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李世民,请陛下做太上皇 第227节

  “你走吧!希望今后如果再能见到你的话,你能成为朝廷的栋梁之才!”

  “多谢殿下。”

  周文远和李蓁都走了。

  处理完周文远和李蓁的事之后,李承乾手扶着额头:“我们此次来到这里,我们的任务算是完成了一半。”

  苏婉双手抱于胸前,感叹地说道:“看来,徐州这里也乱得很。

  李元礼不是一个善茬。

  所谓是非之地不可久留,我们还是返回长安去吧。”

  李承乾点了点头:“这里确实很复杂!

  淮南挖煤一事还是等等再说吧,不知道焉耆那边的战况怎么样了。”

  苏婉就说:“你刚才干嘛要把李蓁放走呢,把他带到长安,作为人质,不是更好吗?

  如果是那样的话,李元礼就不敢轻举妄动了呀。”

  “咱们要是真那样做的话,李元礼心中能服气吗?

  那样一来,他对朝廷的忠诚只是表面的,而不是发自内心的。

  孤向来都不赞成扣押人质这样的事,而且,这种事情,好像从来也没有太大的用处。

  记得秦国的异人在赵国邯郸为人质时,秦国不也攻打邯郸了吗?

  为此,赵王十分恼怒,要杀异人。

  异人在吕不韦的帮助下,逃出了邯郸,返回了秦国。

  匈奴的冒顿也是如此。

  头曼单于把太子冒顿送到了月氏做人质。

  但是,时间不长,头曼单于又喜欢上了他的宠妾胡姬,想把他和胡姬生的儿子立为太子。

  于是,头曼单于发兵攻打月氏,其实,头曼单于的用意很明显,它就是要激怒月氏国王,杀死冒顿。

  不过,冒顿既聪明又勇敢,他得到了一匹宝马,从月氏逃了回来。

  从此,头曼单于对他另眼相看,给了他一万骑兵。

  当然了,这里头曼单于做得也不太妥当,他先是要杀冒顿,后来,又赋予冒顿兵权,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儿。

  冒顿就是以这一万骑兵起家的。

  汉景帝时期,吴王刘濞把自己的太子送到长安做人质,可是,有一次刘濞的太子和汉文帝的太子刘启两个人下棋闹翻了。

  刘启一怒之下,用棋盘砸死了刘濞的太子,从此埋下了祸根。

  如果吴王刘濞的太子没去长安的话,就不会死,或许就没有后来的七国之乱。

  所以,扣押人质这种事情也没什么太大的用处。

  即使孤把李蓁留在长安,又有什么用处呢?

  如果李元礼想要造反的话,他依旧会造反!

  那秦昭襄王和头曼单于不就是例子吗?

  他们会因为自己的儿子在他国做人质,就放弃攻伐了吗?”

  众人听了,觉得李承乾说的有道理。

  苏婉转移了话题,问道:“你和虬髯客比武,此人在扶余国待的好好的,他现在又潜入了中原,会不会有什么阴谋?

  我总觉得他此次到中原来,别有所图。”

  闻言,李承乾变得神情忧虑了起来:“这也是孤所担心的。

  如今,我们正在和焉耆开战,容不得后院起火,倘若扶余国在我们的背后烧了一把火,那后果将是不堪设想。

  目前,李元礼这边我们已经安抚住了。

  他就是有异心,估计暂时也不会有所行动。

  我们明天就返回长安,以防不测!”

  “诺!”

  众人点头同意。

  晚上。

  长安。

  皇宫,紫宸殿。

  月色明亮,秋风萧瑟。

  李世民正在练习书法。

  徐惠在旁边为他磨墨。

  李世民是个上马可以打天下,下马可以治天下的皇帝。

  其实,他对于刘邦的那种言语粗俗不堪,动辄骂人,不喜欢读书的行为,也不是很欣赏。

  在这方面,他倒是比较欣赏隋炀帝。

  因为隋炀帝无论是书法,还是诗词都非常出色!

  李世民一边写字,一边问徐惠:“你觉得历史上,谁的书法比较出色?”

  徐惠想了想,柔声道:“陛下,那自然是王羲之了。

  他的《兰亭集序》家喻户晓。”

  李世民点了点头,道:“还有呢?”

  徐惠眼神流转:“臣妾说出来一个人,陛下可能要骂臣妾了。”

  “你但说无妨,说错了也没关系,朕不会怪你的。”

  徐惠迟疑了片刻,道:“那臣妾可就说了,其实,臣妾觉得隋炀帝的书法也不错,他的书法遒劲有力,如同行云流水一般,自成一家,就是比起王羲之、王献之他们,也是不差。”

  李世民一听,把手中的笔放下了。

  徐惠见他写着写着,突然不写了,以为他要骂自己,吓得心头突突直跳:“陛下,是不是臣妾说错了?”

