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跟张绣见面之前,作为长辈的吴匡和作为兄长的吴懿已经都找她谈过了。
两人都是一个意思,张绣是个好男人,他对待侍妾和妻子并无差别。
更重要的是,吴家现在需要跟张绣联姻,来维持他们在益州的利益。
由于吴苋的前夫是前前益州牧的儿子,前益州牧的哥哥,身份特殊的她很难再嫁出去了。
所以如今机会来了,无论如何都不要放过!
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
对于这种说法,吴苋其实并不抗拒。
她是那种这个时代最为传统的那种女人。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
如今父亲和丈夫都不在了,那自然是听长兄和叔叔的了。
然而想是这么想,等到真正跟张绣见面的时候,还是被他强大的气场给压制住了。
张绣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这才提出两个人去外边转一转。
主要就是想通过这种方式缓解吴苋的紧张心情。
正如诸葛亮所想的那样,虽然是政治联姻,但他还是尽可能的想跟吴苋培养培养感情。
毕竟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等到张任把妻儿接过来,自己可就没时间再跟吴苋培养感情了。
当然,如果到时候吴苋依旧不愿意接受,那他也只能说一句对不起了。
想到这里,张绣不免觉得有些好笑。
其实郭嘉大可不必那般担心。
自己能够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凭的都是自己的努力,又怎么可能不知道政治联姻的意义?
像现在这种形势,他肯定会纳吴氏为妾。
反正双方需要的从来都只是一个形式罢了。
假如等到自己的家人赶来,吴氏依旧抵触这一桩婚姻的话,结果依旧不会有什么改变。
只不过以张绣的性格,到时候自己十有八九就不会碰她了。
妻不如妾、妾不如偷这种话那是对普通人而言的。
自己那么多娇妻美妾,个个都是能够在历史上留名的人物,还会少她一个?
不过真走到了那一步,对于自己跟吴苋都不是好事。
所以张绣还是想努力一番。
张绣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潜意识里其实已经把吴苋当成了另一个邹晓,所以才会对她这般迁就。
好在让张绣欣慰的是,吴苋似乎并不抗拒跟自己交流。
当两人走在成都的大街上以后,她明显开朗了不少。
在张绣的要求下,她开始向张绣介绍起成都的风土人情来。
久居蜀地的她对于这座城市已经颇为了解。
这也让张绣从吴苋身上学会了不少新的姿势。
第557章 孙策:张绣,汝与曹贼何异?!
成都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古城。
早在前秦时期,这里便有了古蜀国,为“戎狄之长”。
后来秦国兼并蜀国,设置蜀郡于成都,秦国越发富强,为将来一统六国提供了一定的物质保障。
到秦昭襄王五十一年,蜀郡太守李冰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率领该地人民主持修建了沿用至今的水利工程。
那就是大名鼎鼎的都江堰。
都江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惟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它最伟大的地方在于建堰2000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
《都江堰》这篇散文也被收入了语文课本,成为了大家阅读理解的老朋友。
到了秦末汉初年间,成都取代关中,成为了新的天府之国。
西汉元封五年,汉武帝分天下为十三州,置益州。
汉末新初,王莽改益州为庸部,蜀郡为导江,治临邛。
新朝地皇五年,公孙述称帝,定成都为成家,又改益州为司隶,蜀郡为成都尹。
到了东汉又改回蜀郡,就这样沿续了近二百年。
两汉时期,成都的城市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到西汉末年就已成为仅次于长安的全国第二大手工商业都会。
成都不仅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商品经济活动的中心,也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和重要口岸。
等到刘焉提出废史立牧,走马上任益州牧以后,更是将益州从广汉郡雒县移治于成都。
至此,成都便成为了作为州、郡、县三级政府治地,政治地位再一次得到提升。
此外,成都精美的蜀锦一直受到官方和民间高度赞赏和欢迎。
甚至有很多人不远千里入蜀,就是专程为蜀锦而来。
注意到吴苋在言谈中对蜀锦颇多推崇,张绣顿时也来了兴趣,主动提出让吴苋带自己去见识一下。
这让吴苋心中大感奇怪。
像张绣这样的大将军,竟然也会对这种事情感觉兴趣吗?
