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喏!”
这一次,包括辛评在内的所有人齐声应声称是。
见此情形,袁术的目光才缓和下来,对着辛评虚抬右手:
“仲治,平身吧。”
听到袁术的用词,辛评眉头微微一皱,但最终还是应声站了起来。
心中却在说道,袁绍已经算是刚愎自用,听不进人言了,可跟眼前的袁术相比,他简直可以说是太善于纳谏了!
只能说做过皇帝的人就是不一样。
袁术似乎并没有注意到自己的语病,目光再一次从众人身上一一掠过,片刻后,他缓缓开口说道:
“五年……五年,尔等可知,这五年吾乃是如何度过?”
在说这句话的同时,这五年间自己的遭遇一桩桩、一幕幕从袁术脑海中闪过:
初来青州时的狼狈不堪……
不屈从于曾经自己万分鄙夷的庶子时的委屈……
为了打消袁谭对自己的怀疑,这五年来的忍辱负重……
终于……让他等到了今天!
袁术等了整整五年,就是在等一个机会。
他要争一口气。
这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有多了不起,只是要证明他失去的东西,自己一定可以亲手拿回来!
为此他不惜可以跟曾经的敌人联手——只要能够让他拿回原本失去的东西。
这五年在自己的暗中经营下,袁绍麾下的许多人马都被拉拢到了自己这一边。
甚至像辛评这种袁绍以前倚重的心腹都能看出袁绍大势已去,开始寻找下家了。
原本他跟郭图选定要辅佐的人是袁谭。
作为袁绍的长子,袁谭具备天然的继承权。
当然,在袁绍死亡之前,辛评在忠于袁谭的同时也会忠于袁绍。
可偏偏袁绍自己犯了糊涂,居然想要行废长立幼这种可笑的举动。
这便给了袁术操作的机会。
作为一个聪明人,辛评自然知道何去何从。
特别是当知道跟袁术合作的那人时,辛评便彻底下定决心,抛弃了袁绍和袁谭,转投袁术阵营。
像辛评这样的人只是其中之一。
在袁术看来,与其说是辛评等人背叛了袁绍,倒不如说是袁绍背叛了他们。
废长立幼?
呵呵,与当初袁家把袁绍这个庶子放在自己之前同样可笑!
袁绍啊袁绍,你简直就是自寻死路!
只是想起刚才被辛评提及的纪灵时,袁术的目光又变得迷茫起来。
曾几何时,袁术一度以为纪灵会是自己最为倚重和信任的那个人。
当自己输到一无所有的时候,除了家人就只有纪灵一人跟随自己从淮南跟着自己来到河北。
等来到青州,自己寄人篱下、倍受冷眼之际,纪灵依旧不离不弃,陪伴左右。
他对自己的忠心,天地可鉴!
一向待人凉薄的袁术甚至在心中暗暗许下诺言,等到他日自己东山再起,纪灵便在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最为信任的那个人却跟自己渐行渐远。
事到如今,虽不能说形同陌路,但却再也无法回到从前。
仔细回忆,大概就是从五年之前,自己开始暗中经营势力那时起。
一开始,纪灵对于自己的这种行为既不制止,也不支持。
后来,纪灵似乎是看不下去,劝自己莫要再动其他心思,安安稳稳度过余生就好。
然而袁术怎么可能答应?
他可是九五至尊!
哪怕如今龙困浅滩,他日也定会翱翔九天!
所以他断然拒绝了纪灵,并邀他和自己共举大事。
出乎意料的是,一向对他言听计从的纪灵却拒绝了他。
让袁术颇为伤心的是,纪灵甚至连一个理由都不愿意给他。
自那之后,袁术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就会有意识地避开纪灵。
纪灵同样也是不再过问这些事情。
两人彼此心照不宣,默认了这一切。
这种若即若离的关系就一直持续到了现在。
只是自己这次要做的这件大事实在太过紧要,所以袁术虽然表现的信心满满,却不敢去赌。
因为在他看来,最大的变数就是曾经打败了自己的张绣。
可偏偏纪灵如今跟投降了张绣的张郃走得很近。
不怕一万,只怕万一,一旦让纪灵得知此事,保不齐就会把张郃、乃至张绣牵扯到这件事情当中。
所以这件事情他是不会让纪灵知道的。
“伏义,待他日吾成就大事,卿便会知晓——朕才是对的!”
