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如今正在许都吴匡家中,等待着张绣的到来。
自从建安元年,时任兖州牧的曹操将天子刘协自洛阳迎至许县以后,这座城市便更名为许都,代替洛阳成为了大汉帝国的都城。
有道是岁月如飞刀,刀刀催人老,再回首天荒地老。
转眼十二年过去,汉帝刘协也从一个十五岁的少年成长为了一个二十七岁的青年。
虽然刘协贵为天子,但就他本人而言,在许都这十二年他其实过得很是憋屈。
严格地说,不仅仅是这十二年。
自打他成为皇帝的那一天开始,他就一直过得很憋屈。
刘协八岁登基,是典型的少年天子。
前任汉少帝刘辩是他同父异母的兄长,两人关系其实还算不错。
中平六年,独掌朝政大权的权臣董卓废掉刘辩,改立时任陈留王的刘协为皇帝。
这种不正常的登基方式就注定了刘协的悲剧人生。
刘协登基后,原本就大权在握的董卓自封相国,完全控制了中央政权。
从那时开始,刘协便开始了他作为傀儡皇帝的漫长生涯。
事实上,刘协并不是一个无能的皇帝。
当初十常侍作乱,劫持少帝刘辩和刘协逃出宫外,后来回宫时恰好在北邙山迎面遇上董卓率领的陇西铁骑。
汉少帝刘辩虽然比刘协还要大好几岁,但是初次见到奔腾而来的西凉铁骑,顿时被吓得浑身发抖,大热天的全身冷汗手脚冰凉。
当董卓问刘辩祸乱缘由时,刘辩双腿战栗、口齿不清,甚至连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
然而当问及刘协时,年仅八岁的刘协却对答如流。
正是因为刘协的这种表现,使董卓认为刘协比刘辩贤能。
再加上他自认和收养刘协的董太后同族,所以从这时起就有了废少帝立刘协的心思。
由此便可以看出,刘协少年早慧,绝不是无能之人。
只可惜他生错了时代。
假如他生在汉朝中兴的年代,哪怕年少即位,依旧能够建立一番功业。
可惜他偏偏生在了王朝末期。
事实上,在董卓专政到他被司徒王允设计杀死之前,还不到十岁的刘协就曾经试图自救过。
当时的宗室大臣、幽州牧刘虞的儿子刘和在长安朝廷担任侍中。
被董卓带到长安的刘协希望凭借关东军的力量还都洛阳,就派刘和潜出武关求援,想藉此摆脱董卓的控制。
刘和带出消息以后,就发生了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事件。
可惜的是,十八路诸侯各有各的想法,众人各怀鬼胎,稍遇挫折就逡巡不前,最终讨伐董卓的行动自是偃旗息鼓。
直到初平三年,司徒王允设下连环计,这才借助董卓义子之手吕布除掉了董卓。
刘协本以为董卓一死,自己可以慢慢拿回权力,再度中兴大汉。
万万没想到,王允在设计杀死董卓以后,骄傲自满,加上气量狭小,未能维持住关中的局势。
结果董卓部将李傕、郭汜兴兵造反,攻下长安。
于是刚刚摆脱了董卓控制的刘协再一次成为了李、郭二人的傀儡。
后来李、郭不和,相互争伐,把长安搞得一团糟,直到四年之后的建安元年,刘协被曹操接到了许都。
可惜迁都许县后,刘协跟以前一样,依旧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事实上,由于曹操比董卓、李傕、郭汜的能力更强,所以导致刘协只能守位,就连汉廷百官也只是备员而已。
他的日子过得甚至还不如董卓、李傕、郭汜那时候。
当然了这其实是刘协的错觉。
曹操比以上三人聪明得多,也不像他们那么猖狂,至少在面子上对刘协还是十分尊重的。
刘协之所以觉得还不如在董、李、郭时代,完全是因为他长大了。
曹操执政的这段时间正好是他从少年向成人转变的时期。
普通人在这个年龄段都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更不必说是堂堂天子了。
按照穿越以后的说法,这个年龄阶段其实就是中二期。
中二少年刘协对于曹操把持朝政的行为感触更深,自然也是更为不满。
在许都的十二年,刘协多次试图摆脱曹操控制。
闹得最大的一次就是衣带诏事件。
