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终于来了
许昌,司空府。
曹操团队麾下的核心人物齐聚一堂。
眼前的气氛显得格外压抑。
曹操没有像几日之前那般咆哮朝堂,大发雷霆,但他这副平静的模样反倒让众人更加害怕。
曹节和小桥一起失踪,这个消息传来的时候,曹操险些不敢相信。
这是什么地方?
是许昌!
天子脚下!
更是自己的大本营!
先是自己爱将的家室,随后是自己的女儿!
这无疑是在挑衅他这位当今朝堂第一权臣!
所以这一次曹操并没有再开启朝会,而是在直接在自己家中议定此事。
荀彧、荀攸、郭嘉、程昱等谋士团齐聚一堂,包括刚刚加入不久,为曹操打赢官渡之战立下了关键功劳的许攸。
曹操的目光自众人身上一一扫过,随即缓缓开口:
“说说吧,此事诸君如何看待。”
虽然语气平静,但所有人都能够感受到曹操隐藏在这句话的滔天怒火,所以一时间谁都没有开口。
过得片刻,最终还是荀彧率先说道:
“依彧之见,劫走主公之女和典满母子的应是同一批人。
对方早有预谋,先劫走典满母女,转移我等注意力。
随后便向主公之女下手,正好那桥氏与之同行,便将一并掳走。”
“哦?”
曹操看了荀彧一眼,“文若以为此事和那桥氏之女无关?”
荀彧知道曹操生性多疑,眼见曹节和小桥一起失踪,难免会对她产生怀疑,因此便解释道:
“依主公先前所言,史阿命桥氏送信之事当是属实,桥氏一起失踪,当是适逢其会,遭了无妄之灾。”
曹操沉吟片刻,没有开口。
纵然她见过无数美女,可在第一眼见到小桥的时候依旧忍不住感慨,世间竟有如此出尘绝艳之女子。
正因如此,他才动了要纳其为妾的心思。
与其因为一介女子让两个儿子相争,倒不如由自己来背负这份责任!
可惜他还没来得及下手,人就没了。
小桥一旦失踪,曹操的智商自然是重新占领了高地,自然就开始怀疑起她是否跟此事有关。
不过荀彧这么一说又让他打消了这个念头。
史阿的信没有问题,他也不至于公然跟自己作对。
却听荀彧接着说道,“从城外留下的痕迹来看,这群人早有准备,此时应是去了北方。”
说到这里的时候,荀彧也有些无奈。
他早就建议在典满失踪的时候第一时间封锁城门。
曹操一开始倒是也照着做了,可后来在城内没有发现典满母子的下落以后又把城门重新打开了。
偏偏就是这么一会儿的功夫,就让人把曹节和小桥给掳走了。
所谓无巧不成书,想必也是这么一回事了。
“定是袁绍!”
眼见此时的曹操已经不像刚来时那般忿怒,许攸斩钉截铁地说道,“这是他为了报复主公,特意行此举动!”
“未必!”
荀攸当即提出了反对意见,“若袁绍为报复主公,掳走主公之女便可,为何又要对典满下手?”
许攸立刻说道,“文若不是已经说了,对典满母子下手,是为转移我等注意力。
再者世人皆知主公重义,亲近典韦之子,若能除之,必将打击主公威信。”
曹操闻言便皱起眉头,“子远之意是……典满已死?”
“应是如此。”
许攸先是点了点头,随即便说道,“若袁绍收服典满,还可待与主公再度交战时令其出战,打击我方士气。”
曹操明白许攸的意思,无非就是你最重视的大将儿子都投敌了,还说你不是反贼!
他又看向其他人,想要听听他们的意见。
荀攸突然开口:“张绣素来与主公不睦,如今主公与袁绍交战,他暗中勾连袁绍,密谋对付主公,也不无可能。”
张绣吗?
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曹操立刻就回想起自己先后三次败在他手里的事情。
郭嘉突然开口,“若真是张绣所为,那桥氏便是同谋。”
“此话怎讲?”荀攸好奇地问道。
“公达不知,桥氏之女在庐江人称小桥,其尚有一姊名曰大桥,那大桥正乃张绣之妾。”
嚯!
