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在下张绣,有何贵干? 第468节

  多智近妖!

  也难怪郭嘉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双方在河北较量了五年,没想到这最后一次还是被对方给秀到了。

  “既是如此,元让为何过了这般久才打开城门?”

  先不说这一城的将士是怎么在一夜之间撤退的,既然城中无人,按常理说夏侯惇不应该马上打开城门,迎自己入城吗?

  听到曹操问起,夏侯惇有些尴尬,他顿了顿,这才回答道:

  “只因某觉得此事太过蹊跷,生怕其中有诈,因而又命人在城中四处打探,待确定无恙后方开城门迎敌。”

  说到这里的时候夏侯惇自己都有些羞愧了。

  自己居然被一座空城给吓到了!

  明明爬上城头的时候自己心里还想着要大显神威、大杀四方的。

  谁知道进城以后看到这诡异的一幕以后,他不由自主就怂了。

  然后就顺从了心的选择,先打探清楚再开城门,免得让大军像昨天一样陷入进退两难的地步。

  听到夏侯惇的话,曹操却是拍着他的手臂说道,“元让心忧三军,有功无过,当赏也!”

  郭嘉也点了点头,“主公所言甚是,如今看来,这诸葛亮竟是比嘉想的还要果断。”

  说到这里他不禁叹了口气,声音有些低落,“他竟是连一日都不愿与我军对敌。”

  “哈哈哈,奉孝莫要沮丧!”

  注意到了郭嘉的表情,这次反而是轮到曹操来劝郭嘉了。

  “今既得邺城,冀州亦得矣!

  袁谭、袁尚兄弟相争,袁熙、高干援兵至而无用矣,北方一统,指日可待!”

  郭嘉一听也对,不过他依旧劝说曹操不要掉以轻心。

  诸葛亮撤的这么果断,导致的结果就是赵云这次带来的人马几乎没有战损。

  如果再让他跟幽州的田丰会合,那么文有诸葛亮、沮授、审配、田丰、陈宫,武有赵云、甘宁、太史慈、黄忠、张辽、张郃、高顺、吕布,可以说是已经跟曹操这边的高端战力旗鼓相当,甚至隐隐要超出一头了。

  好在曹操在兵力方面依旧占有优势。

  再加上张绣麾下的将领跟袁氏到底分属不同阵营,难以齐心对敌,所以整个战局的优势依旧还在曹操这边。

  诸葛亮肯定也知道这一点,只不过对方如果打定主意想要拖延曹操一统北方的战略目标,依旧还是很让人头痛的一件事情。

  “先平冀州,再说其他。”

  在这种时候,曹操反倒是不再瞻前顾后,果断下达了命令:“进城!”

