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这是又欠了张绣一次啊!
赵云、黄忠、张辽、高顺,再加上谋士陈宫,正是当初张绣安排原本要北上支援诸葛亮的人马。
结果因为诸葛亮在河北稳住了局势,所以四人暂时并未离开江夏。
正好这次曹操大举来犯,张绣便直接安排他们来对付曹操,救下刘备。
至于陈宫说什么等候多时纯粹就是扯淡。
因为一行人赶到新野的时候,刘备已经是强弩之末了。
陈宫眼见局势难以挽回,立刻建议兵分四路,由赵云带一支轻骑进攻曹操后军,借他的威名和武力震慑曹军。
张辽、黄忠则是绕道侧翼,冲散曹军阵形,阻止他们进一步扩大对刘备残军的杀戮。
这也是张飞见明明马上就要跟张辽会合,对方却突然离开的原因。
因为陈宫给他的任务就是这个。
真正承担救援刘备任务的则是高顺。
战场上的败军会冲散援军阵形,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一个处理不好,优势都会变成劣势。
所以这个任务交给个人武力稍差,但治军严谨,为人一丝不苟的高顺正好。
“溃军从两侧退开!”
高顺命令他所带领的陷阵营齐声高呼,新野的溃兵倒也听话,纷纷绕到了陷阵营两侧。
在这种情况下,高顺淡定从容地指挥着陷阵营稳扎稳打,缓慢推进,用最笨但同时也是最聪明的方法跟刘备会合。
就这样,随着黄忠战败曹仁,张辽被曹洪劫住并与之打成平手,赵云在接连打败负责拦截的夏侯惇和夏侯渊两兄弟以后,四路人马终于开始缓缓聚合。
高顺也在乱军当中不断的缩小着跟刘关张三兄弟的距离。
陈宫给他安排的任务难度最大,但他却执行的非常彻底。
局势渐渐向着陈宫一开始部署的那样转变。
顺利的都超出了陈宫本人的想象。
他知道这并不是自己有多么厉害,主要是己方将领水平极高,他所做的只不过是把合适的人放到了合适的位置罢了。
曹贼啊曹贼,我倒要看看你如何应对!
拖的时间越久,我越开心!
“主公,撤吧!”
陈宫并不知道,此时的荀攸已经给出了的建议。
“援军虽少,但我方阵形已乱,若再纠缠,纵然能胜,亦不免损兵折将。”
荀攸跟诸葛亮性格相似,出谋划策的特点就是求全求稳。
在他看来,眼下的形势已经很明了。
张绣虽然本人没有来,但包括赵云在内这几员大将却是个个身怀绝技。
己方只有像许褚、徐晃、曹洪、夏侯渊这样一线武将方能与之抗衡。
但别忘了刘备那里还有两个万人敌!
更不必说敌军而道而来,锐气正盛。
反观他们自己,却是在这新野跟刘备交战数十日,无论精气神都已经有些萎靡,无法跟来人相提并论了。
不过他们人数优势尚在,所以只要能够从容撤退,大不了休整一番,回头再战便可。
这跟先前在河北郭嘉提出的避实就虚其实是一个意思。
可若是继续跟对方纠缠下去,赵云、张辽、黄忠仅凭个人武力就足以他们喝一壶了。
还有那位名不见经传的高顺。
在荀攸看来,高顺在这场战斗中的威胁甚至比其他三人还要大。
因为他居然能在这样的乱军之中以这般快的速度跟刘备等人会合。
他麾下人马装备精良,在这样混乱的战局中还能保持着整齐划一的动作,就连荀攸都忍不住想问问他是怎么练出来的!
所以荀攸料定此人绝非等闲之辈!
有这四人在,再打下去真的会吃亏!
反倒是出言挑衅的陈宫没怎么被荀攸放在心上。
倒不是说他看不起陈宫。
其实他觉得陈宫还是挺强的。
至少眼下这兵分四路、穿插交错、救人杀敌的安排就没有一点问题,换成他自己来也会是同样的布置。
可谁让他们这边最不缺的就是谋士呢?
听到荀攸建议,曹操不免有些犹豫。
毕竟一旦今天撤了,再想找到这样击杀刘备的机会可就不容易了。
这可是刘备啊!
