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大霸王 第72节

  贾母一听就感觉到了异常。

  大家族成员在大多数场合较少使用真正意义上的亲属称谓,更注重等级划分。

  贾政作为当家人可以称呼贾母为母亲,其余贾宝玉称呼自己母亲王夫人为太太,庶子的话一般是称呼自己母亲为姨娘。

  贾母疑惑的看了一眼满脸高兴的史湘云,很快不动声色的说:“好,就知道你今天会来,快坐下说话。”

  鸳鸯笑着说:“今个儿穿的这么漂亮,这热天穿着新衣服不热吗?”

  史湘云热的脸都红了,“我婶子让我这么穿的。”

  贾母面无表情,又看着探春惜春迎春,“快到吃饭时间了,不过我今天陪着人说了一天的话,也累了乏了。”

  鸳鸯说:“老太太,那就简单吃些吧,估摸着该来的都来过了,后面的也让大奶奶看看。”

  贾母点了点头,“早该让她自己来处理了,人又不是来看我这个老骨头的,都是为了认识她家的老爷,她那木头脑袋也该清醒清醒了。”

  鸳鸯笑着说:“老太太,这都是姓贾的,如果是外人的话,老爷才不会接过来当祖宗供着,就像这两天,家里有个老祖宗,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都清楚明白,不乱了规矩。”

  鸳鸯的话让老太太很受用。

  老太太笑着说:“行了,你也快去陪你老爷吧,伺候他可比伺候我重要多了。”

  鸳鸯也笑道:“那我下去忙了,这里交给姑娘们。”

  “去吧。”贾母对鸳鸯很满意,同时鸳鸯也是贾母和贾蓉之间传话沟通的最佳人选。

  鸳鸯对着史湘云说:“湘云妹妹今天要住下吗?老爷若是等下问我,我也要回个清楚话。”

  史湘云有些不好意思,“我叔叔要去外省做大员,几天后要带家眷去上任,问我是过来贾府这里住下还是和她们一起去西南,我……”

  贾母很快意识到了问题,迅速说:“住下吧,我听人说朝廷和西南边又要打仗了,你去那里可不方便,就住下来吧,我看你大哥哥也高兴你住下来。”

  史湘云高兴道:“好!”

  她叔叔一家对她面子虽然做的足够,但是并不算好,史湘云还是喜欢这边的热闹氛围。

  贾母出身史家,父亲是史家的尚书令,史家如今一门两候,即使是比当初史公时衰落了非常多,依旧是培养出了史湘云这种诗词精通的大家闺秀。

  史湘云能够和林黛玉在文学上一争高下,而且针线活也比林黛玉拿手的多。

  看史湘云还是小孩子心性,贾母也没有和她多说什么,目前暂时还不适合说起婚嫁的事情。

  史家的打算贾母能猜到。

  朝廷这里异姓不封王,入朝皆为王。

  公侯之家在朝廷里只能算中等人家,掌握国家权利的永远是宗室亲王。

  如今四王八公跟着的那批人都属于太上皇的人,贾宝玉被罚的那么狠,也有这个的原因。

  北静王等四王虽然也是宗室王爷,但都是百年前的王爷传下来的,和现在皇帝又不是亲兄弟,根本信不过。

  一朝天子一朝臣,太上皇走后,就是新皇势力接管旧势力的时候。

  史家的侯爵是太上皇最后封的,如今必须要继续立功于新皇才可以。

  贾蓉反倒是新皇的亲信,几乎可以说是一手提拔起来的。

  贾蓉身上虽然有污点毛病,但是新皇就喜欢用他。

  史家王家如今都在存在不少问题,四王八公里就贾蓉过的最好,王子腾现在都被冷处理,远离权利中心好几年了。

  贾蓉虽然不是宗室王爷,但有时候外人就是比自家兄弟更值得信任,从几个王爷的妻子过来拜访来看,贾蓉在宫里和朝堂的地位绝对不低。

  贾母想着事情,贾惜春看她发呆,就喊道:“老祖宗,老祖宗。”

  探春和迎春不敢打扰,惜春却把走神的老太太喊了回来,而且一点都不怕。

  因为好侄子的关系,贾惜春在贾府没受过委屈,性格也和史湘云很像。

  贾母回过神来,笑道:“我在想事情,当年你们爷爷在的时候,也没有今天来的这些人身份高。”

  这个时候厨房过来送饭,王熙凤说:“老太太,厨房饭做好了,今天菜可多了。”

  老太太笑道:“菜做多了那就一起吃,你也来一起坐下吃,还有平儿,现在也没有外人了。”

  王熙凤说:“好!”

  平儿跟着一起坐下吃饭。

  贾母身后的丫鬟羡慕的看着平儿,也想着希望有朝一日能成为姨奶奶。

  平儿和王熙凤不住在园子里,那园子是给姑娘寡妇们住的,奶奶们自然要住靠近老爷的地方。

  住在远离老爷的院子,说明不得老爷喜爱。

  不过前面院子也不多,不能一个人一个院子。

  尤氏三姐妹和尤老娘就一个院子。

  贾元春抱琴一个院子。

  秦可卿单独一个院子,平时私人聚会都是在这里开。

  平儿和王熙凤回到院门口的时候,就见晴雯和袭人站在门口过道这里闲聊。

  两边都是高墙大院,门口是一个类似巷道的地方。

  王熙凤走过去时两人就发现了。

  “奶奶好!”

  两人一起打招呼,说的不光是平儿奶奶,也有王熙凤这个大家都默认的姨奶奶。

  王熙凤好奇道:“晴雯和袭人都在这里,宝二爷和老爷在里面吗?”

