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在下张绣,有何贵干? 第864节

  “正当如此!”

  “俺也一样!”

  此时的众人纷纷站出来支持曹勇。

  司马懿眉头一皱,正准备开口,却听有一清朗的声音道:

  “是何人在叫好?”

  此言一出,原本群情激愤的众人立刻偃旗息鼓。

  只因说话那人不是旁人,原本曹操的庶长子,如今已经被立为太子的曹丕。

  但见他目光冷峻,环视众人,最终定格到了曹勇身上。

  曹勇跟自己这位兄长一对视,顿时便低下头来。

  他敢骂司马懿,却万万不敢骂曹丕。

  毕竟曹丕他妈可是当朝皇后。

  不但是一国之母,更是自己的族母。

第692章 最后的北伐

  魏国朝堂之上。

  曹丕狠狠训斥了做了出头鸟尚不自知的曹勇一顿,随即将目光投向其他人:

  “尔等将父皇昔日之言记下,莫非便是为了今日通敌,以此要挟?”

  这话就说得很重了。

  群臣连忙跪下,连称不敢。

  “既是如此,便请大将军按名册叫人吧!”

  这下子众人脸色顿时就变了。

  这可是真叫啊!

  司马懿也不含糊,直接就开始点名。

  点到一个,出列一个。

  随着人数越来越多,原本看似云淡风轻的曹操脸色也逐渐变得难看起来。

  注意到曹操的表情,其他人的表情也变了。

  这、这不但是真叫,而且还是真要搞事啊!

  该不会真的把人给杀了吧?

  一个大胆的念头突然自众人心中冒了出来。

  片刻过后。

  “等等我是冤枉的……”

  “陛下,吾只是一时鬼迷心窍!”

  “我错了,我错了!我悔不当初、悔不当初啊!”

  “我为大魏立过战功,我在徐州流过血,我在荆州负过伤,你们不能杀我啊!”

  当死亡真正来临的那一刻,原本有恃无恐,以为曹操会像当年在官渡之战后那样放他们一马的人终于慌了。

  他们有的痛哭流涕,赶紧承认错误。

  有的则是表示自己也是被人骗了,上了贼船。

  更多的则是互相攀咬,拉出了更多人来。

  甚至暴露出了许多司马懿都没有掌握的情报来。

  他们倒也不是认为牵扯出其他人来自己就可以活命。

  可是……

  反正自己都要死了,为什么让其他人独活?

  明明他也做了!

  要死,大家一起死吧!

  血流成河。

  真正的血流成河。

  正如司马懿所说的那样,直接对书点名,但凡是向张绣写信的,一个不剩全部噶了。

  包括那些还没有被他发现,但是在这一次的事件中被交待出来的。

  这一次固然是杀得人头滚滚。

  但最让朝堂众臣胆寒的却是那位自始至终一言不发皇帝陛下。

  显然,他这是默许了曹丕和司马懿做法。

  这一刻,包括很久很久以前就跟着曹操的老臣也醒悟了。

  那个曾经愿意放大家一马的大汉丞相已经没有了。

  取而代之的则是魏国至高无上的皇帝陛下。

  时代变了。

  “大人,时代变了。”

  魏国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张绣自然很快就得到了消息。

  当听说上百人因为跟自己勾结所以被诛杀以后,张绣不禁感慨道。

  不光时代变了,人也是会变的。

  纵然曹操当初称帝的时候有多么的不情愿,可一旦他走上这一步,那便无法回头了。

  如果能够像历史上的曹魏政权,保持三代之内的清明倒还好一些。

  可惜……

  魏国成立短短数年,如今已是有了亡国之兆。

  比起王莽建立的“新”王朝还要短暂。

  后世有人开玩笑说,王莽主要是国号取错了。

  你都建国十几年了,怎么还能“新”呢?

  可如今的魏国只怕是连十年都撑不到了。

  只因曹操遇上了自己这个穿越者。

  咦,怎么突然有了一种自己是反派的感觉。

  这可不行!

  想到这里,张绣虎躯一震,王霸之气顿时散发出来。

  “魏国那些人都跟我们有联系,此事孤怎不知?”

  站在下首的郭嘉闻言苦笑道,“那些人行事不够谨慎,消息尚未来及送到大王处便已经暴露。”

  张绣:“……”

  “也罢,似这般人物,若我等当真与之勾连,只怕他们还要帮倒忙。”

  徐庶、庞统、沮授等人皆是纷纷点头。

  不怕虎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这个道理他们实在是太明白了。

  张绣又跟群臣闲聊两句,正准备跟往常一样回后宫去陪夫人们快乐顽耍。

  忽有一人出列,朗声道:

  “大王,臣有事要奏!”

  那人身长八尺,形貌昳丽,丰神俊朗。

  正是诸葛孔明。

  第二次赤壁大战以后,诸葛亮的担子就轻多了。

  随着东吴的势力彻底被整合,好友徐庶、庞统,以及先前被一些杂事缠住的田丰、沮授等人纷纷腾出手来,把精力投入到内政当中。

  看着日新月异的蜀汉,这让诸葛亮第一次感觉到自己似乎没那么重要。

  当然,张绣依旧是无比的倚重他。

  在如今的蜀汉政权这般体制下,他在内政方面几乎就是实权皇帝,全力维持国内稳定发展是他最重要的责任。

  只是队友实在是太给力了,甚至于让他根本不必分神,只需要做出最后的决断便可。

  人一旦闲下来,往往就会找事情做。

  特别是像诸葛亮这种闲不住的人更是如此。

  看到是诸葛亮开口,张绣已经隐隐猜到他打算说什么,于是微笑着回道:

  “哦,丞相有话直说便是。”

  严格地说,张绣跟诸葛亮的对话是有问题的。

  非要上纲上线的话,两人都有那么一点点的僭越。

  诸葛亮是大汉的丞相,而非西凉国的丞相。

  ——顺便一提,张绣任命的凉国丞相是贾诩。

  也算是给了他一个长期留在凉州,嗯现在应该是叫凉国摸鱼的理由。

  张绣是大汉的凉王,虽然权利极大,已经跟当初加了九锡的曹操差不多。

  但他跟诸葛亮实际还是在同殿为臣。

  可如今诸葛亮对张绣称“臣”,就有点不太合适了。

  当然,在场众人没有一个觉得这有问题。

  大家都是自己人,对于眼下的形势已经是心知肚明了。

  不过心里纵然再明白,有些终究还是不好说。

  总是要等魏国彻底覆灭才是。

  朝堂众人心思各异,却见诸葛亮一丝不苟地说道:

  “扬州、交州诸事已毕,吴王近日亦率众乘船出海,魏国朝政混乱,魏主昏庸无道,故亮以为,时机到矣!”

  张绣心说果然。

首节 上一节 864/8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