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在下张绣,有何贵干? 第90节

  单以枪法而论,哪怕在整个大汉王朝都是顶尖的。

  辞别师傅的赵云刚回家乡,就受常山王国之托,希望他能带领本国人去投奔公孙瓒。

  为此他只能暂时放弃寻找张绣的打算。

  之所以不去投奔出身四世三公的袁绍,是因为常山王听说袁绍好名寡义,不可相托。

  相反,幽州公孙瓒抗击外虏、颇有气节,遂成为赵云一行人选择的对象。

  赵云对此并无异议。

  但公孙瓒的表现却让赵云失望。

  此人也曾胸怀壮志、奋勇争先。

  可终究还是抵不过权力磨蚀、岁月如刀。

  特别是在斩杀刘虞以后,就像是变了一个人似的。

  恰逢彼时十八路诸侯讨董卓,而董卓名声比公孙瓒自是更加不堪。

  因此赵云便写信劝师兄离开董卓。

  但张绣却反过来劝他不要和董卓作对。

  一开始赵云也颇为犹豫,但在亲眼看到了十八路诸侯明争暗斗、各怀鬼胎的情形,便觉得他们兴许还不如董卓。

  只是他为人极重承诺,便告诉师兄张绣,等打完这一仗,就去找张绣。

  然而这封信送出之后便如同石沉大海,再也没有了消息。

  年少的赵云便倍感委屈,师兄竟连这点时间都不愿意给他吗?

  就在这个时候,那个人出现了。

  “看来赵将军也是心事重重啊?”

  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合适的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赵云也从这个人的身上得到了答案,知道了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原本以为自己这辈子还会跟那个人共同走下去呢……

  “子龙,子龙?”

  便在这时,张绣的声音把赵云从回忆中拉了出来。

  他向张绣望去,就见后者正神色古怪地看着自己,“想什么呢那么出神?叫你好几遍都没反应。”

  “云想起了一些往事”,往事如风,赵云也是不胜唏嘘,有些赧然地问道,“师兄唤我何事?”

  “我说让大家歇息一会。”

  张绣心说自己这师弟也真是厉害,出神到这般地步,居然没有从马上摔下来。

  这大概就是肌肉记忆吧。

  赵云闻言连忙从马上跃下,和甘宁等人忙碌起来。

  在赶路的这段时间,他已经顺利和众人打成一片,再无隔阂。

  张绣看到赵云恢复了正常,倒也没有多想。

  这次的行动虽然中间出现了一些波折,但总体而言还是成功的。

  终于在刘备之前把赵云给挖过来了。

  既然如此,也应该好好规划下一步的打算了。

  如今自己手握南阳郡,还有江夏的蕲春和半个庐江,江东那边丹阳不好说,但豫章郡没有意外,以后应该也能拿过来。

  看起来地盘不少,但实际上东一片、西一块,除了南阳都是零零散散,关键时刻难以发挥作用。

  就是最整装的南阳也是位于曹操、李傕、郭汜、张鲁、刘表等人的包围之中。

  除了刘表是明面上的盟友之外,其他几方对他都谈不上友善。

  便是刘表也只是表面盟友。

  所以他现在的形势其实并不乐观。

  但已经比一年前好太多了。

  得先把自己的根据地连成片。

  这是张绣在分析了形势以后冒出的第一个念头。

  “主公欲成大事,此处便是关键!”

  相比张绣,贾诩更早得知了袁术称帝的消息。

  嗅觉敏锐的他立刻就意识到天下的局势必定会因为此事再度发生改变。

  本想让人把这个消息带给张绣,转念一想又觉得没有必要。

  因为袁术在称帝的同时已经把此事昭告天下,想必张绣用不了多久就会知道。

  他要做的,就是最大化的利用这件事情。

  于是第一时间就把刘晔找了过来。

  看着两个眼圈发黑,仿佛纵欲过度的刘晔,贾诩不由暗暗好笑。

第108章 谋

  张绣离开南阳时把刘晔交给了贾诩。

  结果他在初步观察后便大喜过望,二话不说就直接把刘晔安排成了自己的副手。

  原本刘晔还因为自己刚来就受到重用,颇有些受宠若惊。

  但很快就开始叫苦不迭。

  贾文和简直不是人!

