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如今张绣却直接将这么重要的工作交给了他们,足见他的选人用人理念。
三人怀着激动的心情答应下来,同时也在心中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拒敌于国门之外。
做出安排以后,双方自然是分道扬镳。
张绣则是带其他人继续赶往成都。
行行复行行,这一路上的行程颇为无聊。
虽然已经接受了这个事实,但是刘璋一想到自己返回成都就要把祖宗基业交给张绣,终究还是意难平。
好在法正和张任这段时间也没少安慰他。
如今天下的形势已经跟以前不同了。
还想像二十年、十年之前那样偏安一隅已经不现实了。
既然刘璋不能适应这个环境,倒不如将一切交出去,自己抽身而出,去过逍遥自在的日子也不错。
当然,前提是那个接受益州的人值得托付,不会干出那种过河拆桥、卸磨杀驴的事情。
张绣恰恰就是这种人。
特别是张任更是用自己的性命保证,张绣绝不会对刘璋及其家人下手。
被两人劝着劝着,刘璋也渐渐想开了。
第555章 取西川,拜州牧,封百官
将张绣任由刘璋跟张任沟通的这一幕看在眼里,郭嘉不免暗暗摇头。
哪怕如今已经基本确定可以顺利拿下西川,但他依旧还是觉得直接杀了刘璋最省事。
一劳永逸,没有后患。
否则万一哪天刘璋想不通了要反悔,那就太麻烦了。
可既然张绣执意如此,他也没有办法。
就这样顺其自然吧。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给刘璋留一条生路也不是没有好处。
至少无损于张绣的好名声。
行行复行行,数日过后,一行人终究是来到了成都。
诸葛亮、吴匡得到消息,早早就和张松,吴懿、吴班兄弟在城门口迎接。
双方相见,诸葛亮看到张绣的第一句话就是:
“主公,今大事成矣!”
张绣看着意气风发的诸葛亮,连忙将他扶了起来。
他上上下下打量了诸葛亮和吴匡一番,见两人气色都是极好,便笑道:
“今得益州,吴将军和军师当为首功!”
“全靠军师运筹帷幄、匡实不敢揽功。”
“多亏主公未雨绸缪,吴将军竭力相助,亮实不敢当也!”
三人说完这番话,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紧接着一起哈哈大笑起来。
张绣又在诸葛亮和吴匡的介绍下跟张松、吴懿、吴班兄弟见了面,对他们在第一时间弃刘投张的立场表示了高度肯定,并赞扬了他们在这次行动中的表现。
在城门口稍稍停留了一阵,张绣抬起头看了看这座在后世都赫赫有名的城池,意气风发地说道:
“走,进城!”
随后便在众人的陪同下走进了成都。
建安十四年,汉宗室大臣、益州牧刘璋有感于自身实力不足,主动邀请大汉骠骑将军、宣威侯、扬州刺史张绣入川,助其对抗虎踞汉中的诸侯张鲁。
刘璋在跟入川的张绣相见以后,双方进行了密切友好的交流,并就未来的合作计划充分交换了意见。
张绣认为,益州作为全国面积和人口第一大州,幅员辽阔,早在秦代就得到开发,是一个实力强大的州。
张绣指出,前益州牧刘焉充分发挥了宗室大臣的领导表率作用,能够以上率下、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朝廷对益州刺史部的各项方针政策,率领全州人民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益州的经济建设和各方面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张绣强调,刘璋任益州牧期间,继承和发扬了刘焉的优良传统,使益州在战乱期间保持了来之不易的和平稳定局面,是一名称职的益州牧。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他愿与刘璋凝心聚力,团结共赢,坚决抵御曹操、张鲁等对益州心怀不轨的反动势力。
刘璋对张绣的发言深表赞同,认为张绣的讲话深入浅出、条理清晰,既有理论高度,又有思想深度,对益州未来的发展具有很强的针对和指导性。
经过认真研究,反复推敲,刘璋认为值此特殊时期,只有像张绣这样德才兼备、能力优秀的人更适合益州牧岗位。
最终,刘璋心甘情愿交割印绶文籍,将益州让于张绣。
张绣象征性地谦让了一下,也就接受了刘璋的好意。
他没有再去搞什么三请三让的把戏。
反正最终结果都一样,着实没有必要整那些虚的了。
张绣和刘璋在公开场合正式宣布了这个决定以后,便有信使快马加鞭将消息传到益州各郡县,要求各郡太守、县令迅速领会精神并执行决定。
