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爱卿怎么还要自己动手补墙?你家里没有奴仆吗?”
贾蓉解释说:“有的,只是过年事情多,有的都请了假回家过年,臣带着几个仆人一起修的墙,并不费劲,五六天就好了。”
皇帝觉得贾蓉家里可能比想象中更差一些。
“以后这种事情,去工部那里说一声就行了,让工部去修。”
贾蓉说:“谢皇上恩典,不过臣想说的是这石灰泥沙各地都有不少,城中若是盖房子修建城墙之类都需要不少材料,正好如今外面不少流民,何不让这些流民去采集挖土盖房,省得他们闹事。”
皇帝看向内阁大臣。
“都哪里还有流民?”
内阁大臣迅速说:“青州苏州出了雪灾,滇州因盗匪作乱,有大批流民,中南三省山区内有棚民造反作乱,南…”
皇上的脸色很不好看,大臣不敢继续说了。
再说,可能就要掉脑袋了。
贾蓉说:“山野之民,何足畏惧?派兵去剿灭,耗时耗力,不如先许了他们户籍,让他们在各地山区找住下,开垦良田,免了赋税四五年,等安定下来后,必定会想要更多,到时候再用科举为官,促使其中领头者送儿子去学堂读书,为朝廷效力。”
皇上听到后,迅速询问:“若是贪心不足,与当地官员勾结,或者为祸一方,该如何?”
贾蓉说:“四五年时间,足够其余地方太平了,治病也都是先治好了一个再说别的。”
“况且读书这种事情,又不是一朝一夕,朝廷给各地的举人秀才名额都是以钱税分的,那些匪人家里怎么能培养出贤人呢?”
“况且读书科举都要花钱使银子,山内流民哪里来的银子,肯定要和外面人做生意。”
“将山里人变成治下良民,这是县令的事情,做得好就升官,不好就另说,若是山里人不服管教,征讨就是,这样其余人也就听话了。”
贾蓉在家无聊,正想出去转转。
“臣愿意去当个县令,为皇上分忧!”
皇上迅速说:“你是兵部侍郎,又掌管太医院和御药房,怎么可以去当县令?这事情朕会交给别人处置,你在京陪着朕。”
贾蓉不太喜欢这种事情,不过还是答应了。
“遵旨。”
皇上很快指派了人去处理这个事情。
贾蓉很快又说道:“皇上,臣的爵位每月五百两银,二百五十石米粮,可否换成别的给我?”
皇上看着贾蓉,笑道:“贾爱卿的银子过年花完了吗?正好有个抄家的差事,朕正想着找谁去好。”
贾蓉忙说道:“不是,京城附近有个煤山,上次路过看到不少煤,正好最近发现这些东西冀州等地方到处都是,比柴火价格都便宜,于是想着不如直接要了这些便宜煤块。”
皇上询问大臣:“煤块什么价?”
大臣怎么能答出这种刁钻问题呢…
“这…臣不知,臣家里烧的木炭。”
贾蓉回答说:“木炭每百斤三四百文,煤块每百斤一百三四十文。”
皇上这就清楚了,大臣烧的是一斤三四文钱的木炭,贾蓉家烧的是一斤一文多钱的煤块。
贾蓉又说:“百姓吃的下等米,百斤千二百文。”
皇上差不多理解了这个煤的价格。
“贾爱卿你说这种煤在冀州到处都是?”
贾蓉说:“虽不是到处都能看到,但确实是不少,光是冀州这里的挖一万年都挖不完,其余各地同样也有不少。”
依照目前的挖掘力度,一万年确实是挖不完。
皇上很快说:“听起来也不值钱,朕让直隶总督帮你找个有煤的地方,以后那里的煤都归你去挖,你自己看着赚点钱吧。”
“谢皇上。”贾蓉平静道谢。
没什么好感激的。
皇上也觉得没什么好感激的,又不值钱,就当是刚才提建议的赏赐吧。
贾蓉太年轻,升官太快以后不好赏赐,能用煤来赏赐,比让他升官合适多了。
太医院和御药房的位置不能动,完全没有替代之人。
兵部侍郎虽然能升,但是不想动这个。
皇上自己想过很多次,按照规矩来说是把兵部侍郎调到其余部门升官,一个岗位待一两年,到一品的时候就差不多三十几岁了。
再外派里面解决点事情,回来也四五十岁了。
如今贾蓉刚二十四岁,依旧年轻气盛,皇上打算等他二十六岁再给他升官。
下朝后,贾蓉正想回家呢,就被皇帝又喊回去了。
皇帝询问说:“贾爱卿,刚才太妃殿里来人求药,贾爱卿你家中可还有药?”
贾蓉说:“有二十颗,都是去年炼药时留下来的,臣家里也有老人小孩,所以留下来应急,这药吃多了药效就不好了,所以平时不是大碍都不会用。”
皇帝说:“朕的药分了一些出去,这半年多来国家大事令朕寝食难安,每每头痛欲裂时都是依靠贾爱卿的药缓解头痛。”
贾蓉说:“皇上不必和臣客气,药吃完了再炼制就是,今年三月就可炼制,到时候炼制六百多颗应该够用。”
皇上大喜,“何不明日就炼?”
