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入蜀可走金牛道,也可走米仓道。
金牛道较为便捷,可以过剑门关直达成都,算是一条入蜀的必争之路。
从米仓道南下巴中可趋阆中,威胁川中与东南之间的交通线。
但这两条路均以剑阁为门户。
剑阁北二十五里有剑门山,又叫大剑山,其东三十里有小剑山。
两山相连,山势绝险,飞阁通衢,谓之剑阁。
大小剑山延绵两百多里,延亘如城,下有隘路,谓之剑关。
因其关夹在两山之中,如门之辟,如剑之植,故名剑门。
剑门关之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剑门关北有利州,南有涪城。
无论从剑门金牛道,还是从垄上阴平,要想从北入川,必走涪城。
蜀中将领不是白痴,自然知道这里的重要性。
剑阁守备森严,防守这里的人有老将黄忠、严颜,还有夏侯霸、郭淮。
典型的老带新阵容。
正常伐蜀,根本不可能打通这条路。
阴平虽然是斜径,可一旦真的偷渡成功,来到到成都平原上,交通条件反倒是便利起来。
曹操在跟一众谋士研究过以后,最终也同意了司马懿的主张。
这一条计策被称为——偷渡阴平。
带兵的主将是曹真。
这是近年来曹魏阵营的后起之秀,跟曹昂、曹丕、曹彰等人同辈,是曹操族子。
在其父战死以后,曹操便将其收为养子。
夏侯渊失踪,夏侯惇、曹洪先后阵亡以后,曹魏阵营里能打的人已经不多了,这在客观上也给了其他人出头的机会。
曹真恰好是其中之一。
原本负责这一路的主将应该是曹仁。
但是司马懿认为曹仁天性谨慎,让他领兵可能反而起不到奇袭的作用,所以换上了更为年轻也有闯劲的曹真上去。
至于能不能成功,也只能听天由命了。
曹真临行之前,曹操也曾找过他,坦率告知这一路的凶险。
曹真则是无所畏惧,对着曹操说道: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今真若能为父讨贼而死,无憾也。”
曹操闻言,亦是久久不语。
前两路奇兵都是陆军,第三路则换上了水军。
这一路奇兵还得到了东吴孙权的大力支持。
其主要目的是抢夺荆州这个四战之地。
这一路的压力最多。
虽然如今张绣已经将其政治中心迁移到了长安,但荆州毕竟是他的大本营,重视程度自然不低。
但司马懿认为,正是因为如此,长此以往,荆州守军势必会麻痹大意。
更何况一直以来跟荆州紧挨着的江东都是盟友,他们势必不会想到盟友会背刺他们。
在惯性思维的影响下,这一波成功的概率应该是不小的。
为此司马懿也算是绞尽脑汁,最终想出了让军士扮作成商人的白衣渡江之法。
带队将领是毛阶。
这是曹魏军指挥水军最厉害的人。
当然,想做这件事情,不可能瞒得过孙策这个江东话事人。
所以白衣渡江都是后话,核心在于抢夺东吴的领导权。
曹仁就被放到了这一路,和孙权一起对付孙策。
这既是孙权的要求,也是司马懿向孙权展现诚意的一种方式。
曹仁的份量孙权自然是晓的。
同时魏国派来的部队实力也让孙权满意。
原本就从司马懿得知的有关张绣病重的消息,再加上通过自己的渠道从长安城得来的消息。
还有这段时间以来东吴支持自己的人越来越多,都让孙权变得越发膨胀起来。
原来自己的兄长孙策也不是那么得人心嘛!
最终,对张绣发自骨子的里畏惧和怒火,让孙权做出了人生最后一个错误的决定——背刺兄长,助曹灭张!
第677章 没灭成
“东吴的最新消息,孙权坐不住了。”
长安城中,张绣正在跟郭嘉对弈。
围棋是一门易学难精的手艺,张绣在穿越之前对此只能说是略懂。
倒是穿越以后跟原主灵魂融合以后,对此的研究多出不少。
越是研究,就越发觉得这门技术不好掌握。
如今跟鬼才对弈,虽然是从来没有赢过,但已经能够从最初的不堪一击到现在的可堪一击了。
“意料之中。”
张绣思虑片刻,方才落下一子。
“此人和其兄相比,格局太小、心胸狭隘、志大才疏,终究难成大事。”
张绣刚一落子,郭嘉便不假思索地跟着落子。
闻言便笑道,“大王似是瞧不上他?”
“与其父其兄相比,当真是差得太远了。”
在张绣的那个时代,对于孙权的评价普遍是要比曹、刘二人要低。
至于原因。
不说也罢。
听出张绣语气中那浓浓的不屑之意,“大王所言甚是——若是当日吴王未曾被大王所救,只怕如今又是另一个局面了。”
“所以当初我一定要救伯符。”
棋盘东南角上属于张绣的一片小龙已是岌岌可危,但由于地处边陲,所以看似无关大局。
然而此刻张绣的落子速度却是比先前快了不少,“只消有一口气在,便一定要救,立足当下,着眼未来。”
“大王深谋远虑,嘉佩服。”
郭嘉再度落下一子,却是放弃了对东南角的围追堵截,转而去攻棋盘中部属于张绣的核心地带。
如此一来,东南角的棋便被张绣盘活了。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对弈如此,治国……亦是如此。”
张绣下意识地说了一句,等落子之后却见郭嘉迟迟没有动静,不禁心中一奇。
抬头一看,却发现郭嘉手执白子,正看着自己发呆。
那幽幽的目光让张绣吓了一跳。
如果不是清楚郭嘉的性取向,张绣甚至都要怀疑他是不是对自己有什么想法了。
那眼神着实有些夸张了。
“奉孝,你在做甚?”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大王言简意赅,嘉佩服。”
张绣立刻懂了。
显然,自己顺口说出的这句话肯定是未来才会出现,这才引起了郭嘉的共鸣。
所以自己无形中又装了个逼?
不过郭嘉到底也是这个时代聪明绝伦的人,再加上平时已经习惯了时不时张绣偶然冒出来的语录,所以很快回过神来。
他思虑片刻,落下一子,成功吃掉一大片属于张绣的黑子,随即又笑道,“如今三路奇兵齐至,大王怎么看?”
“不怎么看。”
张绣没好气地说道,“子午谷奇谋是奉孝你玩剩下的,偷渡阴平在已有防备的情况下就是痴人说梦,至于白衣渡江……”
说到这里张绣顿了一顿,“的确应该白衣,因为他们都要死了。”
显然,张绣此刻所说的“白衣”和司马懿计策中“白衣渡江”的“白衣”不是一个意思。
郭嘉正准备再说些什么,却不料张绣将手中棋子往盒中一丢。
“到此为止,这一局孤认输了。”
郭嘉不由有些意外,“大王,此局胜负未分啊。”
“你以为孤看不出你在让我?”
张绣瞪了郭嘉一眼。
这鬼才,真当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呢。
他的棋力比自己高出太多了。
每次自己跟他下棋,输的都是自己。
但是从一开始干脆利落的落败,到后来争得有来有往,再到如今使劲混身解数以后才落败,那过程还真叫一个循序渐进。
那感觉怎么说呢?
就仿佛是自己的棋力在稳步上升似的。
哪有这样的事情?
真当这是打游戏呢,只要打怪就会给经验?
如果画一条函数的话,这斜率都成了不带变的。
郭嘉被张绣拆穿也就不装了,笑嘻嘻地说道,“大王英明神武、明察秋毫,嘉拜服。”
张绣有些无语:“拍马屁都这么不用心,还不如怀英。”
至少那只鹦鹉是真心实意觉得自己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