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宗耀明 第239节

  他们盘踞在辽河以南的地方,与势力延伸至此的科尔沁右翼犬牙交错,同样是这次大明要扫除的势力。

  “如今鞑子所称黄金家族,其实又更杂,只是那忽必烈的子孙……”

  如果单论成吉思汗血脉,他播种和征伐的范围太大了。昔年几大汗国,术赤的子孙在中亚的突厥各国,察合台的子孙在西域吐鲁番叶尔羌一带,还有窝阔台的子孙……

  与大明关系最近的,其实是拖雷的子孙。而拖雷的子孙,也有什么波斯黄金家族。

  倒是从忽必烈开始,北元这一系相对承袭清楚一点。

  到了达延汗的子孙,目前其实主要就是察哈尔大汗、鄂尔多斯的右翼济农、土默特汗、喀尔喀汗几家仍是谱系清楚的黄金血脉。

  “这一回,逐科尔沁右翼,绝内喀尔喀汗族,断察哈尔一指、那敖汉部小歹青,也趁乱绝了喀喇沁,让汗庭左右翼都只是各余两部。”

  田乐说了战略目标,萧大亨就是奔这青史留名的功业来的,当即说道:“粮饷臣会筹措妥当,只是要成此伟业,须得一战重创其精锐。虏贼来去如风,开平、大宁一带追击不易,如何堵住他们北逃?”

  这是面对北虏的永恒难题。

  他们进犯,挫败他们继续进攻,这一点大明还是屡屡做到过的。

  但想追击或者大规模消灭他们的有生力量,那却太难了。

  “两处口袋。”田乐指着舆图,“一处扎在辽河套,一处扎在凌河谷。辽河套不消说,广宁大军北上开原大军与叶赫部、天枢营一同往西合围。天枢营为锋,能杀了内喀尔喀头领,将他们逐走便了事。就是这凌河谷,要激得小歹青愿从老哈河畔越过脊梁山深入凌河谷。”

  这脊梁山,在关外被称为努鲁儿虎山。这山脉高耸,与大明辽东的西侧边墙之间便是大凌河谷,在北段的奈林皋一带有个口子,出去之后就能沿着大凌河先北上,再折往东面同乡辽东广宁方向边堡的大康堡一带。

  想把小歹青诱入凌河谷是一难,广宁方向出了大康堡沿着河谷堵到奈林皋一带又是一难。

  而凌河谷的西侧群山虽然险峻,也并非没有路。

  朱常洛说道:“只作扫荡喀喇沁和内喀尔喀之势。宣大兵出独石口,蓟州兵出独石口、喜峰口,最主要广宁兵力扫荡了辽河南面之后也一路向西,翻过脊梁山作势合剿哈喇河套。只有小歹青以为辽东空虚,想通过凌河谷经黑山、小凌河或女儿河攻破大福堡、大胜堡一带,断了傍海道,他才会退而不及。”

  沈鲤颇有忧心:“那样的话,宁远卫以北,能顶住吗?”

  “葫芦套。”田乐解释道,“京营先借北洋舰队舟船,潜至葫芦套。勇卫营则潜于大黑山,待其进犯广宁便再潜往奈林皋,京营赶着他沿女儿河先西入凌河谷再往北逃。”

  叶向高与李廷机对军事都不擅长,眼下只作听众。

  反正听话里的意思,是宣大、蓟辽兵力都出边墙,营造一种边防空虚的形势。看上去只对紧挨着大明的喀喇沁、内喀尔喀和科尔沁部族动手,并不准备到脊梁山北面去威胁在那里的敖汉、翁牛特、库伦等地。

  大明如果清扫了辽河南面,又多了哈达、辉发、乌拉三部之地,辽东兵力都要驻守,看上去确实捉襟见肘。

  想必广宁方向主力往西翻越脊梁山,是要大张旗鼓被小歹青探知的。

  这样一来,辽东西面纵深较大的广宁一带如果失守,那么整个辽东都将与大明断了陆上通道。

  “陛下,着实有些险了。况且,小歹青既然如李都督所言凶狡异常,不见得能中计。若是他只是半途先行伏击广宁大军,再径直进犯广宁,那就可以从广宁北面逃窜了,退路宽阔。”萧大亨却做过边臣,有战略眼光。

  田乐摇头说:“万历九年,小歹青攻辽阳。但那之后,他独自出兵,都是攻广宁,尤其是锦州、义州一带。万历二十三年奏请市易木马,这么多年他都是沿着大凌河漂木而至大康堡。于他而言,去辽河是犯了同属左翼的喀尔喀,将来还得提防科尔沁。这大凌河,离敖汉部最近。大凌河谷易守难攻,他盯了大半辈子的广宁,正因为广宁大军最易威胁大凌河谷。”

  “……他的胃口,真有这么大?”萧大亨看着田乐,“整个广宁、整个辽东?”

