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鲜卑人如今送上厚礼,乃是看到魏国大势已去,欲要趁乱入主中原。
然则大王英明神武,鲜卑人担心南下后会被大王碾碎,故才欲先行与大王结交。”
张绣点了点头,“所以汝意是这些礼品不要了?”
“胡人心慕大王神威,些许礼物,收了便是!”
水土侃侃而谈道,“土之意乃是大王要防着这些胡人才是,他们若是提出要求,大王一概不必理会。”
懂了,钱我不想给,货我又想要对吧?
鲜卑或者不是人,水土你是真的狗啊!
想到这里,张绣忽然反应过来,他定定地看着水土,忍不住开口问道:
“水土,你该不会是担心孤接纳了鲜卑人以后,自己的地位受到影响吧?”
“怎么可能!”
听到张绣这话,水土一下子就仿佛是被踩到了尾巴的猫一般跳了起来:
“土对大王忠心耿耿、日月可鉴!
区区异族,又怎可和土等相提并论!
大王若不信,土便可剖心自证清白!”
他说着便掏出一把腰刀,看情况真是打算给自己一刀。
水土纵然也算是身手敏捷,但是跟张绣相比却还是差得远。
所以张绣仅仅只是一挥手,那把刀便到了他的手上。
“汝等自效忠孤之日开始,便称愿为孤效死,孤不准,汝不能死。”
“是,大王英明!”
水土吓了一跳,立刻反应过来自己的表现有些过激了,规规矩矩站到一旁,再也不敢说一句话。
“行了,汝之忠心孤已明了,安心做好自己份内之事便可,鲜卑之事,吾自有决断。”
“喏!”
等到水土离开,张绣不免笑了起来。
一个小小的插曲,自然不会影响到他的原本的计划。
水土说的他早就想过。
在对于鲜卑的态度上,他的态度始终如一。
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
他不会去像晋王朝那般去做主动结交对方,与他们共击曹魏的事情。
当鲜卑送来礼物示好的时候,他会欣然接受——包括在自己跟曹操动手的时候,鲜卑在背后给曹操捅刀子,他也会乐见其成。
但他却不会给鲜卑任何承诺,如果被曹魏揍了哭着跑来找自己,他是管都不会管。
如果曹操在正在跟自己动手的时候去对付鲜卑,那他还会贴心的停止跟曹操停止战斗,等到他收拾了对方,他们继续再战。
再说水土。
他一离开张绣那里就阴沉着脸找到了跟自己一起的匈奴兄弟们,把今天发生的事情说了一遍。
当然,在他们自己看来,如今的他们都是根正苗红的汉人。
至于匈奴人的长相?
父母又不是自己可以选择的——反正如果不是大王需要的话,他们是一句匈奴话都不会说。
哪怕如今私下交流,说的也是字正腔圆的汉话。
“定是那该死的鲜卑人在大王面前说了我等坏话!”
“不错,我早就看那鲜卑人獐头鼠目、贼眉鼠眼、不怀好意!”
“大哥,可不能让鲜卑人被大王收留!有那些羌人跟着就已经够了,如果再加上这些鲜卑人的话……”
“要不要我去把那鲜卑使者给做了……”
“啪!”
话音未落,一记响亮的耳光就已经甩到了提议的那人脸上。
“混账,你说的是什么屁话!”
“大哥,我……”
“说了多少次了,谈正事的时候要叫官职!”
“是,水将军。”
此时此刻,水土的身上竟是浮现出了几分上位者的气势。
看得众人暗暗羡慕不已。
这就是跟着大王的好处啊!
你看看这气势,那是当了荡寇将军以后才有的!
至于到底谁是寇?
反正不是他们!
我们都是汉人,只不过长得粗犷了一些罢了。
“无论鲜卑人真实意图如何,但他们能给大王送来良马美女,便是有好处的事情!
你若是杀了使者,岂不是平白为大王竖立仇敌?”
