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曹洪自信满满,但曹昂却并没有立刻答应,而是缓缓说道:
“潼关位置紧要,一旦有失,我等只会更加被动。”
曹洪当即皱起眉头,“少主可是信不过我?”
“那倒不是——只是口说无凭,叔父可敢立军令状?”
曹洪闻言顿时气道:“有何不敢?”
他心中恼火,暗道欠口中说着信任,却又让自己立军令状,分明还是不信!
其实曹昂也是不得这样做。
如果是曹操本人在这里,完全可以直接这样安排:
“先带一万人马,替钟繇紧守潼关,如十日内失了关隘,斩之!”
但曹昂却不能这样说。
只因……
曹洪乃是曹操麾下本族人的第一勇将,地位特殊,跟夏侯惇不相上下。
所以曹昂也只能出此下策。
曹洪立下军令状后领了将令,便连夜离开。
此时夏侯渊却开口劝道:“少主,子廉性躁,诚恐误事。”
曹昂深深叹了口气,“此事昂又如何不知?
只是叔父他方才打败刘雄鸣,如今又毛遂自荐,昂亦是不便拒绝。
是以才以言语相激,让其立下军立状,只愿能让他三思而后行。”
夏侯渊先是点了点头,随即又摇头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西凉军能这般快攻破长安,军中必有能者,子廉便是立下军立状,只恐彼时亦是……”
再者曹洪立下军令状不假,可就算他犯了事,你真的能斩了他不成?
只不过夏侯家跟曹家的关系摆在这里,这句话他实在是不方便说出口。
曹昂点了点头,“此事亦在我预料之中,是以便想请叔父与我押送粮草,随后接应。”
夏侯渊自是没有二话,答应下来。
谁知就在两人临行之前,又一个消息传来,让曹昂恨不能把张绣大卸八块。
就在不久之前打败了袁术的甘宁、高览二人,突然率军自南阳方向北上,剑指司州。
很明显,这是要扼他们之前,跟韩遂、马超遥相呼应。
“可恶!”
曹昂本欲抓起茶碗摔到地上,可想了想又觉得自己这种无能狂怒的模样实在是太过丑陋,终究还是没有这样做。
他思虑半晌,最终还是决定派人南下,应付荆州这一路军马。
但在人选上却犯了难。
赤壁一战后,曹操为了活命,一次性把郭嘉、荀攸、于禁、徐晃四人给卖了。
虽然看似是四个人,但他们在曹操麾下的作用可是举足轻重的。
结果就是如今需要两线作战的时候,在领军人物的选择上有些捉襟见肘了。
毫无疑问,相比荆州,凉州这边才是心腹大患。
所以他才会安排曹洪先去,自己再带着夏侯渊、程昱、许褚等人随后赶上。
但是荆州方面率军出战的甘宁和高览亦非等闲之辈。
甘宁虽然擅长水战,但当年百骑劫曹营的光辉战绩依旧历历在目。
高览更不用说,昔日在袁术麾下的时候就已经河北名将,虽然排名河北四庭柱之末,但是实力却不容小觑。
所以你派过去的人至少也得能跟两人对垒才行。
否则的话这一路有失,以庞统、徐庶之能,绝对会抓这个机会扩大战果。
思来想去,曹昂最终还是在夏侯渊的建议下安排了曹仁和曹彰南下,应对甘宁和高览这一路大军。
曹仁虽然勇猛不及曹洪,但胜在小心谨慎,心思细腻。
至于曹彰,则是跟曹昂同辈的人中少有的勇将。
他的母亲跟曹丕一样,都是卞夫人。
和文武双全的哥哥曹丕不同,曹彰专注于战场,再加上天赋加持,所以年少时便武艺过人。
未及弱冠便喜搏猛虎,臂力过人、不善文章。
当曹操询问诸子志向时,他就自称好为将,因此得到曹操的赞赏。
又因其胡须黄色,被曹操称为黄须儿。
这些年来跟随曹操南征北战,也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
只不过曹操麾下良将实在太多,所以他的光芒也被掩盖了。
但事实上,他的武勇丝毫不在曹家兄弟和夏侯兄弟之下,甚至还尤有过之。
让他跟着曹性,一方面是加强了这一路大军将领的武力值,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曹性这个族叔主将来约束他,免得热血上涌,做出什么冲动的事情。
