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宗耀明 第232节

  “第一条出路,那就是最终真正成为天朝子民,不必在自立与覆灭之间挣扎。”

  努尔哈赤眼神黯淡,像是绝望了一般。

  朱常洛看着他的演技继续说道:“第二条出路,那就是离大明远一点,这样才能建成一国而从此真与大明亲善,永为藩国。”

  努尔哈赤的眼神又活泛了一些,随后涩声问道:“需要多远?”

  既然是坦白说话,他也不藏了,这确实是他那些奏请想换到的。

  反正这个皇帝也明白。

  难道只能跑到野人女真或者东海女真的地方?

  可大明的皇帝已经袒露了开疆拓土的野心,那样不是仍为大明邻居?

  朝鲜也和辽东镇接壤啊。朝鲜可以,女真为什么不行?

  “要让大明不只是寄希望于什么誓言,而是拥有山川形胜的关隘之险。”

  努尔哈赤性命操于他人之手,只能更加艰涩地问道:“难道臣和臣的部民,只能退到锡霍特阿林山的东面,退到黑水以北?陛下忍心让臣的部民十不存二三吗?”

  如果要这样,那真是大明逼建州来反了。

  那山侧海畔的狭长贫瘠之所,哪里养得活如今这么多的部民?

  朱常洛看了他一会,随后缓缓开口:“朝鲜光海君伦序不该继位,故而大明久久未曾册封。如今他弑父继位,使者正在山海关外。你到山海关时,应该看见大明战舰了吧?”

  努尔哈赤瞳仁收缩,紧紧地盯着皇帝。

  朱常洛淡淡说道:“大明援护朝鲜,将士捐躯无算,耗费何止千万?既助其复国,君臣不知休养生息,反倒争权不止,奢靡无度,岁岁奏请上国赈济。此等心无子民、纲常败坏之国主父子,朕不屑。你念及部民生计,朕倒更看重你两分。”

  努尔哈赤的心怦怦乱跳。

  然后也更加心寒。

  就算恭敬如朝鲜,也离大明太近了吗?

  可朝鲜与大明之间,不是有鸭绿江这山川形胜吗?

  莫非在大河也会结冰的东北,大川不行,必须得大山?

  他心里琢磨着,朝鲜那边他琢磨过,但不敢。

  

  大明能援朝抗倭,难道不能援朝灭建州?

  可现在大明居然打着这个主意……换了皇帝,新君厌弃朝鲜国主父子……

  不,他只是想找个借口,他还要以建州为刀!

  “……臣愧谢陛下夸赞。陛下说到朝鲜,臣……恳请陛下明示。陛下要臣做什么,臣绝不含糊。臣之忠谨,宁远侯最知晓。”

  李成梁不禁笑了笑:是因为老子说了不吝杀灭建州,你才说老子最知你忠谨吗?

  这家伙是因大明军力而忠谨罢了。

  这样的事也需要明示,难道还要立字据?

  “哪有什么明示。”朱常洛说道,“只是听闻光海君弑父继位,朝鲜江原、庆尚两道已经反了,终究是祸及百姓。刚才你也听到了,朕要用心喀喇沁和科尔沁,如何能分心朝鲜,盼朝鲜早日安定下来。你若有心助朕,就好好想想吧。”

  说罢摆了摆手:“朕一路到此,先见了你们说了这么多话,也乏了。入夜再赐宴,届时先把你女儿也带来让朕瞧瞧。”

  “……臣遵旨,臣叩送陛下。”

  女儿是一个纽带,是一个象征,也是将来的一个脆弱保障。

  他只肯做到这一步吗?

  但既然自己要带女儿来让皇帝瞧瞧,叶赫部当然也会这样。

  努尔哈赤知道那东哥想借刀杀人,与他已经有血海深仇,皇帝又要怎么处置她?

  带着重重心事,努尔哈赤先离开了。

  出了行殿大门,他毕竟还是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又压抑着缓缓吐出来。

  天命天命,天子之命。

  他好像有成为国主的天命,但这天命是得了天子允许,需要建州部付出血的代价,需要建州部寄希望于天子会信守承诺,会看在女儿的份上不让建州部成为那狡兔死后被烹的走狗。

  行殿之中的暖阁里,袁可立和李成梁等人还在。

  “陛下,他就算敢做这件事,也必定留下后手!”袁可立断然说道。

  “都一样。”朱常洛擦着脸,随意地说,“他走漏消息给李晖,试图互为倚仗,朕无非先不管朝鲜,叶赫部自会踊跃助朕剿灭建州。留后手也正常,只要他肯做这把刀,朕自然会安他的心,让他再做一回刀。再怎么样的利刃,不断去砍硬骨头,终究会废掉。总而言之,朕比他年轻。大明能人辈出,也不是他只能倚仗龚正陆这等人可比。”

  这是朱常洛的成年人选择。

  既然现在大明衰弱之势已经渐渐反转,何必花巨大代价也要除之而后快?

  不如以势压人,先利用好他。

  努尔哈赤做什么选择都不重要,因为大明可以有更多选择。

  他是聪明人。在问题点破之后,他要么现在就给大明对他用兵的借口,要么就忍着期待未来变数。

  但是至少当下,朱常洛只给了他两个选择:要么听他的,要么不听他的。

  不肯做这脏活,还敢说什么忠顺?

  忠顺是假的?那么李成梁,启动!