原本刘协对此事寄予厚望。
可惜最终还是失败了。
衣带诏事件之后,刘协听从吴匡建议,吸取教训,选择了暂时蛰伏。
自此以后,他跟曹操这一对君臣勉强算是相安无事。
倒是刘协之妻伏皇后却写信给她的父亲伏完。
在信中尽数曹操残暴不仁之事,希望伏完能够效仿董承,铲除权臣。
可惜的是伏完在见过了董承的下场以后,始终未敢行动。
直到去岁曹操攻破邺城,种种迹象表明他要改将邺城作为行政中心以后,刘协的胆子又大了起来。
他秘密召见被自己视为强援的张绣、刘备、马腾、孙策等人,想要趁着曹操不在许都的机会再搞一波大的。
可惜的是,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凉州的马腾和韩遂发生内讧,马腾接受了曹操的怀柔之策去了邺城。
这样一来,来到许都的就只剩下张绣、刘备、孙策了。
不过孙策此时正在交州,所以派出了他的弟弟孙权作为代表。
在这三人当中,刘协最看重的还是张绣。
尽管刘备是他亲封的皇叔,也是三人当中最受他信任的那个。
可惜此时的刘备手中无权,就连在新野的根据地还是刘表生前给予的。
刘表死后,荆州全域被张绣掌控。
也不知道是顾念旧情还是什么其他原因,张绣对于刘备驻扎新野这件事情并没有给出解释,而是依旧保持了现状。
不过这一次两人并没有一同前往许都。
孔融出使荆州的时候先到的新野,得到消息的刘备便即刻启程,比张绣更早一步来到了许都。
然而刘协却并没有召见他。
就是因为听吴匡说张绣马上也要到了。
所以尽管刘备是皇叔,刘协也只能委屈他先等一等了。
总的来说,刘协和吴匡都对张绣寄予厚望。
两人觉得张绣就算不能让刘协立刻摆脱现在这种处境,也能够稍稍改善一下吧?
又过了半柱香的时间,就在刘协忍不住要再一次开口询问的时候,屋外忽然有人敲门。
刘协和吴匡对望一眼,吴匡立刻说道:“国家,我去看看。”
等到吴匡离开,刘协深深吸了一口气。
身为大汉天子,他还是第一次跟张绣这位自己亲封的骠骑将军见面。
不知为何,他竟是感觉到有些紧张。
这让他自己都觉得有些好笑。
就连初见曹操的时候他都没有这种感觉好吗?
他也只能将之归结为自己对于张绣的到来太期待了。
毕竟自打他登基开始到现在近二十年,明明身为大汉江山之主,九五之尊,可却一直活在他人的阴影之下。
如今好不容易看到了摆脱这种困境的希望,他又怎么能不兴奋,怎么能不激动呢?
不行,不能这样!
刘协意识到自己这样已经是失仪了。
因而他立即开始调整心态。
这对他来说并不困难。
毕竟这近二十年他都是这么过来的。
很快,他就恢复了平静。
至少从外表上看起来是这样。
就在这时,敲门声和吴匡的声音同时响起。
在得到了刘协的同意后,吴匡便带着一人走了进来。
“国家,这位便是骠骑将军、宣威侯、扬州刺史,张绣张博超。”
刘协的目光越过吴匡,自然而然地看向张绣。
“拜见陛下!”
看到来人作势欲拜,刘协连忙将其拦住:“免礼,快快请起!”
他这样一劝,对方倒也没有继续行礼,倒让他准备好再劝的话没了用武之地。
不过随着张绣抬起头来,刘协不由心中一震,忍不住就在心中喝了一声彩!
好一条西北壮汉!
但见张绣身高八尺有余,虎背熊腰、五官端正、相貌坚毅。
单单只是这样倒也罢了。
凡事最怕对比,张绣的模样和不到七尺的眯眯眼曹操相比,一看就是个大大的忠臣!
更让刘协满意的是,张绣天庭饱满,双目炯炯有神,望向自己的目光从容而坦诚。
虽说刘协近二十年来一直都没有掌握实权,但身为皇帝的他称一句阅人无数绝不夸张。
他敢肯定,从来没有一个人在看向自己的时候能够像张绣这般,既没有诚惶诚恐,也没有外恭内倨。
他看向自己的目光怎么说呢……
按照礼仪来说其实已经算是有些无礼了,但偏偏并没有让自己感觉到不舒服。
就在刘协观察张绣的时候,张绣同样也在观察着大汉帝国这最后一位皇帝。
一直以来,张绣对于刘协的印象还是怯懦。
所谓先入为主,三国演义这部电视剧就是这么描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