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时代变了。
如今这个时代就像是秦末的局势演变。
黄巾起义约等于大泽乡起义。
虽然汉王朝不像是秦失其鹿,天下共逐那种激烈的场面,但说一句群雄并起绝不为过。
那个时候情况扑朔迷离,董卓死后,袁绍、袁术、刘表、刘璋等人个个都有实力问鼎天下。
反倒是彼时的曹操只是二三流水平,跟吕布、陶谦、公孙瓒、张杨等人并无明显的实力差距。
可如今呢?
张绣这个做妹夫的跟大舅哥一联手,天下二分之势便成。
形势这么明朗,是个人都能看出如今能争夺这天下的人就只有张绣和曹操了。
就如同当年的刘邦和项羽。
最终的胜者只会在这二人之间产生。
如今就看谁是刘邦,谁是项羽。
在这种情况下,谁能够掌控汉帝,谁就拥有了大义名份。
原本曹操是要压张绣一头的。
可谁知他竟然把天子丢了。
这简直是就跟天上掉馅饼没什么区别了。
唯一需要考虑的,就是荀谌和文聘到底能不能把刘协安全带回到荆州了。
刘晔甚至提出建议,哪怕放缓西线攻势,也要确保先把刘协安全接回来。
显然,在他看来刘协这个天子的份量是大于这第二次北伐的。
张绣听着一众谋士的发言,在心中暗暗叹气。
从某种意义上考虑,众人并没有说错。
一旦把刘协接到自己的地盘,那自己就一下子拥有了大义名分。
自己再也不用依靠衣带诏来讨逆,直接光明正大奉旨讨贼便可。
然而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
绝不能只看有利的一面而忽视了不利的另一面。
荀谌的这样做虽然好处多多,但也是给张绣出了一个难题。
可以说是完全打乱了张绣的计划。
原本张绣的想法是:等曹贼忍受不住诱惑,篡汉自立。
那时自己就可以高举义旗,光明正大改朝换代了。
那样一来,奸臣由曹贼去做,自己则是拨乱反正的正面人物。
可如今刘协到了自己的地盘上,这个计划就要改变了。
首先,自己既然要利用刘协的名头来对付曹操,那么就要确保他的安全。
一旦皇帝有个三长两短,就算不是自己干的,那也是黄泥巴落裤裆,不是屎也是屎了。
其次,等到自己真的搞定了曹操以后,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总不能真的去当大汉王朝的忠臣吧?
想想看,哪怕是朱元璋在灭元以后,都没有把赵家人请回来让他们做皇帝。
作为一个穿越者,张绣就更不可能这么做了。
就因为你姓刘,这天下就是你的?
开什么玩笑!
作为一个自现代而来的穿越者,张绣可从来没有什么忠君思想。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那可是写在教科书里的。
从小在社会主义教育熏陶下长大的他从来都坚定的认为劳动人民才是这个国家的主人。
所以哪怕是来到了这个时代,他也打心底没有把这个时代的天子看作是君父。
当然,出于时代的局限性和生产力发展的限制,封建帝制依旧是最适合这个时代的制度。
但是话又说回来,既然谁都可以做皇帝,为什么不能是自己呢?
不得不说,单就这种思想而言,他其实才是真真正正的反贼。
什么董卓、曹操、司马加在一起都不如他。
正因如此,等到时候天下一统,自己将何去何从?
要知道,西汉东汉加在一起可是将近四百年的国祚。
在这个时代,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刘家就是天命所归。
甚至于后世有人认为,如果真的让蜀汉政权一统天下,再造大汉的话,汉朝刘家的神圣性将无法代替。
天子天子,在这个时代的人眼中,皇帝那就是上天的儿子。
然后当所有人发现不管怎么动,皇帝还是会回到刘家的手里,他们会怎么想?
