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江夏、乃至是整个荆州的民众便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
那就是张绣明明才刚刚纳了三房侍妾,却没有跟往常一样进入到一段比较舒缓的生活。
这可是以往的惯例。
每当张绣纳妾,文武百官都要放假三天。
乃至于整个城池的氛围都会跟着变得轻松不少。
然而这一次,除了张绣举行婚礼的那一天之外,百官不但没有放假,全州的气氛反倒是变得紧张起来。
各部门每天都有人进进出出,显得格外忙碌。
此外军马粮草亦是调动频繁。
有经验的人立刻便意识到,这是要打仗了!
可如今张绣占据四州之地,东南部是原本就关系很好,如今更是结为姻亲的江东孙策。
西部的刘璋怎么看都不像是会搞事的样子。
那么来自外部的威胁就只可能来自于北方的曹操了。
果然,这个猜想在不久之后就变成了现实。
很快,一个消息在荆州快速传开:
曹操率五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南下,号称要藉此一战踏平荆楚之地,为当初在宛城之战的自己和不久之前在南阳的夏侯惇报仇。
气氛陡然变得紧张起来。
在这种情况下,便由张绣亲自出面安定人心。
自己当年能以五万兵马打得拥有十五万兵马的曹贼弃袍割须,落荒而逃,如今照样能靠着这十五万兵马让曹操怎么来的就怎么回去。
更不必他们还有江东孙策这个坚实的盟友。
所以大家不要悲伤,更不必害怕。
此战,张绣必胜!
就在张绣出面安抚人心,作为说客方才得到消息的郭嘉火急火燎地去找张绣时,新任大汉丞相已经誓师出兵了。
他甚至还当场吟了一首诗。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建安十三年。
曹操在花费了好几年的时间打败袁绍及其残余势力,成功统一北方以后,终于将目标转向了南方。
首先,他就将目光放到了那个在自己统一北方的时候就不断搞乱的张绣,和曾经试图偷袭自己大后方的孙策、刘备身上。
至于刘璋、张鲁等人,还得往后再稍稍。
出于谨慎心理,曹操先是派遣夏侯惇去征讨荆州北方的门户南阳郡。
不曾想夏侯惇却在博望坡被张绣四大军师之一的徐庶算计,前锋大军险些被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
幸得郭嘉及时赶到,这才没有铸成大错。
可这一仗终究还是败了。
不但如此,大军还丢了郭嘉这个军师祭酒。
虽说是郭嘉最终是自己决定要去找张绣的。
夏侯惇怎么拦也拦不住。
但是一想到十年之前自己也是在南阳丢了乐进、丢了典韦、丢了曹安民的事情,曹操顿时就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
南阳!
又是南阳!
这次说什么也要将之拿下!
北方的平定让曹操感觉到时机成熟,所以他最终下定决心,废除三公,自封大汉王朝丞相。
这也是自刘秀光武中兴,建立东汉王朝以来的第一位丞相,极具代表性。
因为这件事情意味着曹操对汉朝的掌控力度进一步增强。
同时也意味着着传承了四百年的刘氏皇权的进一步削弱。
曹操就任丞相不久,便决定在秋七月丙午日出兵,南下征讨荆、吴。
此时的曹操已经五十三岁,刚刚度过了自己人生当中最为充实的一段时期。
去岁冬月,曹操平定乌桓返回得胜回师,在经过碣石山时写下了一首四言古诗《观沧海》。
他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勾勒出了自己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看到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
既刻画了山河的壮丽,更表达了他托物言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
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
可谓佳作。