益州诸郡大部份人都领命降了张绣。
毕竟跟刘璋相比,张绣无疑是一个更加合适的领导。
无论从各个方面而言都是如此。
况且刘璋这个做主公的都投降了,其他人归降的时候自然是顺水推舟,毫无心理压力。
偶有那少数想讲条件的,也被张绣以理服人,最终选择了投降。
唯独一个例外。
巴郡太守严颜。
严颜年纪虽高,但精力未衰,善开硬弓,使大刀,有万夫不当之勇。
听闻刘璋将益州让给张绣的事情以后,大骂刘璋是个怂包,拒不承认刘璋的决定,自己虎踞江城,不竖降旗。
张绣麾下诸将闻言大怒,纷纷主动申请出战。
有一说一,虽然这样兵不血刃地拿下益州是一件好事,但对于诸将而言未免有些无聊了。
难得现在有这样的机会,众人自然是都想要好好活动一番筋骨。
就连向来不争不抢的赵云都着急了,想让师兄照顾一下师弟,给个机会。
然而张绣却在一番思索过后,最终派出了同样是老将,且刀法箭法双绝的黄忠出马摆平此事。
张绣给出的理由是黄忠年纪和严颜相差仿佛,派他去对付严颜不会被说成是欺负人。
黄忠从来没想到有一天年龄大竟然还能变成优点,得到张绣认可的他自然是大喜过望,在众人羡慕的目光中带着人就直奔巴郡而去。
有感于张绣对自己的信任,黄忠在来到巴郡以后,并没有第一时间发起进攻,而是直接在江城下向严颜发起了挑战。
他声称自己不带一兵一卒,要跟严颜打一场武将战。
如果自己获胜,严颜就要无条件投降。
如果自己失败,他不但会退出巴郡,还会劝张绣从此不再征讨巴郡,让他独立于益州存在。
严颜虽是一员老将,却对自己武艺极为自信。
眼见黄忠与自己年纪相仿,又听说他弓马娴熟,况且这个对赌条件还这么优厚,好胜心起,遂答应了他的约战。
黄忠VS严颜。
这一战让两军战士大饱眼福。
有道是人的名,树的影,黄忠和严颜皆非浪得虚名之徒。
一个刀法大开大合,气势昂扬,一个刀法神鬼莫测、变幻无双,竟然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材。
同时两人皆能拉开硬弓,等到拉开距离以后又是一通对射,谁也奈何不了谁。
两人以年迈之躯竟然是在城下整整大战了五十余合。
不过黄忠终究还是技高一筹。
在最后阶段,他不但以连珠箭法击败了严颜,甚至连他手中的弓都给折了。
这让严颜大为惊讶。
他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他竟然会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被一个同龄人击败。
黄忠给他好好上了一课,让他明白了什么叫做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若是被赵云、魏延、张辽等人击败,他兴许还有借口说拳怕少壮。
但如今被黄忠击败,他自然是输的心服口服。
在被黄忠光明正大的打败之后,严颜便打开城门,率领全郡将士投降。
黄忠亦是代表张绣接受了严颜投降,两员老将大战之后相视一笑,握手言和,倒也成就了一段佳话。
此战过后,黄忠和严颜皆是名声大躁。
同时巴郡被攻克,也意味着张绣彻底拿下了西川。
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吴匡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圣旨,宣读了皇帝的旨意。
朝廷免去了张绣的扬州刺史职务,正式任他为益州牧,同时依旧保留骠骑将军和宣威侯的封号。
麾下原有人马和益州所降文武,尽皆重赏,定拟名爵。
这道圣旨的内容没有任何问题。
原本张绣这个扬州刺史就有些名不副实。
他实际上只控制着江北的九江和庐江二郡,整个江南皆在孙策掌控之中。
如今让张绣出任益州牧,倒真能够称得上是拨乱反正了。
不过让张绣惊讶的也并非是圣旨的内容。
要知道吴匡离开许都已经很久了。
但他却能掏出圣旨,那就说明这是他在离开许都之前就拿到的。
想通了这一点的张绣不免觉得有些好笑:“倒是没有想到他对我这般有信心。”
有一说一,在那个时间点就是张绣本人都没想到自己会这么轻松就拿下西川。
刘协却连圣旨都已经准备好了。
对此张绣也只能感恩了。
有一说一,益州牧这个名份还是很重要的。
毕竟如今东川还在张鲁手中。
自己作为朝廷正儿八经册封的益州牧,拿回汉中是再理所当然不过的事情了。
什么是大义?
这就是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