想归想,吴苋也是顺从地带着带着张绣开始了踏街。
在之后的几天,张绣就在吴苋的带领下,将成都比较有名的蜀锦铺子跑了个遍,张绣甚至还为她购买了不少。
在此期间,两人一度被认为是一对夫妻。
类似什么郎才女貌、琴瑟和鸣、举案齐眉这样的好话收了一箩筐。
对于人民群众送上的助攻,张绣自然是照单全收。
吴苋在羞涩之下,也是默许下来。
她原本以为,张绣是不容错过的好男人这种说法只是叔父和兄长想让自己嫁给自己张绣的托辞。
但通过如今这几天的事情,她却是真的相信了。
毕竟像张绣这样的人肯定是日理万机的,但他却能够放下手头繁杂的诸多事务来陪自己。
能做到这一点的男人不说是绝无仅有,也绝对是凤毛麟角的存在了。
所以吴苋对于张绣的好感度那是蹭蹭蹭的往上涨。
短短几天就直接从泛泛之交一路飙升到了莫逆之交,距离最后的生死之交只差临门一脚。
不仅仅是吴苋本人,就连吴匡和吴氏兄弟得知张绣和吴苋在这段时间以来的所作所为以后,都感动的泪流满面。
吴氏兄弟自不必说,自从配合张绣做内应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要跟张绣站在一起。
如今更是死心塌地,将张绣当成了自己的明公。
就连原本站刘协的吴匡,心思也渐渐有了改变。
哪怕张绣只是在做秀。
但做秀能够做到这一步,这份诚意已经足够让吴匡内心的天平产生倾斜了。
因为有些身居高位的人甚至连做秀都不愿意。
诸葛亮和郭嘉对于张绣的这种做法更是连连称赞。
主公当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陪着吴苋在街上逛了几天,结果恋爱也谈了,人心也收了,轻描淡写就给他们治理蜀地送上了一记助攻。
然而众人都不知道,张绣其实并没有做秀。
只不过理由却跟众人想的不大一样。
一方面是他本来就闲,并不像吴家人认为的那样日理万机。
实质上这一点就连郭嘉也不知道,只有诸葛亮等张绣麾下的老人知道。
在这种情况下,有美女相伴出游,原本就是一件赏心悦目的愉快事情。
另一方面则是张绣在考察市场。
就连吴苋自己都没有发现,这几天与其说是张绣在陪着她四处闲逛,实际上却是她陪着张绣。
除了第一天之外,之后去哪儿、何时去、去多久,完全都是张绣说了算。
不过因为去的都是蜀锦铺子,并且吴苋一听人家店主称她跟张绣是夫妻而张绣又默认下来的时候,她的心就已经乱了。
整个人的眼里也只剩下张绣,其他什么事情都顾不上了。
张绣对蜀锦这么上心,则是因为他敏锐地看到了其中的商机。
通过这几天对市场的调研来看,通过多年发展,蜀锦虽然已经名声在外,也形成了几家有口皆碑的老字号产业,但运行模式依旧不够成熟。
市场内部良莠不齐,以次充好、以劣冒优的事情比比皆是。
在张绣看来,既然蜀锦这么受欢迎,身为益州统治者的他就有必要将之好好规范,目的自然是从中获取更大的利润。
所以过了几日,张绣便召来诸葛亮和郭嘉,将自己的调研结果交给了他们,并且初步提出了自己的处置意见。
说白了其实就是让他们去做两件事情:
第一是成立专门织造蜀锦的官营作坊。
如今的蜀锦绝大多数都是私营的,但不少私营作坊背后都跟官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如今张绣就是要转暗为明,让官方直接下场。
当然,蜀锦不是盐铁,没有必要搞成官方专卖。
张绣的想法是形成以官营为主体,官私合营、私人运营等多种形式并存的制度,然后慢慢推广到全国。
第二就是由新成立的官营作坊来制定行业统一标准。
要打破固有观念,并不是在成都生产的锦就能叫蜀锦。
只有达到了一定条件,比如经纬比例恰当、图案清晰、色彩丰富、花型饱满、工艺精美等等,才能够称之为蜀锦。
有一说一,张绣提出的这两点要求还是比较宏观的。
毕竟他不是搞经济学专业的,也只能结合依靠穿越的优势谈一些浅薄认识。
但仅仅如此,已经让诸葛亮和郭嘉对他深感佩服了。
诸葛亮还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