  

  田乐笑起来:“那倒不会如此狂妄。但是泰昌元年,他开口就要每年四万两的赏命银,助他兴建佛塔,其志哪里小了?另外,他也年近耳顺了吧?此生最后一战,当然想吃口肥腻的。他想要的,恐怕只是大凌河谷,还有广宁边市和岁银。”

  “……原来如此。”

  朱常洛看了看他们,总结道:“好了。各方各面,枢密院早已推演过多回。战局多变,也许不能事事顺遂,故而需要营造形势。兵力部署行进,粮草军资输运,假消息要想法子怎么透出去。这些事,就要枢密院之外来配合了。”

  泰昌七年的新粮已经从南方陆续起运。朱常洛殚精竭虑,大明已经屯了数年的钱粮。粮食不能屯太久,但至少在有计划的处置之后,今年宣大、蓟辽大军及京营等军队的行粮并不缺,这次经漕河、遮洋行北运而来的五百多万石粮食,也可以悉数作为军粮。

  毕竟漕运各总现如今已经不受一年只运一趟的限制了,只要他们的船只养护妥当,入夏之后还能承运昌明粮行等从南方购得的其他粮食。就算这次过钞关要交税,那也是昌明粮行交。

  大明在援朝抗倭和平播之后沉寂了数年,只专注于内,权力结构和制度都相对落后的汗庭各部,对大明的了解注定要不符于现状不少。

  包括明军的战力。

  达延汗、俺答相继为患大明之后,蒙古人已经习惯于明军只固守边墙,极少出边墙。

  小歹青会不会如大明君臣所料想的那样,在这此生最后一战来个大的,都要因势利导。

  遮洋行仍在大沽装运粮食:三部之地,辽东大战,粮食要往东北多运啊。

  包括山海关内外的傍海道,进贤院许了不少吏员职位、施政院先从北直隶与河南入手以分地及“女真多遗女”为饵,确实也组织起了一批闯关东的贫民。

  王昺亲自带着许多底层宗室。大量的妾庶子,在宗室里地位低微,饱受排挤。也终究有一些愿意去辽东闯一闯。当然,宗人府答应他们,会在最好的广宁与开原之间,宗明号会在那里得到一大片好田。

  林丹巴图尔也在敖汉部见到了岱青,他努力表现着不一样的气魄。

  “不必帮喀尔喀、科尔沁,等他们求到汗庭来!杜陵如果愿意收服喀喇沁,其余鄂托克,我去说服他们与杜陵一同出兵南下!”

  东边已经有新消息了,听说科尔沁和喀尔喀的一些小部族被灭,出现在那里的居然是女真人。

  岱青看着林丹:“炒花也不帮?”

  “收服了喀喇沁,逼汉人和谈、开边市,就是帮炒花。他愿不愿率喀尔喀听我调令,不能直接帮他!”

  岱青深深地看着林丹巴图尔。

  不管怎么样,年轻的大汗敢决断也是好的。作为察哈尔的一个鄂托克,敖汉部与汗庭利益终归是一致的。

  他俯首道:“愿遵汗令!”

  林丹巴图尔心情激动,并不能立刻领会:这又何尝不是敖汉部借汗庭之力一同扩大领地呢?

第300章 何谓雄主?

  林丹巴图尔的一句话,就让岱青洞悉了这个年轻大汗心性上的短处。

  他并不是能让各部衷心臣服的雄主。

  就算各部各自为政,他始终是汗庭之主。

  值此喀尔喀与科尔沁的一些小部族遭遇不明袭击之时,汗庭之主却做出了这样的决断:先让他们挨打,被削弱,请求帮助。

  他随后才会采取某些行动。

  当然了,如果手腕足够,未尝不能压服一时。

  但各部相去遥远,汗庭名义上的幅员过于辽阔。

  不是能让人钦佩的大汗,又能保持这种压服多久呢?

  “我的弟弟们都到了吗?”

  “都到了,杜陵。”

  相反,对岱青,敖汉部的部民则是衷心钦佩的。

  原本并不算大的部族,是在岱青手上发扬光大的。

  朵颜三十六家当中的柏哥一部,是岱青母亲的出身家族,所以岱青和朵颜各家关系都不错。

  南迁到老哈河这边之后,他与东边的喀尔喀、科尔沁也关系不错,多次并肩作战,从大明手上搞到了不少财富。

  现在,岱青的四个弟弟都到了这边,各自带着人,见到岱青送完林丹巴图尔过来,齐齐上前与他一叙别情。

  “不让你们见大汗,是不想让他知道我们早有准备,也另有打算。”

