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李世民,请陛下做太上皇 第2节

  “可是……。”

  李承乾把手一挥:“你不必往下说了,你是想说他恩宠过盛,有可能觊觎太子之位吗?”

  苏婉忧虑地点了点头。

  “父皇在我的身边安插了很多人,诸如于志宁、李百药、杜正伦、孔颖达和张玄素等,这些人动不动就上疏,措辞凶狠,言语锋利,孤都要被他们折磨疯掉了。”

  “你父皇之所以这样做,那也是他的一片苦心啊。”

  李承乾冷笑了一声:“他们以为这样就能培养出来一个优秀的顺位太子了吗?”

  “你可知你父皇打算让李泰编纂《括地志》吗?”

  “青雀才华横溢,聪敏绝伦,好士爱文,饱读诗书,让他去编纂《括地志》是再合适不过了。”

  “可是,这样一来,他的朝中的影响力和地位岂不是大大的提升?对你恐怕有所不利,而且,我还听说你父皇要让他搬到武德殿来住啊。”

  “哼,孤得去和父皇理论一番。”

  李承乾说着迈着沉重的脚步走出了宫殿。

  苏婉拿了一件貂皮大衣紧跟在后面喊道:“殿下,外面风大,你的病刚好,你不能去,这要是再感染了风寒,怎生得了啊?”

  李承乾只是装作没听见。

第2章 这个皇位请陛下一直坐下去(求追读,求收藏)

  太极宫,紫宸殿。

  李世民正在阅览奏章,魏征侍立在一旁。

  “承乾的身体怎么样了?”李世民问道。

  “已经好得差不多了。”魏征说。

  “他和朕还是不一样啊,朕年轻那会儿,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做生病。”

  “陛下龙体康健,乃社稷之福啊,”魏征说到这里顿了顿,“微臣听说,陛下要把越王迁到武德殿内居住,不知可有此事?”

  李世民知道这老头子喜欢犯言直谏,经常在大臣们的面前让他下不来台,可是,也知道他对大唐忠心耿耿,所以,对他是又爱又恨,又有几分烦他,这不,又来管他的家事了。

  “嗯,朕是有这个打算。”李世民抬头看了他一眼,仍在继续批阅着奏章。

  李世民十分勤政。

  他听说当初嬴政每天都要批阅一百多斤的竹简,在这一点上,他也很赞成秦始皇。

  “陛下,微臣以为万万不可啊。”

  李世民把手里的奏章放下了:“朕不过是让泰儿换个地方住罢了,有何不可?这是朕的家事,你又何必管这些?”

  “陛下此言差矣,皇家没有家事,家事也是国事。

  君主的一言一行,都要谨慎啊。

  陛下还记得当初汉武帝时期的尧母门事件吗?

  汉武帝在六十二岁时,遇到了钩弋夫人,并与她生下了刘弗陵。

  汉武帝对这个小儿子十分喜爱,便在钩弋夫人住处的门上题了‘尧母门’三个字,这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引起了轩然大波。

  那时,卫青已死,这件事便引起了朝中大臣们的猜测,认为皇上有更换太子的念头。

  太子刘据的内心也惶恐不安,最终,酿成了巫蛊之祸,父子相残,死了几万人,而且,刘据也因此自杀身亡了。

  造成这样的后果,难道汉武帝没有过错吗?”

  李世民听了低头不语。

  魏征继续说道:“如今,陛下对越王的宠爱已经超过了任何一位皇子,甚至超过了太子,这就有点尊卑不分了。

  太子的身体虽然有残疾,但是,谁也不能否认太子是贤明的。

  如果让越王到武德殿去居住的话,那武德殿在东宫之西,距离东宫太近,难免朝中的大臣们不会多想,包括越王本人在内,可能原本没有觊觎太子之位的心,也会因此而改变。

  何况武德殿是一个敏感的存在。

  要是那样的话,太子的心里又会怎么想呢?”

  李世民听了,虽然心中不悦,但是,他也明白魏征说的有几分道理:“爱卿,你提醒了朕,你就是朕的一面镜子啊,此事,朕会三思的。”

  “陛下圣明!”

  就在此时,李承乾一瘸一拐地从外面走了进来,跪伏于地,口称:“父皇!”

  李世民微微颔首:“你起来吧。”

  李承乾没有动,依旧跪在地上。

  “你的病好了吗?”

  “不过是区区小疾,无关紧要。”

  “没事就好。你即将要行冠礼,身体有恙怎么能行呢?”

  “听说父皇要让青雀到武德殿内去住。”

  李世民的表情顿时僵住,心想这事在大臣之中他只和魏征、杜正伦说过,承乾怎么会知道的呢?

  “没有此事,你不要听别人乱说。”李世民显得很不自然。

  李承乾心里有火,直言不讳地问道:“父皇莫非有改立太子之意?”

  此言一出,魏征也是吓得不轻,赶紧以目示之,意思是让他不要胡乱说话。

  李承乾却只是装作没看见。

  李世民听他说出这样的话来,心中恼怒,把脸沉下了:“承乾,你身为东宫太子,说话要有分寸,像这样没有根据的话,怎么可以随便乱说呢?

  太子乃是国之根本,怎么可以轻易更改呢?

  不过,你要谨言慎行,不要以为你在东宫做的那些事,朕不知道。

  别的不说,朕且问你,你与称心之间到底是怎么回事?