袁术如是想到。
……
……
“袁公路总觉得自己才是对的。”
纪灵一脸无奈地对坐在自己面对,正在擦枪的张郃说道,“明明都已经失败过一次了,居然还不死心。
如今又想扶植袁谭,当真教人头痛!”
张郃淡淡说道,“曹操昔日曾言曰,袁术乃冢中枯骨……郃虽不屑曹贼为人,但却认同此言,伏义莫要太过在意便是。”
“他毕竟是我曾经的主公……”
纪灵摇了摇头,灌下一口酒又对张郃说道,“儁乂在面对袁绍时,怕是也有同样的想法?”
听到袁绍两个字,张郃目光骤然一缩,回答道:
“自从当日派人欲拿郃与元伯问官渡一战之罪时,他便不再是郃之主公。
郃如今之主公唯有张右将军一人也!”
说到这里,张郃甚至收起长枪,双手对着南方抱了抱拳。
纪灵闻言颇为同情地看向张郃,袁术虽然也有种种问题,但好歹到最后也没有做出质疑自己的事情。
张郃跟高览就比较惨了。
明明是被主帅连累着打了败仗不说,还要被人陷害,以此问罪。
想到这里,纪灵颇为感慨地说道:“幸好你我皆遇上了主公。”
张郃同样深有感触,“能为主公效力,是乃郃三生之幸。”
纪灵点了点头,突然想起一事,便问道:
“听闻当初便是那郭图欲害你与元伯,如今他便在青州,为何儁乂这五年都不曾找他?”
第427章 虎女焉能嫁犬子
官渡之战,曹操听从许攸建议,率轻骑疾行,火烧乌巢。
袁绍得知消息曾有两个选择,一是直接率军去救乌巢,二去攻曹操大营。
当时张郃力主去救乌巢。
他认为曹操既然率军偷袭乌巢,必然在自己大寨做好了防御准备。
如果短期难以拔营,等军粮被烧的消息传来,袁军势必军心大乱。
到时候一场小败就会变成大败,继而对整个战局造成影响。
然而郭图却坚称应该去攻曹操大寨。
理由是曹操兵少,既然去偷袭乌巢,肯定没有多少兵马留守防御。
这就是传说中的围魏救赵,避实就虚,攻其不得不救。
袁绍听着自己麾下文臣和武将各执一词,不免犹豫不决。
但最终还是以郭图是谋士而张郃只是一名武将为由,采纳了郭图的建议,让张郃跟高览去去官渡攻打曹营。
然而正如张郃所料的那样,曹操早就做了充足的准备,即便张郃跟高览拼尽全力,也没能攻下曹营。
乌巢自然就这么丢了。
如果只是这样,倒也不至于让张郃跟高览离心。
关键郭图见自己献计失败,为了免于责罚,居然恶人先告状,声称张郃和高览早有降曹之心,这才故意不肯用力,以致损折士卒。
最可气的是这么明显的栽赃嫁祸之计,袁绍居然信了,还真的遣使急召二人归寨问罪。
张郃跟高览自然不肯束手就擒。
你不说是我们想要投降曹操吗?
好,那干脆就真的降给你看!
如果不是赵云提前得到消息拦下两人,又以一身实力将二人征服,如今他们应该跟着曹操南征北战才对。
所以这件事情的根本原因在袁绍,但直接原因却是郭图。
从某种程度上说,张郃对郭图的恨意还要在袁绍之上。
此刻听纪灵问起自己这五年为什么没有去找郭图的麻烦,张郃摇了摇头,“如今主公与袁绍结盟,共拒曹操。
袁谭及其青州兵马守护冀州侧翼,与袁熙、高干一同抗曹。
吾虽深恨郭图,然其既助袁谭守青,吾又岂能因私废公,坏了主公大事?”
听到张郃这么说,纪灵不禁叹了一口气道,“儁乂这般为主公着想,实教灵自惭形秽。”
明明张郃投靠张绣的时间比自己迟得多,但自己却从来没有想过这么多,向来都是张绣说什么他听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