说不定到了未来,这个国家就会变成君主立宪治。
这并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
要知道,在真实的历史上,刘备没有并没有完成三造大汉的成就。
而是由司马家建立的西晋王朝完成了短暂的统一。
可即使如此,在未来的近千年里,金刀之谶也有着无与伦比的巨大影响。
所谓“金刀之谶”,简单来说就是“非刘不王”。
因为刘的繁体字就是劉,拆开以后就是卯、金、刀三个字。
《汉书·王莽传中》中就说过,“夫‘刘’之为字,卯、金、刀也。”
举个例子。
西晋时期,匈奴人领袖刘渊就自称绍修三祖之业,企图在西汉刘邦、东汉刘秀、蜀汉刘备之后建立第四汉朝。
这居然让他得到了不少百姓的支持,要知道他本来可不是汉人。
在刘渊短暂胜利之后,刘氏得天下的谶言再次流行起来。
即使后来其建立的汉赵迅速被推翻,但人们只是觉得刘渊不是那个真命天子而已。
“卯金刀”的传言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宋武帝刘裕能够取代东晋,成为南朝统治者,除了凭借惊人的军事成就之外,其汉代皇室后裔的身份也是为他加分不少。
在刘宋被南齐取代之后,为了拒绝金刀之谶,萧道成还特地将宫中的金柄道具尽数除去。
由此可见这一谶言对他的影响之大。
哪怕到了汉以后的第二个盛世唐王朝,金刀之谶的影响力依旧还在。
刘德裕就曾经说过:
“白杨树下一池水,决之则是刘,不决则为李。
但李在未决之前,刘居已决之后。
明知李氏以后,天下当归我家。”
后来这段话被李世民知悉。
虽然刘德裕此时并没有什么真正的谋反举动,但李世民还是将他和他的亲眷尽数铲除。
连唐太宗这样胸怀宽广的人都知道金刀之谶有着不俗的影响力,难以释怀,就更不用说是其他人了。
直到开元盛世的到来,才让人们开始接受除了刘氏之外,其他统治者也可以建立大一统王朝的理念。
金刀之谶这才逐渐丧失了生命力。
即便如此,杨国忠还是因为这个原因改了名。
如今还是东汉末年,“非刘不王”的思想在平民百姓当中依旧有着极大的影响力。
正因如此,张绣不得不考虑这个问题。
要不……学学老赵?
张绣的心中突然浮现出了这样一个想法。
作为一个穿越者就是有这样一个好处。
每当遇到问题时候,几乎可以从两千多年的文明史中找到所有答案。
等正到了那个时候,来一出黄袍加身也未尝不可。
书归正传。
在权衡利弊以后,张绣觉得自己一众谋士说得不错。
在这个时间点,接受刘协的好处远远大于拒绝。
况且如今荀谌已经把消息传了出来,如果自己不加以利用的话,那就等于是在资敌了。
他想了想便问道:“元直、士元人在江东,如今荆州是谁主事?”
荀攸立刻答道:“攸离开之时,乃鲁子敬和沮公与也。”
鲁肃和沮授吗?
听到这个答案,张绣稍稍安心了些。
自己以前挖了那么多人才的好处终于在关键时刻派上了用场。
以这两人的应变能力,只要能够跟荀谌联系上,足以应对眼前的突发情况。
再加上张绣向来的习惯都是充分放权,所以倒也不用担心两人因为等待自己的命令而错过机会。
不过如今事情已经传到了自己这里,那么该下的命令还是要下。
于是张绣当即下令,让鲁肃和沮授全力相助荀谌和文聘,务必保证帝后安全。
等将刘协接到荆州以后,立刻向天下召告此事。
与此同时,庞统、徐庶也要加快速度,在整合了江东的地盘资源以后迅速返回荆州,与鲁肃、沮授一同处理好刘协的事情。
“大王不去荆州?”
法正见张绣做出这样的安排,不免觉得有些意外。
在他看来,张绣应该放下手头的一切,直接去荆州见天子才对。
正如程昱担心曹操走了无人能够掌控朝廷一般。
法正也担心张绣不在,荆、扬二州的文臣武将在看到刘协以后,难免不会起什么其他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