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在下张绣,有何贵干? 第40节

  “那……会不会有危险?”

  听到桥蕤的命令,刘勋有些犹豫。

  一旁的刘晔暗暗摇头。

  刘勋此人就是这样,稍有优势就觉得形势一片大好,老子天下第一,全然不顾可能存在的隐患。

  等稍稍遇到一点挫折,就又成了惊弓之鸟,恨不得有多远跑多远。

  真真是顺风浪,逆风狗。

  自己当初真是失策,怎么会带着郑宝的部曲投了刘勋。

  回想在那之前还给好友鲁肃写信劝他去投郑宝,刘晔就恨不得给自己脸上两巴掌。

  连续两次看错了人,当真是有眼无珠。

  想到这里他又转过头看向桥蕤,暗暗松了一口气,心说总算是有个能靠住的。

  桥蕤听刘勋这么说也有些不满,不过还是耐心解释:

  “不会,张绣突然撤军必是事出有因。只要我们不去招惹,他必不会主动出击。

  再者,大军动静根本掩饰不住。只要派人远远跟着,探清他们此行目的即可。”

  桥蕤看着张绣大军南撤,心中暗暗猜测着他可能的去处。

  渡江?不大可能。

  江东是扬州刺史刘繇的地界,王朗、严白虎皆非等闲之辈。

  更不用说孙策如今也渡江东去,犹如一块石头丢进原本就不平静的水面。

  张绣现在卷入其中,绝非智举。

  那么最有可能的就是临湖、襄安、龙舒这几个离庐江城最近的地方。

  只是这三处皆在庐江城东西两侧,张绣大军却是一路南行……

  是故意绕道,行疑兵之计,还是……

  去南部暂占居巢,以图后计?

  可居巢并不是一个适宜的地方。

  况且桥蕤也不认为张绣这次真是来给孙策打抱不平的。

  如今这天下的形势明眼人都看得清楚。

  黄巾之乱、废史立牧、董卓专权、李郭起兵等一系列事件,让汉王朝对地方的控制能力越来越弱。

  如今群雄割据,但凡是有实力、有想法的人都想分一杯羹。

  恐怕张绣也不例外。

  只是不知道他这次攻打庐江是奉刘表之命还是有了自立之心?

  如果是后者倒还好,如果是前者那就麻烦了。

  刘表素有贤名,又是“八俊”之一,还跟袁绍是盟友。

  要是他铁了心要攻庐江,恐怕除了张绣还有后着。

  刘勋倒是没想那么多,听桥蕤这么一说就安下心来。

  接下来一听桥蕤想要接手庐江城防,他想都不想就拒绝了。

  理由自然是张绣已经退兵。

  桥蕤费劲唇舌,可刘勋就是不肯答应。

  这让桥蕤气愤之极。

  都说过河拆桥,这桥都还没过呢你就这样?

  得亏有刘晔劝说,两人才没有当场翻脸。

  之后桥蕤就懒的再理刘勋,期间跟刘晔聊了几次,共同语言不少,颇有相见恨晚的意思。

  直到几天后派去探查的人回到庐江,带回一个令人意外的消息。

  “什么,你说张绣要去攻居巢?”

  看着刘勋那副一惊一乍的模样桥蕤就来气,他压着性子沉声问道,“消息可属实?”

  “千真万确!小人亲眼看到那张绣兵分三路,直逼居巢!”

  桥蕤皱起眉头,居然真是居巢?

  张绣到底想干什么?

  刘晔同样也是迷惑不解,不明白张绣的目的。

  不过先前庐江城被围的时候居巢的兵力也被抽调了,刘勋族弟刘偕便说道:

  “那还等什么,快领兵去救,只靠居巢那点兵力肯定守不住!”

  刘勋点头:“正是如此!我身为庐江太守,肩负守土之责,岂能眼睁睁看着那竖子在境内来自去如?”

  刘勋麾下众将也是纷纷叫嚷起来,一定不能让张绣再如此嚣张了!

