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孝、孝直,此事你们怎么看?”
郭嘉和法正对望一眼,还是由对马超更为了解的法正开口道:
“马孟起世之虎将,有万夫不当之勇,先前奉孝既已定下计策,令其归降主公,窃以为可循旧计而行。”
张绣自然也不愿意放过马超,当他还是有些犹豫,“只是若要救出马腾等人,代价却是大了些。”
这桩生意听起来似乎是有些吃亏了。
如果是早几年前,张绣肯定会毫不犹豫就做了。
但如今的形势已经和当初不大一样。
自己麾下不缺顶级武将,对于马超的需求程度也不再像以往那样迫切。
反倒是花费了数年在邺城建立的情报网络和刚刚才获取了曹操信任的纪灵更重要一些。
眼见张绣犹豫,法正便谏道:
“正所谓欲先取之、必先予之——主公既见马超英勇,欲令其为己所用,自当有所舍也。
子龙如今已找到凉州张家,若能再得马超,两相联合,彼时则凉州可得矣。”
一听法正提起赵云,张绣蓦然便想起了马云禄。
虽然赵云这一次在信中并未明言,但是张绣实在是太了解赵云了。
仅凭寥寥数语,他就已经看出自己这师弟跟马超的妹妹有戏。
也罢,就算是为了师弟的终生大事,也要搏上一搏!
想到这里,张绣又看向郭嘉,“奉孝也这么想?”
郭嘉点了点头,开口说道:“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
意思就是为了能够拿下马超及其代表的势力效忠,便是暴露了在邺城的暗子和刚刚才潜伏过去的纪灵也值得。
当郭嘉和法正的意见都达成了一致,张绣也就不再犹豫,一拍大腿道:
“好,此事就这么办!”
于是他先是给赵云传书,让他转告马超,己方已经开始了对马腾等人的营救行动,让他称带着马超、马云禄、姬圣约等人返回成都。
随后又给在许都的荀谌回信,表示完全赞同他的看法,叮嘱他在接下来的一系列政治斗争中无需有任何举动,凡事以保全自身为第一要务。
最后又让人给在邺城的纪灵传讯,让他尽快跟马腾、马休、马铁父子取得联系,随时准备接他们离开河北。
做完这一切以后,张绣不禁笑出声来。
郭嘉和法正看到这一蓦,不禁奇道:“主公因何发笑?”
“我在笑伏义”,张绣看了看郭嘉和法正,解释道,“这次他终是不必再做内应了。”
一听张绣说起这个,郭嘉和法正也是忍俊不禁。
纪灵的事情他们早就听说了。
当初说好是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
不知不觉,纪灵已经在袁术身旁做内应十年了!
原本上次能够回来,可是因为郭嘉的一条计策,他又再度潜伏到了曹操身旁。
这也让纪灵一度想要拒绝。
可最终还是被张绣的诚意打动,接下了这个活。
如今情况再变,也算是天赐良机,守得云开见月明了。
郭嘉随即又提醒道:“马家父子自是要救,不过嘉以为此事不可操之过急,应是徐徐图之。”
“那是自然。”
张绣点了点头,人是要救的,但也得尽可能避免己方情报人员的暴露。
所以这段时间就是留给他们的准备期,最好能够给曹操造成一个假象,让他以为自己只在邺城有暗线,不要联想到其他方面去。
就算他真的这么想了,也要让自己沉住气,千万不要暴露。
既然已经决定了要营救马家父子,自然是要把准备工作做到最充分才行。
在广汉休整了一日,众人便再度踏上了归程。
数日之后,终于是回到了成都。
得到消息的诸葛亮早早就率领众人在城下等候,一看到张绣,立刻上前道:
“恭贺主公再得汉中!”
有了诸葛亮起头,一时间赞扬声不绝于耳,众人个个都是喜气洋洋。
从建安二年到建安十四年,张绣终于从刘表的番属实力成为了真正的一方势力派大佬。
三分天下之策成功完成,这比诸葛亮料想的足足早了近十年!
