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说着便看向前方,“嘉倒要看看,这火攻之法为吾所破,设计之人当如何应对?”
第502章 雕虫小技也敢班门弄斧?
“军师,到底发生了何事?”
博望坡战场,张辽在跟徐庶顺利会合以后,立刻不解地问道。
徐庶对于张辽早在自己下令之前主动撤出战场的行动颇为欣喜。
暗道不愧是主公特意从吕布麾下挖过来的人材,这战术素养愣是要的。
不过他一开口依旧是吓了张辽一跳。
“我们的计策被识破了!”
在张辽惊讶的目光中,徐庶望着不断减小的火势,目光凝重地说道:
“对方用了以火灭火之法,破了某的火攻。”
“怎么会?”
张辽只觉得不可思议,“以火灭火,这是何法?辽从未听说过。”
“吾先前亦是只有耳闻,不曾想今日却亲眼见到了。”
徐庶的声音透着苦涩,“若吾所料不错,对方定会抓住机会,趁势反攻。”
他没有想到,有朝一日自己精心安排的火攻谋划竟然会成为他人的实验品。
徐庶扪心自问,假如双方易地而处,他都不敢冒险使用这种方法。
因为这种方法风险极大,要想执行需要极大的魄力。
一个操作失误,搞不好就弄巧成拙,让原本的那一线生机彻底消失。
在两千年以后的现代,人类早就将以火灭火这种事情的科学原理分析透彻。
用气象学的知识来解释就是:
当更辽阔的背景风向较为稳定且微弱时,自然火点的温差形成的局地热力环流就将占据主导。
此时火点上空的气团急剧受热膨胀抬升形成局地低压。
在这样的气压梯度下,地面将有周边的风吹向火点。
此时如果在火点周边人为引燃新火线,会被地面风引导并不断靠近自然火点。
当两者间的可燃物烧尽时,相当于清理出更宽阔的隔离带,就能非常有效阻碍控制原自然火点。
这种解释听起来比较抽象。
但只要看过海尔兄弟的小朋友们应该都会记得。
当然,身处这个时代的徐庶和郭嘉都不知道热力环流的概念。
也不知道生火必须要满足三大条件:氧气、着火点、可燃物。
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对以火攻火的理解。
徐庶设计将夏侯惇的兵马引到博望坡,就是看中了这里地势狭窄,又有大量的芦苇可以助燃。
一旦火焰燃烧起来,身处火海中的敌军根本没有办法脱离。
万万没想到,原本打算出使荆州的郭嘉恰好也来到了南阳。
因为他来得迟了,所以未能及时阻止夏侯惇被张辽诱到了博望坡。
但他对于火攻的理解却不输于徐庶。
当发现前军的失败已经无法挽回的时候,他立刻就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并且贯彻落实下去。
尽管没有亲眼看到郭嘉的安排部署,但徐庶从现场发生的情况来看,就猜到了对方一定是提前将芦苇清除,制造出了一个人为的隔离带。
这样一来,当火势蔓延到隔离带的时候,就会出现无物可燃的尴尬局面。
此时再放一把火,新火就不会往外烧,只会朝着大火的方向烧。
至于原理就是之前说的热力环流。
芦苇着火以后,火焰中的空气会变热。
空气一旦变热,就会形成热气流上升。
那么大火周围的冷空气就会跑过来补充,大火周围就仿佛是一个出口朝天的抽风机。
此时再放火,新火就不会向外蔓延,而是自然而然朝着大火的方向去燃烧。
两股火焰撞到一起,又没有可燃物,还会争夺用以燃烧的氧气,自然就会熄灭了。
只是眼下不是解释这件事情原理的时候,因而徐庶摆了摆手说道:
“此事容后再详说——张郡守,前方那是何人,为何没有撤回?”