听到水土这么说,一个普通程度的壮汉立刻叫道:“哼,区区鲜卑人,若是敢来造次,我等便在战场上灭了他!”
“话虽如此,可你若这样一搞,哪里再有人给大王送上好处?”
“阿这……”
水土拍了拍说话那人的肩膀,学着张绣的模样语重心长地说道:“正所谓上兵伐谋、其次伐次、其次伐兵,最下攻城!
送上门的好处哪有不要的道理?
况且大王虽然看不上那些鲜卑女子,可是你们难道就没有想法?
黑手,你小子色眯眯盯着人家大腿的模样当我不知道?
钻天,你忘了去找姬圣约打听鲜卑女子是不是好生养的事情忘了?
还有你,受天,到现在只有一个娃儿,真不想再找个女人给自己多生两个?”
水土这么一分析,众人皆是眼前一亮。
大哥,哦不是,水将军说得对啊!
跟着大王果然能够学到很多东西。
他们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水将军,依你之见,此事当如何行之?”
看到终于有人问出了这句话,水土微微一笑,“此事其实极易!只要我等表现的比那些鲜卑人更好便是了!”
于是乎,从这一天开始,张绣阵营的众人便惊讶地发现,以水土为首的匈奴降卒个个都像是打了鸡血一般,不要命的工作起来。
当有人问起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的时候,众人皆是一脸荣幸地说道:
“能够跟着大王做事,我认为是我们这些人修来的福报。”
第662章 东线无战事
正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行船又遇强头风。
用这句话来形容曹操,或者说是整个魏国的处境是再合适不过了。
在张绣正式发起第三次北伐之前,曹操曾认真分析了双方各自面临的形势。
最后得出的结果是,尽管如今的魏国看上去状况不太妙,但是无论如何,会战兵力是八十万对六十万,优势在我!
万万没想到,当在潼关的第一战打响以后,情况竟是跟他预想中的完全不同。
鲜卑入寇、辽东反叛,这两件事情竟然是同时发生了。
再加上选魏国内部流言横行,社会经济通货膨胀。
这些事情让曹操惊讶地发现,自己似乎是错误的估计了形势。
惟一让他欣慰的就是,东线战场发生的事情并没有出乎他的意料。
他早就猜测到张绣这一次会两线作战,所以早早就安排了应对之策。
可即使如此,整个形势对于魏国来说依旧是非常不利。
潼关战场暂且不说,东线战场,孙策率领一支大军正在跟魏国军队对峙。
他的对手是司马懿。
三年的时间,司马懿已经通过自己的努力向曹操和曹昂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后世键学家们常常说,假如曹操不死,司马懿必不敢对曹魏政权生出异心。
这种说法随即遭到了很大一部分人耻笑。
因为曹操比司马懿整整大了两轮,想让司马懿死在他前面,属实有些为难。
所以根本轮不到曹操——只要曹丕不死,司马懿都不敢反——哪怕曹丕比司马懿还要小八岁。
但是这个说法依旧还是遭到了很大一部分人耻笑。
理由是根本用不着上曹丕,只要魏明帝曹睿再多活个几年,等到他的继承人长大成人,司马懿就是一代忠臣的典范。
哪怕曹睿比司马懿还小了二十五岁。
这个说法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毕竟从曹睿在位时司马懿的表现来看,他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哪怕曹睿即位的时候只有十二岁,但他在位的十三年里,司马懿可真就是兢兢业业、战战兢兢,完美的表现出了一个忠臣应有的模样。
可问题就在于自曹操以后,曹家的后两代人都成了短命鬼。
曹丕不到四十就英年早逝已经让人非常意外了。
可谁又能想到活蹦乱跳的曹睿竟然比不上他老子,才刚刚三十五岁就挂了?
在张绣穿越前的世界里,这个年龄正是一个标准的分界线。
自这个年龄以后,找工作就没人要了。
可没人要归没人要,那也罪不至死啊!
无论如何,历史没有如果。
曹睿一死,司马懿终究还是走上了曹操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