贾蓉解释说:“还要准备药材炉具等,有些叶子要靠南方送来,皇上着急的话可让人随臣回去拿药,都给皇上送来。”
皇上高兴说:“贾爱卿一片忠心赤胆!”
贾蓉倒是无所谓,皇帝想吃多少,他就给多少。
吃死了不负责。
过了一个月,春暖花开,阳光明媚。
贾蓉正忙着当煤老板呢,又被皇上叫去了。
还好路上走的慢,等到了的时候,老太妃她…死了。
玛德,又要国孝了我草。
第109章 恶语伤人
老太妃是先皇的妃子,陪伴老皇帝许多个春夏秋冬。
太上皇刚死没多久,这老太妃也死了。
怎么不一起死呢?
没办法,所有诰命要入朝守制,有爵之家一年内不能筵宴音乐。
老太妃死了和贾蓉没关系,贾蓉回来的时候她就死了,再说平常给老太妃看病的也是老太妃自己信任的太医御医。
纳妾的事情还要往后推迟,继续一年夫妻不同房?
扯淡吧…这都孝了几年了啊?
这种垃圾国家赶紧死了算了。
贾蓉一边想着无聊的事情,一边陪着皇上在老太妃遗体前面,面露哀愁之色。
被封了诰命夫人的尤氏和贾元春,每天都要来皇宫随祭,守灵二十一日,期间早出晚归。
贾蓉实在是受不了这孝道,第二天就找了个巡视检查安全工作,防止皇上送灵时出事情的借口溜了。
带着一群手下骑马巡街。
手下询问说:“宁国公,我们去哪?”
贾蓉随便说:“四处看看,我要是再不干点事,你们就要换个带你们去打仗立功的上司了。”
众人听到后一阵害怕。
“国公爷,这怎么才算是干点事?”
贾蓉说:“我也不知道,但是我当了侍郎这一两年,没出什么事情,但也没做什么事情,被撤了我也认了。”
众人忙劝道:“别啊!大家伙都想继续跟着国公爷干事。”
贾蓉一点都不在乎这官帽,直接取下来说:“你们可是京营精锐子弟,不少都是顶替父亲兄弟进来的,要是在我手下变成了不会打仗的废物,你们家里人和祖宗肯定会怨我吧。”
手下人忙说道:“不会怨,也不骂,我们全家只会夸国公爷是个好人!”
贾蓉笑了笑,“解散!回家吃饭去吧,明天下午记得门口集合,做个样子,别让我为难,不然换个狠的上来带你们上阵杀敌!”
一群人被贾蓉给吓唬住了,连忙答应。
第二天来的人比第一天都多,好多挂名吃俸禄的都来了,甚至是比名单上的人都多。
妈的,怎么可能比名单还多呢?
问了后发现这帮人的脑子不好,问不出来什么。
可能都是近亲生的吧。
贾蓉说:“兄弟们实在太给面子了,大家猜拳留一百个和我出去巡逻,其余人回家吃饭睡觉去吧。”
“若是有人问起来就说都去巡逻了,回家的那些也别说我让你们回去的,你们自己回去,我继续当官不与你们计较,把锅丢我头上让我滚蛋,那我去太医院享福,你们了可就要去沙场磨砺了,是站着还是躺着,你们自己选。”
贾蓉总是威胁手下人,这么一群人里实际上有不少都是贵族后裔,有些甚至是皇亲国戚。
但这些人的家长和长辈,实际上就是不想他们上战场才送到贾蓉这里混日子。
这是一群装病,宁愿摔断腿也不想去打仗的京城大爷。
京营算是废了,但不是贾蓉的问题,是上次皇帝自己打仗死了太多京营兵,把自家基本盘给吓的应激了。
贾蓉很快去巡逻,这帮人不肯去打仗,但是巡逻和维持治安倒是没问题,尤其是吓唬老百姓方面无师自通。
贾蓉骑着马正无聊的时候,就看到手下人在勒索商户。
这种事情很正常,反正这些人也知道贾家的铺子和活动区域,别在那里搞事情就行。
被勒索的男人带着手下正要推着车走出去,贾蓉骑着马过去。
“等等,你们是做什么的?”
男人忙说道:“回禀国公爷!我们是户部挂名的皇商夏家的仆人,专程给皇宫送花卉盆景,隶属于内务府名下。”
贾蓉露出沉思之色,很快说道:“不认识,你们家老爷是谁,哪里当官做生意。”
奴仆回答说:“我们家老爷已经过世,只有夫人和小姐。”
贾蓉若有所思,“哦,这就想起来了,是卖桂花的夏家,行了,你走吧。”
“谢谢国公爷!”奴仆赶紧道谢,带着人小心的离开这里。
贾蓉继续巡逻,顺便带着手下人去抢生意的几家附近逛了又逛。
收保护费也是贾蓉的经济来源之一。
兵部侍郎也有大家都默认的来钱手段。
就和工部修房子贪污、户部修改点统计东西、礼部受贿、刑部监狱油水多、吏部晋升手段花样多一样,大家各有各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