并且除了益州和荆州之外,张绣甚至还在多年的争战中拿到了额外收获。
这自然是让诸葛亮意气风发,精神大振。
虽然接下来还要面对已经统一了北方的曹操这个庞然大物,但最艰难的时期都已经渡过了,接下来就算再难也不会比以前没有根脚的时候难。
只要稳扎稳打、按部就班,诸葛亮相信,最终取得胜利的人一定会是张绣。
张绣又向众人隆重介绍了张鲁,高度赞扬了他深明大义、弃暗投明的行为,算是给足了他面子。
随后众人便簇拥着张绣入城,等到到了州牧府上,大部分人都散去,只留下寥寥数人。
大会说小事,小会说大事。
这一点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都一样。
此时跟张绣议事的人就只剩下了诸葛亮、郭嘉、法正三人。
诸葛亮先是把近期益州的情况简单介绍一番。
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
历史上的诸葛亮打理益州,那可是军政财人一把抓,什么都管。
如果说后主刘禅是皇帝,那诸葛亮就是常务副皇帝。
就这样还能以一矿打五矿,动不动就来一场北伐,可见其强悍的统筹协调能力。
如今的诸葛亮比起历史上的诸葛亮更加年轻,更富活力。
况且如今他只需要负责内政一项,那简直就是三个手指捏田螺——十拿九稳。
听到诸葛亮轻轻松松就平衡了益州本土派势力、隶属原刘焉、刘璋父子的势力,以及张绣带来的荆州势力,张绣自然是十分满意。
“军师辛苦,如今奉孝和孝直回来,汝便不会那么累了。”
张绣的本意就是郭嘉和法正同样也是擅长内政,有他们帮着诸葛亮分担,诸葛亮就能够轻松一些。
毕竟历史上的诸葛亮大概率是被累死的。
虽说如今他的担子已经轻了不少,但张绣觉得还是应该稳一手。
张绣自然是一片好心,不料郭嘉和法正听到他这话后脸色却都是微微一变。
郭嘉倒还好些,毕竟他是在赤壁之战以后就加盟了张绣团队。
联想到张绣的性格和自己加入张绣团队以后的所见所闻,顿时就明白了张绣的想法。
先前表情有所变化,也不过是条件反射罢了。
等到相通其中关节,顿时就觉得这其实不值一提。
法正就不一样了。
他如今在张绣军中正式的职位是蜀郡太守,此外还兼着军中司马一职。
比起四大军师自然是低了一档,哪怕比起郭嘉这个军师祭酒也是有所不及。
但张绣此刻却说让他和郭嘉去帮助诸葛亮?
这岂不是要去分诸葛亮的权?
那诸葛亮能答应吗?
难道说是张绣在用这种方式平衡?
那自己可担负不起啊!
诸葛亮自然不知道法正还在杞人忧天,早就习惯了张绣节奏的他已经说起了下一个话题。
“孔北海随众夫人一同来成都已有数日,主公打算何时接见?”
听到诸葛亮说起这件事情,张绣的思绪瞬间就飘远了。
毕竟相比孔融,他还是更想见见自己的后宫团。
甄宓、大桥、小桥、郭女王、曹节、蔡琰、吕玲绮、孙尚香、步练师、吴苋……
以及……
邹晓。
不过现在时机不对,只能先见孔融了。
毕竟从诸葛亮的描述来看,孔融也的确是不容易。
奉皇命千里迢迢从许都赶到荆州,结果自己却已经入蜀了。
等到跟着自己的后宫团成员风尘仆仆来到成都,谁知自己又去了汉中。
虽然孔融的是个孔武有力的大汉,但这样赶路也的确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其实原本他还想再赶去汉中的,但却被诸葛亮劝住了。
只因汉中作为益州的北大门,张绣不可能长期待在那里。
成都,才是现在包括将来很长一个时期内张绣的老家。
所以听了诸葛亮的分析,孔融这才安心留在成都,等候张绣归来。
但话又说回来,孔融当初从许都离开的时候背负皇命还是为了赤壁之战的事情。
刘协还想问问曹操的下落呢。
可如今这件事情早就翻篇了。
谁知道这大半年过去,天下竟然会发生这么多大事呢?
孔融都还没有见到张绣,刘协想要得知下落的曹操就已经回到了许都。
真是让人情何以堪!
建安十四年,还真是颇给人一种沧海桑田之感。
当张绣看到孔融的时候,不免被他的模样给吓了一跳。
因为此刻的孔融竟是泪流满面。
“文举,你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