  就在这时,只听刘晔幽幽说了一句,“谁去?”

  一言既出,众人顿时噤若寒蝉。

  桥蕤见状不由暗暗叹气。

  让你交城防你不交,现在让你去救又不救!

  他还能说什么?

  还说张绣是竖子,在他看来刘勋才真是竖子不足与谋!

第46章 速战速决

  “从舒城来的探子已经回去了,他们很快就会知道我们要打居巢,只是不知道会不会来救。”

  “救不救都没关系”,张绣思索片刻,“文长,我分五千人给你,够不够?”

  “哪里用这许多?”

  魏延连连摇头,“又不是真要攻城,三千人足矣。”

  他先前没能攻下舒城,已经颇觉丢脸,眼下正想着趁这次机会打个翻身仗。

  张绣一想也对,只是牵制援军,以魏延的水平有三千兵马的确是够了。

  分出人手给他,张绣不再停留,率大军继续南行,直奔皖城。

  至于魏延则是将居巢团团围住,做出一副要攻城的模样。

  居巢方面见情况不对,立刻派人快马往舒城报信。

  实际上,数天之前魏延领人快攻舒城的时候就曾经路过居巢。

  当初居巢县令萧霖就被吓了一跳。

  只是他派到刘勋那里报信的人还没到,魏延就已经领人到了舒城之下。

  经此一役,他原本以为没自己什么事了,谁知道魏延又回来了。

  “可恶,不是说寿春的援军都到了吗?”

  萧霖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仕,理当匡君扶国,安汉兴刘。

  他本来是这样想的。

  可惜后来他发现这条道走不通。

  自桓帝、灵帝以来,汉统衰落,宦官酿祸,国乱岁凶,四方扰攘。

  黄巾之后,董卓、李傕、郭汜等接踵而起,劫持汉帝,残暴生灵。

  当时的萧霖只是一个小县城的主簿——就这还是花钱买来的。

  至于买官卖官……那是灵帝时期的常规操作。

  后来袁术割据淮南,派兵攻克周围郡县,驻扎在寿春的扬州刺史刘繇也被赶到江东曲阿。

  袁术自领扬州牧,又兼称徐州伯,不久之后又派孙策攻占了庐江。

  像萧霖这样的人原本是要被清除的。

  幸亏他听人建议,使银子上下打点一番。

  结果官职不降反升,成了居巢令。

  这时他也明白了,谁当皇帝对他来说其实都无所谓。

  只因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

  无论上边换成谁,他都得买官。

  既然如此,那就守好自己这一亩三分地吧。

  庐江郡大部分城池都位于东北,西南与荆、豫交界处则是大别山脉。

  因为居巢在舒、皖两座大城之间,更多是起到中转枢纽作用。

  兼之本县人口不多,所以他这一县长官日子倒也过得滋润。

  可现在这份平静的生活一而再,再而三的被打破。

  他又怎么能不生气?

  但生气归生气,身为父母官,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做。

  等组织人手、严管物资、安排城中民壮协助守城等一应事情做完后,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敌将虽然派兵把城池团团围住,但却并没有攻城的意思。

  不说运土填壕,竖立云梯,甚至连门前叫阵都没有。

  让人完全感受不到攻城的压力。

  直到小半个时辰之后,敌将才派人向城中喊话。

  至于内容更是让萧霖啼笑皆非。

  “竟然是为孙策打抱不平?”

  孙策攻下庐江的事情他当然知道,毕竟前任庐江太守陆康是他的老领导。

  舒城被攻下后,他们这些附近的小县城也就跟着投降了。

  抵抗下去意义实在不大了。

  至于后来为什么派刘勋来做这个庐江太守而不是孙策,那就不是他一个小小的居巢令能操心的了。

  至于现在……

  萧霖并不清楚舒城发生了什么,只能猜测眼前这些人是在攻舒城被打退以后,才瞄上了居巢。

首节 上一节 40/8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