在安排好一应事情以后,曹昂长长叹了口,颇为疲惫地揉揉眉心。
自曹操失踪的这段时间以后,他已经承受了太大的压力。
虽然所有人都认为他已经做的很好了,但是曹昂自己心里十分清楚,自己做得还不够,远远不够。
如果曹操还在,局势肯定不会变成现在这样。
想到这里,曹昂不免又想起了曹操。
父亲生死未卜,那个神秘人也不再发来消息,偏偏他又对此一筹莫展。
可身为曹操的长子,这一切都是他需要背负的。
就在曹昂因为被迫两线作战而苦恼的时候。
张绣正在执行郭嘉为自己设定的两线作战方案。
战场之上,两线作战原本是应该要极力避免的。
后勤保障就是最大的问题。
但在郭嘉的一手操盘下,如今张绣跟曹昂虽然都是两线作战,但一个是主动,一个是被动,效果自然是大为不同。
对于张绣而言,他的主战场在汉中。
荆州那一路兵马只是为了策应韩遂、马超。
甘宁和高览只要能够吸引曹昂的注意力,迫使他不得不分兵应对,就已经算是完成了任务。
只要能让曹昂在应对凉州军时分散精力,韩遂、马超的压力就会变小,也能拖延更长的时间。
对于张绣而言,这也就达到了他最初的目的:打败张鲁,拿下汉中。
还是那句话,战场相争,最重要的就是主动权。
谁掌握了主动权,谁就能够取得胜利。
如果自己的对手是曹操,他应该不会犯这种错误吧?
张绣的心中不禁冒出了这个念头。
曹贼虽然人品不行,但实力却是毫无疑问的。
哪怕来到这个世界十多年,张绣也觉得单以个人能力而论,自己依旧不是他的对手。
好在自己挖墙脚的功夫好,把曹、孙、刘三家的那些文臣武将挖了个遍。
曹操就算是再天纵其才,只靠自己一个光杆司令也没有办法与自己相争。
大势所趋,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主公,军师求见!”
就在张绣正在沉思的时候,郭嘉入内。
张绣见状便收起思绪,看向郭嘉,“可是战事有了进展?”
自打他率大军到达阳平关,跟魏延、法正等人会合之后,便开始稳扎稳打,攻克此关。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阳平关虽然看似不起眼,却集中体现了这句诗的描写。
此关南倚鸡公山,北濒嘉陵江,地势极为险要。
更兼其南可入川,北通略阳,西至陇南,东达汉中,可以说是张绣想要攻略东川要啃的第一块硬骨头。
张绣早就料到了此关难以攻克,毕竟徐晃和于禁都已经用实践证明过了。
可他却没有想到张鲁军的战斗意志竟然比想象中还要强。
说句不好听的话,颇有些穿越之前大毛打二毛的感觉了。
——以为会摧枯拉朽,不曾想旷日持久。
“张鲁军打定主意固守,若是再这打下去,只怕东线战事有变。”
听到郭嘉的话,张绣愣了愣,“奉孝何出此言?”
“长安已破,韩遂、马超率军围攻潼关。
曹昂命曹洪率军援钟繇,自领中原大军亲自西征,与马超联军在潼关夹关对峙。
曹军驻扎蒲阪,欲要西行渡河,马超本欲在渭河北岸据守,待河东粮食用尽,敌军自行撤军。
韩遂不许,欲行半渡击之之计也。”
紧接着就简单把双方对战的情况梳理了一遍。
张绣闻言不禁皱起眉头。
如果这样的话,自己这边还真是得加快进展才行。
不过既然郭嘉已经都来找他了,那么张绣猜测他应该是已经有了主意。
“然则计将安出?”
果然如同张绣所料的那样,郭嘉微微一笑,“窃与孝直皆以为可另遣一军,改道向南。”
向南,那不是回到蜀地了?
张绣正在疑惑,却听郭嘉又道,“张鲁打定主意欲同与我对峙,驻重兵、运米数万积于天荡山。
故我等可南渡汉水,迂回攻之,若得天荡山,则可再击定军山。
定军山若破,则阳平关可得也!”
定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