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着又朝跟着周瑜一同前来的程普和黄盖望去。
说是不会怀疑,其实他真的是在怀疑周瑜是不是受到了张绣的蛊惑。
毕竟他说什么都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
程普和黄盖注意到了孙权的目光,皆是皱了皱眉头。
此时二人的想法一样,幸好他们东吴的话事人不是孙权还是孙策。
说句不好听的话,如今的孙策还是大汉魏侯。
以孙权如今的表现来看,假如哪天曹操真的篡了汉,孙权搞不好还愿意当一当这大魏的吴王呢!
想到这里,东吴资历最老的程普便缓缓开口道:
“张将军如主公亲如兄弟,此次更是以一己之力破曹,主公早有归顺之心,如今这般正是合则两利之局。”
孙权闻言,顿时颓然坐了下去。
他知道,从周瑜回来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彻底失去了对局势的掌控。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也正是如此。
及时返回的周瑜在第一时间控制了局势,并且将孙策要归降张绣,江东和蜀军合二为一的消息传了出去。
出乎孙权意料的是,整个江东竟是并无多少人反对。
就连刚刚一直跟他站在统一战线的张昭等文臣也是默许了这个结果。
这让孙权不由就是一阵心灰意冷,两代基业,便这样葬送在了大哥手上!
“这满宠当如何处理?”
等如同行云流水一般做完这些事情以后,周瑜便开口询问道。
他询问的对象正是庞统。
既然已经下定决心要投靠张绣了,身份就一定要摆正。
江东内部的事情周瑜目前还可以代替孙策全权决定,但是像满宠来访这件事情,还是应该让庞统和徐庶这两位军师来办。
庞统在听周瑜说完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以后,微微一笑:
“不若先见一见这满伯宁?”
“也好。”
周瑜点了点头,心中猜测庞统大概是想从满宠嘴里问出些什么来。
他其实也是这个想法。
不过让他意外的是,当满宠一看到三人的时候,后者二话不说纳头便拜:
“宠愿降!”
庞统、徐庶、周瑜三人都算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什么场面没见过?
可这一刻却还是被满宠给惊到了。
这反应未免也太快了吧?
周瑜更是眉头一皱,“汝知道江东发生了何事?”
“先前不知,但见都督与凤雏先生同至,宠便已知晓。”
满宠说着便抬起头来,对三人诚恳说道,“宠愿为骠骑将军效力,三位若有所问,定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庞统和徐庶对望一眼,随即上前一步将他扶起,“伯宁聪颖过人,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主公得伯宁相助,自是如虎添翼!”
满宠只能苦笑。
他在心中暗暗说道,大王啊大王,莫要怪宠没有骨气。
只是连张绣的四大军师都来了江东,可见这张、孙两家早便勾连在一起了!
吾若不降,唯有一死!
还有司马懿,你出的这是什么馊主意?
孙权的确是动心了想要对付张绣没错,可问题是他说了不算啊!
正如庞统所说的那样,识时务者为俊杰,既然已经明白了这一点,满宠自然不会再做无谓的反抗。
并且从过往的经历来看,张绣对于降臣其实还是挺不错的。
如今曹操的反意已经是昭然若揭,这从龙之功虽然厉害,但也得有命去享才行。
况且一旦张、孙合二为一,这天下究竟是谁的还真不好说呢?
所以他立刻就降了。
曹操派来的人都这么干脆,更不用说是原本就是友军的东吴势力。
建安十五年。
这是注定要载入史册的一年。
这一年被后世的人们称为属于张绣的一年。
他成功拿下了陇右,剑指凉州。
曹操不满张绣声望高涨,遂拜大汉魏王。
原本众人以为这场交锋已经结束,却不曾想张绣又凭借着一首看似写菊实则喻情的诗拉开了反击的号角。
就在岁末年初之际,一个消息仿佛长了翅膀一样传遍全国,竟是比起张绣那首反诗的传播速度更快。
大汉吴候,一手平定了江东的孙策宣布向张绣投降!