张辽闻言不禁有些尴尬,“此乃马幼常,应是命令尚未传到,末将这便派人再催。”
他心地善良,想着马谡到底还未到弱冠之年,所以并没有把他抗命不遵的事情说出来。
毕竟在战场上抗命的罪名是很严重的。
特别是在这种关键时刻。
身为马谡的领导,张辽到底还是想保他一把。
徐庶和马良一听马谡的名字,不禁都皱起了眉头。
两人都是极为聪明之人,只看张辽的表情就猜到了事实。
徐庶想到张绣对自己的叮嘱,不免有些意外。
这马谡居然还真的搞出了事情。
只能说主公看人真准。
马良对于五弟不听号令的行为既是无奈,又是愤怒。
正所谓军令如山,他这岂不是在找死?
只是张辽没有明说,两人也就装作不知。
至于是不是要秋后算账,就看此战的结果和徐庶的心情了。
“不必了!”
听到张辽说要派人去追,徐庶一摆手,果断说道,“此时再叫他回来已是迟了,倒不若以他为饵,借此时机与曹军一决胜负。”
徐庶心说既然马谡不愿意回来,那索性就废物利用一番吧。
“一决胜负?”
张辽听到徐庶的话,不禁一怔。
这就要决战了?
太快了吧!
“不错,如今火攻之计已被敌方所破,若此时再撤,只恐军心涣散,为敌所趁。
徐庶先是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但随即表情便转为坚毅,“既然如此,索性便转佯攻为强攻,趁我军士气正旺,与之好好打上一场。”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原本双方的兵力比拼是八万对十万。
但经过这场大火一烧,大家相当于是回到了同一起跑线上。
在双方兵力相同的时候,比拼的无非就是为将者的指挥能力和士卒的单兵作战能力。
对于这两点,徐庶有着充足的信心。
张辽、乐进、张郃三人,随便拎出来一个都能指挥大规模作战。
如今将八万人马交给他们,徐庶放心得很。
另一方面,虽然对方的指挥官破了他的火攻之计,但徐庶却不愿意就这样认输。
他要堂堂正正在战场打败对方。
这便是阳谋。
“可敌方足有十万大军,只怕我等力不能及。”
张辽有些担忧地说道。
因为之前的计划是借着火攻以少打多,主力还在宛城内。
“吾已命宛城守军赶来支援。”
在张辽惊讶的目光中,徐庶说出了自己的打算:“正面战场便交由郡守指挥,不知郡守可有信心?”
张辽听到徐庶这么说,不禁浑身一震。
随即沉声说道,“辽必不负军师所望!”
“甚好。”
徐庶点了点头,一系列的安排如行云流水一般布置下去。
王对王,将对将。
正面战场交给张辽,让他来对付夏侯惇。
李典和于禁则是交给张郃跟乐进。
此时战场的主动权依旧在他们这一边。
徐庶相信,有这三员名将带领,再加上自然坐阵指挥,纵然对方破了自己的火攻,一样要吞下失败的苦果!
就在徐庶安排部署的时候,郭嘉也发现了一直追在夏侯惇大军屁股后边的马谡,不由为之一怔:
“孤军深入?竟是不撤?”
在他看来,对方既然能够想出火攻之计,此时肯定是已经知道了火攻失败的事情才对。
在这种事情下还敢派人来追,真不知道应该说对方勇气可嘉还是无知无畏了。
“既是如此,那嘉便不客气了!”
郭嘉双眉一扬,当即开始下令。
他让李典继续护着粮草车辆,再招于禁回到后军,和李典一起防备可能自后方而来的奇袭。
说是可能,但郭嘉觉得后方来敌其实就是必然。
同时也通知夏侯惇随时准备防守反击。
“吾乃襄阳马谡,盲夏侯休走!”
听着马谡那嚣张到极点的声音,夏侯惇只觉得脸上发烧。
这当然不是被热的——尽管此时附近的确是很热。
方才他在于禁的提醒下想起敌军有可能会用火攻,却是为时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