  李世民倒背着双手,抬头看着宫殿的顶:“你说的没错。

  自古以来,有才情的帝王有之,比如说,那个陈后主,他的《玉树后庭花》名满天下;

  有武功的君主也有,比如说刘邦,他是汉朝的开国皇帝,他以一个亭长的身份,手提三尺剑斩蛇起义,亡秦灭楚,最终,当上了皇帝。

  可是,他那个人打天下行,却不喜欢读书,最讨厌儒生。

  据说,他见到儒生,都要把人家的帽子揪下来当做尿壶,在里面撒尿,如此粗俗,实在是让人难以理解。

  既有才情又有武功的人就不多了,屈指可数,历史上也就是汉武帝、魏武帝和隋炀帝等少数几个人了。

  据说,汉武帝非常喜欢司马相如的赋,他曾经感叹未能和司马相如生活在同一个时代。”

  徐慧一听睁大了眼睛看着李世民,问道:“那司马相如和汉武帝,不就是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吗?”

  李世民微微一笑道:“是啊,后来他身边的一个人说,司马相如就是我的同乡啊,于是,汉武帝迫不及待地让那个人把司马相如请到朝中为官,终日和司马相如在一起饮酒作赋。

  曹操的诗也很不错,大气磅礴,但是,曹操的武功稍微差了那么一点。

  他征服天下,主要就是靠自己亲自去打仗,比如说他擒吕布,讨袁术,灭袁绍等,在这一点上,他比不了孙权。

  孙权的寿命是最长的,东吴存在的时间也是最久的。

  你看,东吴每每有战事的时候,孙权总是让他手下的大都督去打,比如周瑜啊,鲁肃啊,吕蒙啊,陆逊啊,他自己很少出战。

  所以说,孙权有一双锐利的眼睛,它能识别人才,并使用人才。

  曹操也善于识人用人,但是,他手下缺少一位能独当一面的大将。

  虽然曹仁还不错,但是,曹仁和韩信,白起那些名将怎么能比呢?

  而且,最终,曹操只是统一了北方,三分天下有其一,并没有统一全国,这是很遗憾的。”

  听了李世民所说的话,徐惠向李世民投去了崇拜的眼神:“陛下所言极是,臣妾以为,陛下就是天底下最厉害的君主了。

  因为你培养出像李靖和李勣这样的军事将领,在平定天下的时候,陛下可能很辛苦,还要亲自出面打仗。

  可是,到了后期,基本上,就不需要陛下亲自去打仗了。”

  李世民点了点头,笑道:“当初,李靖在不得志的时候,触犯了朕的父皇,差点儿把他给杀了。

  李靖的确是一个战神级别的人物,他打仗从来没有败过。

  他的兵法自成一家,若拿他和吴起,白起,廉颇,李牧,王翦、韩信等名将相比的话,也毫不逊色。”

  “陛下网罗了像房玄龄,杜如晦这样的文臣,又有秦叔宝,程咬金,李靖,尉迟恭等这些武将为陛下效力,陛下能够夺取天下,那就是理所应当的事了。”

  徐慧的一双眼睛看向李世民,柔情似水。

  李世民叹息了一声,道:“并非朕多么优秀,而是隋炀帝太过于荒淫无道了。

  朕其实经常在思考这个问题。

  因为隋文帝和给杨广留下的是一片大好的江山。

  隋文帝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善于理财的皇帝。

  可以说,无出其右。

  当时,隋朝的人口有900多万,国库充足,粮食多的都没地方放,粮仓都堆满了,到最后,都堆到了外面。

  百姓富足,像这样的大好江山,怎么到最后会被隋炀帝败成那个样子呢?

  不得不说,隋炀帝是一个很有才情的帝王,而且,他的武功也不错。

  他曾经降服了西突厥,打败吐谷浑,使铁勒部臣服于隋,他南下征服了琉球岛,北边袭击了契丹,收复了营州等。

  他曾经耻笑汉武帝没有渡过黄河去征讨匈奴,而他却渡过了黄河,到达了张掖。

  他的很多的诗词,朕都很喜欢,他的诗意境高远,志向远大,胸襟开阔,和杨素所写的诗,截然不同。

  可能,这就是帝王和臣子的区别吧。

  比如说隋炀帝的那一首《饮马长城窟行》写的就非常好,

  这首诗描写了秋天萧瑟的景象,以及长城的壮丽,还有当初人们建造长城时的艰辛。

  ‘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意境开阔,宏大。

  一般的人很难写出那种意境!”

  徐慧听到这里嫣然一笑:“天下人都认为隋炀帝是一个暴君,没想到陛下对他好像还情有独钟!”

  李世民说:“任何一帝王,有他失败的地方,也有他成功之处,我们不能一棍子打死。

  该是他有成就的地方,我们就要肯定,并且加以学习,该是他失败的地方,我们就要从中吸取教训,以后不能再重蹈覆辙了。”

  对此,徐惠表示赞成:“陛下,你真是开明啊。”

  “隋炀帝和咱们家还是亲戚,并非咱们李家要夺他的基业,而是民心所向,有很多事情也不是朕一个人能够决定的。

首节 上一节 227/2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