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在下张绣,有何贵干? 第75节

  “这是妾身这几天为将军缝制的香囊,还望将军不要嫌弃……”

  张绣将其接过,只觉入手微温,鼻尖还依稀嗅到了淡淡的香气。

  张绣的举动顿时让大桥心中大羞。

  好在张绣很快就把它别在了腰上,后者这才舒了一口气。

  等到张绣与依依不舍的大桥作别,重新回到队伍跟众人一起踏上征程的时候,目光敏锐的甘宁就发现张绣腰上多了一个挂件。

  看到甘宁眼神时不时往自己腰间瞟来,张绣终是忍不住问道:

  “兴霸,你怎么了?”

  “主公,宁有一问想要请教。”

  甘宁原本就在纠结,此时听到张绣主动问起,索性开口问道:

  “主公这般着急返回南阳,究竟所为何事?”

  【卷一崭露头角终】

第89章 那家伙不是被你砍了吗

  张绣为什么要急着回南阳?

  其实这个问题甘宁并不感兴趣。

  自从跟随张绣以后,他早就习惯了这位主公天马行空的行事风格。

  比起这个,他更好奇的是另一件事。

  张绣到底是怎么做到让少女心系自己的。

  先前在城门处,尽管那个身影一闪即逝,但甘宁还是一眼就看出了对方就是大桥。

  毕竟那是他日夜思念深深爱着的人……的姐姐。

  大桥和小桥姐妹两人的模样有六分相似,主要区别在于身材。

  因为甘宁更喜欢丰满的类型,因此当初他同时见到姐妹两人的时候,就动了自纳小桥,让张绣纳大桥的心思。

  当看到自己这位大姨子不但前来送行,而且还送出了定情信物的,甘宁不禁愈发钦佩自己这位主公。

  平日不显山不露水,跟大桥聚少离多,关键时刻却如此坚挺。

  反观自己,到现在为止都没有再见小桥一面。

  如果什么时候小桥也能送我这样一个香囊就好了……

  然而就在甘宁胡思乱想的时候,张绣突然开口提问。

  他自然不好说实话,只能用这个理由来搪塞。

  张绣闻言微微一笑:“你原是要问这个,我原以为你想问这个香囊是怎么来的。”

  甘宁:?_?

  这还用问?

  故意的吧,一定是故意的!

  此时此刻,甘宁感觉自家主公望向自己的笑容里满满都是恶意。

  好在下一刻张绣便开口道:

  “既是兴霸问起,那我便说给你们听……”

  这里的“你们”指的自然就是甘宁和刘晔。

  “我此回南阳,其一是离家日久,想回去看看。

  屯田之法已见成效,各县人口也渐有回复之势。”

  汉朝治下的南阳下辖新野、复阳、平氏、棘阳、博望等37县,人口足足数百万之众,本是天下第一大郡。

  然而袁术占据南阳以后却不修法度,以抄掠为资,奢姿无厌,硬生生把这个天下第一大郡给祸害了。

  直到张绣在打退曹贼进攻,开始执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南阳这才渐渐有了好转的迹象。

  “其二是曹操欲以军需粮草换典韦、乐进、夏侯惇三人。

  此事文和难以作主,欲让我回南阳。”

  这三货被关了将近一年,就连张绣自己都快把这件事情忘记了,难得曹操还记得他们。

  至于如何处理,他现在也没想好,打算等回到南阳以后跟贾诩商量商量再说。

  听到这里,甘宁有些疑惑,“此二事主公亦可在信中嘱托文和先生,似是并无必要返回?”

  一旁的刘晔没有说话,但也赞同地点了点头。

  如今淮南和江东的形势都还没有稳定下来,袁术随时都有可能支援刘勋进攻庐江,孙策也已经开始转攻吴郡、会稽。

  虽然暂时没有风险,但保不齐两人哪天就会联合起来,给张绣来个南北夹击。

  到时张绣这个主公不在,单凭魏延、太史慈等人的威望,只怕难以两线作战,共御强敌。

  “所以还有其三。”

  迎着两人疑惑的目光,张绣缓缓开口道,“兴霸,还记得我曾对你说过自己的师门吗?”