  这是李成梁进封为国公的最好机会,他必须用最后一战让他的旧将彻底成为只听命于枢密院的大明战争机器中的一环,用奋勇冲杀之后受新君封赏来完成。

  当然,努尔哈赤还是去做这个脏活最好。

  朱常洛不必额外给李成梁更多的尊崇,辽东旧将也多的是锤炼的战场。

  而大明可以借助海西女真和建州女真这两把刀去做更多事。

  朱常洛何必把宝贵的兵力和财富只消耗在剪灭女真中,而让那个明末同样颇有勇略的林丹汗坐收最大好处?

  他们可是被努尔哈赤又赶得西迁的!

第291章 实边!实边!

  八月下旬的北京城仍旧炎热,虚岁七十六的萧大亨心头更热。

  抬头看了看正阳门,阔别已久啊!

  离去时他是沈一贯的左膀右臂,本身带着皇帝对他的不信任。

  谁能想到,六年后竟然能回来,而且成为施政院总督政务大臣!

  但他这个总督政务大臣不好做。

  一不知道身体还能允许他做多久,二要担着重任——在途中时,都知监的内臣们就通过驿站不断向他传递密信。

  有皇帝的,有枢密院的。

  正阳门外,萧大亨只是对迎接他的同僚旧友们略微客套,然后就立即赶赴紫禁城。

  这么大年纪了还能给他这样的机会,当然得第一时间去面圣谢恩。

  大家都很理解。

  紫禁城当中,朱常洛在李太后面前。

  今天又听他解说了很久,李太后这才按下担忧。

  过了一会,她才让人把那叶赫那拉东哥喊了过来,严肃至极地说道:“皇帝既然让你到本宫面前服侍,那你就在这里本分呆着,莫要祸及本族!”

  朱常洛静静看着她的反应。

  见过之后,怎么说呢?也就那样吧。

  这是朱常洛的观感。

  兴许因为不同于女真族人目前这个阶段都相对狭长的马脸和更高的颧骨,她的五官整体要和谐秀丽一些。

  另外一个特点则是她偏蓝灰色的眼瞳,据纳林布禄夸耀,这是最为尊贵的瞳色,在夜灯之下尤其耀眼。

  但对朱常洛来说有那个必要吗?尤其是这女人知道皇帝只是对建州部和叶赫部“各打五十大板”,当场就有过脾气显现,这才让朱常洛理解了纳林布禄那委婉的叮嘱是什么意思。

  他也知道这女人对努尔哈赤恨意太深,现在唯恐她在皇帝的禁宫之中触怒天子。

  叶赫那拉东哥跪在地上,双目淡漠地看着地面,轻声说道:“奴婢谨记太皇太后娘娘教诲。”

  “把你的野性子收好!在族内你尊贵,在这里需记着自己的身份。军国大事,皇帝自有考量。留你在宫内,只是为了安你族中之心。你若定要生事,本宫径直打杀了你!”

  朱常洛站了起来行了一礼:“皇祖母,那她就劳皇祖母费心了。此女敢在朕面前那般轻佻急切,若安置在后宫,只怕不得安宁。诸宫妃嫔都比她年纪小,还是让她先在这里磨磨性子。能伺候皇祖母,她族内也知道朕并不轻视。”

  说罢看着叶赫那拉东哥:“和你执意要复仇比起来,叶赫部更关心部族的未来。若能早日想通,你才谈得上余生。”

  “奴婢谨记陛下教诲。”

  叶赫那拉东哥语气恭顺,内心羞愤。

  在皇帝的行殿之中,她被纳林布禄引到皇帝面前。

  皇帝既没有准备借这次机会对建州部动手,更加像是不被她的容貌打动。

  随后皇帝竟让她和努尔哈赤的女儿一同先暂且做个宫女,行驾中做些杂务罢了。

  和仇人的女儿一起当差,她又不能直接害了那丫头。

  而眼见皇帝对那小丫头看起来更和煦一些,东哥在回程前的头一晚做出了爬龙床的事。

  朱常洛能说什么?是她们的习俗就太野了,还是别的?

  呵斥一番,她虽然是连磕头带哭,但一直诉说着努尔哈赤的罪,诉说她的仇怨。

  这才有了如今的安排。

  两个人都要留在宫里,对叶赫部来说,对建州部来说,这都是皇帝愿意与他们“结盟”的象征。

  对朱常洛来说,为什么要现在就给出明确的结果?两个人都有要熟悉礼仪的借口。

  东哥的身份经历,努尔哈赤那四女儿穆库什的年龄,都不可能在大明的仪制下立刻获得地位。

  说白了,大明更强势,两部需要先做出让皇帝满意的行动和结果,那么后面的事情都好说。

  之所以要对李太后好好解说数回,无非因为他这次仍旧没有直接铲除努尔哈赤。

  在李太后眼中,既然有菩萨示警,那厮当然是早杀了安心。

  朱常洛从慈宁宫往乾清宫走。

  打铁还要自身硬,只要大明强大,区区努尔哈赤何足道哉?

  与之相比,这次行动能不能成功才至关重要。

  他和萧大亨前后脚到了乾清宫,面圣谢恩,只是过场。

  

  “你在南京做得不错,这几年江南赋税都在稳定增长,江南终究没出什么大乱子。”朱常洛给他赐了座,“只要有功,朕都不会忘。身体怎么样?”

  “臣在南京心无旁骛,精气神倒越养越好。”萧大亨低着头回答,“身体也没有大毛病。”

  朱常洛笑了起来:“萧督政,接下来你要多耗心神了,兴许还会折了福寿。既然这么讲,是想成就一些功业?”

首节 上一节 232/34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