如此一来,张绣便得完整的扬、交二州,实力再一步得到加强。
除去在辽东自立王国的公孙康之外,整个天下便只有了两种颜色。
一方是占据了司州、豫州、兖州、冀州、青州、幽州、并州、徐州的曹操。
另一方则是占据了扬州、荆州、交州、益州、凉州的张绣。
自黄巾起义之后群雄并起,军阀割据的局面形成近三十年以后,天下二分,南北对峙的局面终于形成。
在许都得知消息的曹操大发雷霆,便要举全国之力出兵南征。
汉帝刘协有感张绣、孙策之功,同时为了调和三方矛盾,下诏分别拜张绣、孙策二人为凉王、吴王。
迫于形势,纵然是一手遮天的曹操只能无奈答应,并接受天子相劝,放弃了南征的想法。
结果就是曹操这个魏王的屁股还没有坐热,大汉就又多了两个异姓王。
曹操的威望大受打击。
继三分天下之计成功实施以后,由诸葛亮、庞统等人为张绣再度打造的雄图二分之计在不到短短数年的时间也宣告成功实施。
只因张绣封号为“凉”,便是已经承受了凉州归属。
至此,历史的车轮再一次开始向前滚动。
张绣自南阳出道,短短十数年间成长为跟曹操一决胜负的两大势力。
因为正式战役未经一败,故而北地枭雄、乱世不败之名彻底传遍天下。
【卷四乱世不败终】
第635章 再度重相逢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明明天天都这么喊,却不曾想最终还是被迫当了个王爷……”
看着面前由孔融送来的册封诏书,张绣不免有些无奈。
说真的,他是一直都没有想过要称王。
哪怕他在这个世界的路线基本上是在沿袭刘备曾经的路线,还执行的比刘备更加成功。
可依旧没有像刘备那样,在打下汉中以后就自封为汉中王。
真是肤浅!
毕竟那九字真言可从来都不仅仅只是流于形式、浮于表面。
这些年来,张绣始终都是在一以贯之的沿着这条路线前进,不折不扣的落实了这条核心政策。
只可惜,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观点来看,事物的发展是从来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哪怕张绣再是不愿,事情终究还是发展到了这一步。
他从孙策手中接受江东地面的行为引起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最终也导致了自己成为凉王。
如今米已成炊,也没什么好说的了。
不过依旧还是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观点来看,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
封王这件事情虽然打乱自己的计划,倒也不全是坏处。
细想想看,现如今曹操是大汉魏王,孙策是吴王,自己是凉王。
这样一来,在面对曹操这个原本大汉王朝惟一的魏王时,自己在身份方面至少不会低人一头。
相当于是把自己的政治地位又往上抬了抬。
不过话说回来,三个异姓王同时存在,这也算是汉朝建国才有的独特景象了。
只是这个封号依旧让张绣有些小小的不爽。
封王就封王吧,偏偏要叫什么凉王?
听着就有一股不吉利的感觉。
总感觉下一刻就要送给自己一首凉凉似的。
哪怕叫个蜀王也……
嗯,好吧,历史上的蜀王貌似也不是什么好封号。
其实一开始刘协也打算封张绣为汉中王来着。
只是曹操和孙策都是一字王,要是封张绣为二字王,天然就低了这二人一头。
这种事情刘协是肯定不会做的。
要知道,孙策如今虽然被朝廷封了吴王,但聪明人都知道这不过是名义上的事情。
实际上,张绣早在这件事情之前,就已经成为了孙策的主公。
当然,曹操之所以答应给张绣和孙策封王,也未尝不是想着借这个机会再离间二人。
你孙策不是拜了张绣为主公吗?
现在大家都封了王,看你们还如何自处。
然而他却是注定要失望了。
因为孙策在很久很久以前就躺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