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接下来打算怎么做呢?”
李泰端起茶碗喝了一口:“按照朝廷的规矩,本王是不能在长安逗留太长时间的,等到高阳公主完婚了之后,本王还得返回到扬州去。”
“敢问大王在这段时间里有没有什么计划呢?”
“你的建议呢?”
“卑职以为,大王此次招降了党项是一功;但是,又被吐谷浑所围困,是一过;
一功一过,可以说功过相抵。
你父皇没有追究你的责任就已经不错了。
因此,在这段时间里,大王还是低调一点比较好。”
“你说得极是,如今,本王已经掌握了二十二个州,加上党项又被改为了羁縻州,那就是二十三个州,我们要从外围包围太子。
但是,现在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李恪的态度至关重要,因为他是蜀王,益州大都督,治下有八个州,实力雄厚啊。”
“敢问大王打算怎样结交蜀王呢?”
“我已派长孙冲选送十名美女给他。”
谁知肖德言听了之后,连连摇头:“大王,你这事儿办错了!”
“本王哪里错了?”
“人们常说,投其所好,李恪是个好色的人吗?
据我所知,蜀王英明神武,饱读诗书,酷爱武艺,颇有乃父之风。
我可以断定,你父皇心里对他是很满意的,但是,李承乾是嫡长子,而李恪是庶出,又不是长子,所以他才没有机会,但是,不代表将来他一定没有机会。
你再想一想,当初的汉武帝不是皇十子吗?
他也是庶出啊,最终,被汉景帝立为皇太子。”
李泰低头想了想,道:“好像你说的也有点道理。”
“大王,依卑职之见,你既要拉拢李恪,又要防着他。”
“在你们兄弟几人之中,李恪是一个特别的存在,一方面他文武兼备,少年老成;
另一方面,他有自己的独立思想,他不会被你轻易所拉拢,而你父皇之所以派他到蜀地去,也是用心良苦。
想当年,刘邦率先进了咸阳,俘虏了秦王子婴,如果按照怀王之约的话,他应该被封为关中王的,但是,项羽把他封到了巴蜀之地,成了汉中王。”
第76章 拜访李淳风
“项羽原以为这样就安全了,没有想到刘邦厉兵秣马,任命韩信为大将军,最终,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从巴蜀杀出,刚一出来,便平定了三秦。
后来,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逼得项羽在乌江自杀,终于,建立了大汉王朝。
三国时期的刘备也是占据了蜀地。
当时,诸葛亮在隆中时,为他设计了夺取天下的方针和政策,让他东边占据荆州,西边占据益州,然后,一起向北边的宛、洛用兵。
如果依诸葛亮的计划执行的话,刘备是完全有可能灭掉曹魏的。
如果他把曹魏灭掉,再南下征讨孙权,那就容易得多了,但是,遗憾的是,关云长大意失荆州,被吕蒙白衣渡江偷袭了荆州。
关羽也被吕蒙所杀。
即使如此,刘备占据了益州,仍然有争夺天下的机会。
但是,他急于替关羽报仇,在时机尚未成熟的情况下,率领七十万的蜀军去攻打东吴,却被陆逊的一把火烧了个干净。
从那以后,蜀军才失去了争夺天下的实力。
由此可见,益州之地,乃英雄用武之地,不可小觑。”萧德言说。
李泰听了之后,频频点头。
恰巧此时,长孙冲来了。
他苦瓜着脸,对李泰说:“报告大王,上次你让我选送的十名美女,送到李恪那里去,结果被他给轰了回来。
另外,这里还有他的一封书信。”
长孙冲说到这里,从怀里拿出了那封书信,递给了他。
李泰打开一看,只见信上大致的意思是说,越王,谢谢你的好意,我这里不缺婢女,你选送过来的十名美女如数奉还。
另外,奉劝你一句,长幼有序,此乃天意,李承乾仁义、敦厚,已经是太子了,你就不要再有其他的想法了,做好你的越王吧。
李泰一看,气得脸涨得通红。
他又把那封信递给了萧德言。
萧德言看了之后,默默无语。
长孙冲说:“大王,李恪从来不给咱们面子,我向他索要城南的地,他不给,我已经向他赔礼道歉了,可是我精心选了十名美女给他,他又不要,给如数退了回来。
你们说,他这是什么意思呢?”
萧德言说:“大王,李恪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他是想和你保持距离,同时,反对你争夺太子之位,听他的口气,他似乎已经知道了大王的用意。
如果大王坚持争夺太子之位的话,他有可能发兵来攻打咱们呢。”
李泰气愤地说:“真是敬酒不吃,吃罚酒,他要是敢来,就让他来好了,他有八个州,咱们有二十三个州,等于是它的三倍。
难道本王还怕他不成吗?”
萧德言连忙劝说道:“大王,你千万不能有这种想法!