  你不好好读书,却终日与他在一起厮混,成何体统?”

  谁知李承乾豁然站起:“称心与我年龄相仿,他就是一书童,我们只是在一起读书、下棋,又怎么了?”

  见李承乾此种举动,魏征也是吓了一跳,心想平时看上去文静有礼的太子,今天是怎么了,竟然如此大胆,敢这样和他父皇说话。

  “只是读书、下棋?朕听说,有一天晚上,你把他留宿在东宫,与他同榻而眠,可有此事?”

  “相谈甚欢,抵足而眠,又有何妨?”

  “放肆!你是太子,他是个下作之人,怎么可以与你同榻而眠?朕让你认真研读《史记》,你读了没有?

  在那上面就指出礼是最重要的,绝不可乱。

  看来你在读书方面比泰儿差远了。”

  闻言,李承乾心想你分明就是个偏心的父亲,你心里认为青雀优秀,所以,就认为我哪里也不如他。

  李承乾今天也是豁出去了:“父皇,你是不是见我腿上有疾,觉得我没有帝王之相,那么,好吧,这个皇位就请你一直坐下去,坐到底!或者你想传给谁就传给谁吧。”

  “逆子!看朕今天不抽死你!”李世民气得额头上青筋暴起,从文案的抽屉里取出一根长鞭。

  此时,李承乾的耳畔又响起了模拟器的声音:“检测到(对方处于暴怒边缘、对方已破防、对方情绪波动异常),现开启模拟选项:

  一,站在这里不动,等着挨揍;

  二,赶紧磕头认错;

  三,拔腿就跑;

  请选择!”

  李承乾心想这个模拟器倒是不错,还能为他提供上中下三策。

  上策,似乎有点呆笨了点;

  中策,当着魏征的面向父皇磕头认错,那自己岂不是颜面尽失?这好像也不是他的风格;

  下策,好像还行,可是,自己腿脚不便,如何跑得动?

  “孤选第三项。”

  “恭喜宿主回答正确,奖励百变轮椅一个,该轮椅可用作平常的轮椅,可坐、可躺、可折叠,也可用作兵器,发射暗器,还可当作风火轮使用,逃跑起来特别快捷等等,具体功能见使用说明书。”

  于是,李承乾一纵身,坐上了轮椅,一溜烟跑没影了。

第3章 苏婉:殿下,这鞋子是你跑掉的吗?(求追读)

  看着李承乾离去的背影,李世民余怒未消:“反了!真是反了!这个逆子居然敢这样和朕说话,把更换太子之事看作儿戏,这让朕将来能放心把江山社稷交给他吗?

  都是皇后把他给惯坏了,这一次,朕非好好教训他不可!”

  此刻,但见魏征正了正衣冠,表情严肃而又庄重,丝毫没有开玩笑的意思:“陛下,请息雷霆之怒,微臣为大唐贺,为陛下贺!”

  嗯?

  李世民以为自己的耳朵听错了,瞪大了双眼看着魏征,心想这老糟头子今天是不是抽风了,有意看我们父子的笑话,朕马上都要被太子气死了,他却来说风凉话。

  但是,魏征毕竟是老臣,多多少少得给他留点面子:“朕何喜之有,有什么值得庆贺的啊?说来听听。”

  魏征迈着方步,摇头晃脑,缓缓道:“陛下乃是天可汗,陛下之威,天下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就连朝中的那些老臣和将军,见了陛下,都吓得噤若寒蝉,手脚没地方放。

  后来,有人提醒了陛下,于是,陛下上朝时,时常不再那么严肃了,偶尔还会和大臣们开两句玩笑,文武百官,见陛下龙颜舒展,方敢谏言。

  可是,今日太子敢与陛下据理力争,就凭他这份胆识和勇气来说,远非那些大臣们可比的了。

  自古以来,往往只有主弱才会国移,承乾内心刚强,抗压能力强,这难道不是优点吗?”

  李世民听了,脸色稍缓。

  “太子刚才既没有站在那里不动,让陛下挥鞭抽打他,也没有像一般的庸人那样见陛下发威就吓的跪地求饶,而是选择一走了之。

  试想,如果陛下的长鞭真的打在了太子的身上,事后,陛下和皇后能不心疼吗?

  假如,太子跪地乞求陛下的原谅,却又显得太过懦弱了些。

  当初秦朝的扶苏如果不是因为性格太过软弱,大秦会灭亡吗?依微臣看,恐怕未必。

  纵观太子今日的表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太子既勇敢刚强,又机智过人,这难道不是大唐和陛下的福气吗?”

  闻言,李世民脸上的表情由阴转晴。

  他心想都说魏征是个只会读死书的牛鼻子老道,今日观之,好像也不尽然,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都很强啊。

  毕竟承乾是朕生的,虎父无犬子嘛。

  李世民眯缝着眼,瞅着魏征:“照你这么一说,朕不用再追究承乾的责任了?”

  “太子何罪之有啊?”

  李世民点了点头:“朕来问你,你有没有对承乾说,朕要把泰儿搬到武德殿去住?”

  魏征一听这话,吓得脸色顿时变了,跪伏于地:“陛下,微臣只字未提啊。”

  “是吗?”李世民用鼻子哼了一声,回到了文案内的座位上,冲着外面喊道,“来人啊!”

首节 上一节 2/2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