平这样年岁不大的才是少数人。
甲班三号宋煊。
宋煊瞧着自己的位置,瞥了眼同样有些瘦弱的邻桌四号祝玉。
于是他伸出手在同桌面前摆了摆:
“你好,俺叫宋煊,行十二,很高兴认识你。”
祝玉似乎有些局促,只是点头:
“啊,你好,我叫祝玉。”
然后便不言语了,只是低着头,一副i人的模样。
宋煊便收回目光,在学堂里也不是单人一个书桌的,那造价还是不小的。
不如两个人一个桌子,至少省下了两块好木料。
尤其是这个屋子里的桌子是新做出来的,应该是刷过桐油了。
祝玉眼睛偷偷瞥了宋煊一眼,觉得他长得有些高,且相貌堂堂,不知道好不好相处?
他们甲班的夫子应天府学教授王洙,很年轻。
王洙是宋城本地人,也是今年新考取的进士,中的是甲科第五名,但是只分配了一个庐州舒城尉。
晏殊荐其才,来应天府学教授。
当然了这也不怪朝廷,王洙是有“前科的”。
因为同窗郭稹的过错,牵连了他,被取消参加考试的资格,待到下一次王洙才再次参加考试接连中三榜的。
王洙瞧着乌压压的学子,其实他也是头一回,以前同样是站在下面的。
如今站在讲台上,王洙这个新任老师,也是有些紧张的。
“我记住你们大部人的脸了,我叫王洙,天圣二年甲科第五等。”
“哇。”
自是有学子连连惊叹,天圣二年的进士榜单因为宋氏兄弟两个人压住了其余进士。
而王洙作为他们兄弟两个之间的排名,自是不如人家两个著名。
但教授这帮学子们也是够用了。
应天府书院考取进士的人数虽然不多,但有三个是在前十名里的。
苏洵他二哥苏涣同样是天圣二年的进士,此番苏洵去东京,也是有了寻亲的意思。
“是应天府学教授,希望在接下来的时间,我们之间能够相处融洽。”
夫子讲话,学子们自是闭上嘴,静静听着。
王洙指着前头的张方平道:
“我听说你过目不忘,恰巧我也自幼学问记忆远超常人,找个时间咱俩比一比,让我试试你的深浅。”
张方平对于自己的天赋是极为有信心的,听到此时夫子的话,他当即自信行礼:
“敢不从命!”
第135章 弹劾平民,听都没听说过
意气风发的少年郎。
王洙很欣赏。
因为当年他也是如此。
少年人若是没有进取心,连畅想都不敢畅想,那将来还谈什么中榜游街之事啊?
王洙又看向张方平的同桌王尧臣:
“咱们两个是老相识了,若你与我一同参加殿试,保准能中进士。”
“只是我知道你志向远大,想要中状元,今后在书院当中,我会督促你的,希望你更要补短取长,向他人学习。”
他们两个以前是同窗。
但如今是师生关系,王尧臣自是行礼答谢夫子今后的小灶。
王尧臣也从来没有隐藏自己的决心:
天生五年的状元,他是当定了!
然后王洙看向宋煊:
“宋十二,我知道你,文章写的好,诗词也写的好,整个天下怕是难以找到与你媲美的,但是。”
宋煊忍不住嘴角上扬,千好万好,也防不住但是。
“科举考试诗赋考的是西昆体,你想要在科举当中取得好成绩,还得练!”
“多谢夫子的教诲,俺今后会下苦工练习西昆体的。”
宋煊也拱手答谢,但王洙并没有停下:
“十二书铺人潮涌动,虽说大家都是冲着彩票去的,可却觉得你写的那个石猴故事文笔极佳。”
宋煊却没想到王洙把话题扯到这个上面。
“这话本虽好,却不过是纸上谈兵;大宋不缺舞文弄墨的书生,缺的是心怀天下、肩扛社稷的栋梁之材。”
“望你以天下为己任,为朝廷分忧,为百姓谋福,方不负此生所学,不负这盛世江山!”
缓了一会,宋煊才开口:“学生谨记夫子教诲。”
王洙对宋煊这个年轻人是最欣赏的。
毕竟不是谁都有胆子敢于反抗当朝翰林学士的强权横压。
关键还能完好无损的来这读书!
不得不说一句,实力之外还有运气加成,都是旁人羡慕不来的。
再加上宋煊出身缘由,又能自己置办家业,还能为书院分润利润,将来为官后,也定然能够造福百姓。
王洙之所以提话本的事,是想要告诫宋煊不要把太多的心思放在那件事上。
就算你卖白纸赠那彩票,也能吸引许多人去买的。
有几个人会注意到那个故事的?
王洙又喊了祝玉,对他一阵叮嘱。
可以说王洙拿到班级花名册后,对每个学生都进行了调查。
宋煊心中一惊。
他觉得自己这个班主任与张方平说的话当真不是吹牛逼。
全班这么多人,他王洙大多都是第一见,却把所有人的资料都记下来了,还分门别类的给出了一些今后学习的建议。
果然刚“参加完高考”的脑子,是属于巅峰状态的!
晏相公他押到宝了!
晏殊的识人之能,当真不是吹嘘出来的。
……
东京皇宫内。
吕夷简瞧着堂弟写给他的信件,确认了曹利用十分看好宋煊的消息,还主动给他写信。
光是这一点,便让吕夷简匪夷所思。
曹利用一个大老粗,难不成也想要玩榜下捉婿?
见宋煊长相英俊,又有文采,所以提前沟通感情?
吕夷简如今有五个儿子,两个女儿,其实他总归是有七个儿子,另外两个儿子都早夭了。
他也有女儿,但是未曾想过榜下捉婿这事。
莫不是曹利用他终于想明白了,既然儿子没有读书的天分,所以想要找一个女婿来为家族撑场面?
相比于宋煊这个人,吕夷简还是对张方平更看重。
因为他认为宋煊过于跳脱,将来在为官上,定然不会有什么良好的表现,会吃大亏的,还容易坑“队友”。
要在朝中发展实力的吕夷简,其实内心是不希望自己的团队出现这种人,希望政敌的团队出现宋煊这种人,对他才有利呢。
这也是最后等吕夷简死了,张方平给他写神道碑的缘故。
尤其是神道碑这种要流传百世的活,家属岂能随意交给他人?
吕夷简又打开堂弟给他写的第二封信,里面详细的记载了宋煊开书铺,但是主要是卖彩票的事。
堂弟发现宋煊的开奖当中并没有什么猫腻,否则如何能让一个乞丐与说书人中奖呢?
对于这两个人中奖,吕夷简却觉得是宋煊故意的,拿他们俩来宣传。
一个是人人可欺的乞丐,猛然间就得到了一贯的巨款。
一石米的价格不超过六七百文,不足一百二十斤,可他一个乞丐能吃上三个月是完全没问题的。
还有说书人,通过他的喉舌免费为宋煊的铺子打广告,许多人都知道能中奖,那便会引发更多的人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