  岱青开门见山地说了这一点,解释了一下自己的决定。

  弟弟们其实并不介意,都是听大哥做主。

  他们并非一母所生,岱青和老二的母亲都是出身朵颜柏哥部的那位,但他们都是达延汗长子图鲁博罗特的后人。

  图鲁博罗特比达延汗去世得还早。达延汗定下了长子继承制,图鲁博罗特没来得及做一做大汗,继达延汗之后做汗庭之主的,是图鲁博罗特的长子博迪。

  但岱青兄弟们的祖父并非图鲁博罗特的长子,因此与汗位无缘。

  当然了,岱青也没有那样的野心。

  他只是已经看透了如今汗庭的名存实亡,他现在,是经他重新编整之后的敖汉部始祖。

  “额参。”他看着二弟,“去柏哥部。朵颜各家一大半都乱了起来,你先去告诉柏哥部,可以去凌河谷收拢一些部民,我随后会亲自去那边帮他。你在奈曼那边,离炒花更近,告诉他如果需要帮助就先找你。叶赫女真不足为虑,但那里,应该有一支明军。听那边的消息,这支明军的手法很像之前去偷袭朵颜各家的那支。如果能够找到,俘虏一些有大用处。”

  “好!”

  岱青又看着老三昂翚:“昂翚,你和四弟去去大定、和众,不要去兴化那边。”

  “不去兴化?那边也有……”

  岱青摇了摇头:“那里距离大明长城太近了,不要到哈喇河套里,把马盂山周围的那些喀喇沁小部收服就好。不必攻打,就说是我岱青帮他们抵御明军,让他们供你们马草肉干。”

  “……那好吧。”

  最后才是老五石保,他也是五兄弟里最年轻的,还不到三十岁。

  “你跟着我。”岱青郑重说道,“大汗还会调遣其他察哈尔各部大军过来,你要听我安排,不能鲁莽求战。”

  “大哥放心!”

  石保跃跃欲试。这是他长大之后经历的第一次真正大战,毕竟敖汉部已经安定多年,不曾与四邻起纷争,也不曾再去进攻过大明。

  他是在大哥一次次得胜归来的故事中长大的,可等他一长大,大哥就与大明订立了和约,开始了木材和马匹的交易。

  现在,大哥终于要再次骑上战马了,还要带着他。

  这次是整个察哈尔中央万户的行动!为此,大汗先亲自来拜访了大哥,希望得到敖汉部的支持。

  老哈河畔,敖汉部在察哈尔其余各部的骑兵过来汇聚之前就开始了行动,但敖汉本人还得等。

  但有些事,要提前做。

  “你先跟着我的安答去大凌河。”

  敖汉对石保说了一声,就嘱咐着他从小长大的伙伴、麾下大将:“以前都是从努鲁儿虎山和青山岭上砍伐木材,再运到大凌河顺河水漂到大康堡。跟在柏哥部后面,让他们先进凌河谷,你们就在利州和青山岭之间先探查敌情。”

  “不进凌河谷?”

  “不进!”岱青很肯定地说,“青龙河谷、大凌河谷,那里是长昂这些朵颜大部的地方。大明山海关到广宁,这一段太狭窄了。木材和马匹交易停了之后,前年我请长昂去试探了一下大明,结果去年就出了这件事。大明也许在打青龙河谷和大凌河谷的主意,现在那里各家正在争做头领,他们恐怕没有精力多去探查。”

  他再次叮嘱石保:“你只能跟着我的安答,明白吗?让柏哥部先去凌河谷看看!”

  “杜陵是说,明军可能偷偷埋伏在那边?”

  “以前每次都是从大凌河或者辽河去攻大明的辽东,或者经青龙河去山海关西北。大明既然动手了,这两处必定是重中之重。要不然,万一被我们截断了去辽东的陆路,大明的辽东怎么办?”

  “那我们只在那里,能做什么?”他的俺答并不理解,因为岱青让他带着本部的一半人马。

  “帮我盯着广宁那边的动静。”岱青目光深邃,“等大汗带着人来了,我会说服他去哈喇河套,进逼大明京城。只要大明京城有威胁,他们的兵力都会集中到那边。”

  “杜陵还是会过来?”

  “不错,我让老三老四去马盂山周围,后面会让他们再去插汉河套。到时候,我会跟大汗说经宽河到喜峰口那边牵制明军。然后,我会带着老三老四的人一起一路到大凌河上游的龙山。不管大凌河谷有没有埋伏,柏哥部先到了那边,遇伏了我可以增援。没有遇伏,那就顺着大凌河去攻打广宁!”

  “那大汗那边……”他的安答一惊。

  “我自然有说辞。”

  岱青胸有成竹地说道:“只要汗庭大军南下了,敖汉部就是侧翼和后方,难道能不管不顾,任由明军合围大汗?”

  边墙内外,大家都已经规划好了作战方略。

  在西安停留了数日之后,刘綎在二月二十才抵达宣府,见到了老熟人。

  “李都督……”

  “彰勇侯,还未能亲贺你晋爵。”

  李化龙和刘綎再次相见。

  

首节 上一节 239/34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