大唐建立不久,刚刚平定内乱,三年前,才把梁师都给平定了。
如果你们兄弟之间,互相攻伐的话,那么,外敌便会趁机入侵啊,西域诸国,像吐谷浑、吐蕃、高昌、龟兹、西突厥,包括东边的高句丽,哪一个是善茬呀。”
于是,李泰长出了一口气,跌坐在椅子上:“既然事已至此,你们可有什么办法呢?”
长孙冲说:“大王,我倒有一个办法。”
“什么办法?说来听听,你不是有一个叔叔名叫李元景吗?”
“是啊。”
“李恪最是听李元景话的,你不妨去拜访一下李元景。
如果李元景能够站在咱们这一边,只要他写一封书信给李恪。
李恪定然会言听计从。
一个人如果相信另一个人,那么,对方说什么,他都信,你得服这个理呀。”
李泰听了之后,觉得他说的似乎有点儿道理,于是,把目光投向了萧德言。
萧德言沉思了片刻:“李元景是你父皇的兄弟,本来在朝中有着很高的威望,但是,近两年来,他终日炼丹,已经达到了痴迷的地步,不问世事,恐怕也不是那么好说话的。”
“炼丹?”
“是啊,自古以来,谁不希望长生不老呢?
从秦始皇开始,包括汉武帝,都是这样。
也有人说,炼丹管用,毕竟汉武帝是活了七十岁的人,在历史上,能够活到七十岁的君主是很少的,除了秦昭襄王活了七十六岁,然后,就数到汉武帝了,一般的君主能活到五十岁就不错了,秦始皇不就是活了五十岁吗?”
李泰听了,却不以为然:“并非君主不长寿,而是他们不懂得养生,整日沉迷于酒色,酒是好东西不假,但是,不能贪杯呀,天天喝,喝长了,不把身体喝坏了,才叫怪呢!
美女哪个男人不爱?但是,要有度呀,像那胡亥听了赵高的话,终日不上朝,躲在后宫之中,和那些妃嫔在一起胡闹,能不把身体给掏空了吗?
所以,应该戒酒戒色,加强锻炼,才是长寿之道呀!”
“大王所言极是。”
长孙冲嘴上这么说,可是,他心里不是这么想的,他心想既然你懂得养生之道,为啥你把自己养得这么肥呢,你咋不去锻炼呢,减减肥不好吗?
长孙冲说:“我认识一位有名的术士,名叫李淳风,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而且,他也会炼丹,大王不如先去拜访他,从他那里求得仙丹。
然后,再拿着仙丹去拜访李元景,李元景得到仙丹之后,定会心花怒放,到那时,再让李元景给李恪写信,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李泰听了之后,觉得这倒是个不错的办法。
早上。
阳光明媚,风和日丽。
李泰和长孙冲一起来到了终南山。
在终南山的半山腰之处,有一个道观,名为仙人观。
李泰和长孙冲下了马,在山路上缓缓而行。
在他们的身后,跟着数名随从,他们推着一辆车,车上装载的都是一些奇珍异宝。
李泰倒背着双手,看着这青山,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样子,对长孙冲说:“如果有一天,本王不再做王了,能够到这里来读书,颐养天年,不也挺好吗?
这里真是风水宝地啊,被李淳风给选中了。”
“大王,你怎么能说这样的话呢?
你将来肯定是要做太子的,等到你父皇百年之后,你还要做皇帝,你怎么能弃天下的百姓于不顾呢?”
李泰听了这话,还是很受用的,面带笑容:“你觉得李淳风能把仙丹给咱们吗?吃了那仙丹,真的能长生不老吗?”
“求仙问药之事,古来有之,到底是灵还是不灵,我也说不清楚。
当然,有人说灵,也有人说不灵。
想当年,秦始皇为了求得长生不老,那可是花了老大的代价,像什么徐福、卢生从秦始皇那里不知骗了多少钱,说是到海上去寻找神仙,还带去了三千名童男童女。
秦始皇一直深信不疑,后来,秦始皇还专门修建了一座宫殿,说是可以和神仙进行对话。
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武帝对此也十分迷恋,像什么李少君和栾大都深得汉武帝的信任。
李少君在汉武帝的面前吹嘘他已经活了几百岁了,却能返老还童。
那栾大更是吹得天花乱坠,说他怎样和神仙在一起交游,汉武帝信以为真,竟然把自己的女儿卫长公主嫁给了他。”
“如果仙丹真的能使人长生不老的话,能不能让李淳风给本王也来一颗。”
“大王对他如此礼遇,我想这应该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吧。”
两个人讲着说着就来到了仙人观的门前。
门是关着的,长孙冲上前去敲门。
开门的是一名小童子,那名小童子长得和银娃娃相似,甚是好看。
小童子看到李泰他们,并未显得吃惊,而是神态自若地问道:“你们找谁?”
李泰就问:“请问仙长李淳风是住在这里吗?”
“是的,那是家师。”
“他人在观中吗?”
“不好意思,家师昨日仙游去了,不在观中。”
李泰深感失望。
“那你师父什么时候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