  称呼贾政的时候一般都是政老爷。

  袭人解释说:“宝玉没来,西边宅子里一群汉子在忙,我就过来和晴雯说说话。”

  王熙凤笑着说:“快进去说吧,你们吃了没?老太太赏了些饭菜。”

  晴雯高兴道:“还没吃呢!”

  

  王熙凤很快招呼她们一起进去吃。

  平儿跟在后面看着,以前当丫鬟的时候能知道王熙凤想什么,是个什么人。

  如今当了姨奶奶,就算是和王熙凤同吃同睡,也逐渐感觉越来越难猜了。

  平儿自然明白问题所在。

  以前王熙凤不避讳她这个丫鬟,把她当丫鬟使唤自然看得清楚她想做什么,如今却是不把她当丫鬟看待了。

  平儿进屋后发现贾宝玉不在这里,但是鸳鸯和贾蓉正在这里吃菜。

  一起的还有贾巧儿和贾英。

  贾蓉看着进来的几人,“都吃完了你们才回来,这两个小孩不用喂了,在元春那里吃过了,我和鸳鸯吃饭也过来流口水,都喂饱了。”

  王熙凤高兴说:“可巧我也带回来了不少好吃的,你们吃饱了,我和晴雯袭人平儿一起进屋吃去了。”

  贾巧儿和弟弟迅速靠近了王熙凤。

  “娘!”

  “娘!我看看你带了什么好吃的!我就看看!”

  王熙凤没有回屋吃饭,而是带着孩子和晴雯袭人在附近榻上小桌那里吃饭,距离贾蓉也就不到五六米远。

  吃着饭的时候,厨娘柳嫂子带着厨房丫鬟过来送餐。

  小红见状,询问说:“柳嫂子,你怎么来了?”

  柳嫂子答:“奶奶知道老爷在这里吃饭,知道这边人多怕不够吃的,让我送些菜过来,又让我问问,要是不够吃,我就回去赶紧做些。”

  两人很快进来,晴雯和袭人也闭上嘴不吃了,一起上去帮忙端汤摆菜。

  贾蓉看着进来的柳嫂子,问鸳鸯:“这个院子住了几个人了?”

  鸳鸯起身收拾碗筷,手上动作利索,嘴上也稳当。

  “二奶奶、我、平儿、晴雯、小红、还有四个丫鬟和巧儿英儿,八间房住满了七间,还有一间是仓库。”

  鸳鸯平时多是在老太太那里伺候,院子里是平儿管,小院因为能做主的丫鬟奶奶多,平时也热闹,很多下人都过来求得办事的指派。

  权银两分,这边交待干什么活,拿钱的事情则是要去账房,之后还要对账,平儿在家主管这个不怎么出去。

  感觉如今丫鬟还是少了。

  贾蓉说:“以往配的丫鬟不多是因为我前些年没有功名利禄,养不起那么多人,如今我加官进爵,你们的丫鬟也可以多配几个,不然有人来了难免说我们家排场不够,小家子气。”

  鸳鸯迅速说:“是!老爷!”

  贾蓉说:“就先按照以前西府的派头来搞吧,虽然比起皇家还是寒酸了,但我们家勤俭一些也好。”

  贾蓉说完看向王熙凤,“二奶奶也挑两个丫鬟先挑四个丫鬟先伺候着,这几年外面灾害不断,卖田卖儿卖女卖老婆的可不少。”

  王熙凤确实需要丫鬟,不然照顾孩子的同时还要在府里四处走动,实在忙不过来。

  “那我谢谢老爷!”王熙凤笑着道谢,丫鬟的钱自然是贾蓉出。

  贾蓉养着王熙凤也没少给钱,不光是给王熙凤和巧儿英儿钱,府里很多客人和暂时养的未收小妾等闲杂人等也都给了月钱。

  如今有官有爵有田产铺子,有权有利有关系,自然要有对等的位置。

  柳嫂子伺候着把饭都放好,站在一边陪着说:“是这样,听说去年南方大雪死了不少人,外面不少逃难的,不过进不了京城,还是这城里舒坦。”

  王熙凤没吃过苦,贾蓉随口说的卖儿卖女卖老婆她没听进去,柳嫂子带着女儿当奴仆,又经历了荣府的衰落,对这个倒是很敏感,对外面事情也知道的多一些。

  贾蓉这才想起来京城没有难民进来。

  “等平儿吃完饭了喊上小红,再和你们二奶奶去找元春商量商量,让人回金陵或者江南等地买些吧,我身边的丫鬟不必多了,现在就够用的。”

  鸳鸯迅速说:“我们伺候老爷就是,平时也不用几个丫鬟。”

  贾蓉说:“那好,等你们怀孕了再说,现在不急,九个月的国丧到七月就服满了,家孝要是等到明年那也太晚了,不用管这个!”

  鸳鸯不好意思说:“要不还是等等吧,我都入门了,生孩子的事情也不着急,别耽误了老爷的事。”

  贾蓉可从来没有敬畏过王法。

  “不用等,今年年底我努力努力,来年让你们两个都当妈!”

  鸳鸯自是愿意,因为王熙凤和小孩子还在,也不好太主动,很快和丫鬟一起收拾好了桌子,又给贾蓉倒水端茶,精心伺候着。

第90章 欢声笑语

  女儿愁…

  薛宝琴和薛宝钗最近就很愁。

  三个薛家女人坐在一起。

  薛姨妈看着两个大姑娘。

  “宝琴今年十八岁了,老爷那边还是没说什么时候吗?”

  薛宝琴笑道:“我倒是不着急,邢家妹妹也不着急,李家姐妹倒是着急,不过没办法吧,现在还是国孝。”

首节 上一节 72/14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