  只用了一晚上的时间就完成了撤军,袁绍在城中的家属自然是没有办法带走的。

  审配当然不同意,甚至于他本人都不肯离开,誓要与邺城共存亡——哪怕黄忠已经救了他一命。

  但是诸葛亮却没有惯着他。

  看重你归看重你,可不能由着你的性子胡来。

  所以一个眼色过去,赵云直接就把他打晕,随后便捆起来直接带走。

第475章 曹丕乘乱纳贾氏

  在诸葛亮等人撤退以后,还留在邺城守军主要分为两部份。

  其中一部分是前段时间战斗以后留下的老弱病残。

  他们即便想和诸葛亮等人离开,但由于身体原因也无法跟上队伍,只能无奈留下。

  另一部分就是干脆不想离开了。

  他们大都是本地人,也明白跟着诸葛亮离开意味着什么,所以他们宁可留下面对曹操。

  人各有志,不能强求。

  临行之前,诸葛亮告诉所有留在城中的袁军,等到曹军进城不必反抗,乖乖投降就可以保命。

  如果曹操问起他的下落,甚至不必隐瞒,直接实话实说就好。

  当然,假如有人非要想着要践行城在人在、城亡人亡也没关系。

  对于这种人诸葛亮的态度也很明确——放弃助人情节,尊重他人命运。

  好在邺城并没有这样的人。

  等到夏侯惇攻入城中以后,所有人都像诸葛亮教的那样果断投降。

  整齐划一的动作倒是把夏侯惇给整不会了。

  正因为这个原因,才让一向以莽而著称的他都觉得情况不对,一反常态的开始了排查。

  结果自然是查不出任何问题。

  等到细细询问过后,夏侯惇终于得以确认,诸葛亮的确是撤退了,留下来的这些人也的确是真的想要投降。

  他这才长长舒了一口气。

  只要不是诸葛亮的计策就好。

  对方这些年给他留下的心理阴影着实有些沉重。

  因为在昨天曹操就已经下过命令,进入邺城以后不能杀害袁氏一门老小,无论军士还是百姓只要投降也是免死。

  所以乖乖听了诸葛亮话的这些军士们的的性命还真是得到了保全。

  人心就是这么奇妙,此时此刻,保住性命的邺城士卒感激的并不是饶了他们性命的夏侯惇,而是告诉他们这件事情的诸葛亮。

  当然这一点夏侯惇并不知道。

  不过袁绍的家属就没有这么好运了。

  虽然曹操也严令不得杀害袁绍的家属,但依旧还是有人敢于违背他的命令。

  并且一来就是两个。

  他们是一对兄弟,名字分别叫做曹昂和曹丕。

  距离父子兄弟争小桥的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五年,如今的曹丕也已将到弱冠之年。

  这一次曹操破冀州,他和曹昂都随父在军中一同历练。

  如今冀州城破,两人便按照惯例领着随行人马入城。

  两兄弟进城以后就直接奔袁家。

  等来到袁绍家门口,见到门口有人把守,曹昂和曹丕对望一眼,随即下马闯入。

  看着两人杀气腾腾的模样,夏侯惇先前留在这里守门的偏将将将将两人拦住:

  “司空有命,诸人不许入绍府。”

  曹昂沉默不语,只是静静地望着那人。

  小桥事件对曹昂的影响颇大,如今的他愈发喜怒不形于色。

  所以现在就只被曹昂这样一言不发地望着,那偏将就已经感觉到了莫大的压力。

  就在他承受不住,准备开口的时候,年轻气盛的曹丕直接拔剑出鞘。

  “退下!”

  曹丕当然不至于一剑劈过去,但都已经亮剑了,决心也表现的很明显了。

  面对曹操的最喜欢的两个儿子,这偏将也是无可奈何,只得闪到一旁。

  但他生怕这兄弟真把袁绍家人杀了,所以一面叫人去赶紧去报告曹操,一边跟着两人走了进去。

  曹丕一路提着剑闯入后堂,曹昂则是不紧不慢跟在他的身后。

  自从当初许昌争夺小桥那件事情以后,两兄弟的关系这些年来就一直不怎么融洽。

  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曹丕觉得自己原本有机会跟小师妹亲上加亲,却被曹昂给搅黄了。

  曹昂却觉得自己跟小桥才是郎才女貌,曹丕这个小家伙才是痴心妄想。

  两人都觉得是对方的原因导致了自己不能跟小桥长相厮守,关系好得起来才怪。

  当然,对于跟两人抢过小桥的父亲曹操和小桥那无耻的姐夫张绣,两兄弟皆是默契的保持了沉默。

  张绣他们够不到,即便能够到也打不过。

  曹操本人倒是有些惭愧。

  回头仔细想想,自己实在是没有必要去跟两个儿子争抢小桥。

  不过是一个没有出阁的少女罢了,一点意思都没有。

  主要是当时小桥给他的视觉冲击太大,让他鬼迷心窍,才做出这种事情。

  但后来听说小桥嫁给了张绣以后,曹操复又起了心思。

  没有人知道,他的心里暗暗有了一个想法,那就是在打败张绣以后,将桥家两姐妹都抢过来!

  未出嫁之前的小桥哪里比得上已经嫁过人的小桥有魅力?

  大桥就更不必说,她还为张绣生了一个孩子。

  那就更应该抢过来!

  曹操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真的打算这么做。

  甚至于在后来攻破邺城以后,还专门修建了铜雀台,准备抢回二桥以后让她们住在这里。

  当然这是后话暂且按下不表。

  自从许昌抢夺小桥的事情之后,曹昂便一改常态,重又开始跟着曹操南征北战。

  曹操自然知道他的心思。

  但曹操也有自己的想法。

  曹丕出生的时候,曾经有一片青紫色的云,仿佛圆圆的车盖一般笼罩在产房上空,整整一天都没有消散。

  当时有个善于望气的人名叫陆仁甲,他悄悄告诉曹操,这片云乃是天子之气。

  并且他明确指出,曹丕将来贵不可言,成就不可限量。

  曹操对此自然是将信将疑。

  只是曹丕后来的表现的确是十分出色,年仅八岁就展现出了不俗的文学天赋,算是继承了曹操的优秀基因。

  不但如此,他还善骑射、好击剑,所以曹操才给他请了剑神王越的徒弟史阿做剑术老师。

  后来史阿也算是投桃报李,想着把小桥介绍给曹操的儿子。

  心是好心,没想到却惹起了一场绝大的风波。

  非但小桥没能娶到,还让曹操、曹昂、曹丕父子三人起了矛盾,更过分的是还丢了一个女儿。

首节 上一节 468/8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