  说是副手,却把所有事情一股脑全部丢给了他,自己当起了甩手掌柜。

  刘晔纵有佐世之才,但毕竟以前从来没有治理一郡之地的经验。

  更不用说还要在这般短的时间就上手。

  没办法,只能加班。

  这一加,就再也没能停下来。

  整个人就跟被卖肉的剔了骨头似的,只要一坐下就彻底瘫了。

  但是在暗骂贾诩无耻的同时,心中也是暗暗佩服。

  他不过是刚来,贾诩可是在这种情况下干了整整一年。

  更不用说对方还是一个五旬长者,这份精神头着实是让他佩服。

  并且贾诩说是放权,但当自己真的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找上门去的时候,对方却从来不会推脱。

  所以在袁术称帝,贾诩让他来一起参谋的时候,即便疲惫不堪,刘晔还是在第一时间赶了过来。

  此刻听到贾诩的话,刘晔看了看地图,立刻赞同的点头。

  “文和所言大善,主公看似坐拥三郡,实则难以彼此照顾。

  若能拿下此地,便可连点成线,与曹操、刘表正面对峙。”

  贾诩先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道,“只怕彼时曹操亦非今日之势。”

  “哦?”

  听到贾诩的话,刘晔有些意外地看向他,“文和竟如此看好曹公?”

  听到刘晔称曹操“曹公”而非“曹贼”,贾诩微微一笑,“对于此人,子扬何以观之?”

  “如今汉室倾颓,四方豪杰并起。

  幽州公孙瓒、冀州袁绍、豫州曹操、淮南袁术、荆州刘表、益州刘璋,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袁术等人,则名微而众寡。

  然袁术如今僭号天子,自绝于天下。

  然操却奉天子以令不臣,抢占天时,若他日善加经营,加以人谋,未尝不能与袁绍、刘表等人相争。”

  贾诩点了点头。

  刘晔的看法跟他大同小异。

  不同之处在于自己比刘晔更加看好曹操,甚至于认为他能一统整个北方。

  但那也是以前的老黄历了。

  如今多出了张绣这个变数,接下来的事情就不好说了。

  就听刘晔又大大方方地说道:“昔日我在淮南斩郑宝,便是借了曹公之势。”

  “哦,竟有此事?”

  贾诩听刘晔这么一说,顿时来了兴趣,“子扬可否细说?”

  “未尝不可。”

  当年曹操的使者去了扬州,郑宝也带数百人迎接。

  刘晔在中门外设酒菜饭席给郑宝部众,自己则与郑宝在内宴饮。

  他原本让人借敬酒的机会暗中杀掉郑宝,但郑宝并不好酒,被他安排那人便不敢下手。

  刘晔见状便寻了个机会,亲手斩杀郑宝,并恐吓他的部众:

  “曹公有令,敢有动者,与宝同罪。”

  郑宝的一众部将见此情况都被惊呆了,吓得跑回军营。

  刘晔又担心他们作乱,骑着郑宝的马匹来到营前,向几个主要首领陈说利害关系,最终众人叩头迎纳刘晔。

  刘晔入营后便安抚群众,众人尽皆归服,更推举刘晔为新首领。

  在这个过程中,刘晔自始至终都提着被他砍下来的郑宝脑袋而面不改色,可谓有勇有谋。

  但刘晔见汉室衰微,自己亦是皇室宗族,不想拥兵,最终将那些部曲都委托给了庐江太守刘勋。

  听完刘晔的话,便是贾诩也不禁感慨,“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

  不过这样的人才也能为张绣所用,不正好说明了张绣的厉害吗?

  “吾听闻文和曾劝主公投降曹公,可有此事?”

  贾诩笑了笑,“不错,便是今日,若主公有意,我亦认为应降曹操。”

  刘晔闻言露出惊讶之色,“却是为何?”

  当初这么说可以理解,但时至今日还这么说,未免让人有些疑惑了。

  “因为更轻松。”

首节 上一节 90/8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