听到郭嘉的话,众人忍不住就朝曹操望去。
一旦曹操真的纳了小桥,他跟张绣可就成了连襟了。
见众人朝自己望来,曹操再次强调:“那封信我和丕儿都检查过,没有问题。”
一开始是他先怀疑小桥的,但此刻却又认为这件事情跟小桥无关。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便听许攸再次开口反驳,“张绣、孙策二人新得两淮、江东,尚且自顾不暇,怎会在此时招惹主公?
诸位当中无人比我更懂那袁绍,对方既逃往北方,此事定乃袁绍所为。”
一直没有说话的程昱突然开口,“莫要忘了刘表。”
众人闻言心头一凛。
对啊!
之前官渡之战就是刘表劫了沮授。
既然沮授为他所用,那么想出这样的计策来对付曹操简直是太符合他的人设了。
一众谋士各抒己见,最终还是把目标锁定到了刘表和袁绍身上。
对于刘表来说那是有一就有二,而且这次发生的事情原本就很符合沮授的行事风格。
袁绍就更不用说了,没有人比许攸更懂他。
至于张绣,还是在一开始就被排除了。
这次的原因当然不再是因为他成亲了。
就像许攸说的那样,他现在最该做的事情就是尽快消化袁术地盘的势力,根本没有必要搞事。
张绣趁着袁绍和曹操打仗的时候埋头发展的事情早已经不是秘密。
毕竟在张绣控制的势力范围内跟曹操一起都在用屯田制这种生产制度。
如今曹操已经尝到了甜头,正在大力推广。
比他先行一步的张绣只会做得更加出色。
最终众人还是更倾向于这事是刘表干的。
毕竟他有前科。
至于那些人往北方逃跑就更好解释了,缓兵之计嘛!
想到这里,曹操便犹豫着看向荀彧:
“刘表不降,又一再挑衅,我欲兴兵问罪,何也?”
荀彧立刻反对:“袁绍未平,刘备未灭,而欲用兵江汉,是犹舍心腹而顺手足也。
可先灭袁绍,后灭刘备,江汉可一扫而平矣。”
荀攸、郭嘉、程昱纷纷称是,认为应该先北后南,彻底拿下袁绍以后再对付刘表。
曹操原本也是因为一时之气,他心里也知道现在还不是对付刘表的好时机。
荀攸又提醒道:“无论此事是何人所为,那人既得主公之女,彼时定要大肆宣扬,还望主公莫要意气用事。”
曹操听劝,眼见开春在即,便又让荀彧留守许昌,同时秣马厉兵,准备再度与袁绍一战。
另一方面,他也让许攸作书,招安刘表。
这次有了官渡之战的底气,又与上次不同,言辞更为犀利,声称如果刘表不降,等平定了袁绍第一个就要灭了他。
程昱进言道,“刘景升好结纳名流,今必得一有文名之士往说之,方可降耳。”
曹操向荀攸询问人选,荀攸毫不迟疑地推荐了孔融。
反正也不是第一次,这哥们儿最适合做这种事情了。
“曹公欲得一有文名之士,以备行人之选,公可当此任否?”
当荀攸找到孔融请他去荆州说服的刘表的时候,孔融整个人都要崩溃了。
怎么老是我?
你们这边没人了吗?
但想想去荆州的时候要路过南阳和江夏,孔融又觉得这是一个机会,最终还是假装十分不情愿的答应下来。
安排完一应事情,曹操长长叹了口气。
其实他原本是打算等再过几年,就把曹节、曹宪姐妹一起嫁给汉帝刘协的。
没想如今居然出了这样的事情。
他已经可以想到曹节落入敌人手中的惨淡下场,但事已至此,他也只能硬起心肠,默默在心中说上一句:
“阿节,为父定会为你报仇!”
被曹操认为已经遭受了迫害的曹节过得十分惬意。
此时她已经知道了整件事情的始末。