时隔一年,曹操在南征之前回首起自己的漫漫人生路,只觉无限感慨,于是又创作了这一名篇。
这首《龟虽寿》比起《观沧海》的艺术层次更上一层楼。
主要还是曹操想到了自己此战的对手是曾经一度打败过自己的张绣,和跟张绣年纪相仿还成立了攻守同盟的孙策。
想当年,曹操跟张绣族叔张济和孙策的父亲孙坚并肩作战、同辈论交。
如今却要跟这两个小辈争夺天下。
一想到这一点,他就不禁感慨万分,恍若隔世。
自己固然是上了年纪,却是人老心不老,故而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
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壮志。
听到曹操在大军开拔之前创作了这首诗,众人忍不住纷纷叫起好来。
纵然自家丞相有再多缺点,猜忌心重、好大喜功、爱好人妻,有时候甚至还有些刚愎自用。
但是他的文学素养向来却是毫无争议的。
特别是这首诗虽然语言质朴,浅显易懂,但却清峻刚健,集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体。
充分表现出了曹操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哪怕是没什么文化的人听了,都能够感觉到其中充满着的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
述理、明志、抒情在这短短的一首四言古体诗中实现了完美的结合。
作为大军出征之前的宣言简直是再合适不过。
三军士气大振,只觉得跟跟着丞相混,天下之大,何处皆可去得。
当即便有人将这首诗抄写下来,在全军广为流传。
随后曹操又亲自为曹洪、曹仁兄弟和刚刚被自己表为折冲将军的许褚各自斟酒一杯,亲自送大军出行。
因为夏侯惇先前已经走过一遍,所以这次曹洪、曹仁兄弟引军十万为前队,一路南下时便颇为顺利。
很快,一行人便来到了荆州北部。
话说这一日,许褚引三千铁甲军头前开路,在来到博望这个夏侯惇的伤心地时,就遇到了早就严阵以待的张辽。
自打先前一战打败夏侯惇之后,张辽就知道曹操不会善罢甘休。
所以在徐庶写给张绣的战报中,他也是添了一笔。
主要还是建议张绣暂时先不要召回上次派来支援的张郃跟乐进,准备随时应对曹操即将到来的大军。
张绣对于张辽的建议自然是从善如流。
正所谓,从谏良计、可得自保,谏言良策、多多益善,进退之谏、破敌良策也。
尽管如今已经时过境迁,但张绣依旧保留了自己听劝这个优秀的品格。
张郃、乐进,包括他们上次带来支援宛城的部队统统留在了南阳。
好在南阳原本就是张绣起家的地方,如今又重新焕发了天下第一大郡的昔日风光,所以根本就不愁粮草问题。
张辽跟张郃、乐进稍一合计,便轻轻松松将带来的兵马和宛城原有兵马进行了整编。
这一次,当听到探马报说曹军先锋到达的时候,张辽便带着张郃跟乐进一并来到了城外。
目的自然是先跟对方碰碰面,好探一探虚实。
不过三千先锋军,就算硬碰硬打一场也没什么问题。
此时两阵对圆,许褚当即排众而出,直指张辽道:
“张文远,汝前番一把火烧了元让小半人马,今吾又复来,且看吾还能中计否?”
张辽闻言当即摇了摇头:“汝莫要误会,火攻乃军师之计,与吾并无干系,辽实在不敢居功也。”
“我问的是这个吗?”
许褚一看张辽竟然还摆出了一副谦虚不受功的模样,顿时就怒了。
自己说起这件事情的本意是告诉张辽,他许褚这次是来为夏侯惇复仇的!
夏侯惇在南阳吃的亏,他这次就要帮着讨要回来!
谁曾想张辽竟然还是这种态度?
我问你那是谁的计策了吗?
并且你这一副愧不敢当的模样是闹哪样啊!
岂有此理!
简直是岂有此理!
对于许褚的怒火,张辽却是恍然不觉。
他皱起眉头看了许褚一阵,随即缓缓说道:“许仲康,汝既知前番夏侯元让败退而走,如今为何又来犯我疆界?”
那副疑惑的表情就好像是真的不知道许褚为了什么才来打南阳一般。
“可笑!”
别看许褚的外表跟胡车儿一样是个粗人,但他其实一点都不瓜。
当初许攸恃功而骄,作妖不停,他就是猜透了曹操的心思,才敢直接当街动手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