  “自是记得”,甘宁点了点头道,“主公师承蓬莱枪神,是童老神仙的徒弟。”

  “师傅一共收了三个徒弟,大师兄张任现在益州,人称西川枪王……”

  甘宁听到张任这个名字,隐隐感觉有些熟悉,似乎在那里听说过。

  只是还没等他想起来,就听张绣又说道,“还有一位师弟赵云,曾在公孙瓒麾下,后因兄丧请辞归乡。

  吾离南阳前,曾使人往冀州寻之助吾。”

  “主公可是有了师弟的消息?”

  张绣点点头,又摇头道,“虽寻到师弟,然其却不愿助某,故此次便要亲去捉他回来。”

  甘宁闻言不免有些惊讶。

  能够让张绣放下手头的事情亲自去找人,可见他对自己这位师弟的重视。

  上次遇到这种情况还是去豫章找诸葛玄。

  甘宁却不知道,赵云在张绣心目中的分量还真是和诸葛亮不分伯仲。

  不光武艺出类拔萃,道德人品更是没得说,简直就是一个武将版的诸葛亮。

  况且他在这个世界还成了自己的师弟!

  都这样了还要把他让给刘备,那自己真是穿越者之耻了。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

  虽然不明白赵云为什么不愿来帮自己,但自己无论如何也要把他都要挖过来!

  听完张绣解释,甘宁和刘晔面面相觑,一时都不知道说什么好。

  张绣也不意外。

  毕竟他们没有上帝视角,想不明白原因也很正常。

  倒是刘晔从张绣对赵云的态度上看出了他求才若渴的心态,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开口说道:

  “主公,晔亦欲向主公举荐一人。”

  “哦?”

  张绣没想到还能从刘晔这里得到意外收获,好奇地问道:“子扬欲荐何人?”

  “吾友鲁肃子敬,临淮东城县人。

  此人体貌魁奇、少有壮节、好为奇计。

  主公欲济大事,当可聘之。”

  鲁肃?

  居然是他!

  虽然这一位在三国演义中看起来像是一个周旋于孙刘两家的老好人,有些行为甚至颇为滑稽。

  但勉强算半个历史爱好者的张绣曾在书上看过,真正主导了从赤壁之战孙刘联合抗曹到与刘备巩固同盟这一连串决策的恰恰是鲁肃。

  即便三国演义中把这些都归功于诸葛亮,但演义中同样也写得很清楚:鲁肃一死,东吴主导外交的成了吕蒙,再之后就是孙刘决裂。

  除此之外,鲁肃还提出过“榻上策”,这是跟诸葛亮的隆中对相似的治国对策。

  张绣无法确定这个世界的鲁肃到底是什么水平,但把他挖到自己这边绝对不会有错。

  应收尽收的基本原则坚决不能改变!

  “他现在何处?”

  看到张绣来了兴趣,刘晔也放下心来,“昔日我曾修书于他,劝其投奔郑宝。

  他本欲前行,然家中长者过世,此时应是仍在东城。

  待吾修书一封,劝其来投主公便可。”

  “等等,你说郑宝?”

  张绣听到这里觉得有些不对,“那家伙不是被你砍了吗?”

  刘晔:_〆(?Д`)

  看到刘晔一副想找个地方画圈圈的表情,张绣顿时理解了他的心情。

  推荐好友去找工作,转眼却把老板给宰了,这种事情就算是放到自己身上也尴尬啊。

  等等,似乎有什么不对……

  他还没开口,一旁的甘宁就瞪大了眼睛:

  “汝莫不是也想害了吾主!”

  好家伙!

  难怪张绣觉得不对劲,刘晔这是打算要把自己当成第二个郑宝的节奏吗?

  刘晔吓了一跳,慌忙从马上跳下,对着张绣拜倒在地:

  “主公,晔绝无此意,绝无此意啊!”

  他当然不会有这样的心思。

  只是这件事情太巧,不被提起倒也罢了,如今被甘宁这么一说,还真有几分那种意思。

  张绣看把刘晔吓成这样,先是没好气地瞪了甘宁一眼,跟着一弯腰就把刘晔提起来重新丢到马上。

  刘晔甚至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就发现自己又回到了马上。

  张绣则是转向甘宁:“看到了吧,就他这样的想要杀我,下辈子吧……”

首节 上一节 75/8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