他目光中的犹豫自然是被其他人看了出来,马上便有一将出列道,“区区赵云,何足挂齿,便让末将替主公将其拿下!”
曹操放眼望去,只见一个普通程度的壮汉手持金色大斧,身材魁梧、虎背熊腰,正是曹仁部将淳于导。
先前也是他及时拦下黄忠,才保住了曹仁性命。
曹操原本还在犹豫,见淳于导主动请命,便点了点头,叮嘱他要小心。
淳于导二话不说,便朝不断接近的赵云冲了过去。
“主公莫要犹豫,还是趁此时下令撤退为妙。”
荀攸料定淳于导不是赵云对手,再度开口对曹操说道。
曹操看了一眼战场,眼见己方士卒依旧在步步紧逼,高顺指挥部队缓慢推进。
刘关张被许褚、徐晃等人死死缠住,这一幕总让他有种下一刻便要拿到胜利的感觉。
因而他在犹豫片刻后还是说道,“再等一等。”
曹操当然也知道淳于导不是赵云对手,可用来拖延时间总是没问题吧?
第452章 沉迷女色我愿意
曹操之所以不愿意立即撤退自然是有原因的。
在他看来,张辽、黄忠的确都是勇将没错,可他们跟己方相比到底是人单力薄了。
两人率轻骑在己方军阵中来回穿插的行为虽然在一开始的确是带给了他们不小的慌乱,但现在已经被己方将领率人拖住。
原本想要撕开他们阵线的任务自然也变得十分艰难。
至于高顺那边,虽然还在坚定地试图跟刘备会合,但进展却是十分缓慢。
等到真的跟刘备会合,同样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所以曹操坚信他们能够利用这段时间,在正面战场杀掉刘备。
只要能够达成这个目的,就算张绣可以血赚,但他始终不亏。
所以就让淳于导去跟赵云较量吧!
淳于导手中那把金色大斧份量颇重,方才在跟黄忠战斗中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哪怕不是赵云对手,也应该能够全身而退。
赵云自然不知道曹操的想法。
他只是在认真地执行陈宫的计策。
打穿曹操的后军,逼他撤军!
只要今天曹操一撤,刘备便保下来了。
所以眼见一将手持金色大斧径直向自己冲来,遂按惯例开口问道:
“来者何人,报上名来?”
淳于导手中黄金大斧向前一指,大喝一声道:
“吾乃大将淳于导也,奉主公命,特来擒汝!”
没听过这个名字啊?
赵云有些疑惑,但也没把这话说出口,见对方打马赶到,二话不说挺枪便刺。
两人交手数个回合,淳于导仗着手中兵刃优势,竟跟赵云打了个不分胜负。
这一幕看得曹操捻须微笑,同时不着痕迹地看了身旁的荀攸一眼。
荀攸对于主公这种小心眼的做法有些无奈,此时只能假装没有看到。
不过他心中却隐隐觉得有些不妥。
赵云的实力他可是再清楚不过了,淳于导是很利害没错,可想跟赵云打成平手?
简直就是在做梦。
只怕其中有诈。
然而就在下一刻,荀攸的担忧就变成了事实。
淳于导先前赶跑了打败曹仁的黄忠,原本就有些志得意满。
此时又跟赵云这一交手,顿时觉得他也不如想象中那般厉害,于是便忍不住嘲笑道:
“常山赵子龙不过如此!”
赵云并不答话,只是继续寻找淳于导的破绽。
对方的招式势大力沉,的确有两把刷子。
但毕竟刚不可久,赵云也看出此人后继无力,所以有意让他威风一阵,最多十合便能将之击败。
不料淳于导此时却作死又多说了一句:
“汝师兄被称为北地枪王,莫不是与汝一般,亦是浪得虚名之徒?”
他说赵云没关系,赵云只当他是在放屁。
可这一提到张绣,原本颇为冷静的赵云顿时就不干了。
居然敢侮辱自己最敬爱的师兄?
于是……
云大怒,挺枪便刺淳于导于马下。
淳于导这句话刚刚说完便领了盒饭。
快得简直让人怀疑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